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90章

大明官商-第190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主意使得。这是哪方抽调的兵将?”
    “回皇上,目下为侍卫亲军第一师第一团兼任。日后,臣拟选调各军久经战阵、最好是负过伤的老兵编组,并扩编为师。如此,该部可称雄中之雄。平日为讲武堂教导团,试用军备、研拟战法最有心得。万一有事,便为皇上手中一可靠劲旅,足可以一当百。”
    正德大喜,“如此安排甚是妥帖。
    不过,按你如此说法,如今这一团人马是否单薄了些,你也莫要太小家子气,将你这第一师全数先行抵用。平日里三个团轮换,不值守豹房的就配属讲武堂嘛。至于日后教导师编成,加上侍卫亲军全体,战时皆列为统帅部直属战略……那个什么来着?”
    “直属战略预备队?”
    “哦,不错,就是这名目。”
    “臣领旨。”
    检阅已毕,正德重登校阅台,发布训示。
    “今日是正月初一,新春正旦。原本国事皆停,普天同庆之日,朕却与文武百官同道此地,为我大明讲武堂开署。为的什么?想我大明先祖、先烈奋军威而扫**,开创这煌煌基业。百年之后,国家承平日久,文恬武嬉之暮气日重
    冑都不全的鞑子都能肆虐九边,官军竟不能制。小败军残寇,便为祸沿海数十年!国家养兵千日,竟连一时也不得支撑。这是朝廷施政之误,更是我大明军人之耻!
    今日正旦,都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朕便是要取这吉意,重振我大明军威。整军经武,首在得人。诸位教官、学兵、将士,便是我大明新军劲旅根基之所在。
    何为新军?新枪、新炮、新装、新编,更要紧的是新战法新眼界。为何日后提拔武官不再起自行伍,而要自学堂简拔?如今这装备换了,打法跟着换,战术跟着换,编制跟着换,脑筋也得跟着换。日后官军编制更庞杂,指挥调度更是学问。诸位学成后,是要领兵的。只会舞刀弄棒,徒逞蛮勇,不济事了。学问从何而来?讲堂上学先生之所授固然紧要,更要举一反三,自行揣摩,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才是武学之道。
    今日尔等自端门正门而入,就此一行,便是天子门生地名号了。所谓天子门生,一心向学固然紧要,更须怀一腔忠君报国之志。国家养兵何为?要的就是仰赖将士们奋勇为国,振国威于四海,扫顽敌于八荒,留英名于青史!岳武穆曾言,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我大明讲武堂,要的便是为国为民不怕死不惜命地热血儿郎。今日朕便赐一副对子与学堂。”
    说着,两名宦官各捧一副竖轴条幅,于正德身边展开。只见联上写着:“贪生怕死请走别路,升官发财莫入此门”,另一宦官再展一横幅:“大明军兴”。字倒是龙飞凤舞,颇有些霸气,至于这对联词句,却是冯虞替正德所拟,至于出处,便是后世黄埔军校门上那一对了。
    台下这上千学兵,皆是边军与侍卫亲军中所选拔,一要作战悍勇无畏,二还要识文断字。能合着这两条的,皆是一心报国的热血军人。听着天子亲承期许,慰勉有加,一个个早已心怀激荡。待冯虞接过正德所赐条幅,值星官猛然跨前一步,振臂高呼:“精忠报国——”
    数千将兵一遍遍齐呼“精忠报国——”、“精忠报国——”,经久不息。
    待口号声沉寂下来,正德问冯虞:“统帅部情形如何?”
    “回皇上,侍从室、参事室、军政部、军咨部、军法司架子倒是搭起来了,只是人手紧。当初数十名行伍世家子弟在我侍卫亲军中效力,个个皆堪大任。这回一气调了半数出来充入统帅部。呵呵,有些将门虎子见由统兵官改为特业官,还不大情愿呢。此外,由各处军镇调了些纯熟军务的幕僚。锦衣卫南镇抚司也调了许多人来。再有,便是自兵部调人了,尤其是职方司,全体并入。”
    “兵部肯放?”
    “兵部倒是没二话。倒是有些司官听说要由文官改武职,颇不情愿。臣以行军法处置吓了几句,倒是都老实许多。”
    “现下统帅部能发动做事了?”
