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出厓山 >

第116章

日出厓山-第116章

小说: 日出厓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有百姓数百万,大军三十万,至于台湾之富庶更是冠绝天下,此次趁白莲内讧之机。陛下亲率大军出奇兵奇袭金陵,直捣腹心,因此江南一战而定,随即陛下再次传檄天下,目前西线已经派枢密使张世杰镇守襄阳。至于江陵,武昌,安庆等名城大邑,皆有勇将重兵驻守,而陛下亲自镇守金陵。不日将南向收复临安行在。一平江南,指日可待。”
    “好啊。好……”文天祥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几年前,文天祥兵败被俘时,已经是山河破碎,大势已去,甚至皇帝大臣们已经只能坐船飘海,而在自己身陷囹圄的几年里,小皇帝居然卧薪尝胆,重新又打下了大大的基业,目前居然以海岛为根基,重新占据了大片富庶之地,这等成就,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我大宋能有中兴气象,全是陛下一己之功啊,如今陛下虽然不到二十,却是早已亲政,而且台岛诸多措施,皆是出自陛下一己之手,无论练兵外贸内政建设科考民生,可以说陛下之才,那是自炎黄起都少有的啊。”
    ”汉卿,陛下……陛下他是……他冲龄践祚,如今可还没有到加冠的年纪啊……”文天祥的神色有些许疑惑,不过更多的自然是满脸地幸福!哪一个忠臣不会为有了明君而幸福呢?
    “先生,陛下……已经抢冠了。”关汉卿也是一脸崇敬的补充道,“事实上从山转移到台岛,就是陛下的主张,彼时元军势大,而大陆上已经没有足够回旋之地,陛下但想取一休养生息之地,也甚是艰难,无奈之下,为了暂避敌锋又不远离中原,只能是台湾了。”
    “恩,流求……不,台湾,这是陛下取得名字吧,果然不错。”文天祥点点头,“只是那台湾之地,我倒也是听过,就算算上南洋之地,又如何支撑地起三十万大军诺大的开销呢?光是耗费资财,怕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吧。”
    文天祥不愧是当过宰相的人,很快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直接问道了问题的实质上来。
    而关汉卿虽然乃是伶人,却也一点没有惊慌,他微微一笑,徐徐说道:“文丞相果然好眼力,不错,那是因为陛下治政,但以务实文本,以民生国计为先,且针对士农工商也是一视同仁,各尽其才,各取其用,而不加偏私,文丞相可知,如今但是南洋贸易一向,国库一年进账就不下千万两白银!是十足的白银!但是盛世,又有几个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如今的台南,也就是陛下的行在,有人口六十万,那是商旅云集,物富民丰,比起当年的汴京来也是丝毫不逊色啊,而且如今台岛之繁华,胜过江左,在台岛之上,贫贱者的生活也远较大陆百姓富足,尤其是陛下更有一项足以名垂千古地德政啊,如今台岛之上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啊,朝廷出钱出人,可以说,现在到了八岁的孩子,没有哪个不识字的!”
    文天祥听了,有些沉默,确实,他被震住了,每个孩子都识字,作为读书人翘楚的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读书,一个多么简单,多么正常,多么天经地义地事情,可是,就是因为穷,就是因为歧视,就是因为某些人的别有用心,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无法读书,可是,如今他的皇帝,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何等的大功,何等地伟业?想到这里,文天祥陷入了沉思。而关汉卿也是满脸微笑地看着他,看着忠志感天,浩气长存的英雄。
    缄默片刻地文天祥突然淡淡说道:“某多谢汉卿为我解惑,告知以当世之事,不过,却还尚有一事不明,还望汉卿赐教,汉卿本是豁达之人,若余有不雅之言,当不会有恚吧。”
    见文天祥语气突然有些不对,和方才完全判若两人,看着他的眼神有些怀疑,有些不信任,甚至还微微有些敌意!
