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语不当而因言贾祸,遂哈哈一笑的插言道:“居名刹,对名花,我等尽说这等疆场杀伐之事,岂非是煞风景、负名花之举!所谓‘天香染夜衣。国色朝酣酒!’,开元间李中书的这‘天香国色’四字考语。可谓一言道尽牡丹之美!我等还应品盏中酒、赏眼前花,方算的是不虚度了这大好春光。”
“杨兄所言正是!却不知适才这位崔少兄所言这一本牡丹究为何名?”,那与他同行而来的安愚安化智也是个眼色伶俐人儿,如何不明白他的心思,当下出言唱和道。
“噢!安兄这分明是想问难于我喽!”,那杨挺之哈哈一笑引得众人注意。又呷了一口盏中清酒之后。方才手指微屈道:“某适才曾言,这牡丹当以色纯深而为贵,名本如百叶仙人、小黄姣、蓬莱相公、御衣红、太平楼阁、天王紫等莫不如是!然则崔少兄所点,整体色做素白,这本是极差之本,只是……”,言至此处。这杨松想是自诩才学,偏又住口不说,卖起了关子。
“只是什么?杨兄请讲”,他这一番说辞果然引来众人兴趣,便是崔过,也忍不住出言催问道。
“诸位请看这花,于素白之中点染的丝丝深紫,更兼花瓣浑圆、花形适中,上有滴滴春露凝而不散,是以整本观之,酷似少女明眸,亦正缘自于此,此花得名曰:‘眼儿媚’取‘水是眼波媚’之意也。此本诚为杂花中之上品者!”。解说至此,那杨挺之也自觉得意,不免又是举盏尽一大白。
“杨兄好才学!”,看着眼前盆盆普通之极地牡丹花,硬是被这杨挺之整出浓浓的诗情画意来,崔破始知自己后世至今所谓的观花也不过是杀猪房中挂画,附庸风雅罢了!当下微叹一声,出言赞道。
“少兄谬赞了!”,杨挺之闻言自得一笑,续道:“言及这牡丹,我朝自立国以来佳话实多!昔开元间,兴庆宫沉香亭四本牡丹盛开,玄宗陛下不忍名花寂寞,乃乘夜照白、由贵妃步辇相从以赏。后更诏命歌圣李龟年等梨园子弟奏乐以助兴,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辞?’遂出金花笺赐翰林供奉李谪仙更作新词,好个谪仙人,醉中立赋《清平调》三章以进。由是梨园子弟抚丝竹以促歌、玄宗陛下自调玉笛为新曲,贵妃以七宝杯酌西凉州蒲桃酿笑领歌词,此即为‘云想衣裳玉想容’者!’前人风姿之高雅,诚可谓神仙中人也!今日这牡丹依旧,人事全非,可悲、可叹、可惜哉……”,一语至此,那杨挺之本是笑意晏晏的脸上也是满布凄凉伤悲之色,若是细细看去,他的眼眸深处,竟是已有丝丝水光涟漪晶莹。
登高悲古、感花溅泪、对月伤怀,这古来文人的伤春悲秋之情节可谓是深入骨髓,而况杨松所言地又是这样一等人物!历千年以还,类君王、妃子、歌者、诗客,又何曾复有“玄宗、贵妃、歌圣、诗仙”之天纵风流,而况是这四人聚首而演出的一段佳话?看着眼前这艳艳依然、笑傲春风地牡丹花。遥想当年胜会,追思前贤风姿,众人竟似都是痴了,一时坐中竟是再无一人开言。
“天性最公,一代必降一代之才,我等何需径自沉迷前贤,自当奋力向学!假以时日,安知今日坐中未尝有不胜于古人者也!”,毕竟那韩愈最是年少,这思古之情便淡了许多,见坐中气氛沉闷,乃率先开言道。
“史中多载这韩愈自信过人,深以必定流芳千古而自诩,今日一见,此诚然不为虚言!”。闻听这等要超越李白的话语自这样一个年不及弱冠的粗衣少年口中说出,崔侍郎大人一个浅浅苦笑后,心下自言道。
“少兄好豪气!”,那杨松也自适才心绪中走出后,笑着赞了一句,随即复又转向崔过道:“这长安花客多爱纯色牡丹,而以素色为轻,崔少兄适才所点,分明是别有怀抱。吾观少兄气度,必是才华过人之辈,观名花安可无诗,说不得还要请少兄以牡丹为引,为我等一展才华如何?”
