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办法苏军虽然想用但不能用,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这样的搜索,同样的,苏军手头上仅存的那点炮兵和炮弹也不能进行这样的火力覆盖,它们要留到最后中国发动总攻时才能派上用场,要不然在现在空空的天空中划出炮弹的轨迹,中国人对面的那种神秘的武器便会知道自己火炮阵地的位置。
仗打到现在的这个地步,苏军远东最高指挥官巴切列夫已经接到了苏联莫斯科的命令,就是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块阵地。巴切列夫看到这份命令便知道莫斯科已经将远东放弃了,苏联已经没有力量再对远东进行任何的增援,目前苏联军队正在乌兰乌德贝尔加湖一带重新集结,但是巴切列夫知道这样的集结仅仅只能防住中国军队的进攻,而丝毫不能做到重新收复中国人所已经占据的土地。
巴切列夫是个对苏联红色政权死忠地将领。在临危受命接任远东地最高指挥官后他立即肃整了自己手下地军队。提拔了一大批有一定指挥能力地基层军官。将政治委员地作用放到稳定军心、稳定民心地工作中去。减少了外行指挥内行地局面。这些基层军官们也投桃报李。很快地总结出一些新战术。减少了士兵们地伤亡。特别是那种政治委员们挥舞着手枪带着新兵们冲锋地那种无谓伤亡。
只是虽然这些军官们再怎么努力。苏军地伤亡仍在一天天地产生。每一天都会有着几百人地阵亡。这些人有些死在中国狙击手地枪下。有些死于炮弹地炮击下。还有些是死于中国小分队地偷袭下。
苏军在阵地上被打地抬不起头来。这失去了一线战场观察地能力后便给中国士兵们偷袭地有利条件。特别是那些从原陕甘地方部队所转化过来地基层指挥官和士兵们。他们本身就擅长伏击、夜间渗透、潜入和放黑枪打闷棍。当年在日军地封锁下他们没少干这些活。现在又有了更多地支援和条件。他们做起来更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苏军缺乏阵地上地防御地雷。他们趁着夜晚悄悄地摸到苏军防线边上。这个往藏兵坑里扔个手榴弹。那个偷袭一个哨所抓个舌头干地是不亦乐乎。因为很多哨兵都不敢探头向外观察。观察哨点里面大量溅射沾染地红白之物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了他们。这些红白之物就是探头出来地下场。
在这样地多从打击下。苏军一线士兵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地太阳。很多人恐惧夜幕地降临。恐惧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哪里扔过来地手榴弹。面对这样地局面。苏军一线指挥官们只能加派岗哨防御住各条战壕地交通口。用冲锋枪封锁住这些地方。同时在夜间派出大量地士兵进行流动巡逻。减少中国士兵渗透偷袭。这样做地确减少了夜间偷袭地伤亡。但是后果是苏军频繁地巡逻导致士兵休眠不足。而且连续这样地折腾也使得精神疲惫士气低落。
虽然巴切列夫和政治委员们在稳定军心和民心上地工作起到了很大地作用。但是失败地阴影却始终象梦魇一样挥
,汇集在共青城的苏联人终日惶惶不安,不知道这哪一天才能结束。
这城里的日子不好过,而这城外的日子也够乱的。自从中国军队攻占几个城市之后,从东北征调地大量民兵开始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些占领地上的苏联百姓进行人口登记。登记地同时收缴这些百姓手中的武器。
对于这些不是同一种肤色百姓,有人建议直接杀掉,也有人建议将他们驱逐出这片土地,但是段国学最终选择了存留这些百姓。因为如果选择简单的屠杀和驱逐,那么今后还要占领的土地上那些原住民是否也用着同样的手段呢?答案是不能!