    抽到了曼联,大……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四十八章 正气歌
     更新时间:2008…12…21 1:54:51 本章字数:2203
    关汉卿心中存疑,面上却是淡淡说道:“先生何必如此拘谨,汉卿但一俗人耳,有何不可言者。”
    文天祥听了,点点头,道:“既如此,敢问汉卿既然身在勾栏之中,纵然消息灵通,我皇诸多机密之事,你却如何得之?今日你来找我,却是有何企图?”那关汉卿虽然才高八斗,可是毕竟是伶人,论起来算是贱民,而文天祥虽然也是南人,在四等人制里是最低的一等,可是毕竟是士大夫出身,按照华夏正统来说,正是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人,现在文天祥这般说话,已经是十分不给关汉卿面子了。
    说道这里,文天祥已经是一脸厉色,果然是昔日当过丞相的人,虽然被囚多年,可是如今抖起威风来依然不减当年。
    没想到关汉卿并没有露出丝毫惊慌之色,甚至连一丝一毫的被鄙视而生的恼怒都没有,只是淡淡说道:“文丞相却是以为,汉卿此来为何呢?”
    “这……”文天祥一时语塞,旋即说道:“天下人莫不以求名求利为本,你此来无非求名得利,只是不知如今鄙人一介囚徒,却是有何可堪?至于其他……”
    文天祥虽然没有说出来,可是面上的鄙夷之色却是已经很明显了,很明显,他是猜忌关汉卿了。在他看来,关汉卿这样的伶人,是不可能得知如此详细充足地南方情报的。说到底,他是认为关汉卿不过又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说客罢了,这样的人几年来他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如今又看见一个,连生气都免了,只是有几分惋惜,毕竟,那关汉卿的小曲写的确实不错,算是一个有才的人了。
    只是。古往今来当汉奸叛徒的,又有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呢?汪兆铭能写出“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颈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这样壮丽的诗篇,可是谁又能想到,一贯主战地他,最后却跑到了日本人的怀里呢?
    只是,听了这话,关汉卿也不反驳,回头看了一眼,见确实无人注意,便压低声音说道:“文天祥,听诏。”
    “什么?你……”文天祥指着关汉卿。满脸地不可置信。在他看来对方简直已经病得不轻了。
    “此物,文大人该是认得吧。”关汉卿的手虽然只是一晃,可是文天祥已经分明地看清了那手中的物事,一时激动,便要下拜。
    “奉谕。非常时期通变行权,文大人不必多礼。”关汉卿赶紧出言,拦住了下拜的文天祥,接着说道:“汉卿乃是朝廷在大都的人,身份与任务。文相恕汉卿不便透露。方才信物已出,文相该信得过汉卿了吧。”
    “信得过。当然信得过,汉卿,我错怪你了,你……你且莫怪……“语无伦次的文天祥直到关汉卿点头表示不介意,才喃喃说道:“文天祥……文天祥等这一天已经五年了,五年了啊……”激动的难以自持的文天祥又开始流泪,又害得关汉卿好一阵安慰。
    直到关汉卿说还要先听皇帝的密旨,才让文天祥抹干了眼泪,重新平静下来,关汉卿点点头,“谕曰:文卿天祥,朕自冲龄践祚以来,深赖卿并陆相,张枢密及群臣辅佐,内外一心,士卒用命,百姓支持,方维系国祚不坠,宗庙尚存,五年前卿为鞑奴所执,数年来忠心耿耿,碧血丹心,此中之意,朕实知之,卿之长存豪气,凛然大义,朝廷上下,无所不知,尤卿之《正气歌》,朕已读之,甚为慨怀,单此一篇,卿已足可流芳百世,朕已着人将卿此文传遍天下,使天下士民百姓,皆知卿之高义,如此,则天下百姓必然感怀而奋身,用命而竭诚,若如是,我大宋何愁不兴,现朕已亲提大军三十万,光复江南旧土,旌旗所至,望风披靡,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待朕光复中土,驱逐鞑虏之日,卿之功绩,便是绘图凌烟,亦不足以表之,惟愿卿谨守苏武之义,有始有终,朕,不日当着人营救于卿,此中之意,卿且察之。”
    一番密旨宣读下来,文天祥差点又哭成了泪人,诏书里说的明白,皇帝不仅没有忘记他,反而时时牵挂着他,他所作的一切,他为民族为国家坚守地一切,并没有白费,皇帝是承认的,是背书的,他日光复以后,他的功绩一样会被认可,对于人臣来说,有什么能比这更加珍贵呢?
