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田园小记 >

第5章

田园小记-第5章

小说: 田园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家人的感谢中,宝儿离开了这个破旧的小院儿,肚子咕噜一叫,宝儿笑笑拍拍肚子,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第七章 转机

也许每天有了盼头,日子就不那么漫长。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筐子的生意还是很火爆,王家筐子的名头也渐渐传开,有很多外乡人慕名而来。而这两个月,宝儿在专心致志干一件事——种红薯。

早些日子,红薯就已经发芽、抽枝了。两个红薯涨势不错,藤牵得老长,每一株都有三四个分枝,茎都长得很粗壮。宝儿央大牛在院子边开一块地给她。经细心打理,变得肥沃不少。

又过了几日,地被整理好,宝儿将红薯分枝剪下了,总共八枝,准备移植到地里。宝儿依稀记得这地也是有讲究的,她将地分成三等分,每等分用厚厚的土堆成小坡,两个等分之间留一条小沟壑,方便出入除草、浇水,再把红薯枝种在土里。宝儿将没用的长竹条,在地边上交叉的插了一周,妨止狗啥的进来捣乱。

这期间宝儿趁空隙去了趟山上,找到一个大南瓜,她还发现了一些豆子的苗,涨势不错,以后应该派得上用场。

宝儿把南瓜拿回家,向玉芬解释一番,这是在夫子的书中看到的一种植物,叫南瓜,可清炒、炖汤、或是熬粥,里面的南瓜子晒干可当零嘴。当天便吃了南瓜宴,清炒南瓜、猪肠炖南瓜、南瓜饭。家里小有积蓄,已经买得起米了,每每闻着饭香,宝儿都感觉来之不易,吃个精光,一粒都不剩。

宝儿将南瓜子洗净晒干,选出一些颗粒饱满的,种在红薯地的沟壑边。剩下的交由玉芬撒盐翻炒作零食。闲暇时嗑磕,受到一家人的好评。

日子每天都安稳无忧,上午跟阿爹去卖筐子,再去‘书苑’看看书,陪陪老夫子。有前世的基础,字也识的差不多了,偶有几个不识得的便问问夫子。有时给夫子带些饭菜,带些野地瓜,惹得老夫子每日在宝儿来时都望望有没有提篮子,对于像南瓜、野地瓜这种新奇的食物,宝儿都会与夫子探讨其功效,宝儿以经验解说,夫子啧啧称其。

有时与宝儿交谈,发现她思维奇特,见解独到。宝儿在书中看到一句话,君为贵、民为轻。意思是皇帝是百姓的天,是最大、最重。百姓就如蝼蚁般平凡,不禁连连摆头。夫子见状心生疑惑,询问其由。宝儿解释道: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之所以能称王,是有一群拥护他的人,若没有这群拥护的人,这皇帝还能是皇帝?只是一个做美梦的人罢了。照我看来,应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夫子瞪大两只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宝儿,宝儿此话大胆,若是被有心之人听去,怕是会惹祸上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夫子反复咀嚼,发现字字珠玑,句句在理,九岁的小女娃竟能有如此修为,假以时日,定能有所成就。只可惜身为女儿身,如不然···唉!

宝儿也只是随口一说,她可没什么远大抱负,只要一家人吃穿不愁,过得好些罢了。看看时日差不多,就拜别夫子,回家去了。

每天下午,宝儿除了管她的红薯地,就是教虎子识字。虎子挺聪明,那本《识字薄》上的字都学得差不多了。宝儿在捉鱼的小河边装了一些沙子,铺在院子的一角,晒干后,挑除里面一些大的石子,在地上薄薄的铺一小块,当作纸,削的光滑的竹签做笔。有时宝儿还会教虎子画画,画一些小动物,纯当娱乐,让虎子学习不那么枯燥。

“阿娘,咱存了多少银子了?”太阳很大,晒的红薯藤有些打奄,宝儿正在浇水。

“有近十两银子了。”玉芬坐在院子的树荫下,缝补衣服。心里却想着,啥时候给两个孩子置一身新衣服,这衣服已是不能再补了。

宝儿却是不一样的想法,两个多月才赚十两,这样赚法,来钱太慢了,想要开店是远远不够的。不开店就没资金投入到红薯的种植中,宝儿瞅了瞅自己的那块小地,又看看缝补衣服的玉芬,一阵心酸。阿爹、阿娘的手被经常竹条割开的,但从没喊过一句疼。

“闺女,”大牛推开门,只见大牛左边站着李二狗,右边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留着胡子,身着深蓝色长袍,看着料子不错。

