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人;声势不可谓不浩荡。走在最前端的正是韦后的几个亲信;这几人赫然以兵部尚书宗楚客为首;紧随其后的正是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希。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而不惑这一说法;所以于此时的宗楚客而言;理当是他这一生最为意气风发之时;刚入而立之年便能手握朝权;指点江山;更是深得韦后宠信。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荣耀?
但;在宗楚客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喜悦的气息;反而从他偶尔的叹息间隐约可见他眼中的忧虑之色。宗楚客此人;自小胸怀大志;心向天下;出身并不是士族高门的他更想以他的才能来为这天下做些实事;做些善事。但;乃知此时竟沦为韦后专权的帮凶。其中滋味;怕也只有宗楚客更为清楚。
二十之前;宗楚客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十年苦读;一朝扬名;那时的宗楚客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当他骑乘高头大马;手持状元公专用的节仗游街之时;他满怀着家国天下的憧憬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一脸得意。
但;也自那时起;他便慢慢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金榜题名并不是他实现抱负的台阶;却反而成为他人生的绊脚石;真正的入了朝为了官之后;宗楚客深深的体会的到朝政的黑暗;以及那时皇上的昏庸。几年的时光;宗楚客便再也不是先前那胸怀大志的状元公;已被官场黑暗磨合的再无任何棱角的宗楚客不得不甘心在兵部作一个小小的书记员。
只是后来;有人找上了他;那人宗楚客并不识得;那显然那人是十分的了解宗楚客;他知道宗楚客的怀才不遇;他也知道宗楚客的一腔抱负。几番言语之下;那人成功的将宗楚客以为消失殆尽的雄心再次点醒了起来;自那时起;宗楚客便不再是以往的宗楚客;他渐渐走上了一条风光却处处凶险而不得回头的路。
位于太极殿殿前;宗楚客忽然止步;随在他身后的众位大臣虽是不解;但都不敢越其身前;只得在他身后静立而站。
“你说有朝一日;我位于万人之上时便会还我一个清白;便会还我一个太平盛世!那此时;我有没有位于万人之上?”心中默念了这一番话;宗楚客再无任何一丝犹豫;抬脚踏入了太极殿。
他;没有退路。
诺大的太极殿;在百官各自站好了位置之后;随着殿前正中央台阶前的执事太监一声清喊;太极殿顿时一片安静。
薛崇简与李隆基此时并排站在一起;以他们二人地身份原本是可以站在最前列地;但此时他二人却是站在百官之后。在这人群中;若不是刻意找寻根本看不到他们二人。
此刻地李隆基;轻锁秀眉;抿着那薄薄地嘴唇看着殿前正中央地那张椅子;眼中一片清明。他自小便最为崇敬先祖太宗;那时地大唐是真正地李唐江山;那时地大唐是真正地太平盛世。可自他懂事起;他却发现原本他李家地江山却不由他李家地人做主;他懂事之时;正是武后为帝之间;那时;武家诸人地飞扬跋扈;便连幼小时地李隆基都是深有其感;而在武后死后;他原以为这江山终归还是他李家地之时;竟又有了韦后这么一恶妇;李隆基深厌叔皇李显地无能;但却无奈之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唐江山便在这些外人地手中衰败;颓落。
但;他并不甘心。
……
在百官地期期然中;由四名宫人簇拥之下地韦后这才从殿后内宫走出来;微扫了眼台下这数百朝官;韦后嘴角轻扬。这天下;终归还是由她做主地。
韦后坐于那把椅子旁地一张软榻之上;一名宫人将垂帘放下;遮住了韦后地面相;但却遮不住她地权势以及声音。
百官肃然;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韦后稍坐了会儿;招了招手;她身前的一名宫人忙俯身位于其身前;双手接过韦后递出的一书黄帛;头不敢抬;转身面向百官时;双手捧着那张黄帛;尖细的嗓音遍布太极殿。
“皇上驾崩了……”
安静了许久的太极殿顿时更为沉寂;只是一时;百官急急纷纷下跪;嚎壕大哭之声响动云天。宫人不再言语;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台下跪着的许多人;静候韦后发话。
百官哭了许久;甚至有几人已经哭昏了过去。他们这群人中;只有极少的几个人已经知道了皇上的驾崩;数百人都是对此茫然不知;所以突闻此言;心中大骇之下匍匐着头;掉出的眼泪不知有几滴是真的为那死去的皇帝。每个人都是揣揣不安;每个人都在惶恐担忧着在皇帝驾崩了之后自己的未来。
韦后早已掌握实权;这殿中百官有大半数都是她的人;所以她丝毫不担心如此便将皇上驾崩的消息宣布出来所会造成的反映。局面;尚在她的控制之内。
百官哭了许久;甚至韦后都有些不耐烦了;她今日是有要事的。但她还未表现出她的不耐烦;终于有一人首先抬头;遥遥看着韦后;双目隐有泪花:“敢问皇后娘娘;皇上是何时驾崩的;又是何故驾崩?若是疾病;那所患何疾?太医何在?”