    “自以上人员到位,臣便着力教他们两条。一是学会制作判识舆图沙盘,学做兵推。二是学做动案。
    如今,军咨部已做出一份全**力整编之《振武专案》,一份于外邦情侦布建之《定远专案》,及推演攻伐鞑靼之《雷霆专案》,此案又分作甲乙丙丁四分案。这些案子臣已审核,还算堪用。”
    正德喜道:“万事开头难,国城你能将这架子搭起来,事务做起来,便可说是成了大半,居功至伟。今日开署,朕即刻钦命两处主官,授印旗匾。冯虞——”
    “臣在。”
    “统帅部及讲武堂两处要津,你用心筹谋,调度有方,数月间便成规模,办事极是得力。朕封你为统帅部长史,加太保、领兵部尚书衔,替朕总管统帅部事务。侍从室、参事室、军政部、军咨部、军法司一律改作使司。伏羌伯毛锐堪称能员,着任都侍从使,听说那王守仁多谋,着任都参事使、杨一清任都军政使、保国公朱晖任都军法使,军咨使司就由你暂且兼领。讲武堂则由朕亲任都督,国城你领个总教谕,日常事务及各分属任命悉数交与你了。能者多劳吧。”
    冯虞当即叩首谢恩。礼毕,冯虞起身奏道:“谢皇上信用。不过……臣请辞侍卫亲军都护一职。”
    “这是为何?”正德一愣。
    “避嫌。臣既就任于统帅部,执掌军令,若再统辖一军,于理不合。臣愿以己身设限,日后但凡调入统帅部、讲武堂任职者,不得再兼统兵官。”
    看冯虞一脸至诚,正德深为感动。“好!果然是公忠体国,朕准奏。不过,侍卫亲军是你一手操持起来,如今国城你若去职,何人可代?”
    “武靖侯赵承庆与臣协作多时,也可称是侍卫亲军元老,由他继任,必不负众望。范长安为侍卫亲军第一战将,军功卓著,深通军略,亦可担当。”
    正德点头道:“既然如此,就以赵老将军暂代,范长安辅弼,过几年便可接手。嗯,反正侍卫亲军平日也归讲武堂调用,国城你就近关照着,朕也放心。朕知道那亲军团是你心头肉,如今特许将这一团人马充作你私兵亲卫,随同转任。赵承庆自己再重建一队中军罢。”
    说罢,正德一招手,一队大汉将军捧着统帅部、讲武堂印信、匾额、军旗上前。礼宾官唱道:“天子授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剑指塞北
     更新时间:2009…11…30 21:33:22 本章字数:4748
    德十二年初春,太原西南悬瓮山麓晋王祠内外,兵甲持火枪的御前侍卫将偌大个晋王祠守御得飞鸟难渡。正德与冯虞兴致勃勃地步出圣母殿,对那四十余尊彩塑侍女与殿前的鱼沼飞梁赞不绝口。身后跟随着数十名统帅部僚佐,一时间满目的将星闪耀。当然,最大最亮的还是冯虞肩上那两颗新挂上的元帅星。
    冯虞引着正德往唐叔虞祠走去。正德此刻正是兴致高昂,毫无倦意,一路上话语不停。“国城,除却豹房,这可是朕第一次远离京师。这一路行来,朕才知我大明江山何其广阔,何其豪迈!”
    冯虞笑道:“皇上说得是。单看眼下这三晋大地,表里河山,东凭巍巍太行,南移滔滔黄河,北望绵绵长城,关山千重,形制四方。臣奏请设行在及统帅部西北战区司令部于太原,也正是看中这形胜之地。”
    正德抬眼远望重重山峦叠嶂,感慨万千。“不错。舆图上看,太原正处延宁、宣大两条攻击发起线正中,居中以制两翼,确是便利得很。这太原也算是唐故地、千年古都,行在驻于此,妥当得很。”
    冯虞一愣,随即低声分说道:“皇上,如今这太原城可不是原先那座‘北都’啦。”
    “嗯?怎么?”
