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春花灿烂 >

第59章

春花灿烂-第59章

小说: 春花灿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几天,春花就收拾好东西告别了肖家,对肖母、刘氏她们说的就是她要去投奔另一个家戚。

肖母并不太在意,本就不是自家的亲戚,现在找到了真正的亲戚自然要走,刘氏虽然不知事情的原委,可她与肖鹏朝夕相处,多少知道有些不对,但也清楚不是她该问的,只是实心实意地给春花又做了几双鞋,上次她做的鞋,春花说好,一直穿在脚上。

如棋也做了衣服、鞋子送来,就是肖母,也送了春花一对银镯子,一对银簪子,一百两银子做程仪,毕竟救过女儿的命,她自然感激。

走时又是肖鹏亲自赶车送春花,到了约好的客栈,春花见到了范娘子和大丫,还有抱在她们怀里的留儿。

虽然范娘子和大丫在走前已经知道春花没死了,但眼下见面,她们还是有一种不能接受的感觉,明明五奶奶的丧事都办了,那时她们母女还哭了好几场,掉了不少的泪,但现在人又活生生地站在了这里。

春花倒是镇静,她想接过留儿抱抱,她本就是最喜欢孩子的,还曾带了留儿好几天,可是仅仅是过了三个月,留儿已经到了会认生的时候了,她不肯让春花抱自己,而是一直赖在范娘子的怀里,让春花多少有些感慨。

其实春花与范娘子母女也并不熟,她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还不到十天呢,但以后,她们就要相依为命了。

范氏母女因为是绝户,夫家的人一直想把她们都卖了,但忌惮慧静师太,并没有敢动手,但自从五奶奶去了,慧静师太也怕自己不能照顾周全,这母女二人会被抓走卖掉,眼下与春花一同送留儿走却是一箭三雕。

所以范氏母女也是真心想和春花离开京郊。

她们几个人商量好对外的说法,以后,春花就是于娘子了,至于春花自己的名字倒不用改,因为女人在这个时代是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她应该叫鲁于氏,路引上就是这样写的。而女人闺阁中的小名只有自家的人知道,不能公之于众的。

留儿是她的女儿,这是理所当然的。范娘子是留儿的干娘,于娘子病了没有奶水,留儿吃范娘子的奶长大,就认了干娘,她们在静心庵相识,范娘子母女没有别的出路,就同于娘子一起去了辽东,这些都与实际情况基本一样。

春花与范娘子说:“以后,我就叫你一声姐姐,大丫叫我姨母,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等到了辽东,我们把留儿送过去,你们想去哪里,我可以给你们路费,随便你们。就是这路上,所有花费自不用你们管,我还要给你们工钱的。”

留儿如今已经九个月了,到了辽东,就能满十个月,应该不吃奶也可以了,那时候范娘子母女与她都可以各奔前程了。

范娘子和大丫却给春花跪了下来,“三姑奶奶,我们娘俩儿还能好好地在这儿,都是靠姑奶奶和慧静师太。我们已经对慧静师太发了誓,以后就一直跟随着三姑奶奶了。”

春花拉起了她们,“姐姐,还有大丫,以后可不能再这样行礼了,你们就当我是于娘子。如果你们愿意跟着我,那我也是求之不得的,就当你们是给我做工,每月每人一两银子的工钱,可好?”

范娘子母女自然是千般万般愿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八章

肖鹏将春花、范娘子母女和留儿一起送到城外,涂三爷带着家人货物与春花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

京城外的长亭里,肖鹏摆下了送别的酒宴,为涂三爷践行,春花不方便下车,正在坐等,涂三爷的汰太过来到春花的车上说话。

春花所坐的这辆车是涂三爷准备的,与涂家所用的车一样,是向车行雇的。比京城内乘坐的车子略大些,里面铺了厚厚的坐褥,还算是舒适。

按车子里面的大小,坐上春花一行的三大一小四个人,倒也勉强,但涂三爷明显是为了照顾春花,给了她两辆车子,这样,车子里就是放了些行李,还是很宽松。

眼下,范娘母女和留儿共坐一辆车,春花一人坐一辆,涂三爷的太太过来,两人并排坐了,也毫不局促。

涂三爷的夫人姓方,与涂三爷很有夫妻相,一样的个子不高,白白胖胖。她的性格也是像外表一样和善,又喜欢说话,没一会儿就与春花很熟悉了,拉着春花的手啧啧地叹到:“于娘子这样的才貌,竟年轻轻地就没了夫君。”

