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繁花落定 >

第15章

繁花落定-第15章

小说: 繁花落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抬头,依旧一身石青袍子的苏勖缓缓踱了进来,微笑道:“有贵客至,苏勖居然游荡在外,真是失礼。”

吟容更形喜悦,飞快走到苏勖面前,道:“公子回来了?饿吗?我已炖了鸡汤,现在取来给你好不好?咦,额上有汗呢,要不要把衣服解解?”她取了自己帕子,往苏勖头上擦去。

苏勖迟疑了一下,接过帕子,轻轻道:“我自己来。”语调竟也极温柔。

我心里略有苦涩。看来,一场英雄救美的故事,会极完美地收场了。

可惜,我不是那女主角。

正感慨间,只觉身畔目光灼灼,一抬头,清遥正深深看我,有些责难,又有些无奈的模样。

第二十四章 旧事

我有些心虚的低了低头。如果早知道苏勖如此仗义,肯不顾一切出手相救泣红,大约我那日没那么容易接受清遥吧。——不过接受不接受又如何?只不过是个孤独的游魂在异世寻觅着的一点寄托吧。

感情么?一个异世的云溪月,又能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去爱一个人?》

我自嘲地苦笑,抬头看向苏勖,他却也正看我。四目一对,他立刻缩回眼神,向着清遥笑道:“我那日知道了书儿下落,本待通知你的,正好事多,又知她很是安全,竟忘了。”他这话自然不是实话,连我都猜到了他是刻意隐瞒我的下落,何况东方清遥?

清遥微笑道:“哦,苏兄的心,我自是知道。”

他说的虽是闲闲的,但连苏勖也窘了窘,才道:“东方兄,吟容炖了汤,且在这里吃午饭,边吃边聊啊。”

清遥淡淡道:“不必了,我中午还有应酬,不能相扰了,改日吧。”

清遥行了一礼,一拉我,回身便走。

我心里倒有些恋恋之意,边走边回头张望。

苏勖只送了几步,便住了脚步,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去。只是他向来如星子般晶亮的眸子,却沉静如水,深沉如水,再看不出那水下是否有着涌动着暗流,或是正酝酿着惊天的波涛。

回到书苑的一路之上,清遥都是阴沉着脸。我为自己心里对苏勖的那点莫名情愫,居然有丝愧疚一般,不太敢跟他讲话。

直到回了我房中,清遥掩上门,才道:“书儿,以后不要去见苏勖,也不要去见吟容。”

我低了头,道:“哦,泣红既然很好,我自是不必再去见他们。”

清遥轻叹口气,抚住我的脸,道:“我没有别的意思,但是,但是,苏勖,没那么简单。”

我蓦地抬头道:“什么意思?”

清遥沉默片刻,道:“官场的事,连我都说不明白,但其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不懂,我也不很明白,但离远一些,总还是好的。”

我其实是知道的。历史上的这类事情,实在太多了。据我所知,便是李世民的几个受重用的儿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及吴王李恪,都曾各自培养自己的势力,互相争竞,总算李世民还算聪明,最后的决定,并没有让几个儿子自相残杀而死。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所谓的官场。我同意清遥的观点,我也同样是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我牵着清遥衣袖,很柔顺地道了声“好”。

但清遥却似再没注意到我的柔情。他的目光变得缥缈而悲伤,迷离着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困惑。

只听他道:“书儿,你只知道你父亲救过我全家,你可知道,我家当时是怎样陷入绝境的?”

我自是不知。便是真的白痴容书儿,只怕也未必能知。

逍遥的声音也渐渐缥缈了:“因为我家参与了政事。当年当今皇上只是秦王,皇太子却是李建成。李建成对东方家很是照拂。太子青眼,我祖父和父亲自是尽力相报。太子府里用的兵器,倒有一半是我家暗暗为他铸造的。”

“当时容世伯便已跟我家十分交好,我家为太子做的事自然没能瞒过他去。当时他便劝我们,但得保眼前平安,莫再求大富大贵,方是长久之道。可惜祖父与父亲当时已经骑虎难下,便是欲抽身退步,亦是晚了,人人都知东方家是太子一党,一旦退身,只怕立时不容于其余势力;何况既知晓太子极多秘密,太子又岂肯轻易罢手?”