“大叔好,”宝儿和虎子有礼貌的颔首问好,也暗暗揣测此人的目的,玉芬放下手中的活计,搬来凳子。

男子有些诧异,这乡里的孩子竟这么有礼数,也微微俯首表示回礼。

宝儿拿出前些日子,央大牛做的一套竹质杯具,外面是随手刻画的一些东西,有梅、兰、竹、菊,荷花等等。宝儿前世学美术的,因此画的不错,大牛、玉芬又不懂得这些,就觉得好看而已。

家中没有茶叶,宝儿拿出山上摘的白菊花,泡入杯中。那日宝儿发现山上开满了白菊花,便想到了菊花茶,菊花茶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的功效。虽说天气开始转凉,功效没有酷暑来得有效,但总归比喝白开水来的好。菊花的香气浓郁,能提神醒脑,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宝儿便想到每人做一个菊花枕头。这不就背着筐子上山去,摘了满满一背篓回来,在院子里晒干,香气弥漫了许久,那些日子,连狗蛋都天天往宝儿家跑,宝儿给他装了不少带回去。现在就等玉芬将不能穿的衣服缝成枕头套,把菊花塞进去了。

“劳烦将家中做主的人请出来吧!”男子拿起竹杯,嗅嗅,泡的竟然是菊花,抿了一口,味道甘甜,清香满溢。

“我女儿便是家中做主的人。”大牛回答道。

男子诧异的看了看大牛,又看看宝儿,这户人家礼数这般好,这杯上的画想必也是出自这女娃之手,男子右手食指摩挲着杯上的纹路,这女娃不简单。

“即是如此,我便开门见山。鄙人姓贾,是‘合盛’的掌柜,我东家要订购一千个鱼兜儿,十日之内拿货,十两银子现在就付清,外加你二两,统共十二两。”男子恢复神色。

一千个鱼兜儿,十日之内拿货,阿爹跟李二叔没日没夜的编,怕是也来不及。这到嘴的鸭子难道就让它飞了?王大牛怕是也是意识到这点,不敢匆忙应承下来。

“这一千个筐子,按时交货是没问题。但是我有一句话带给你东家,‘一网数百鱼,网在,鱼在。’”宝儿面不改色。

“那还请姑娘在字据上画押,如若不能按时交货,则需十倍偿还。”贾掌柜思索一会,从口袋拿出一张字据,一盒印泥。

“做生意贵在诚信,相信贵东家也不是池中物。”宝儿伸出大拇指在印泥中蘸了一下,不带丝毫犹豫的在字据上印上了自己小小的指纹。

贾掌柜也是个聪明人,他看过大牛编的鱼兜儿,很精妙。这女娃话里有话,还是回禀少东家在做打算。便放下钱袋,离开了。

“闺女,这怕是时间太紧了。”大牛看了看桌上的钱袋,有些担忧,身旁的李二狗也有些坐立不安。

“阿爹,若那东家是做大事之人,明日定会来找咱,宝儿自有应对。倘若他是那缩头之辈,阿爹和李二叔可寻四五个可靠的乡邻,咱将技术告诉他们便是,人多力量大,还怕不能完工么!”

“那咱的技术可就不是秘密了?”李二狗询问道。

“咱这筐子技术本就不是赚钱的长久之计,总归会被学去,与其便宜外乡人,还不如给咱村里的乡亲学去哩。”

李二狗点点头。

“但是这‘合盛’是有名的渔业大家,手下培养了一干潜水好手,那些鱼都是卖给达官贵人,还销往皇宫里的,来头不小啊!怕是瞧不上咱这小本儿买卖。”大牛眉头紧皱。

“阿爹的意思是‘合盛’捕鱼靠人力下海捉么?”这得多劳民伤财啊!难怪这鱼比肉还贵。

“可不是么!这是在拿命赚钱。”

听大牛这么一说,心里顿时放心不少,商人最重的是利。宝儿相信‘合盛’的东家既是能做大买卖的人,这眼光应不会局限在小财上。

“阿爹,你就放心吧!听你这么一说,我便更有把握了。让宝儿瞧瞧这十二两银子长啥样。”宝儿打趣道,拿着钱袋左瞧瞧又瞧瞧。

李二狗离开后,宝儿把竹杯洗净收好,便开始细细琢磨渔网的编制方法了。

第八章 生意

第二日,宝儿照常与大牛一起卖筐子,长时间下来,村里的人都认得宝儿了。

“宝儿,又跟你阿爹来卖筐子了!”旁边卖油纸伞赵长栓招呼道。

“栓叔,今儿来得够早啊!”这赵长顺三十出头,做伞的手艺不错,为人爽朗、乐观。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十五岁,叫赵来寿,在镇上做短工,一月回家一次。二儿子叫赵来福,十三岁,跟在张长栓身边,帮忙做伞,来过几次集市,宝儿见着有些木讷,不像他爹健谈。小女儿叫赵来香,年纪跟宝儿差不多,却是没见到过,听赵长栓说着,该是个性格活泼的女孩。