    只是,文天祥却还是有个小小的疑问,此时此刻,他床头地草纸堆里,确实写着一份《正气歌》,也确实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也有信心一旦流传出去,一定能够迅速风靡乃至青史留印,这本就是自己对于历史的一个交代,可是,文天祥非常确定,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个事情,更遑论拿给他们看,可是,外界又是如何知道的呢?甚至已经被皇帝知道还广为流传?想到这里,文天祥的脊背有些发凉,忙问道:“汉卿,这《正气歌》
    “哦,文相啊,这《正气歌》当真是千古之文啊,天地有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啧啧,每当读到此处,纵然汉卿向来沾沾于己之秃笔,也忍不住击节为之而叹,文相之高才,汉卿实不如也。”
    关汉卿地恭维话,文天祥并没有太过介怀,只是,让他无比震惊地是,他从来没有出示于人,一直引以为得意之作的《正气歌》,居然和关汉卿念地几句完全不差,这岂不是见鬼了?须知,文天祥写这东西时也是极为用心的,还专门做了记号,确定肯定没有人动过,绝对没有被发现,可是,那是怎么传出去的呢?难道真的是有人和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硬生生写出了雷同之文?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四十九章 入城仪式(1)
     更新时间:2008…12…21 23:37:34 本章字数:2121
    可是,那关汉卿却也不做任何解释,待文天祥小心翼翼的提起时,关汉卿却是面色一沉,道:“如今陛下已然知晓,天下庶民士子都闻文相之高义,青史留名也是可期,有如此,也就够了。”
    说罢,关汉卿声称自己还会再来,便扬长而去,留下文天祥孤自在大牢里念叨。
    “够了……也就够了,真的够了么?”文天祥忍不住问自己。
    只是很多时候,动机,目的,缘由,手段,程序这些,在某些人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结果,文天祥不傻,甚至足够聪明,能考上状元的人能笨么?可是,他聪明足够,却不一定够精明,皇帝的口谕,已经让文天祥陷入了沉思,甚至是痛苦之中。
    如今,杭州城再一次张灯结彩,百姓们都换上了新衣,站在了街道的两旁,而来来往往的士兵们也都面色温和,举止有度,加上他们甲胄鲜明,步伐有力,端得让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看得眼睛发红。
    打一个月前,就有消息灵通人士说大宋皇帝已经回来了,先前自然是没人信,还嘲笑传递消息的人大概脑子被驴踢了,可是杭州城好歹当过大宋百余年的行在,城内群众这点政治觉悟和敏感度还是有的,加上他们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也遍布各地,自然也不乏金陵一代的人,很快,随着后续消息的传来,基本已经证实,说皇帝带着大军从长江口登陆,眼下已经占领了金陵一代,而上游大多已经归附,看起来,大宋是真要卷土重来呢。
    可是这样的话。杭州作为行在,大宋是不会放过的,而元军也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意义,按照杭州百姓的想法也是必然会死守的,毕竟宋朝光复旧都的政治份量太重了。看起来一场刀兵之祸是少不了地,可是一夜之间,杭州城的鞑子却是跑了个干干净净,等第二天百姓们一看,街头已经睡满了穿着精良甲胄的兵丁,一问,才知道是朝廷的军队回来了。
    可是,他们大冷天的,却都睡在大街上。百姓过去问也都彬彬有礼,女子过去了还主动退后以示避嫌,有个大娘随口说道:“小伙子。外面冷,进屋来烤烤火吧”,没成想这士卒却说道“我们是大宋地军队,要想岳爷爷的岳家军那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百姓一针一线我们都不能拿”。
    这话一出,立即在杭州城里造成了轰动,古往今来哪里有过这样的仁义之师?很快,本就心向大宋的杭州城百姓完全归附,顺带让浙东一代的州县也全部易帜。而这番话甚至还被迅速传到了大宋的其他故土,不消说引起的反响自然也是不小,不过,这也就是后话了。
    顺便提一句,萧统听说这件事后大为高兴。因为此事并不是先前排演好的,而是在长时间“教育”后那个士卒的自发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效果才显得格外好,萧统一高兴。就夸赞了这士卒几句。并且说了句“人才难得”,那这样一来旁边地人自然也就“心领神会”了。跟这位皇帝久了,大家都已经变得“聪明”了,心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