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屡次想邀,都被他拒绝。这次日军进城,蔚丰厚北京分号损失惨重,清朝又大肆摊派,蔚丰厚北京分号得了八十万两的摊派。
眼看蔚丰厚北京分号做不下去了,李宏龄干脆将蔚丰厚北京分号停业,自己悄悄地跑回了山西总号,回到总号一看,总号更惨,200万两银子的摊派一个月内完成。最后在李宏龄的劝说下,蔚丰厚全部迁到东北,随之而来的还有几个小的票号,大的票号可没有蔚丰厚的勇气全票搬迁,只是派了精干的掌柜去东北,看看风向再说。
李宏龄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终于整理好金融建设草案
“拟建东北银行,农业银行,工业银行,建设银行,军队银行五大银行,其中东北银行为国家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制造。而四大专业银行负责相关部门的贷款运作。东北银行拟于明年一月发行东北人民纸币,币值为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6种,可随时兑换成相应的一两银元;另外赶制新式铜钱,新式铜钱以厘为单位,一千厘合为一两银元,分为一厘、五厘、一分、五分、一角、五角六种,为了减轻重量,方便携带一厘、五厘、一分含有与铜钱同样重量的铜;五分、一角、五角六种则含有一半的铜一半的银。”
“新的银元正式定名为东北银元,重量30克,银9铜1含银24克含银量达90%,已经开始加班赶制中,目前已生产5000万枚,年前完成1。2亿枚东北银元的制作。届时废止一切其他或披在市面上流通。”
听了最后一句话,赵刚有些皱眉:“那百姓手里持的白银黄金怎么办?还有外国的银元流进来的不在少数,有没有办法解决?会不会影响我国境内的贸易?”
“目前,外洋在清朝国内大约流行2亿元左右,成色不一,流行一千万枚者六种,被列为可以交易外币,在交易过程中按照实际含银量折价。其他的银元制造粗糙,含银量不均一概不予承认。金银因为成色不均,所以已经开办金银市场,由市场决定价值,银行不介入其中。”
“而且,我们已经在山西秘密的试发了1000万枚银元,全部是按一两价值发售,结果反响良好,目前已经升水到一两白银了。”
赵刚对这个不太懂,但是升还是知道的,就问道:
“是不是我们赚了?”
“是的,我们的银元含银量不过八钱五却换了一两白银,这里面去了制造运输费用,还剩了半钱的银子,当然赚了。”
“那么我们就制造银元,不断地换银子过来,然后再造,几年之后我们不就发了吗?”
“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离南方路途遥远,银元的影响力可能小了点。”
赵刚听见李宏龄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心里十分高兴,没有什么比开机器造钱更能赚钱的了
“没问题,如果我派巨舰护送银元南下,你要多久能够占领南方的银元市场?”
李宏龄低头,将手拢到袖子里算了算:
“两年之内,6亿枚银元。”
赵刚点头:“好,就这样办。”
交通部每年新修铁路2000公里。
这个议题的题案者是赵刚,最初的提议事每年修建1万公里铁路,就连最忠实的支持者。交通部长詹天佑也不得不放弃了对这个疯狂提案的支持。几经封杀后赵刚甚至动用了一次总统特权,但是经过全体部长反对之后(总统有强制推行权利,十位部长如果有七位反对,可以否定总统强制推行的任何提案。)这个方案搁浅了。今天提的议案是赵刚私下与几位部长通气后,十分委屈的写上去的。
当然这只是赵刚的认识,并不等于别人也认同这一点
财神爷梁士怡由市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没办法,谁让他掌管着财务部呢?
“我想问问铁路每公里的造价?”
