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史籍记载,道教创始人为张道陵。他开始创米道,主要经典是《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
道教奉老子为始祖,把老子写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关于老子,学术界与道教界持有不同观点。老子又名老聃,河南人,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他曾经作过守藏室史(相当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学问渊博,著有《道德经》等书。
老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道教为了与佛教抗衡,将他神话了,并且无限度地夸大,说得十分玄乎,传的神乎其神。比如他们说老子是经过许多过个81万亿81万岁,托胎于玄妙玉女腹体内,并且怀孕怀了81年之久,最后才从玄妙玉女左肋降生下来的,所以,因怀孕太长(81年),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故名唤”老子“。又因为老子降生在一棵李子树下,便指树为李,方的”李“姓。
道教的一些书上还说,2500年前,周朝有一个“门宫”叫尹喜的,他有一天在“草楼观”观测天气,忽见紫气东来,便预言一定有圣人路过。不久,果然老子骑青牛入关,于是尹喜便请老子入草楼,还请老子写了书,即《道德经》。他们还说老子写完《道德经》以后,就无影无踪地去了。
老子被神话以后,曾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拜。特别是唐朝,因皇帝姓李,他们为了抬高李氏门弟,强拉硬扯,硬是把距唐朝1000多年前的老子做了李家天子的祖宗,还封为“玄元皇帝”。正因为如此,道教在唐朝便盛极一时,几乎成了唐朝的国教。道教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道教敬奉“三清”为最高神。所谓“三清”,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亦即老子),“三清”是三位神君的总称。
元始天尊是“三清”第一大神,经书上说他住在玉清仙境,生在宇宙形成之前,还说他在天地初始时,以秘道传授于诸仙,用来开劫度人。后来,又把他与我国远古神话中的盘古扯在一起,因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二者不谋而合,这就更为元始天尊神话提供了佐证。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他象征混沌初开,阴阳分明。据说他住在清仙境。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说他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层太清仙境。说他著的《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
道教敬奉的主要神明,除“三清”外,还有“四御”。这“四御”是辅佐“三清”尊神的四位大帝,即:皇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阵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元效法后王皇地祗。
在“三清”、“四御”下面,道教还有许多小神,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道教的道术有占术、符录、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黄白、壁谷、行跻、房中、仙药、服气等。道教崇拜神与仙。
道教的主要法规戒律,少者有五戒、八戒、十戒;多者有一千二百戒;一般也有三百条左右,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些戒律主要是用来约束教徒思想言行的,防止他们“恶心邪欲”与“乖言戾行”,提倡积善、修德、理身。
道教的道观、道宫,就是祭祀诸神的祠庙。最早的道观是陕西草楼观。道观主要是修建三清、五皇、灵官等殿堂与山门。道观在全国闻名的有白云观(在北京,供奉“三清”天尊)、楼观台(在陕西终南山)、延头观、万福观、永乐宫、万寿宫、玄妙观、常道观、无量观、玉泉观、紫霄宫等。五雷山的宫殿,其名称也与它们大同小异。
我们游五雷山,看道观各宫、殿、门,如遇道教人员如何称呼?
按道教规矩,凡道观中的主持者称“主持”。一般称“道长”、“道人”或叫“仙客”。道士还可称“黄冠”、“羽人”。对女道士称“女冠”或“道姑”。对道士中学识渊博、修养很高的,则称“法师”或“真人”。对道士中未成年的称“道童”或“仙童”。
四、五雷山的主要景观与景点
五雷山是张家界市的东大门,也是全市诸多景点中的又一大风景名胜区,又是道教旅游朝圣地。
五雷山有山120多座,溪流15条,山体表面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据《慈利县志》载:“五雷山高屏环县南30里,顶为真武,有龙头岩、会仙桥……诸胜,道水所出。五雷山寺观为常德荣王建,澧州华阳王助修。”从人文景观来看,五雷山主要是道教修建的祠宇宫殿。据有关史书记载,这里的道观建筑群始建于元,峻工于明,共建有大小寺庙100多座,计有36殿、72宫、48寨。这片古建筑群的其本格局分内8家与外7家。整个建筑群倚山势而建,聚建在长达1公里多的山脊背上,犹如长龙托屋,非常好看。内8家宫殿仅凑,外7家分散。内8家由南至北,宫殿摆设依次为金殿、观音阁、王爷殿、玉皇殿、财神殿、赤帝宫、斗姆宫、朝圣门等。这片古建筑群共有建筑面积达8500多平方米,是我国道教建筑仅次于湖北武当山的又一大片古建筑群。这些寺庙建筑最著名的有金殿、观音阁、翰林祠、紫金宫、朝圣门、梳妆阁、斗姆宫、王爷殿、关圣殿、马爷殿、赵爷殿、温爷殿、赤帝宫、一天门、二天门、朝圣门以及牌楼等。在这一大片古建筑群中,因五雷山的寺庙名称与建筑风格均与湖北大武当山其本相同或相似,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在长江以南,故五雷山又有“南武当”之雅称。
从供奉的神像来看,五雷山与武当山也其本相同。两山金殿供奉的大神都是真武大帝。不过,武当山乃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所以,殿堂、神像、气势都比五雷山大一些。在武当山金殿里的真武大帝,只见他稳坐金殿,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脚踏龟蛇,卫将执黑旗,两边有金童玉女,还有水火二将,威风凛凛,好一位威震环宇的大帝之神像!