因为在段国学的心中,他所要构建地版图和领土范围太大了,这样的屠杀和驱逐解决不了真正地问题,这样做只会给今后带来更多仇恨和不必要的麻烦,段国学选择地是溶合。
在攻占这些领土之后,会从国内调派大量的人口充斥到这些土地上,调整着原住民和中国人之间地人口比例。这样做一来让当地的中国人在人数上不吃亏,同时中国人的多子多福的思想也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后将这片土地上充斥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只是这样的做法目前进行的有些困难,中国人是一个依恋故土的民族,若不是遇到真正过不下去的情况是不愿意离开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但是段国学就是给民政移民部门下达了这个看上去很困难的问题,为了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移民局的葛平付可没少费脑筋掉头发。
不过最后倒是老同学黄智忠帮了他的大忙,宣传部配合着对民众进行收复故土的大宣传,这些土地本来便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只是当年清朝的腐败无能可耻的失去,现在收复这些土地需要进行生产建设,国家需要大量的人口去重新建设这片土地!
反复的宣传和动员使得很多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去这片土地上寻找自己的梦想,同时在这些青年的影响下,一些缺少耕作土地的省份民众也开始对宣传中这些富庶的耕地和大量的资源所吸引。
中国的耕地其实并不多,虽然新型稻种的高产量让中国人吃饱吃好看到了希望,但是中国有着四万万人口,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产量不高仍旧是威胁中国人肚子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陕甘还有西北,缺水少地一直使这些土地上的人放养着羊群养活人口的这些饮鸠止渴的生存手段。这山羊吃东西可是灭绝地表植被的,角拱蹄刨,大量的地表植被被它们灭绝性的吃掉,这使得缺乏植被后土地资源更加恶化,土地给予的粮食减少后当地人更加需要增加山羊这种易于生长的牲畜来养活人口,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更加恶化的生存环境。
要解决这种恶性循环一是需要科学的提高土地产粮,二是要减少这里增加的人口给耕地增加的产粮压力。而第二条则就是段国学所要更多土地的一个最大的目地。
他之所以要对外扩张,占领土地一是为了能让中国打破包围圈,第二就是为了中国今后日益加剧的人口膨胀所要面临的巨大耕地问题。
人口膨胀在二战后会急速的增加,因为在抗生素这种药品诞生前,哪怕是破伤风这种小伤口都很容易致人于死地,药品的有效治疗以及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和人口老化的问题便会成为助长人口膨胀的帮凶。
古语“人活七十古来稀”在今后将成为一句过时的古话,在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平和的生活年代,中国人的寿命将从二战前的平均寿命三、四十岁逐渐延长到七十岁。人口生命的延长和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势必就会带来诸多人口的粮食需求压力。无限的从中国这点土地上开发粮食产量虽然可以在科技文明产物下得以提高,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然也会带来大自然的报复和不稳定因素,只有扩张才是解决人口粮食压力的最好办法!
段国学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才在未解决收复西藏和新疆的这两个省份的情况下发动对苏联以及南亚的攻势战略,因为这是更深远的战略上所需要的,西藏和新疆并不能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相反这两个省份会消耗掉大量的建设物资和资金拖住中国扩张的后腿,对这两个省份的收复,段国学有着另外一套处理办法。
现在段国学很高兴看到移民局交上来的报告中那日益增加的移民数字,在各种宣传轰炸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报名参加移民行列队伍中去。这移民的困难就是中国人根骨里的故土观念,但是方法得当的话总会有人愿意离开日益贫瘠的故土去寻找生活的新土地。
移民的小浪潮首先出现在西北这些地方,这里的民众在古时候便有着游牧的基因习性,只是在历代的溶合中逐渐的定居在这里。在宣传队的号召以及鼓动宣传下,这片一九三九年收复的土地上的民众已经越来越多的认可了新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实惠,同时也看到了跟随新政府后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一边是直接而又明白的告诉大家生活艰苦的根源是什么,一边是新领土上那广域无人的新土地的诱惑。贫瘠缺水的耕地那点粮食早让人赶到生活的日益艰苦,即使在新政府的帮助下这日子虽然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人类的心就是贪婪的心,今年打了一千斤的粮食就想着明年打两千斤粮食,谁都想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这,就是突破口!