这个专业的问题自然是詹天佑回答
“唐胥铁路,1881年6月9日开建,采用英国铁路1435亳米的轨距,枕木是产自当地的半圆形榆木,用附近采集的石灰石铺成路基。使用的是每码重30磅的钢轨,铁路全长9。7公里,没有隧道和桥梁,5个月建成,总造价2万英镑,每公里造价大约为2000英镑,合1万4千两白银。
梁士怡点点头,大声说道:
“各位部长,你们都看到了一公里就是1万4千两银子,那两千公里就是两千八百万银子,国库里面每年收入不过1千3百万,还不到1半的费用。投入如此巨大实在不能理解。”
赵刚解释道:“这个不需要国库支出,俄国人不是正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吗?远东这一段的铁路用钢轨已经包给了我们,每卖一根钢轨赚取的钱足够我们生产两根钢轨。所以这些铁路的建设费用不用国家掏钱。”
既然不用国家掏钱,梁士怡自然也就没有意见,赵刚也悄悄擦了把汗,庆幸自己又过了一关。却听对面有一个人说道:“不行,不能图一时的蝇头小利,断送了我中华江山。”
说话人正是张骞,见众人不解,就大声说道:
“各位,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好像自耗国币,恐损国力。但是我认为此举可谓极为英明,此铁路一修,这西伯利亚尽入其囊中。当年,有人游说秦国修郑国渠,秦耗费十年方成,以为得计,却不料修完郑国渠之后秦国国力大涨,反手灭了六国。如今情况大致仿佛,如果修成铁路,俄国之兵畅通无阻,必然窥视我国。其军力之强,几倍于我,到时候再后悔引狼入室,已经晚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赵刚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
“这个不必担心,一旦开战,我有信心一周内拆掉1000公里铁路,让他们变成瓮中之鳖。”
第三卷 风雨立国卷 第十一节 立国会议 中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14 本章字数:2688
赵刚这话说完,除了詹天佑之外。其他人都是惊讶不已,张骞问道:“空口无凭,你得拿出东西来证明自己。”
众人纷纷应和,看样子如果不拿出证据的话,铁路提案将会再次折戟,下次讨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赵刚无奈,只好起身离席,对众人说:“那好吧,大家跟我来,不过各位对看到的东西情保密,千万不要外泄。”
出了大门,一行人上了马车,在赵刚的带领下径直往兵工厂去了。
过了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兵工厂,赵刚带着众人转过几个长廊,来到一个巨大的武器试验场。
远远的看过去,试验场上好像有一个火车头般的东西,不时的会从这个黑乎乎的家伙身上飞出几根东西,远远的砸出去。
赵刚对主管测试的人说了几句,那个技工听了,拿出一面红色的旗摇了摇,那个火车头般的东西停了下来。
赵刚伸出手,对众人说道:“来跟我去看看吧,我设计的专门针对俄国窄轨铁路发明的‘铁路杀手’。”
众人好奇,就跟着赵刚走了过去,走到近前才发现,这个远看像是火车头的东西只是前端是火车头造型,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桶,后面悬挂着两个巨大的镰刀状铁钩,两边是一排侧开的长板。
见众人不解,赵刚微微一笑,带着众人进了驾驶室,自己开动了机车,笑道:“让你们开开眼。”
机车在铁道上开动了,速度并不快,身后的最大镰刀将路轨上的枕木一根一根的刨了出来起,对到钢轨低下,钢轨之间的螺栓发出可怕的吱嘎声,终于在一声脆响之后断裂了,十几根枕木,两根钢轨被巨大的镰刀带起,高举过头后丢入中间的大桶,铁轨首先被吸铁石吸到两边接下来的枕木被切的粉碎,投入到炉子里面。接下来,两边的长木板猛地向外一扔,两根铁轨已经呼啸着飞到了几十米外。
接下来,第二根,第三根……第七根时,机车发出了一阵急促的咳声,趴窝了。
尽管有些尴尬,但是赵刚还是面不改色,将‘铁路杀手’的原理说了一下,最后说道:“现在这个‘铁路杀手’还不完善,但是距离西伯利亚铁路通车还有10年左右的时间,到时候一定会真正变成‘铁路杀手’,让俄国人有来无回。”
众部长还沉浸在‘铁路杀手’所带来的震撼中,自然没有表示反对意见。
回到了司令部,众人继续艰苦的拉锯战,这次,提出议案的是张骞,赵刚
“工业部分为重工业钢铁产量要由目前的20万吨达到五年后的120万吨。
轻工业要由40万枚纱锭扩张到1200万枚纱锭,彻底打败亚洲的任何竞争对手,与欧美平分世界市场。当然花费不过区区2。4亿两白银“
这个提议实在是有些吓人,赵刚脑海里曾经想起“大跃进”这个词,对张骞贪婪的胃口十分鄙视,当然张骞对赵刚的不自量力也是十分不屑。两个人先进行了一些有益身心的接触。
“赵总统提议十分好笑,重工业需要的钱哪里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每年能赚取多少钱,1000万还是2000万,都被你修铁路去了,哪里有余钱购买设备呢?”