关于真武大帝,其来历是这样的,他原是爬虫类——龟与蛇的合体之形,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的星宿崇拜。我国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人们又把二十八宿分为为东西南北四组。不仅如此,人们还把每组7个星座想象成一种动物形象。又根据古代五方配五色的说法,分成“四象”。这就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不是别的,就是“龟蛇”,也就是“真武”大帝的别名。“玄武”又为何成了“真武”?原来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郎”之名讳,故改“玄武”为“真武”。根据我国远古时代人们的说法,龟为“四灵”之一(其他三灵为龙、凤、麟),蛇也被认为是有神灵的动物,于是玄武作为龟蛇的化身之神,便越传越神,因此,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被历代帝王树为“帝君”。而道教为了兴教的需要,又编造出一套玄而又玄、神而又神的故事。说玄武曾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并从他左肋生下,长的十分勇猛。本来皇后想要玄武继承王位,但他不想王位,只一心想学道成仙。后来得紫元君所授秘法,玉帝又赐他宝剑,所以,他在武当山修炼42年便大功告成,白日升天,成了“真武大帝”。
因为真武成了“帝君”,所以,武当山为供他修建的金殿便举世无双,特别辉煌。金殿全部建筑都是铜铸鎏金,而真武大帝也是铜铸鎏金,耗铜重达万斤。五雷山的金殿乃真武大帝,虽然其建筑规模与装金不如武当山辉煌,但除武当山以外,同其他道观建筑群比较,五雷山还是有过之而无过及的。
据地方志书记载:“五雷山……磅礴百里,列其共瞻,每逢朝会,祷祈如林,人流似海,多达三万余人。”自古民间就有对子句:“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千到。”每当道教节日来临,如农历三月初三(真武祖师生日),九月初九日(神师升天元日)、八月十五日(翰林会)与冬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到五雷山朝圣的香客便蜂拥而至,一天24小时庙里不断香,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木鱼不断声,真是庙门若市,人流如织,晨钟暮鼓,热闹非凡。
五雷山不仅寺庙建筑金壁辉煌,同时,文物古迹也异常珍贵。明代天顺六年间(公元1462年)杭州一位县令到五雷山携妻带小观光游览,在龙头胜景留下这样的墨迹:“观其岩形,若飞龙头,头角峥嵘,真武古迹,巧出天成,楚南第一胜境也。”他的这块碑刻成了珍贵文物。山上还有石狮、石象与石坊《二龙戏珠》等各种碑刻300余块,不仅是碑林之胜地,同时也是荟萃书法艺术。在一天门,还有一块保存完好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的大碑刻,不仅书画艺术堪称上乘,同时也是研究李自成归宿的历史见证。其文曰:“从来庙宇辉煌,神像威灵,先皇供奉,丕振四方,嗟哉!蓬莱飘渺,数十年来,引引自知,道纳竭力修持庙宇神像,石三宇落成……”除了这些文物古迹以外,五雷山还有千斤铜佛、石龙与石虎等文物。
五雷山的人文景观突出,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而又秀丽。登山时从山脚到山顶,一路之上,可以看到许多自然景观。如造型多样的奇山异峰,清澈见底而又碧绿如绸的溪流,汨汨的山泉与古井,还有珍贵的树木与奇花异卉,上得山来,危崖耸翠,百鸟争鸣,步移景换,举目有景,在这里游览,既可以看到山河壮丽的美景,又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又可见到一派金碧辉煌的丛林风光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白岳者,齐云山也。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铭刻,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为明代才子唐寅撰、戴炼书,碑高7。34米,宽1。40米,为江南罕见。数以千计碑碣石刻,其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匠心的镌刻,构成了壮观的艺术珍品长廊,使齐云山成为览景访古的圣地。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齐云山道教
无双胜境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山上道观参差,宫庙相映,钟鼓磬鸣,岚烟缥缈。
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教活动丰富多彩,独树一帜。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齐云山便有道教活动,至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香火日盛,随后宫殿院房、亭台楼阁次第落成,香客曾一度日达三千以上,从而跻身于道教名山之列。
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如今,有正常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供游客参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道场表演,再现了道教的文化习俗,表明其历史渊源,给人以人生和生活的启迪,其宣扬的平等、宽容精神,祈求和平、扶贫济困的人道思想和返朴归真、勤俭抑奢、知足守道的生活准则,对现代人大有俾益。
齐云山胜景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