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握天下 >

第107章

权握天下-第107章

小说: 权握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
    前一段时间,阳玄颢在不能出门时,也会想像若自己亲政,如何处置议政大臣的权力,想来想去,他不得不承认,除非他能压制住世族的反弹,否则,他无法给予尹朔重权,要么自己亲掌,要么让齐朗与谢清掌管,其它别无选择,当然,他要是有世祖皇帝或者圣清皇朝的圣祖皇帝那般的皇权,他就是任命三岁孩童来掌权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可是,他只是阳玄颢,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尹朔一直是作为副手在辅佐谢遥,决策能力与魄力都不足以担任议政首臣的权位,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承认,因此,他也没有向紫苏要求更多的权力,仅仅是以议政首臣的身份监督着齐朗与谢清,偶尔插手一下。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尹朔曾经这样形容驭下之道,阳玄颢在思考之后很清醒地认识到,尹朔并不是合适首相之位的人,但是,直到现在,他仍然必须居于首相之位,因为,在紫苏倚靠世族的时候,必须用出身寒族的尹朔来制衡世族的权力,这是帝王之道。
    出于这些考虑,阳玄颢对三司谏官的举动十分不满,认为他们在无事生非,看了曹芾的奏章后,他更觉得三司是在离间三位重臣,想了又想,阳玄颢还是拿起那份奏章去见紫苏。
    紫苏看到儿子拿着奏章走进来,便笑了,摆手示意儿子不必开口,离开书桌走向一边休息的侧厢。
    “皇帝是为曹侍中的奏章而来的吧?”紫苏坐下后理了理身上的衣服,神色恬淡地微笑,让一旁的尚仪奉茶。
    阳玄颢接过茶盏,放在手边的茶案上,对母亲微微点头:“孩儿的确是为此而来的。母后娘娘,为什么不申斥三司言官呢?”
    紫苏对儿子的疑惑报以不变的笑容:“皇帝永远不要轻易地申斥言官,尤其是在言官所言并非虚言的时候,要知道,三司就是皇帝的耳目,即使他们说了成千上万的废话,只要有一句话有用就足够了。这是太祖设立三司的目的。”
    “孩儿谨记母后的教诲。”阳玄颢低头回答。
    “皇帝以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紫苏淡淡地笑着,看见阳玄颢在听到问题后皱起了双眉。
    “朕认为,三位议政大臣的职权不能轻动。”想了想,阳玄颢还是如实道出自己的想法。
    紫苏有些诧异,没有料到阳玄颢居然有此见解,不由仔细地看着他的眼睛,却只看到一片坚持与决然之色,看了一会儿,她的脸色浮现出淡然的笑容。
    “为什么呢?议政大臣职权轮换是祖制。”紫苏将案上的茶盏推向儿子,阳玄颢不能拒绝,端起茶盏,浅饮了一口。
    “孩儿以为,尹相不能再掌重权。”放下茶盏,阳玄颢深吸一口,很肯定地回答母亲,这也是自去年底起,他第一次与紫苏讨论朝政,他没有发现,宽大的袍袖下,自己的手早已紧握成拳,而手心中满是汗水。
    紫苏的目光一下深沉起来,静静地看着儿子,让阳玄颢再次倍感压迫,不由屏住了呼吸。
    “皇帝有皇帝的样子了!”在阳玄颢感到窒息的眩晕时,他听到紫苏长叹了一声,不由松了一口气,随即才感到胸口一阵疼痛,立即深吸了几口气,才将那股痛意驱散。
    “母后娘娘!”阳玄颢不知道该说些,只能唤了这么一声。
    阳玄颢明白母亲为何如此感慨,这些日子,真正沉下心来反省,他才看到自己的幼稚之处,母后教了他这么多年,他却根本没有皇帝的自觉,这才是太傅所说的“太后如此重责您的原因”吧!
    “皇帝想明白了吗?”紫苏看着儿子低头咬唇的样子,眼神又缓了一分,语气也更显温和。
    阳玄颢不敢看向温和的母亲,只是默默地点头。
    伸手拍了拍儿子单薄的肩膀,紫苏看见儿子惊讶的眼神,其中还有愧疚与感激。
    “大爱无私,可是并不是要你绝情,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不可能把握住心中的平衡的,皇帝要对天下苍生负责,但是,皇帝也应该明白什么是人道天伦,屈君伸天,可不是要皇帝断绝人性之常,只要皇帝还记得自己也是人,就不会轻易失去平衡,而扰乱自己的判断!要知道,皇帝的一念之差可是会血流千里、伏尸百万的!”紫苏轻抚儿子的后背,微微摇头,似乎有些感叹。
    “我知道这很难为你,可是,你必须学会这一点,否则,你永远无法拥有皇帝的器度!才华、眼光,哀家与太傅都能教你,只有器度,只能靠你自己去领悟。”这几句话的份量相当重,阳玄颢却感觉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期待,心中激动不已。
    “朕一定不辜负母后的教诲!”阳玄颢认真地回答母亲,“不会再做任何有失身份的事情!”