文人雅集多好于此,他这一番提议自然引来众人符合。便是那崔傲天也是大赞好主意,只是却惹得崔侍郎一阵焦急。盖因他素不甚欢喜此出思量又少,而况前人名作多有,这一时之间,那里就能炮制出什么佳句来!只是众目睽睽之下,又容不得他退让。也只能避过写实。看看那周遭的禅院开言道: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争相入长安。风流最是荐福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将此诗喃喃品评良久,才见那杨松开言道“此诗切题极稳,用韵亦工,更难得是如此急才便给,只观此作。乃知少兄今岁必是黄金榜中人物,佩服,佩服!”
听他既夸切题,又夸用韵、急才,只是无半字落脚在诗之本身,崔破也知何意,微微自嘲一笑间,见对侧少年颇有跃跃欲试之态,乃心下一动,开言道:“几句歪诗实在是入不得方家之耳,不过却是借此抛砖引玉罢了,吾观这位韩少兄大是成竹在胸,便请一显才华才好?”
那韩愈少年自负,此时更得人点将,遂也不多做逊谢,起身拱手行一周礼后,便昂然吟道:
牡丹花开长安风,寄根还与客心同。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原喻色为空。近来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语声朗朗将此首七律诵毕,又过的片刻功夫,只听那崔傲天率先击节开言赞道:“‘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原喻色为空。近来明主思王道,不许新载满六宫。’实在好诗,小友好才华。”哈哈欢笑声中,只见他更转身向崔过调笑道:“贤侄,此番这韩小友可是大大将你比了下去,今次回府,少不得更要专心课业才是。”,一语既毕,他又是一番哈哈长笑不绝。
少年此诗开篇点题;诗中更嵌有佛家禅语,可谓合荐福寺之境;更难得“举世只将华胜实”一句,寓意深远,大是拓宽了诗歌气象;而那最后两句的颂圣,方是惹得崔傲天欢笑连连地真正缘由所在。此诗格体兼备,颂圣、讽喻并有,实在是一首地地道道经儒家诗学浸染而出地诗作,倒是与韩愈唯儒是举的治学观点大相吻合。
“输给有‘神童’之称的‘文宗’韩愈韩退之,这又有什么可丢人地!再说,要不是时间逼得紧,不容多想,哼哼!”,酸溜溜的在心下自我安慰了一句,那崔过苦笑着起身恭谨道:“叔父训诫的是,侄儿定当谨记于心。”
“小儿辈胡诌得几句陋诗,贤叔侄岂可当真!”,见此情状,引领那少年而来地安愚安化智出言圆场,随即,他更转身肃容对面有喜意的少年道:“二位高才赞赏乃是有激你上进之意,尔切不可因此沾沾自喜,生了那等轻浮心思。再则,若你这诗风不改,今科试举也勿庸再去了,哼!你才习得几载诗书,行过几州道路,就敢放出‘举世皆将华胜实’这等狂妄言语!科场之上,就凭这一句,便可断你仕宦终身之望。今日之后,禁你妄言为诗,什么时候将那‘试举诗’琢磨地透了,方开此禁,可记住了!”
这一番话只将韩愈的满腔欢喜浇了个透心凉,面露不甘之色地沉吟许久,才见他瓮声言道:“学兄训诫的是,后学定当牢记于心。”
见到眼前这一幕,崔破心里只觉无比舒爽:“七月债,还的快!好你个小样儿的,看你还能不能,怎么样,吃瘪了吧!”,心底狂笑声中,却见身侧笑意尽敛的崔傲天冷冷道:“这位学友此言差矣!今时之朝廷励精图治,要的正是这等真性情之作,反倒是那温吞汤水般地制式诗,怕是一个也中不了,以某家之见,这位小兄弟今科必能取中。”言至此处,再将那少年细细打量了一番后,才续又道:“只是他这年纪,倒也实在是太小了些。”
“你一介武夫,又知道什么道德文章之事。”闻听此言,安愚心下晒笑自语道,只是他既感此人气势不凡,自然也不会与做意气之争,反是抿嘴一笑道:“承先生吉言了!论说他这等年纪本应再刻苦数年方来应举才是,无奈自崔侍郎大人入掌礼部,大变科制。自明岁始便要将进士、法、算诸科合于为一,设通卷取士,似这般一来,再想得中只怕是愈发艰难。无奈之下,趁今科旧制未变时,说不得也带了他来撞撞大运了。”
“这小子,还真是好运气,一面之缘,做了两句‘马屁’诗;竟然就做了天子钦点地进士,生生将中举时间提前了十年,这是怎么个话儿说的!哎!等等,‘今科必中’,他若是今科高中,那岂非就做了我的门生,我崔破居然要做韩愈的坐师,这、这只怕是想不流名千古都难了……”被这样一个事实打击不轻的崔侍郎,难免心思迷乱了许久,待他好不容易定下心来,正听得安愚所言,遂一皱眉头道:“明岁科举改制、设通卷取士不假!不过这明道、进士、明经三单科不是依然保留了嘛!似少兄这等大才,自然还是可以报考的,一旦得中,更无今时外放之忧,径可直入翰苑而任职清贵,如此岂不是美哉!”