新土地上那些黑土地肥沃的可以拧出油来,加上充沛的雨水他们能在这些土地上种粮食能轻易使自己过上好日子,在这种诱惑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们自然会选择更好的土地上谋食而生。
这也是人类的原罪——对自我资源不满后对他人的贪欲!(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六十八章 勇于抗争
爹,这土地真的是我们的吗?”看着眼前大片的黑色惯了故土中那贫瘠的黄土地,郑大牛已经呆呆的看了很久,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问了不下二十遍同样的问题。
“你小子,都说了几十遍了,是咱家的!”老人毫不客气的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后脑巴掌,将有些愣忘记手中活的孩子再次打醒。
“嘿嘿,我怎么总感觉就象做梦一样。”大牛晃晃脑袋,这都来了几天了,他还是有些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大牛,别蒙了,赶快帮你爹把房子给盖好,这里的冬天可冷着呢。”一个身着简朴的年青人给大牛的父亲递上一根木料后提醒着大牛,虽然衣着简朴,但是从行动和举止上看他又和大牛有些不同。而在这个正在修建的房屋旁边,还有着更多的房屋正同样在修建着,很多黄皮肤黑眼睛黑头的人正在这里拆毁以前残留的苏式老房屋,修建起新的中式建筑。
“嘿嘿,宽哥,我这不是看不够村外面的那些土地吗?你不知道在我们老家,那满眼的都是黄土。”大牛跳下房顶,来到年青人的身边帮着他抬起另外的一根木料。
“小宽啊,我家大牛没见过什么市面,你是这里的人,而且又是民兵队长,我们一家人从大老远的到这里讨生活,可要多带着点他,今后也请你多帮着点。”说话地是大牛的母亲,慈祥地面容让人感到亲切。
“没事,大娘,我单宽会盯着他的。而且大娘,你去了村子里老王家了吗?老王家的奶奶可是东北人,没事多向她讨教讨教这里的生活经验,别到时候冻着人。”叫单宽地年轻人向大牛的母亲保证着,同时也告诉她,要想在这片新土地上生活的更好,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从其他人那分享着经验。
“宽哥,我们民兵今天晚上还要巡逻吗?”大牛擦下额头上地汗向单宽询问着。
“要,虽然前段时间这里打死了几个苏联的游击队员,这些老毛子也有段时间没来祸害人了,但是必要的警戒巡逻还是需要的。怎么,嫌累了?”单宽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放在院子里的那支老式拴动步枪和子弹袋。
“哪地话,我可是巴不得老毛子的啥鸟游击队过来,我好打死他们以后回去向老村子里的那些家伙炫耀炫耀。
”大牛说话地时候显示出一种渴望。年青人对舞刀弄枪地当然有兴趣。来到这个新村后。适龄人被组织起来参加了村落地民兵。参与训练和巡逻。护卫着自己地土地和财产。
“你这孩子。这洋鬼子就是这么好打死地吗?”母亲立刻制止着儿子地想法。
“大娘。这你就弄错了。这洋鬼子也是人。也怕子弹和刀枪。我们刚刚收复回这一片地土地。这苏联老毛子肯定有人不甘愿我们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如果他们想要从我们手中再次抢走你说怎么办?”
“揍他娘地!”接话地是大牛地父亲。只见他坐在房顶上。挥舞着手中地斧头。平滑地锋口映照着阳光闪烁出一丝地光芒。
“没错。我们不能只期望着军队来保护我们。我们需要自己保护自己。对于那些试图抢夺我们财产和伤害我们地人。我们需要自己捍卫自己地财产和生命不受到任何伤害。”单宽说地话很有渲染性。因为这些话语他也是从上面听到地。这统一地论调可是宣传部们制定出来地。大量地地渲染性话语就是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要从事着生产。还要担负起守卫这片土地地相应责任。
这里是远东地土地上地第一批有组织地移民。这些人将和最初跟随军队前来讨生活地人组成新地村庄在此生活。这些移民来自不同地省份。从江南水乡、东北酷寒、西北荒漠。辽阔中原、多山西南。从大江南北各个地方地人都有。只是第一批中多为西北人居多。因为他们更渴望需求富庶地土地。
当第一批上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