    紫苏欣慰地点头,微笑着看着一脸严肃的儿子:“那么,皇帝认为该如何处置三司的官员呢?”
    对于突然转换的话题,阳玄颢稍微皱了一下眉,便反应过来:“母后不是说不能轻易申斥言官吗?怎么还要处置三司言官呢?”
    “皇帝再想想!”紫苏摇头,没有回答儿子,却表明了不满的态度。
    阳玄颢不安地皱紧眉头,不知道哪里想错了。
    “不要因为言官的谏言而申斥,以言入罪不利于广开言路,是皇帝的大忌!但是,三司不能不控制,言官过于肆无忌惮的话,很容易党同伐异,这对于治世同样是大忌!所以,在三司言官妄进谏言时,必须对他们进行警告!三司是用来监察百官是否有违法之举的,他们同样有约束,皇帝就是约束他们的人。这次的事情,是一定要处置的!”紫苏见儿子不语,便开口解释。
    “可是,三司不是还有诤谏人君的职责吗?皇帝又如何约束他们呢?”阳玄颢觉得十分矛盾。
    “所以,处置三司的时候,必须就事论事,并且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才行。”紫苏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很赞赏地点头。
    “也就是说必须找到三司的错处,对吗?”阳玄颢马上就明白过来。
    “正是!”紫苏十分高兴,“皇帝知道这次三司的错处在哪里吗?”
    阳玄颢垂下目光,皱眉深思良久,还是摇头:“孩儿觉得三司的谏言不合时宜,但是,并没有说错。为了避免重蹈圣清覆辙,太祖皇帝才订下宰相轮换职权之制,三司言官只是按制行事而已。”
    紫苏对他的话并不意外,只是微微扬眉,不在意地一笑:“皇帝想知道吗?那么,下次的大朝会,皇帝去听听就知道了!”
    自从紫苏病愈后,便以学业为名,不再让皇帝参加大朝会,甚至连旁听议政都不让皇帝参与了,朝臣不是不惊疑,但是,在三位议政大臣的安抚下,倒也平静无事,只是,毕竟给人隔绝中外的感受,私下里已经有流言出现,赵全自然也报给紫苏知晓了,因此这次朝会也有澄清谣言、安定人心的作用。
    尹朔负责礼部,在第一时间便得知皇帝将参与下一次的大朝会,宣谕的是赵全的心腹刘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礼部到时候准备全副仪仗。
    皇帝年幼登基,要求他次次都参与大朝会显然不合适,因此,在皇帝亲政前,由摄政的后妃主持大朝会即可,为了显示区别,后妃摄政时使用半副仪仗,只有皇帝亲临时才会使用朝会的全副仪仗,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可以轻易地分辨出皇帝是否驾临。
    看到元仪殿前的全副仪仗,不少朝臣都愣了一下,随即喜上眉梢,两宫相得总是好事,再加之前三司的舆论,不少人不由假想,皇帝是否要亲政,另外一部分心思迥异的人同样不少,在他们看来,年少的皇帝还不足以驾驭朝政,若再有奸佞小人曲意奉承、蒙蔽圣听,必会引发大乱。
    无论承不承认,在紫苏摄政的六年中,元宁的国力与疆域都在扩张,这一点无人可以否认,因此,不论如何看待紫苏,大臣都会不自觉地愿意向她称臣,而年少的皇帝显然不能给人如此的信任度,即使是忠于皇帝,时刻对紫苏的权力抱以警惕之心的朝臣,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三年以内,皇帝还没有足够的才能与气度亲临朝堂。
    按照礼制,紫苏先进元仪殿,在珠帘后坐下,随后,阳玄颢才进殿,在御座上坐定,接受朝臣的叩拜,随着礼部执事的一声“礼毕!”,大朝会正式开始。
    “三司的正堂何在?”珠玉声动,赵全走出珠帘,向阳玄颢行礼之后,走下一阶,手捧朱笺,朗声开口,显然是要代紫苏质询朝臣了。
    这一举动让殿内一片讶异,碍于法度,没有人出声,但是,左右相顾、面面相觑的人决不在少数,在这种惊讶中,吴靖成、于第中、江槿走出位列,跪在阶前,齐声道:“臣在!”