这一连串的发问;在这大殿之中显得十分清晰;不仅是因为此人的胆大;更是因为此人的气节。
能在这等时节问出这话;此人气节可见一斑。
跪在最前的宗楚客轻轻皱了皱眉;他听出了这声音;他知道是新晋的太子少保扬州都督府长吏陆象先。此人一向高风亮节;能在此等局面下还保持着对大唐的忠心;对李氏的忠心;这本身便是一种很有骨气的勇敢。但宗楚客仍是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如此一个忠良将又会倒在他的脚下。这些年;倒在自己脚下的忠良;便连宗楚客也记不得究竟有多少人了。所以;他早已经麻木。
(进度太慢了?我也感觉到似乎情节太拖沓;主角一直没有成长的机会。好吧;明天开始加快进度。冲榜中;请诸位多多支持;收藏投票。)
第二十三章 朝争
果然;陆象先话音不过才刚一着地;位于韦后身前的那名宫人不待韦后有何指示;竟是手捧黄帛;上前两步;尖锐的嗓音直斥大殿:“大胆!须知你是在跟谁讲话!太极殿中岂容你如此放肆?”
望着那手捧黄帛怒喝自己的宫人;陆象先面带不愤之色;他已早过年轻气壮之年;先前那番言语在脱口后便已然后悔不及;但当他想起初入官场为官之时;一向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那位大人逝世前所对他的嘱托;那番话;他也是不能不问。想起那位大人;再看向此时正是面色阴沉至极盯着自己的那名宫人;陆象先冲动之下;又要开口。
但;韦后却摆了摆手;对她面前那宫人道:“算了阿奴;陆长吏是一心为国;他如此失态也是为皇上突然驾崩而失了心智。”在此当时节;韦后并不想额外生枝;殿中数百朝臣;虽说有半数以上均惟她命是从;但毕竟还有少数各地回京述职的官员;她并不想因为一个陆象先而引起这些官员的反弹。
唤作阿奴的宫人在韦后言罢;方冷哼了一声;又退了一步。不再言语。
韦后轻轻咳了一声;透过帘子看着那陆象先;她心知陆象先的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话;殿中怕是有大多官员都有着和他一般的疑惑。不过;只有陆象先问了出来罢了。看来;这解释是必须要给一个了。
思量已定;韦后便对着殿中百官;开口道:“皇上昨夜突发疾病;宫内御医均束手无策;于丑时三刻不治驾崩……”说着;说着;韦后的话语中已经带着些哽咽。阿奴忙在一旁轻声劝慰韦后;韦后轻拭了拭眼角;径自又道:“宣胡御医入殿。”
胡御医乃是宫内御医领事之人。韦后宣他进殿自然是为了给百官一个交代一个解释;可其实不仅韦后知道;阿奴知道;便是这殿中大多数人也都知道;胡御医原本便是韦后的人。
胡御医入殿;跪于大殿过道中央;垂头将韦后先前对他所言在这殿中百官前又重复了一遍;重复罢;他也不敢起身;连连对着韦后磕头不已;直道自己无能不能救治皇上;罪不可恕。
韦后叹了口气;哽咽道:“胡御医请起;皇上突发疾病与你等无关;此乃天命;并非我等所能改变。”
胡御医唯唯诺诺;起身却仍不敢抬头;在韦后挥手示意之下;忙不迭退出这太极殿。
韦后和胡御医的一唱一合;这殿中众人大都了然于胸;只是所有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好似都是相信了他二人之话。并未再有一人敢开口再次质问韦后。便连那扬州长吏陆象先也是如此。
前些时日;那许州司马燕钦融地血;还弥漫在这太极殿中。
仍旧跪在地上地薛崇简看着那胡御身弯腰退出了太极殿;心中大恼;他如何不知这出戏本就是韦氏一手在作。愤怒之下;薛崇简竟是面带微笑;不顾身旁还跪着地许多人;径自捅了捅身旁地李隆基:“如何?这出戏可是无趣?”
李隆基大骇;狠瞪了薛崇简一眼;轻声喝道:“休得胡言!”
似是也意识到此地并非作如此言论之场所;薛崇简耸了耸肩;口唇喃喃自语;却终究没再开口说话。
待胡御医退出大殿之后;唤作阿奴地那宫人得韦后示意;走至百官正前;那把椅子之前;打开黄帛;轻咳两声;眼角余光向殿中众大臣扫了一眼;这才念道:“温王重茂;天资聪颖;才智不凡;且宅心仁厚;可为东宫之主。”念罢;阿奴收起黄帛;又高声唱道:“皇上逾命;温王为太子;则即时可为大唐之主!”
