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103章

安禄山新史-第103章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学士此言大谬,是否需要迁徙中原百姓姑且不论,但无论如何,让渤海、安东之地的外族人开垦当地,却是万万不可的!安东富饶之地,渤海、新罗向来有所觊觎,若让外族百姓开垦,他日战时,必成祸害!”本来双眼微闭,站在朝臣前列的尚书左丞相张说,闻言突然站出来大声驳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耕种唐土,即为大唐效命!战者,人之所恶,若外国起战端,当地百姓必会协力抗战,怎会盲从外敌!向来边境有事,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国事由兹困敝。陛下只需命一公主,与渤海新罗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皇甫惟明这个和亲派,洋洋自得的说出了一个让群臣都有点愕然的理由。
第九节 勾心和斗角
    在开元十八年的时候,皇甫惟明大谈和亲之利,得到李隆基赏识。随后皇甫惟明出使吐蕃,探视外嫁公主,两国重新和睦,双方在实际控制线罢兵。因为这样让大唐多占了不少地方,皇甫惟明因功被李隆基授予集贤殿学士。他的和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朝廷的守旧派和务实派,很有一点影响力。
    不过他认为和亲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却是有点幼稚。众所周知,当时吐蕃会积极求和,主要的原因不是双方历史上的几次联姻,而是因为军事的连续失败。强大的军力和适当的联姻,才是和平的保障,皇甫惟明太一相情愿了。
    “哼!将国家大事,寄希望于一女子身上,人所不齿也!”安禄山冷哼一声。
    你用一张嘴,说平吐蕃的战事,给了吐蕃可乘之机,弄得历史上后来再丢石堡,不得不让哥舒翰用几万唐军的伤亡重新打下来。哼!现在还想来祸害我的安东不成?
    张说听了皇甫惟明的话,本来也是勃然变色,但听到安禄山出口,他又没了反应,继续他的深沉。因为儿子的裸奔事件,他在朝堂中已经有点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国家大事,岂能光是顾及男人脸面?”皇甫惟明的脾气也不好。
    “皇甫学士,现今中原各道,无地流民以十万计,你觉得又该如何安置他们?”宰相萧嵩脸色不悦的道。
    “我大唐开国时,每人可得百亩口粮地①,现今百姓虽十亩地尚不可得,此皆是豪强占地之故!想要安置流民,只需清查田亩,重新分地即可!”皇甫惟明能看出土地兼并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才学的人,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点形而上学罢了。
    豪强占地,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朝堂中的人,又有几个不是豪强。他的这一番话出口,立刻引来朝臣的一致意见。
    “豪强乃是国之基石,岂能说查就查!”
    “土地有尽而人无尽,每朝每代都有流民,如今田地不够,岂能怪之豪强!”
    百官们的反对意见非常一致,好像在支持安禄山的意见似的。
    “陛下!豪强地主乃是国家基石,绝对不可轻易动摇。若安东有富庶之地而让之外族,国内田地殆尽而强行清查,必然寒了天下士绅之心!”安禄山没有令他们失望,立刻出来给他们说话。
    “恩!豪强之地,确实不可动摇!”李隆基点了点头。
    这本来也是宇文融惹出来的麻烦,当年他清查户口,查了不少隐瞒的人口出来,让国家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那些本来私下隐瞒逃户的豪强地主,却宁愿将他们赶走,也不愿意再承担这部分人的税负,让国家凭空增加了几十万流民。现在如果再清查豪强地主的田亩,必然会让他们起来反对。
    “陛下!豪强……”皇甫惟明还想说什么。
