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58章

大汉帝国-第58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一停顿:“安陶这一仗,就是虎口拔牙。无疑,对于目前的大汉来说,匈奴是一头虎,周阳他们把虎牙给拔了,匈奴会甘心吗?单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会起大兵前来复仇。边关的兵力少,不知能不能顶得住。万一顶不住,单于长驱直入,不知会有多少百姓遭受兵灾。”
    “皇上心系万民安危!”
    景帝的声调更高:“这仅仅是其中一忧。若是大汉败于匈奴,南边的南越、闽越、东越,他们就会蠢蠢欲动。尤其是闽越,数次三番不听朝廷号令,屡次与东越刀兵相见,搅得大汉南边不宁。要是他们趁大汉新败之际发难,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大汉堪忧呀!”
    当时的东越主要是现在的浙江东部,闽越是现在的福建,南越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广大,人口众多。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汉朝,其实却是自立为王,汉朝无法节制,还时不时的骚扰汉朝边境。
    若是汉朝败于匈奴之手,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坐失机会,会起兵滋事,景帝的忧虑不无道理。
    听了景帝的一番剖析,春陀的眉头也拧在一起了,想了想道:“皇上,尽管放心。于打仗这些事,我不懂。可我懂得一样,边关的将士一定会尽心竭力,打好这一仗。”
    “何以见得?”景帝有些不明白。
    “皇上,若是你一声令下,要我上战场,我也不会有丝毫犹豫。因为,安陶大捷,大振大汉声威,无不是想上战场杀敌,就是我们这些阉人,也有报国之心呢!”春陀说得很诚恳,没有半句虚言。
    景帝长舒一口气:“有你这话,朕心里好受些。走,上朝。”快步出了养心殿。
    来到宣室殿,群臣早就恭候多时了,一见景帝到来,施礼相见。
    景帝坐了下来,群臣开始上奏。许昌第一个上奏,一如既往开始他的长篇大论,好象他很有才学似的。
    说得口沫横飞的许昌没有发现,而群臣却发现了,景帝的双眉拧在一起,虽是极力掩饰,却仍是露出淡淡的忧虑之色。
    更有一桩出奇之处,景帝明显是心不在嫣,一双虎目紧盯着大殿门口。
    群臣发现了,却不敢说,只有闷在心里。
    许昌没有发觉,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钱粮之事。
    “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
    突然,殿外传来雷鸣般的吼声,仿佛天外来音似的。
    许昌的奏报给打断了,心有不甘,猛拧头,朝殿外望去。只见一个浑身汗渍渍的军士,在几个建章军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这军士一进大殿,摔倒在地上,声音沙哑的吼道:“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
    “雁门大捷?”
    “斩首一万八?”
    群臣兀自不信,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尽是迷茫,难以置信的脸色。
    一万八,比起安陶之战多了一万三,这事太难以让人置信了,要这些大臣相信还真难。
    春陀飞也似的冲了过来,把兵士手中的军报接过,手一挥道:“快,带下去,找太医给他看看。”
    几个建章军兵士拥着这个连路都走不动的兵士,快步出了宣室殿。
    “皇上,边关捷报送到了!”春陀把军报递到景帝面前,声含无限喜悦,都有些发抖了。
    然而,景帝并没有接捷报,而是双手捂面,手肘支在御案上,身躯微微发抖,胸口急剧起伏,好似海浪似的。
    景帝的变化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尤其是春陀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适才,景帝还在一个劲的催问边关军报,现在,军报到了,他却不看,这事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景帝双手捂住脸,谁也没有发现,景帝竟然流泪了,心里一个劲的嘀咕:“大汉无忧也!大汉无忧也!”
    要是这次兵败,那么匈奴势必会更加猖獗,百越也会滋事,那就是南北同时有事,非常难以应付。再加上那些另有图谋的诸侯王势必会闹事,别的不说,就说梁王,他肯定会跳出来。那就是三乱齐作,局面很难收拾。
    只要边关打了胜仗,甚至不需要胜仗,只需要不胜不败的局面,就可以稳住局势。更别说,这还是斩首一万八的大胜仗,匈奴会北遁,百越不敢闹事,梁王也会老老实实,局面将是大好。
    景帝这是激动,也是解脱。
    过了老一阵,景帝用手擦干眼泪,极力控制心情,接过军报,展开一瞧,猛的站起:“雁门一战,诸军合力,共斩首一万八千四百六十二级,缴获战马军械牛羊无数。如今,建章军,飞将军李广,程不识,正率军穷追。有十余万大军越过了长城,追入了匈奴腹地!还有数十万百姓也越过了长城!”