春花低下头,努力表示出伤感。

方太太只说了一句,就觉得自己失言了,马上又说:“但好在你夫君还给你留下个孩子,总有个伴。”她拍着春花的手说:“你还年青,到了辽东,要是鲁家对你和孩子好就罢了,要是他们刻薄你,你也不要太过拘泥,有合适的就再嫁了。”

明代时虽然理学盛行,女子为夫君守贞的人数急骤上升,但也只是在上层社会,特别是书香门第。对下面的平民百姓来说,夫死再嫁是更见的事情。对于这样的话,春花不好回答,便仍低头不语,却拿出一盒子点心来,请方太太尝尝。

方太太接了一块点心,慢慢吃着安慰春花说:“我家三爷让我跟你说,有什么为难的,就告诉我,能帮上忙的,定然不会推脱的。就是到了辽东,你若是有什么事,也只管捎信过来。”

春花点头,“如此,便先谢过方太太了。”因不愿与方太太再多说自己的事,就指着与肖鹏和涂三爷一同坐在长亭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涂三爷夫妻的两个儿子说:“两位涂少爷倒都是少年老成,方太太教子有方。”

说起了心爱的儿子,方太太的笑意更加的明显了,“那称得上教子有方啊,只是我家三爷一直忙,这两个孩子过了十岁就跟着管家里、铺子上的事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罢了。”

“方太太是个有福气的。”春花赞道。

“借你吉言吧,”方太太笑着说:“三爷说辽东那边人口日渐稠密,市面也繁荣,非要我们一起搬到到那边去。这样一走,我倒是无所谓,可两个孩子还没定亲呢。”

春花看方太太的大儿子也不过十三、四岁的模样,就笑着说:“涂少爷年纪不大,倒不用急,过了几年,涂老板的家业更兴盛了,定的亲事还会更好。”

方太太听了春花的话,笑意就不曾从脸上下去,她也是这样想的呢。又说:“三爷一直说,要是没有肖大爷,他也没今天的出息,所以呀,我就把于娘子当成自家的妹子待了。”

“我表哥和涂三爷自是患难之交,互相照应是应该的。他们既然好,我和方太太自然更好。”

正说着,涂三爷和肖鹏已经喝过了送别酒,向车子停放之处走过来。方太太便下了车,与肖鹏打了个招呼,他们过去都是相识的。

肖鹏回了礼,又蟹教沼Υ夯āM咳胪刻不亓怂堑某瞪希づ舯阆虼夯ㄊ┝艘焕袼担骸叭羰怯惺裁词拢还苌有呕乩矗壹热蛔隽四愕谋砀纾突岬F鸨砀绲脑鹑卫础!

春花在车上回礼道谢,又笑着说:“表哥,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须臾,车队向挪动了,春花向肖鹏挥了挥手,放下了帘子,她如今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新生活了!

此时已距靖难之役近二十年了,四海升平,山海关内一路安泰,涂三爷又是长在外面经商的人,熟识道路,极富经验,因此他们一路非常顺畅,八月中,他们就过了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城刚刚修建了几十年,建筑整齐有序,他们一行住的客栈极大,有很多来往的商户,他们包了其中的一个小院落。

车辆、货物堆放在院子中间,涂三爷一家与春花分住了主屋的东西两侧。春花所在的西侧是两间相连的房间,春花住在里间,范娘子带着大丫和留儿住在外间,而伙计们和车夫们则住了两侧的厢房。

大家刚刚把行李铺好,东西收拾妥当——在这里出门时要自带行李的,就是吃饭,也可以自己带了米粮,借客栈的炉灶做。方太太走了进来。

她打量了一下炕上的铺设,笑着说:“三爷也总与我说,于娘子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是千户的亲戚,出身也是不凡。只这一会儿的功夫,看这屋子里的布置,透着不一样的气韵呢?”

春花迎过去请她坐了,又拿出路上买的新鲜果子请她尝尝,也笑着说:“方太太,您的晕车好了,又恰好今天赶的路少,就有了精神来打趣我?”