    “皇甫学士不必再说,迁徙流民开垦安东,此议已可确定。现在要商讨的,主要还是怎么样动员百姓自愿前往,或者是干脆由官府出面,强行迁徙百姓前往!”李隆基一言定下了商讨的基准。
    皇甫惟明喏喏退下,不再言语。
    “陛下!臣已经查询到安东物产,矿产,气节等文书,还有这两年中原流民剧增的情况,恭请陛下御览!”安禄山呈上自己查到的材料。
    由于自己的作坊中就有印刷机,所以安禄山毫不客气的直接印刷了几十份,现在当堂一份份的分派给各个大臣。那东西印制起来是很花时间,但非常有用,
    厚厚的一沓材料,很好的说明了安东的富庶,还有中原流民的导致各地不安定的状况。这些材料都放在长安藏书馆的官员用藏书室,不少官员都知道这样的情况,但因为还没认识到这些材料在廷议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很少去查阅。如今这一沓沓的材料上,根据原来的数据,清楚的罗列出了迁徙前后将会发生的变化,理由非常清晰明了,让官员都对迁徙安东提不出反对意见。
    这些大臣们都是精明的人物,以前对那个藏书馆不是很重视,现在看到安禄山的高招,立刻有了领会。光凭记忆中的数据,在廷议中肯定不能有效的驳倒对手,安禄山这样直接提供书面材料,确实非常有用。
    在今天以后,各个大臣都开始喜欢往藏书馆跑,甚至让朝廷设在那儿的印刷车间经常忙不过来。大唐朝廷,也逐渐开始由口头商讨型办公,转变为文件处理型办公,政务的处理效率提高了不少。不过有个缺点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文库资料。在几年后,朝廷不得不再次出资盖起了一座专门的档案馆,并且把藏书馆中的官员用藏书,全都移到档案馆中,专门供官员查阅。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安禄山的资料一出,那些还没适应这种方式的大唐朝臣,立刻意见大消,基本赞成政府强制迁徙也一定要迁的观点。
    “两位宰相!如今朝廷各方面的物资状况如何,能否支持直接大规模迁徙百姓?”李隆基翻了翻手上的文书,封面上写的是《开元十九年关于移民开垦安东的建议》。
    “陛下!去岁为准备对渤海的战事,河北河南各道出了不少钱粮物资,今年恐怕不能大量调拨了!若是从其他地方调运,恐怕会错过了春耕。所以今年行动,还有点困难!”裴光庭出奏道。
    “王毛仲一党向来把持内外闲厩监,如今王党刚贬,内外闲厩监混乱不堪,想要抽调朝廷的耕牛,恐怕还要几个月时间,是否可以鼓励民间采买耕牛!”萧嵩微带尴尬的启奏。
    听到萧嵩的话,安禄山微微一愣,想不到这个素来和自己很好的家伙,也会在这个时候使难。耕牛的问题没法解决,那些流民是肯定不会前去安东的。就算土地再肥沃,用双手耕种,也产不出多少的粮食来。
    “没有耕牛,没有物资,现在迁徙了百姓如何安置?我大唐何时如此空虚了?或者是宰相无能调拨物资?”李隆基脸色一变,口气立刻严厉了几分。
    二十年太平天子的威严可不是说说的,他这一发怒,底下的群臣立刻把头低了几分。
    “陛下!官员方面绝对没问题!去年大比新取举子,以及岁末铨选的绩优官吏,约有百余人可供选择!”吏部侍郎李林甫代表吏部发表了意见。
    很明显,李隆基已经非常中意由官府出面,强行迁徙百姓前往安东屯田开垦,李林甫怎么能不出来支持一下。
    “陛下!虽然河北河南缺乏粮草物资,但户部府库钱粮充足,渤海战事没耗费国库多少钱粮。二十年的盛世,国库非常充足,就算是预支一下,也能保证明年的用度!”户部侍郎裴耀卿也对此事表示了支持。
    他说的国库,和裴光庭说的地方府库其实是同一个系统,都是国家的物资仓库。但是他的这个是建在长安郊区和成里的中央府库,裴光庭说的,则朝廷建在地方的国家仓库。一般情况下,从那儿移民,就从那个地方的国家仓库中出钱粮,很少从中央府库中远远调拨过去。
    “恩!钱粮问题没了,那耕牛如何解决?”李隆基询问群臣。
    不管怎么样,没有牲畜耕地,肯定还是不行的。
    “陛下!其实并不一定要用耕牛耕地,还可以用其他牲畜代替!”安禄山看到群臣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得用一个勉强可以解决的主意。
    “哦!安卿有何办法?”