    “啪!”景帝重重把军报砸在御案上,声音陡然转高:“大汉数十年未有大军越过长城,进入匈奴腹地,如今,将士们洗刷了屈辱!”
    “越过了长城?”
    “还十几万大军?”
    群臣惊讶得下巴都砸肿了脚面。
    “破奴校尉缴获了单于的坐骑赤电,赵破奴缴获了单于的金盔,路博德缴获了单于的金甲,现已送到殿外!”在群臣的惊讶声中,景帝说出的话让他们更加惊讶。
    群臣半天才回过神,此时的景帝早就出了殿门,群臣忙涌出来。
    群臣一出殿门,只见景帝骑着赤电,在殿外驰骋起来:“好马!好马!传旨,欢庆三日!”
    如此大胜,不需要景帝的旨意,汉朝百姓也要欢庆。圣旨一下,那还了得,整个汉朝沸腾了,全国处于欢腾之中,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
    这欢庆,三日哪里够,足足持续了半个月。   
第二十八章 南宫公主
    猗兰殿。
    景帝一脸的笑意,跪坐在矮几上,未着皇袍,一身的燕居之服,幞头深衣,轻松异常。
    身边一个美丽如画中人儿般的丽人,傅粉不施,素颜淡雅,一脸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中,正忙前忙后,给景帝上茶。上完茶,又轻抬粉拳,为景帝捶肩捶背。
    她,就是王美人。姓王,名娡,景帝的宠妃,汉武大帝的生母。
    景帝很是享受的闭起着眼睛,脸上带着满足。王美人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可是,光凭容貌,在**中,与之相仿者不在少数。她让景帝最为依恋的是,她会侍候人,会侍候男人。到了她这里,就跟回到家似的,让人生出冬日沐浴在阳光中的暖意。
    这是景帝对她格外宠幸的原委所在。每当国事疲乏,景帝就要到她这里,接受她的服侍。来的时候,景帝疲惫,离去时,景帝轻松惬意。
    是以,这么多年来,始终是圣眷不衰,尽管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马齿渐增。
    轻盈的脚步声响起,门口出现三个粉妆玉琢般的童男童女,正是刘髭和两个女童。两个女童紧抿着嘴唇,拼命的忍笑,而刘髭一双明亮的眼珠乱转,贼贼的。
    王美人一瞧,就知道准没好事,刘髭又惹祸事了。不由得脸色一沉,瞪了刘髭一眼,再一摆头,意思是要他们赶紧出去,不要打扰景帝歇憩。
    “是髭儿呀,快过来!”景帝睁开眼,脸上的笑意更多三分,冲刘髭一招手:“到父皇这儿来!”
    景帝对这个机灵古怪的儿子是万分喜爱,一见他的面,不由自主的就泛起了笑容。
    刘髭一蹦一跳的,略显调皮,蹦过去,偎在景帝肩头,笑嘻嘻的道:“孩儿恭喜父皇!”
    “喜从何来?”景帝笑呵呵的抚着刘髭的头。
    “父皇,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这能不是喜事么?”刘髭身子趴下,重量全压在景帝身上,颇有些撒娇之态。
    在景帝的儿子中,只有他这份胆量,敢在景帝面前撒娇。王美人脸一沉,轻喝道:“髭儿,不得无礼。”
    “你别说话。我们两父子之间说话,你多什么嘴。”景帝笑着数落一句王美人,这才问道:“髭儿,雁门大捷,固然是喜事,也堪忧。你说说看,忧在何处?”
    “父皇是忧匈奴反扑。匈奴连败三阵,从未有过之事,必然不会甘心,一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反扑。”刘髭笑呵呵的回答,一屁股坐在景帝身边,一颗头颅靠在景帝腿上。
    景帝爱怜的抚着他的面颊:“髭儿说对了。那你说,要如何才能不让匈奴的反扑得逞?”
    这可是机会啊,王美人冲刘髭使眼色,意思是要他好好回答,讨景帝的欢心。然而,刘髭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父皇,这是该您考虑的事情,不是孩儿该想的,孩儿就不去想了。”
    “你这孩子,聪明是聪明,有时也……”景帝有些惋惜的摇摇头,笑着问道:“给父皇老老实实说,有没有调皮捣蛋?”