    赵全抬眼看了一下,便再次看见手中朱笺,平静地复述上面的字句:“三司之臣监察百官、诤谏人君,握清议舆论之大权,为朝廷咽喉,卿等负此重任,掌三司之署,当引言官进诤言、合法度、清党朋,何致诸士屡进妄语、离间天伦而无自省?言者无过,哀家只问卿等失管之罪,卿等可服?”
    这一次,即使有御史在侧,不少朝臣都顾不得被弹劾的危险,窃声议论。
    三人初时不语,随即都不由苦笑,俯首认罪:“臣失职当罪,不敢不服。”
    “臣不服!”
    “臣不服!”
    “臣等不服!”
    不整齐的声音却拥有一致的气势,三司言官能上殿的全都出列跪倒,立时只见金阶之前黑压压跪了一片,阳玄颢的脸色不由一变,显然没有料到这种情况。
    “放肆!太后质询三司正堂,与各位有何关联?违制妄动!还不退下!”这种候能出面的只有尹朔,他向御座方向行礼之后,便转身喝斥众人。
    “尹相此言差矣!三位大人为下官等受失管之罪,如何与我等无关?”可惜,三司清流什么都没有,唯有质疑的傲气是百官之首,此时,虽然言辞有礼,语气神情却是不屑之极,尹朔被他一番抢白气得完全说不出话来,脸色铁青。
    “尹相退下吧!他们也是为主官辩白心切,心意可嘉,勇气更可嘉了,违制之罪,留后再议,先听他们说说为何不服吧!”尹朔正要再发作,紫苏的声音从珠帘后传出,他只能依言退下。
    “皇帝以为如何?”言毕,紫苏顿了一下,又开口问皇帝。
    阳玄颢没有料到母亲会问自己,愣了一下,才回答:“朕以为母后娘娘的决定无误,三司言官如此齐心,虽有违制失仪之罪,但是,也应让其畅所欲言。”
    太后与皇帝都这么说,尹朔只能退下,仍跪在阶前的三司官员们显然欣喜万分,任职三司的多是年青人,取的就是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气,因此,倒没有什么作伪的人,相互间看了看,便推了一个共认心思敏捷、能言善辩的人出来,是都察御史刘宗亮。
    殿内的官员对刘宗亮并不陌生,都察御史并不直接弹劾官员,多是就事论事,直接进言处置之法,刘宗亮自从恩科高中之后,一直在三司任职,从九品主簿做起,三年前才转升正四品都察御史,朝中几乎人人都为某事被他弹劾过,而且,次次皆是言之凿凿,让人半点不能反驳,可见他是如何的心思缜密了。
    不过,刘宗亮倒有些为难,并不是说怕得罪皇帝与太后,元宁皇朝开国以来,官员从不曾因为进谏而为获罪,更何况言官!
    明宗皇帝时,赵氏一门权倾天下,除了少数权门,朝中官员无不附从,三司言官却没有因此畏缩,大司宪甚至指着明宗痛斥“一门权重,亡国之兆,他日陛下必跪入太庙以请罪!”明宗也不过拂袖而去,连失仪之罪都未问。
    刘宗亮担心的不是生死荣辱,而是,他虽然同样心存不服,可是,也不得不承认太后质询问罪并无不妥之处,而三位正堂俯首认罪显然也并非被迫,该从何说,他一时有些无从下手,面对有备而来的太后,若不能先声夺人、一矢中的,只怕根本无用,不仅三位正堂大人不能脱罪,连所有三司官员都会因此而被问罪,这不能不让他心中生出一丝不安。
    紫苏没有催促他开口,元仪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PS:上网费告罄,在校期间无法再更新,七月一日回家后恢复更新。
第十五章 简在帝心(下)
    “太后娘娘,微臣愚钝,请教娘娘,为何说我等言官‘屡进妄语、离间天伦’?臣等虽只具微鄙之才,但向来循规蹈矩,不敢担此惶恐大罪之名。”沉吟良久,刘宗亮还是决定先问清质询的罪名,若是紫苏给不出让人心服的答案,那么他们自然无罪。
    此言一出,齐朗眼中便过一丝遗憾,知道三司再无胜算,谢清则是冷嘲地一笑。
    珠帘后的紫苏沉默了一会,阳玄颢有些不安地在御座动了动,似乎有些受不了这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