方太太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刚走上一段路就吐得稀里哗啦,结果原来肖鹏请她来照顾春花,现在倒是正好反了过来,一路上春花还得顾着些方太太。

但好在,方太太平素身子健壮,虽然吐得很重,但并没有生病,也没影响行程,而且这两天还渐渐好些。

从京城出来,一路上城镇日渐萧条,况又疲累,今天到山海关城,倒是让商队和车行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刚过午时就进了客栈,因此方太太兴致也是出奇的好,她拿过一个梨子吃了,说:“一路上得你照顾,感激还来不及,我哪里是打趣你,说的是实话罢了。”

春花也吃着梨,见方太太已经换了整齐的衣服,就问:“想来方太太要出去走走?”

方太太本是最爱热闹的,无奈一直晕车,有心无力,现在有半天的时间,哪里能不到处看看呢?因说:“我听三爷说这里古称榆关,中山王奉命修关,因此地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最为险要。三爷去见一位故友,我们不如也出去看看?”

春花自然答应,因留儿这时要睡午觉,范娘子便留在客栈,春花便带着大丫出去了。其实范娘子本也不喜出门走动,就是留儿不睡午觉,她也很少出去,春花倒也习惯了。

方太太带着两位少爷,一起出了客栈。

山海关城以最闻名天下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罗城、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诸多部分组成,城墙巍峨高耸,敦实雄厚,只可惜现在由兵士把守,春花她们不可能登上城楼,只能在下面仰视一番。

他们沿着客栈前的大街向城中心钟鼓楼走去,山海关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中心,下为方台,高三十余尺,台上设大钟大鼓,台上建双层文昌殿。

“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已经有了数千年,但在山海关这座军事重镇的钟鼓楼更重要的作用是不只是报时,更是报警之用。

大家围着大钟大鼓转了一圈,都被如此巨大的钟鼓所震摄,涂家少爷和大丫不住地赞叹,方太太与春花也兴致盎然。

方太太叹道:“京城也有钟鼓楼,里面的钟鼓与这个倒相仿,但楼上可没文昌殿。”

京城的钟鼓楼春花没去过,她一路上也见了几座钟鼓楼,但比起眼前的这一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山海关城这种在钟鼓楼上建文昌殿,她确实也没见过,其实这是非常独具特色的,在全国都很少。

慨叹了一番,大家又在城内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上逛了逛,四条大街生意也颇兴旺,但比起京城却相差甚远。

春花这些天也走过几个城镇,并有着前世的眼界,很是淡然。方太太虽然是妇道人家没出过门,但毕竟是京城人士,也没什么觉得稀奇的,两人随手买了些果子点心提着,又见路边的食肆饭庄都打着浑锅的招牌,知道是此地的物特色,便挑了一家干净的店面进去。

店内的客人不少,尤其是军人最多,因为一路北上,所见的军人也越来越多,想到皇上亲征瓦刺尚没进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方太太与春花也都不以为意,找了店家问清了浑锅是什么。

原来浑锅与后世的火锅非常接近,用鸡汤吊味,加上肉、豆腐、酸菜等,烧得热热的蘸了各种的调料吃。八月的辽东夜晚已经很是寒冷了,吃点浑锅里的肉菜,再加上几个大馒头,喝上几盅小酒,虽然还没到冬天,已经很是受欢迎了。

店家看出方太太与春花是第一次见到浑锅,热情地介绍,“这浑锅还是从塞外传过来的,虽是蛮夷人之物,但却甚合辽东这里的口味,太太们初次到此,正该尝尝。”

一席话说动了方太太和春花,涂家的两位少爷和大丫正是少年心性,自然盼着买回去尝尝,于是方太太和春花便问价格如何。

店家笑着说:“这浑锅也分几种,看太太们的气度,小的便不说那最差的几种,只拣好的说上两样。”

店家会做生意,嘴也巧,方太太便笑着说:“你倒识相,我们从京城过来,什么没见过,只是见你这浑锅新奇罢了,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炖菜而已。”

“太太,这浑锅滋味鲜美,远胜那炖菜,总要亲口尝了,才知道。”说着详细介绍了两样浑锅,“这最好的浑锅用鸡汤吊味,并要将一整只鸡煮熟扯碎加入,再加上五花三层的肉、豆腐、酸菜等十余样东西,每只浑锅加上各色调料三百钱,若是再加上我们这里出的香蘑菇,那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