    刘髭想也不想,脱口而答:“父皇,您怎么这么想呢?孩儿哪会做那种事。”
    “还没有!他在秋香姐姐的洗澡水里放了一把蚂蚁。”一个女童揭发起来。
    “秋香姐姐打好水,正准备洗澡,雁门捷报传来,忙着欢呼去了。髭儿偷偷溜进去,扔了一把蚂蚁在水里。秋香姐姐洗着洗着,发现好多的蚂蚁呢。”又一个女童揭发起来。
    这两个女童是刘髭的姐姐,阳信公主和隆虑公主。先说话的是阳信公主,后说话的是隆虑公主。
    阳信公主再次揭发:“还有,秋香姐姐连衣衫也找不着了,给他藏起来了。”
    “做了坏事,还说没有,哼!”隆虑公主有些气恼。
    刘髭却是一脸的无辜,耸耸肩,振振有词的道:“哪有的事?姐姐,你们看见了?那你们怎么不抓住我?”
    “你猾得跟贼似的,谁抓得住你?”阳信公主有些哭笑不得。
    刘髭冲阳信公主吐吐舌头,有些不怀好意,阳信公主倒抽一口凉气:“髭儿,你要做什么?你要是敢,我饶不了你!”
    她可是知道刘髭有多调皮捣蛋,要捣她的蛋,还真不好收拾,不由得心虚。
    隆虑公主领教过厉害,赶紧闭嘴,不再指责刘髭了。
    看着三个儿女在面前争吵,一副天真无邪样儿,景帝欢喜无已,一把掌轻轻打在刘髭屁股上,笑道:“看你还敢不敢调皮捣蛋?南宫呢?”
    王美人一共生有三个女儿,阳信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此时,只见阳信公主和隆虑公主,景帝微觉奇怪。
    “南宫,她去了太后那里。”王美人迟疑了一下,如实回答。
    “她去太后那里做甚?”景帝有些奇怪。
    “怎么了?孙儿看姥姥,有何不可?”王美人还没有说话,门口就有人说话了。话声中,还夹杂着拐杖敲地的声响。
    “太后!”
    景帝忙站起身,只见窦太后拄着拐杖,在一个如画般的女童搀扶下,走了过来。这个女童,正是景帝的女儿,南宫公主。
    见过礼,景帝扶着窦太后坐了下来,问道:“阿母,你怎么来了?”
    “老身在东宫憋闷了,出来走走,走着走着,就到了猗兰殿。”窦太后把拐杖一放,有些气喘:“多时未走动了,这才走了几步路,就喘不过气来了。”
    略一停顿,窦太后接着道:“皇上,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这是大汉创建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皇上,老身一向不问国事,可是,老身这一回要问问家事了。”
    “家事?”景帝有些不明所以:“敢请太后示下。”
    “这家事也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家事国事哪里分得清。”窦太后先是叨唠一句,这才直入主题:“雁门大捷,大长大汉威风,南宫出嫁匈奴的事,皇上作何处置?”
    南宫公主一脸的紧张,盯着景帝,眼巴巴的,一双俏媚眼里尽是泪水,滚来滚去。
    王美人心疼的把南宫搂在怀里,眼泪忍不住滚出来了。
    当年,匈奴认出出嫁的公主都是假的,以此为借口,大肆滋扰边关,兵连祸结不休。景帝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决心把南宫公主嫁去匈奴。当时的南宫,不过十岁,不能马上成亲,而是按照礼仪,发出国书,等南宫公主到了适婚年龄,再嫁去匈奴。
    当景帝做出这一决定时,窦太后、王美人、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刘髭,无不是以泪洗面。就是景帝,也是在没人的时候,不知道哭过多少回。
    可是,情势处此,没有办法,景帝只能这么做。
    如今,雁门大捷,汉朝声威大振,是该到了废除这婚约的时候了。景帝终于明白过来,南宫是不敢向他提出,这才去央求窦太后来说。
    南宫公主聪明伶俐,有孝心,景帝很是喜爱这个女儿。从心里说,景帝是巴不得废除与匈奴的婚约,把她留在宫里。可是,如今的情势远远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般好,而是还有巨大的危机。
    “哎!”景帝长叹一声:“太后,这事挺大,容皇儿思虑之后,再向您回禀。”   
第二十九章 景帝的决心
    “打了胜仗,还有什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