赵刚对这个胸有成竹,微笑着说道:
“这个不捞岳父大人牵挂,只要钢铁厂赚钱,那还愁缺钱,恐怕那时愁的是钱多得没处花?不过,听说最近进口洋沙布降价不少,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你的扩张计划呢?”
张骞也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大生纱厂开办至今,两年时间里累计盈利90万两白银,当初股东之股本早已回笼。不知贤婿你的投资收回多少?”
赵刚被戳中痛处,心里十分不爽,嘴上也跟着变了调:
“我们重工业不需要追加投资,只需要自我积累就行。”
“我们青工业更是不用。”
还没等其他人表态,翁婿两人就提前把问题解决了,既然不用国库一文钱,那就没有人反对,此像议案顺利通过。
农业部得提案是实施高度的机械化作业,拖拉机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准备到1900年的时候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这项耗资不多,但是效果却十分显著,也是全票通过了。
最后,轮到了最艰难的一项提案
军事上,实施海军五年扩张计划,每年制造一艘新式舰艇,吨位每年增长1000~2000吨,在1900年时候可以制造12000吨级战列舰的标准。
陆军的扩张计划更为激进,实行义务兵制度,由目前的3万5千人扩张到25。5万人
赵刚说完,习惯性的先看看梁财神,梁财神没有动静。赵刚十分惊讶,一个接一个看过去,大家都没有反对的意思。军队提案成为第三个全票通过的提案。
1894年12月10日,东北共和国成立大典在临时首都辽阳举办,宣告了东北共和国的正式诞生,年号为“辅清”国旗为一面“插翅飞虎旗”。一小时后,德国承认东北共和国,一天后,俄国、美国、法国相继承认东北共和国。而英国则只是发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照会,并不明确的承认了东北共和国的自治地位。
在台湾岛内外反割台声浪的推动与影响下,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首的驻台官员也对民众的“保台反割让”行动予以支持,丘逢甲邀集一批台湾的官吏名绅挽留唐景崧暂摄台政,倡议建立一个“抗日保台”政权。11月15日,一份署名“全台绅民”的《台民公告》呈入紫禁城,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12月15日,临时性的地方抗日政权成立,为了便于同日本侵略者周旋,争取国际舆论的声援,他们对外打出“台湾民主国”的旗号,对内则仍以巡抚唐景崧为主持,总兵刘永福为“大将军”,工部主事丘逢甲为全台义军统领。
临时抗日政权还精心设计了一面尾高首低的“黄虎旗”,将年号命名为“永清”,寓意为“臣服清朝,永隶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呼之欲出。
清朝与欧美列强协商得来的结果是,如果四年内日本无法占领这些地方,那么允许这些共和国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回到清朝的统治范围内。
此时的日本,不要说派兵去征服台湾、东北了,他目前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首都……东京。
第三卷 风雨立国卷 第十二节 俄东密约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14 本章字数:2608
日本在得到了两万精锐日军之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俄军的进攻,俄军自攻占本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逼近东京一带。但是在第二批三万名哥萨克俄军的加入,使得日、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战局再次向俄军方向倾斜。
俄军利用自己优势的海军,频繁的在日本沿海进行骚扰,如果没有遇到抵抗就继续前进,日军只好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放弃一些沿海的城市。
但是久守必失,在12月5日,俄军终于渡海成功,进入日本本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