这一声唱罢;想是殿中百官大都料到了这般结果;除非殿中地窃窃私语;并无一人出声有异。
一切;便都如事先计划好的那般;也都似韦后那不知想了多久的场面在进行着;十六岁的少年李重茂在众宫人的簇拥之下;身着大黄龙袍;从殿后走至殿前;在阿奴的扶持之下;安身坐于那椅子之上。只是;这新即位的皇帝似是有些不安;面色发白;口齿僵硬;只是不停的看向韦后。
韦后心中隐隐气恼;暗道这孩子怎的还是如此不争气?先前已然为他讲过千百遍在此刻该说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但此时他竟是一动无动;手足无措?这般想着;韦后却未曾想起;若非重茂无能;她怎会立他为帝?
向阿奴使了个眼色;阿奴会意;忙走至相王身前;高声唱道:“相王即位;改元唐隆。大赦天下;百官朝拜。”
随着阿奴唱喝;朝中百官俱都不再言语;再阿奴话毕;以宗楚客等人为首;率先对着新晋皇帝拜服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唱;有人拜服;自然其余诸人也都知大势已定;再无任何变动可能;虽是心中仍疑惑不已;但都拜服;口称万岁。
韦后眼角轻跳;心中大喜。如此局面;如此顺利;便连韦后也再没有了心思去想些别的。
在百官拜喝完;新皇帝这才像是稍稍安稳了些;努力笑了笑;只是笑的极为牵强:“平身罢。”
在百官纷纷起身之时;薛崇简随着百官起身;眼睛却是放在那新晋帝王李重茂身上;那李重茂薛崇简先前也只是听闻过;却不曾见过。此时在他登基之时;方知这相王;实是孱弱。不屑之意;在不觉间已然挂在了薛崇简嘴角。薛崇简不屑;李隆基却是在见到这新皇帝后;深凝的眉头锁的更紧;看着那面色发白的皇帝;李隆基心知;李唐江山;他是撑不起来的。如是想着;却不由的轻叹了口气。
在薛崇简和李隆基的不屑与隐忧之间;新皇帝按照韦后事前说好那般;一项一项的颁布着新的朝令;每说一项;朝下百官总是口呼万岁英明;这让他渐渐放松了许多;也不再那样的恐惧面前的许多人。说话间;也流利了许多。
颁布完了新朝令;新皇帝却似是忘了下面该说些什么;稍显疑惑的看了韦后一眼。但换来的却是韦后满是呵责的眼神;新皇帝有些委屈;他不知道自己的母后为何看起来这般的小心翼翼;她难道看不出来无论自己说什么;台下百官总是不敢反驳的吗?
韦后无奈;只得又唤阿奴;阿奴会意;在百官之前;轻轻靠近新皇帝;低声说着如此如此。
松开了皱着的眉头;新皇帝显得有些开心;大声道:“自今日;母后韦氏为皇太后;垂帘摄政。”看着台下百官仍是口呼万岁英明;并无异议;新皇帝又道:“着兵部尚书宗楚客;晋同平章事;入内阁;议朝政。刑部尚书裴谈;晋同平章事;入内阁;议朝政。工部尚书张希;晋同平章事;入内阁;议朝政。众卿可有异议?“
一口气任命了三个宰相;这乃大唐立国至今均未曾所有之景象。一时;殿中百官议论纷纷;再无人口呼万岁英明;似是都忘了这位新皇帝;交头结耳;纷纷猜测着韦后的意思。
看着殿中乱哄哄的一片;新皇帝有些着急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台下的众人没有再口呼万岁英明;稍显紧张的他只得将眼中再次投在了韦后身上。但韦后;似是全然不知;只是在注意着台下百官的举动。
薛崇简和李隆基对望了眼;他们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惊;并不是震惊韦后此般的举动;只是惊于他们二人前来早朝前那少年所言。
他们二人甚至还清楚的记得那少年一言一语:“尊韦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晋宗楚客;裴谈;张希三人为宰相。先前韦后应公主殿下由相王辅政一言;韦后必不会再提。”
回想起那少年微含犹豫却又字字坚决的神情;薛崇简和李隆基二人再不敢对那少年有任何轻视之意。
薛崇简看着李隆基;以眼色相询接下来该如何。李隆基会意;却未曾开口;只是将眼睛放在了他们二人身前几排的那一众年纪稍长;身着绣龙锦袍之人。
那些人;都是先皇的兄弟;也就是真正手握实权的王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