集市算不上繁华,买卖的人也不多,宝儿不知道镇上是怎样,她从没去过,应该像电视上放的那样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般吧!宝儿觉得现在的日子也挺好的,这些乡民都很质朴,每个人都安分的做着自己的事,面上总是带着微笑。仿佛这贫苦的生活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似得。

太阳暖暖的照射着大地,已过了炎热的时期,但脸上也有一层薄薄的汗。

“姑娘,我家少东家有请。”贾掌柜走到父女俩面前,朝大牛点点头,转向宝儿说道。身体微躬,左手自然下垂,右手大拇指弯曲,四指并拢,手臂抬起,指向不远处的茶棚。

宝儿见贾掌柜礼数俱到,比昨日客气不少,也不故作姿态。“多谢贾掌柜!”

宝儿和大牛去茶棚与‘合盛’东家商谈,李二狗留下看管摊子。

稻草搭建的而成的简单棚子,里面摆放四五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茶壶,茶壶四周倒扣着四个茶杯。

茶棚一角坐着一位少年,五官轮廓分明深邃,身着惨绿罗衣,束着浅灰色祥云纹宽腰带,腰间挂着质地极佳的白玉,沉浸优雅的端坐着。

少年似察觉到观察的目光,抬眼看来。目光深邃锐利,让宝儿有些压迫感。

少年起身,招呼道:“两位请坐。”

“小二,看茶。”待宝儿父女坐下,少年也落座,贾掌柜站在身旁。

小二翻开两个茶杯,长长的壶嘴,最准茶杯,倒满,有几片茶叶顺着水流一并带入杯中,打着旋。宝儿拿起茶杯,吹了吹,喝了一小口。茶的味道很淡,茶叶应该是冲泡了很多遍。

少年也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并未表示异样。这到令宝儿吃惊,瞧这少年估摸十七八岁,年纪轻轻便是东家,这养尊处优的,竟能这般隐忍,不可小觑。

“在下姓梁,名煜轩,敢问姑娘贵姓。”少年放下茶杯,转头问道。

“小女姓王,少东家可以叫我宝儿。”宝儿并没有自抬身份。

“不知宝儿姑娘所说的‘一网数鱼,网在,鱼在’这网是何物”。

“少东家可知道‘伏羲’?”宝儿不紧不慢的问道。

梁煜轩怔了一下,转头看看贾管事,见贾管事也一脸疑惑,便摇摇头。“还请宝儿姑娘赐教。”

“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是人类文字的发端,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后发明猎鱼技术。”宝儿将前世童话书上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

“这猎鱼技术···”梁煜轩自信读的书不少,也是人尽皆知的才子,这伏羲他真没听说过,然这猎鱼技术是他最关心的。

“少东家可知买药不问方这个道理。”

“哈哈哈哈,你这小姑娘当真狡猾得狠。”梁煜轩开怀大笑,语气中尽是赞赏。

宝儿头上汗哒哒滴了,这黄毛小子,姐可是活了二十多岁了。无奈这身子的主儿才九岁,何时才能长大啊!

梁煜轩看着本是一脸淡然的宝儿,眉头竟打起了结,觉得很是有趣。

“在下是生意人,谈的是生意,跟姑娘也才一面之缘,何以让在下信任呢?”梁煜轩放松的靠在椅背上,右手握着茶杯,转着圈,茶水一滴也未洒出来。

“宝儿还有一物,可免费交由少东家。”

“哦?是何物?”梁煜轩眼睛不由一亮,虽神色淡定,还是被宝儿捕捉到了。

“鱼竿。”宝儿用食指在茶杯里蘸蘸,在桌子上画出鱼竿的样子。

几人将身子靠拢,眼睛都盯在桌子上,宝儿白嫩的小手,缓慢的画着,嘴里做着描述。

“鱼竿,十六尺左右,杆子由底部到顶端逐渐变细变尖,用斑竹、西风竹做材料最佳。顶端用鱼线连接带鱼饵的鱼钩,鱼钩与缝衣针的做法大同小异,需多加一道工序,使其弯曲成钩状。至于这鱼饵,据书上记载,鱼喜食蚯蚓,牲畜内脏等。”

“若得此物,我们只需在岸上等待鱼儿上钩?”梁煜轩立马站起来,说话声音大了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