情到深处即为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两地相隔,告别时,挥泪如雨,天涯海角寻思遍,唯有鱼雁知相思,双方无休无止的相思之情,只靠一纸薄薄的短笺传递。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何日何时,良人来归?李季兰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相思之情日渐深刻,可终不见朱放回归的影子。她又重归寂寞复相思的境地。上天开了一个大玩笑。
久难重逢,使相思变绝望。
她期待着新的爱情降临。
春秋代序。时间不会停止步伐。转眼又是中秋。
秋情不胜寂寥。中秋更是天上地下俱团圆的时候。可怜的李季兰深夜无眠。月满西楼。月光投下窗牖的剪影。她躺在清冷的床上,思念远方的情人。
或许,等待没有尽头。到头来,枉费一番心血,远方的他却可能另有新欢。迷迷糊糊的浅浅入梦。梦境中新的身影取代了旧的身影,新的恋人走来,从远及近。正要仔细分辨时,天色已晓。
起来梳妆,容颜消瘦。愁郁堆在紧蹙的眉头。
有人来告,龙盖寺的陆羽来访。
李季兰的心中掠起异样的感觉,是那个被誉为“茶神”的陆羽吗?
正是。陆羽精通茶道。育茶,制茶,品茶,茶的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他都有独到的领悟。他著作的《茶经》被视为茶道中的经典。
陆羽终生以品茶为乐,生性潇洒倜傥,不为流俗所羁。他正当青年的时候,闻说玉真观的女冠李季兰风雅超绝,“形气既雄,诗意亦荡”。遂慕名来访。
陆羽的到来,令李季兰的寂寞情怀一扫而光。相思之情也被拦腰斩断。她的精神陡然一振。在和陆羽的几次交往中,李季兰又找到了当年与朱放约会时的感觉。陆羽也被李季兰的温存和才华而折服。
第二份爱情来得正是时候,李季兰再也不用过那种“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的日子了。
墙角的那朵风情万种的花儿,从此又可以敞开胸襟,把撩人的春风揽入胸怀。
陆羽有一位朋友,是唐代有名的诗僧,名叫皎然。诗画俱属上品。他经常去龙盖寺找陆羽品茗谈心。可近来却每每落空,陆羽不知什么原因老不在寺中,皎然和尚屡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于是写下了这首《寻陆羽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陆羽去山中去做什么呢?非要等到太阳西斜才回来?皎然和尚一脸惘然。
后来才知是去幽会知音。心中了然。无论男女,一旦溺于爱河,就会冲昏头脑,行事也乖于常理。皎然和尚想,李季兰何许女子,竟让陆羽如此神魂颠倒。
经陆羽的介绍,皎然和尚跟李季兰也成为好友。野史称,李季兰曾经向皎然和尚暗表柔情,但皎然和尚修持精深,不为所动。一时传为佳话。
不是滥情,而是长期压抑下的一种肆意的释放。无干风化,也用不着后人横加指斥。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过后是秋霜。
天气渐寒,李季兰感于气节变化,偶然间大病不起,几度昏迷,不得已她搬出玉真观,移居到燕子湖畔调养。
陆羽知道后,日夜守候在燕子湖畔情人的床侧。替她煮汤煎药,呵护备至。
女人常常为男人的细心所感动。此时的李季兰名声远播,甚至名动长安,可以说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人物,但周围有多少可以说知心话的人呢?有多少知冷知热的知交呢?
李季兰望着陆羽为她忙前忙后,不辞辛劳的身影,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儿。他在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日夜相伴。
这就是温馨。一个女人最普通也是最梦寐以求的情感诉求。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泪水里浸着幸福,含着一个女诗人的感动。
爱情需要细节的呵护。因为爱情很少遭遇天塌地陷,生死诀别。更多的时候只是平常。
因此,细节才变得重要。
7、李白:为梦碎为梦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分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一个民族的浪漫瑰丽诞生于一个诗人的美丽传说。
他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把自己的心意泼洒在山河蕴含的隽永上。烟霞召我以风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万物可以入得胸怀,从口中笔下一泻千里,奔流入海。
他就是诗中仙,李白。
李白的传说氤氲了一个民族的飘逸。那是剑气和诗酒造就的神话。剑气是他的胸襟和气度,诗酒是他的思想和灵魂,剑和诗的激烈碰撞迸射出的盛唐的光晕,熠熠夺目。
盛唐的气象光芒千古照射,剑的光影和诗的神韵在浩瀚的星空里凝聚成一股放浪英逸的星束。它是谪仙人的传神写照。
超迈和高远点缀着李白的传说,“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的自我刻画,烘托出一个庄子的超逸和孟子的英气交相辉映的神仙般的诗人。
一个传说,一个传奇。
李白五六岁的时候,就学成了五行方术,十几岁便览诸子百家,作赋凌相如。年及弱冠,学得一身好剑术,掀开了任气游侠,交结豪杰的青春沸腾的岁月。
他生活在大唐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开放且充满活力的时代气息,激励着他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豪情壮志。
李白在人生之始就为自己设计了和世人迥异的人生道路,不屈己,不干人,不赴举,要一鸣惊人,功成名就之后,效张良,法范蠡,泛舟五湖四海。他的一生就是这样的追求自我的,一个大写的自我的形象开拓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唐气象。
抛去这些光环,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矛盾的李白。人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冲突的矛盾体,这也许就是西方人所谓的上帝造人的本质,也是我们中国人深信的宿命论。