    “当日我大唐和渤海一战,各自动用了数万战马,战后光是伤残的马匹,就多达数千,其中轻伤良种者,大都交付育种,劣种者,惟剩杀售一途。如今既然缺耕牛,不如让伤马代耕牛,虽然数量尤嫌不足,但缺额有限。而且微臣清剿渤海各州时,曾经缴获了不少驽马驮马,挑选其中劣种,也可暂时耕地!”这样的马总数不会太多,安禄山也不能肯定够不够用。
    “安将军好大方!”裴光庭笑着摇摇头。
    用马来耕地,这已经是高宗时代的事了。那时候全国光战马就有十几万匹,其他各种马无数,市场上一缣易一马,价格便宜的不得了。经过多次战乱,就算王毛仲养马有功,让朝廷各马厩中蓄马达到几十万匹,但里面也大多是齿龄很小的半大马驹,合格战马仅有几万。让马来耕地,确实有点奢侈。
    “这等劣马,用来耕地到也可以,只是数量毕竟有限!”萧嵩笑了笑,没有反对。
    “一次迁徙,不过几万人而已,劣马再少,几百匹总是有的!百十来人一耕马,勉强够用!如果等到第二次再迁徙时,朝廷还不能够调拨出耕牛,那这个内外闲厩监也不用设了!”刚正的宋璟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
    “马耕地是临时之计,下种即收,就算是用战马耕地,也未尝不可!”宦官大将杨思勖也出来附和。
    有了宋璟杨思勖他们两个的支持,加上宰相也没怎么反对,其他群臣自然更没什么意见了。
    “好!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再议其他!即日起,各部当在民间宣传安东之富庶,让民心生向往,自愿奔赴安东。各府衙再选拘流民,迁往安东,由朝廷供给耕马,粮种,物资,在安东进行屯田!”李隆基正式下了决定。
    “吾皇圣明!”群臣一起称和。
    安东开发的事情有了决定,但接下来并非没事了。
    实际上,有些争斗现在才刚刚开始。因为既然要移民屯田,当然需要设置一个移民大使,一个屯田大使。看到安东的富庶,是人都知道这两个肥缺的重要,朝臣马上就会对这个两职务展开了争斗。
    这方面,安禄山成了大赢家。本来开发意见就是由他提出的,而且他又参加过对安东的拓展之战,对安东非常熟悉。如今既然要设大使,皇帝肯定少不得咨询他的意见。特别是因为今天讨论是不是要强制移民的问题,没有继续商讨如何安排。更是让大量的人准备找安禄山套人情。
    *************************************
    安禄山大笑着回到自己府邸。
    “怀秀!待会儿如果有人来送礼,礼物收下,人一概不见,就说我马上要进宫!如果陛下派内官召见,则立刻通报!”
    “安爷!礼物收下,人不见,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你告诉他们!一切等我见了陛下以后再说!”安禄山喝了口凉茶,润了润嗓子。
    果然,安怀秀刚回到前厅,门房就来说有客人造访。
    等到午餐时分,安府总共来了七八波的访客。但在安怀秀把安禄山的话转告以后,他们就乖乖的留下礼物,先回去了。
    午饭后,安禄山刚用粗茶漱完口,安怀秀就来通报,皇宫大内中来了一个宦官,传安禄山晋见。
    ************************************
    李隆基这次召见安禄山的地方,不是兴庆宫,而是议政为主的大明宫。场合也要正式的多,在一个生了暖炉的小偏殿中。
    见礼完毕,李隆基赐座,安禄山却只用一半屁股坐了,以示恭敬。
    “安卿!今日朝上,你发的那些文书可是非常不错。看得出,对于安东的问题,你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怎么样,对下面的人事安排有什么意见?”不是正式场合,李隆基的话也很随意。
    “陛下圣明!如今既然要移民屯田,就得设移民屯田两大使,专职负责事务,底下还需要设立劝农使,专责指导如何耕种!”
    “不错!那安卿可有好的人选?”
    “陛下!当今的流民主要集中在河洛之地,所以只要任命河南尹为移民大使即可!至于屯田大使,则最好是直接任命安东都护的一个主官来担当!劝农使,臣保举一人,朝请郎崔奇可以胜任!”
    “恩!流民确实多是来自河洛,河南尹职责最便!只是安东都护府下面多是武官,安卿莫不是想亲自前去担任屯田使?”李隆基笑眯眯的看着安禄山。
    “陛下明鉴!臣确实非常愿意前去屯田!”安禄山毫不隐瞒。
    (①唐律,民户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