“容世伯知道我们难处,长叹一声,说既已如此,不如他便改投秦王一系,如果东方家出事,他方可力保;而便是秦王出事,想来东方家也不会置之不理。”

“容世伯以他倾国财富,为秦王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深得秦王信用。而太子秦王之争,也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我动容。

多少次听到历史上这个故事了,它是英明一世的李世民唯一的瑕疵,只怕还是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杀的,毕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亲兄弟。

“你们家,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后落了难,对吧?”我轻轻抚着东方清遥的肩。

清遥摇头,黯然道:“玄武门血流成河时,我的父亲和叔父,当时就随在太子身侧,给秦王的人乱箭射死了。随即东方家上下人等,俱被些莫须有的罪名下了狱。是容世伯出面疏通,又亲自向已掌了大权的秦王求了情,才放了出来。”

清遥叹道:“这就是政治啊。如果不是容世伯目光远大,只怕东方一门,早就绝了。”

怪不得东方清遥明知容书儿是个傻子,也毫无怨言接纳下来,并愿真心以待。容锦城当时的救人之法,实际上是个不小心便会把自己也搭进去的下下策,若非真心为东方家,绝不可能掷下这个赌注。

我不禁很佩服我那个看似有些萧索的容家父亲了。离家这么久,也不知他有没有想我,我却有些想他了。

清遥转而向我笑道:“容世伯在秦王登基之后,未求任何封赏,悄悄回了洛阳,做他的陶朱公,虽保持着自己在朝廷的一分势力,却始终不再公然露面,尤其在立嗣方面,从来不置一辞。太子和魏王这两个最大的皇位侯选人,知道他在今上心目中地位不低,都曾设法拉拢过他。跟太子走得极近的赵节,就千方百计地娶了容府的大小姐,可惜容世伯虽是让他们成了亲,却还是跟他们保持着距离。魏王猜不透容世伯想法,才又派苏勖通过我去游说。”

清遥微笑道:“苏勖虽未成功,却让我知道了,原来我的妻子,是个一等一的人物。不过我就是奇怪,容世伯这般机敏的人,为何为由着自己的侧室庶女,把自己的嫡女欺负了去?”

这个话我也难以回答,只是喃喃道:“如果我告诉你,那次落水后在身上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让我突然变得清明,你信吗?”

清遥认真看着我,然后将我拥在怀里,道:“我信。”

我继续喃喃道:“不要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清遥低低道:“好,只要你是我的书儿,我才不管其他的。”

他轻轻吻我,我却茫然,我是书儿吗?

泣红既已成了吟容,安然无恙,我便叫了剪碧去找络络,把此事通知络络,好叫她放心。

剪碧去了半日,回来道:“小姐听说此事,高兴得不得了呢。可惜她正要入宫去,忙乱得很,不然又要跑出来,和你一起去看吟容姑娘哩。”

我一惊,道:“知不知道此次入宫到底为了什么事?”

剪碧道:“大概是为吐蕃人提亲的事吧。前些日子便有风声出来了,叫各宗室的女儿们准备进宫见驾,皇上要在其中选上一位,做为吐蕃的王后哩。书儿小姐在府上时,我家小姐可不是正做着见驾的准备么?。”

我也隐约猜到了。

禄东赞到京城已经有了一段日子,皇上也该给他答复了。

只是,络络一定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上吧。便是李道宗自己,也相信禄东赞绝不会选上自己的女儿。他叫女儿准备见驾,但督促得并不严,似已料定自己大大咧咧的女儿,决非吐蕃王后之选。

可惜这一次,他却是猜错了。

江夏王的女儿,李络络,将是文成公主,以及未来的吐蕃王后,一定,确定,以及肯定。

我心里有着雀跃般的欢喜。

说服李络络带我去吐蕃,一定不是太困难的事。

我现在要做的事,只是等待,等待李络络被封为文成公主,然后我再悄悄找她,跟着她去吐蕃。

如果在现代,我大可以乘个飞机,一两天便可到达目的地了;可惜现在是在唐朝,一个小女子,天高路远,穿梭千万里,一路不知有着多少不可预知的危险,不细细打算着,只怕没等到吐蕃,便已化为一坯黄土了。