不过这种论调在普通人和非凡的诗人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同样是一件事,面对相同的矛盾,同样是内心激烈的挣扎,普通人只是浅层的,而非凡的人则会发狂,对于痛苦也是一样,普通人感到痛苦的事情,非凡的人就可能痛苦欲绝。非凡的人敏感且脆弱,对某种情绪往往感知也速,舍弃亦速。
李白对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感受都是非常敏感而深刻的,你也许看作寻常,可是诗人却看到了其中的宿命,舔尝了其中的痛苦,甚至会发出仰天长叹或流下沉痛的泪水。
李白的伟大在于其一辈子都保持着赤子之心。他的狂放和飘逸是最持久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
李白年轻的时候就决定不走寻常路。他的心里有两类偶像,一是像鲁仲连、范蠡这类人,功成而弗居,建立令人惊叹的勋业后,蹈海而去或是泛舟五湖,对于君王的封赏毫不在意,这样的人生多么潇洒!二是他崇拜谢灵运、谢脁叔侄,这是他文学上的偶像。
李白不甘心皓首穷经。他是个急脾气,哪里等得了乱七八糟的一通考试?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旅游,增加自己的阅历,在旅游之余还要练好剑术,诗情剑气一样也不能少。
李白出发了。李白带着父亲留下的可观的资财,东下维扬,漫游江南。吴越一带的风物山水,天然就蕴含着无尽的诗灵诗韵。
洞庭波涛,鄱阳水势,匡庐秀色,淮南风月,更加上前辈诗人的足迹和咏叹,李白赤子一般的心灵早已倾倒在江南的秀色山水中。
他追随者自己深深景仰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谢朓的足迹,醉心于吴儿越女的轻灵剔透,滥觞于青山古刹的题咏书怀。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秋夜登高,自有一番感喟。皓月当空,白露迷蒙,澄江如练与月空相接,金陵城倒映在云水烟光摇荡不止的大江里,一种如烟似梦的感觉袭来,心中感到空茫一片。
从古而来,谁可为自己的知己?大概只有咏出“澄江净如练”的谢朓了。一股凄迷悱恻的思古幽情淹没了这位登高望远的谪仙人。
长安。李白系梦的地方。他对长安总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愫。
可是第一次去长安寻找梦想的李白却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儿。
他写了一封自荐信给韩朝宗,就是著名的《与韩荆州书》,书中李白向这位韩大人展示了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本:
……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这篇文章豪气干云,可惜的是李白没有投对方向。韩朝宗何许人也?不过是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的政客而已。既是混迹于官场的政客,怎么会把文人雅士放在眼里呢?
李白是有资本,但那是文学资本,政治资本却无异于穷光蛋。这封自荐信,如果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时,顿时被那种空前绝后的豪气所感染。可是这是一篇政治意图非常明显的推荐信,在韩朝宗这个政客的眼中,李白的豪气霎时变成的狂傻。
这么轻狂的人怎么能够从政呢?权力场是血腥残酷的,不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建功立业,更不能把文学资本当作政治资本滥用。
李白不明就里,因此一入长安,就吃了闭门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是永远不甘寂寞的,何况他的血液里沸腾着建立功勋的热血。
李白有一个道士朋友,名叫吴筠,这个人仙风道骨,仿佛世外神仙。玄宗为了祈求长生,经常向吴筠打听一些可以延缓衰老的神方。吴筠因此成了玄宗皇帝的座上客,就趁机向玄宗推荐自己的老朋友,也同样喜欢修炼道术的李白。
有老神仙的推荐,玄宗觉得李白自然脱俗超群,就征召这位不甘寂寞的大诗人到长安做待诏翰林。
待诏翰林是个什么样的官呢?说好听点是御用文人,说不好听的就是文学弄臣。不过李白倒不在意这些,管它是御用文人还是文学弄臣呢,能见到龙颜就非常有幸了。在李白的心里,得宠是第一部的,如果得不到玄宗的青睐,下一步建功立业还怎么展开?
消息传到李白耳朵里,高兴劲怎么形容呢,他简直是疯了。或许这是自他出生以来的最大的快乐,他感觉周身上下轻飘飘的,来一阵风就能轻扬九霄。他痛痛快快的豪饮了三百杯,狂醉之余写下了令人传唱千古的文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个发狂、极乐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李白,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高兴就是高兴,没必要故作镇定伪装深沉,自己梦寐以求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无论怎么庆祝都不为过,高歌取醉,起舞落日,杀鸡酌酒……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李白的真性情、直率可爱的性格至今读来都让人神往。
然而,快乐只是短暂驻足。
残酷的现实令诗人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悲叹。
待诏翰林以后,李白的任务不过是写一些轻薄诗文哄杨贵妃开心。他写的诗令杨贵妃非常开心,因此得到了玄宗的青睐。不过玄宗皇帝一直在严格的控制着青睐的程度,那就是控制在文学的范围内,绝不让李白染指政治。
李白没有进入朝廷中枢参与朝政的机会,使他又一次感到了绝望的降临。
绝望的时候,李白想到了酒。酒可以帮助人得到暂时的麻醉,使人忘怀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
李白心里对玄宗充满了抱怨,为什么把我当作文学弄臣?在你的眼里,我和其他的小太监有什么区别吗?华清池内,小太监用来搓背擦澡,搓背擦澡的同时,还需要我这个待诏翰林躬立一旁,朗读那些奢靡艳情的诗词,这种事是我李白要做的吗?
李白的心中一汪苦水,他决定以酒浇愁。于是就有了杜甫笔下的那个醉汉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痛苦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