“规制确是如此,只是这三科虽然依旧保留,无奈名额实在太少,依礼部章程,今后的这三单科固然一中便可直入翰苑,但每科仅取前五。凡报名应试举子更需持四家或贵胄、或名士地荐书方可,不说这应试资格实高,便是真有幸能得荐书,似我等这士子又安敢将一载之望做此豪赌?”
“这三科取士,本就分为两途,或录真才实学者任职翰苑行术业专攻;或录豪门子弟,以为安抚慰计。似尔等自需通习诸般经世致用之学,方符合朝廷取才之道。进士华选!此科保留,尔等才学不够中不得,却须是只能怨自己了。”心中这般思量,那崔过唇角不免扯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富贵在天,我等说这些扫兴事做甚,莫如尽赏名花,贪得一晌之欢为好,可惜,牡丹虽好,然世上所见者,但浅深紫而已,竟是未见深红者!”,那杨松啧啧言语之中,只有无穷憾意。
“施主此言差矣!此花安得无之,但诸贤未见耳!”,应声而起的却是那牡丹丛中,一年过六旬的衲衣老僧……
龙腾四海 第三十二章 微服(三)
更新时间:2008…12…8 20:23:31 本章字数:2137
“施主此言差矣!此花安得无之,但诸贤未见耳!”,应声而起的却是那牡丹丛中,一年过六旬的衲衣老僧……
“大师此言当真”,闻听此话,那杨松当即起身,满脸兴奋之色的追问道。
孰知那适才接言的老僧此时却反是露出丝丝悔意,沉吟许久也不曾答话,想来,他亦是为自己适才的一时口快而懊恼。
“大师既夸言有此名花,我等又岂能入宝山而空回?此时人少,还请大师出此名花相示,一飨看客才是!”,这说话的却是那安愚,在一边为杨松敲起了边鼓。
“暮鼓晨钟四十载,却是依然消不得这争胜之心,老衲诚然罪过,阿弥陀佛!”,又沉吟片刻,那老僧一句念佛告罪后,方才转身对众人道:“诸君好尚如此,老僧安得藏之!但未知不露于人否?”
他这一问自然换来众人没口子的拍胸自保,喧哗片刻,才复见那老僧长叹一声,当先领路向侧旁一间小小僧堂。
众人随之而行,但见此房虽小,却是所布经幡佛像一样不少,那老僧合掌三拜礼佛后,方才绕身揭过佛坛之后的幕布,隐身不见。趁着杨松二人揖手礼佛的当口,崔傲天等人已是抢步而上。
“噫!你这少年竟是也不信佛?”,那崔傲天看看身后紧跟而至的韩姓少年,诧异问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粗衣少年回复的倒也真是简洁。
“写《谏迎佛骨表》的主儿,他会信佛!”心下自语了一句,崔破也不转身接话,紧紧盯住身前老僧。见他揭开墙上一块板壁隐没不见。
“叔父,这……”眼见已经行步到这等隐秘所在,心下惴惴的崔过转身对那崔傲天小声低语道。
“叔父军旅出身,什么阵仗不曾见过……”,正在二人轻语间,那后行的韩姓少年却是按捺不住少年心性,一个抢步向前。随即身形亦没。
又待那杨松并安愚也一并进入而无异常后,崔破方始护卫着崔傲天躬身而入。
入目处是一片艳红,在这四边禅房内夹而出的一个小小庭院中,唯一也是最为抓人眼目的,便是那一丛在阳光下散发出火一般色泽的深红牡丹,此牡丹却非是单株盆栽,而是据地一丛,婆娑成数百朵。当其时也,阳光辉照,露水晶莹在这团团深碧火红之上,在一片黄墙素瓦中,折射出道道眩目的光辉,真真是美艳不可方物。
“火焰奴!居然还真有火焰奴!……”,丝毫感觉不到二崔的靠近,那目光呆呆的杨松喃喃低语的只是这一句话语。
“世间牡丹名品多有。然则以色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