    “李唐于晋阳即太原起家,定鼎之后,便封晋阳为‘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唐亡,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号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一统天下。赵光义恨晋阳军民数载顽抗,又忌晋阳‘龙城’之名,遂下旨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三年之后,宋廷于古晋阳城北四十里外唐明镇新建城郭。嘉四年,设太原府治,这才有了如今这太原城。我朝太祖封晋王于太原,扩建此城,设镇御边,遂成我朝九边重镇之一。”
    “原来如此。”正德恍然大悟。“你所说这一节,朕倒是听说过的,只是当故事罢了,不曾记在心头。呵呵,还是国城你博学啊。”
    “皇上过奖了。此次挂帅主持北征,臣不敢怠慢,对辖区地形兵要自然得仔细研摩推究,多看些史籍也是必不可少的。此番我大明北征军可谓新军云集,名将荟萃,辎重如山。统帅部为这一战足足筹划了五年之久,专案改动数十回,兵推数百回,精制舆图沙盘不计其数,与内阁会商也有数十次之多。这百年开边第一战,蒙皇上信重,交与臣全权指挥。臣自觉这肩头担子极重,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全力以赴。”
    正德笑道:“不瞒国城。此番讨北方略之‘犁庭专案’,朕钦准前后,也反反复复研看了几十回,其中详尽,了然于胸。就庙算而言,可说是算无遗策了。到了这会子,你不必太过忐忑。朕确信,此番出征,国城定能旗开得胜,横扫塞北,为我大明永除腹心之患,开中兴格局。如今参战各部情形如何?”
    “回皇上。此役我军共动员全数十一个新编师、侍卫亲军全军、九边原编镇军共计三十九万精兵。现下各部皆已进入前进阵位。弹药辎重已全数下拨。左翼河套方面军正沿长城攻击发起线展开。斥候早已渗入敌境展开侦搜破袭作业。此外。九边军资屯营也已囤满。
    各路军辎后援分队已完成编组。随时待命。待数日后黄河开凌。破冰成汛。左翼军就将越过长城线。展开攻势。”
    “鞑子情形如何?”
    “达延汗于答阑特里温之战取胜后。以其三子巴尔斯博罗为右翼济农。挥军追剿亦不剌、满都残部。纠缠三年之久。直至前年。巴尔斯博罗将满都追斩。亦不剌逃到哈密。为白帽回回诱杀。这一役才算终了。
    此战方平。去岁初秋。达延汗又尽发大兵征讨蒙郭勒津部。蒙郭勒津万户大首领火筛。为蒙古西部大酋瞿九思脱**之子又娶满都鲁汗之女伊锡克公主为妻。实力更甚。多罗土蛮、畏兀儿、兀慎、摆腰、兀鲁、弘吉剌特诸部皆投入其麾下。双方于图尔根河会战。火筛以弱敌强。发兵突袭。一度大败汗廷兵力。险险生俘达延汗。无奈实力不济。达延汗迭经苦战。终于平定蒙郭勒津。
    前两日一鞑子千户投向我军。此人供称。此役鞑子汗廷兵马折损极大。尤其是战事延入冬。大军整补不及。战马也未得休养。如今正是人困马疲。锦衣卫南司探报所言也是大致相同。”
    正德一听喜道:“照此说来,这一回还是攻其不备了?”
    “只能说是仓促应战,无备倒谈不上。那千户供称,早在开春时节,河套土默特诸千户便哄传我军要攻略河套。达延汗四子阿尔苏博罗方随军击破火筛,正是自信满满。此刻,这厮一面调兵备战,一面已向汗廷求援,看样子是要与我大明在河套决一死战了。”
    正德问道:“能全歼此獠否?”
    冯虞笑道:“只要他真敢与我军决战河套,想来便活到头了。此番我军在河套方面投入三个新编师,两步一骑。不说配属延绥、固原、宁夏三镇镇军,单这三师兵马炽盛火力,便足以克复河套了。”
    正德点头道:“说来还是李东阳与你之功啊。若非李卿……”说到这里,正德突然神色一黯。
    冯虞忙安慰道:“李阁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说未能退享天伦,但他得以亲手推行新政,初见成效,临终时举荐续任,又得皇上首肯,使新政不以人亡政息。单这一条,便足以彪炳千秋,名垂青史。且蒙皇上厚恩,李阁老身后又是极尽哀荣,这何尝不是求仁得仁。”
    正德脸色稍缓,“说得也是。当年李卿与国城你一力推行摊丁入亩、厚农资商,顺带整肃官场。头两年便立竿见影,一时间海晏河清,百姓欢腾,朝廷赋税立涨。乡野流民得以往市镇谋生,又逢百工兴盛,工商勃兴,海量出产输往东瀛、南洋,换得金银、米粮、珍玩、木铁无数
    市舶司税银剧增。
    按着王琼前些时奏章所言,这两年府库充盈,加上那南洋公司巨额年赋,岁入竟为朕登基当年十倍不止。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