所以,我只能这样慢慢等待着,等待着络络成为文成公主的那一天。

第二十五章 求救

接下来的许多日子,我一直让剪碧帮我细细打听络络的消息,知道络络甚得皇上和杨淑妃的喜欢,已被留在了皇宫中,暂住在杨妃娘娘处。

杨淑妃,却是当年隋炀帝的女儿,旧朝的公主,后世关于她和李世民的传说,只怕不下几十个版本。即便在当今的唐朝,关于她的故事,也有好几种版本在民间暗暗流传着。》

我不关心过程,只看结果。她虽已生了两个皇子,年纪已经不轻,却依旧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在后妃之中,便可算得是幸福的了。络络能得到她的喜爱,倒是件幸事。以后便是远嫁,只怕嫁妆也会多一些——而据我知道的,文成公主的嫁妆,算是历代远嫁公主最丰厚的了。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同样被留在宫中的,另有还有两位皇室宗亲小姐,其中一位是汉王李元昌的女儿,十五及笄之龄,便因皇室近亲的缘故,得了平阳郡主的封号;另一位血缘关系远了些,据说是长孙皇后认过干女儿的, 李世民见了后想起已故去的长孙皇后来,大是伤感,命和络络一起留下来,在淑妃宫中多住些日子。

随之而来的谣言,便是平阳郡主已内定为吐蕃王后之选,择日便会册封为公主,远嫁吐蕃了。

我心里大是焦燥。

而络络从宫里两次寄出来的信件,却充满好奇快乐和满足。皇宫壮丽而优美,美不胜收的景色,食之不尽的美食,和眼花缭乱的宝物,让络络更长了许多见识。皇宫中的人对她万分和气,赏赐不断。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把我一起带进宫里去玩玩。

我可以想得出她的兴奋。

皇上和宫里最受宠爱的淑妃娘娘喜爱她,别人自然不肯冷落她。虽说后宫争斗不断,惊涛暗伏,但她作为皇帝的侄女辈,对谁都构不成伤害,因此并不会受人妒嫉;即便杨妃有暗中的对手,也不会傻到去拿皇帝的侄女开刀。

以络络开朗活泼的乐观性情,必定觉得宫中个个都是好人,没有一个坏蛋了,没了心理负担,她必然过得无牵无挂,极是舒坦了。

可如果络络只是皇帝的侄女,受宠的未来郡主,又怎会有机会去吐蕃?

平阳郡主,汉王李元昌的女儿,会前去吐蕃,成为吐蕃王后?

有没有搞错?

我的头开始疼。

汉王李元昌,是唐太宗的异母弟弟,史载他不久便会因为太子谋反之事受到牵连,为其兄李世民赐死。算算时间,吐蕃王后入藏不久,汉王便给赐死了。如果真是汉王之女入了吐蕃,哪里还能算是和亲?不挑唆着赞普造反才是怪事。

我从来没干预过历史,更不打算干预历史,我只是个想随了历史的大潮到我想到的地方去而已。到底哪里出了错?还是吐蕃王后之选另有变数?

剪碧见我闷闷的,便来劝慰,问我是不是出去散散心。

我有了前日酒楼之事的教训,又无络络在一旁壮胆,生怕再遇上什么事,便宁愿躲在东方清遥的羽翼之下,安全过我逍遥日子。何况我的心心念念,尽是打算着怎样去吐蕃,并无一丝游玩之意。

这日清遥去处理生意,我正无聊闲坐,水晶帘外一阵阵透出含笑的花香来,馥郁得头都晕起来,便立起身来,在院中漫步。

院中亦有假山小池,掩于树荫之下,亭亭青荷如盖,莲花鲜红娇艳,绿水微漾,倒映着我素色的衣裳,和我略有些苍白的脸,有几分妩媚,又带着几分清灵,居然,居然还带着几分古典的气质。

一晃在唐代呆了也有几个月了,没想连气质也渐渐接近了古代。如果络络不能去吐蕃,我会不会就这么一直在这里呆下去,按照容书儿的既定命运,去嫁给怜爱着自己的清遥,从此相夫教子,做个贤良妻子?

正在出神之际,忽听得剪碧道:“容姑娘,吟容姑娘要见您哩!”

我一怔,吟容?

自从那日看她与苏勖亲亲热热的模样后,不知怎的,便有些不待见她似的,连苏勖都懒得去想,每日只和清遥相伴度日;因想着可能会悄悄去了吐蕃,再不见清遥,心里便有些愧疚,恐他陷得深了,将来难受,故而又与清遥亦刻意保持着一段距离。清遥但要见我好好的每日在他身畔,便似已心满意足,也不多问。

在我心里,只怕吟容比我还要快活许多吧。没有我那无法对人提起的来处和无法归去的恐惧,她该是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