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385章

巨浪-第385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四次命中都在“内布拉斯加”号的舰体上,而且其中二枚穿甲弹在舰体水线以下部位爆炸,导致舰体左侧近四分之一的舱室被海水淹没。另外二枚穿甲弹则炸掉了“内布拉斯加”号左侧的二座副炮炮塔,并且导致后烟囱受损,排烟受到限制,使有毒的烟雾倒灌入舰体,最终使得大批损管人员无法及时到达舰体受损的部位,耽搁了损管救援的时间,使舰体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在此期间,“太宗”号只挨了一枚穿甲弹。
    可是这枚再次打在了舰体上,并且穿透了水平甲板,最终在舰体右侧,丙炮塔附近爆炸的穿甲弹也让“太宗”号吃足了苦头。在连续三个舱室被海水淹没之后,舰长不得不下令向舰体左侧的一个舱室内注水,以免舰体右倾。另外,丙炮塔内的炮手也出现了伤亡,结果导致该炮塔不得不更换炮手,错过了两轮齐射。
    从双方旗舰交手的情况就能看出,“太宗”号的火力更为犀利,可是却不太经打。“内布拉斯加”号的火力相对较弱,可是舰体结实,抗得住沉重的打击。
    显然,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斗,结果对双方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章 运气因素(第三更)
     更新时间:2009…8…19 13:21:36 本章字数:3679
    如果说“太宗”号与“内布拉斯加”号打得势均力敌,那么“太祖”号与“新罕布什尔”号的战斗就算得上是一面倒了。
    在“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中,“太祖”号有过惊人的表现,可是在战斗后期却完全发挥失常。后来,战舰在接受维修的时候,白佑彬才了解到,该舰的枪炮长与二名主炮炮班的枪炮军官在战斗中负伤,提前离开了岗位,结果顶替的军官没有能够将其战斗力发挥出来,才导致“太祖”号在战斗前后的表现“判若两舰”。
    这次,“太祖”号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枪炮长与枪炮军官的原因之外,“太祖”号在换装七十二年型舰炮的时候受到的待遇也有关系。
    当时,最先更换舰炮的是“熹宗”号与“安宗”号,然后是旗舰“太宗”号,最后才轮到“太祖”号。结果,因为时间紧迫,工人在安装火炮之后没有进行全面调试,导致“太祖”号九门主炮中,至少有四门主炮在使用前没有进行校准。
    可以说,“太祖”号是第1舰队四艘战列舰中状态最不好的一艘。
    战斗打响之后,直到八点十五分,也就是在“太宗”号第二次命中对手之后,“太祖”号才收获了第一个“独立”战果,而在此之前,“太祖”号已经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了,且中弹部位距离舰桥不到二十米。
    虽然舰长等主要军官都没有在爆炸中受伤,但是也在几分钟之内无法正常指挥战舰作战。这是导致“太祖”号命中率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反。“太祖”号的第一个战果多少都显得无关紧要。
    穿甲弹落在了“新罕布什尔”号地舰首。而且在装甲隔舱地前方,只在舰首水线以上部位炸出了一个大缺口,对舰体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伤。其效果与“太宗”号的第一个独立战果差不多。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炮手还没有完全掌握复合穿甲弹的弹道特征。
    因为初速更快。前端弹道更为平滑。飞行阻力更小。速度衰减得更慢。所以在相同射程地情况下。复合穿甲弹地飞行时间比重型穿甲弹稍微短一点。在此情况下。炮手在确定提前量地时候。就应该把瞄准点稍微向目标航向地后方挪一点。如果仍然采用重型穿甲弹地提前量。其命中点肯定会偏向目标地前方。
    正是如此。四艘战列舰在与对手独自交战地时候。都出现了命中点偏向前方地现象。
    打到八点五十分地时候。“太祖”号击中了对手五次。却被对手打中了七次。显然。“太祖”号不但发挥失常。还被对手压着打。
    在五次命中中。只有一枚穿甲弹在舰体内部水线以下部位发生爆炸。并且在“新罕布什尔”号左侧地舰体上撕开了一道长达八米地裂痕。导致其左侧五个舱室进水。另外。四枚穿甲弹中。除了第一枚之外。另外三枚全都落在了“新罕布什尔”号地上层建筑上。其中二枚打穿了水平装甲。并且在舰体内发生爆炸。摧毁了其左舷上地三座副炮炮塔。另外一枚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最终在距离水线还有好几米地地方发生爆炸。在舰体上层建筑地左侧炸出了一个大缺口。
    显然。“新罕布什尔”号受到地创伤并不严重。“太祖”号地情况则完全相反。
    挨地七枚穿甲弹中。有三枚击中了舰体。且在舰体内部水线以下部位发生爆炸。不幸中地万幸是。三枚穿甲弹命中点地间隔距离都在二十五米以上。因此创伤都在可以控制地范围之内。最终。在舰体右侧近三分之一地舱室进水地情况下。舰长不得不下令向左侧地五个舱室注水。以保证舰体地右倾角度不会对主炮射击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四枚穿甲弹中。有三枚砸中了舰体地上层建筑。且都在击穿了水平装甲之后发生爆炸。其中一枚还炸坏了一号蒸汽轮机。导致“太祖”号丧失了四分之一地动力。另外还有一枚穿甲弹击中了丙炮塔。幸亏当时通往弹药舱地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不然这枚穿甲弹造成地损伤将要严重得多。
    很明显,“太祖”号不是“新罕布什尔”号的对手。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恐怕还与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太祖”号能够打掉对手的一座炮塔,或者打掉对手的火力指挥中心,而自身的主炮又没有受到损伤,恐怕不但不会挨那么多的炮弹,还会收获更多的战果吧。
    “熹宗”号与“俄亥俄”号的决斗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作为第11舰队中,首先接受换装新式主炮的战列舰,“熹宗”号有充足的时间对主炮进行调试校准。另外,该舰的主要军官,特别是枪炮部门的军官都没有缺失。在上一次海战中,“熹宗”号就有着惊人的表现。除了运气不如“太宗”号之外,在绝大部分时候,“熹宗”号的命中率都是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中最高的。
    战斗打响后,“熹宗”号就收到了第一个战果。
    据后来的调查分析,最先击中“内布拉斯加”号的那枚穿甲弹就很有可能是从“熹宗”号的一门主炮中打出去的。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个战果被记在了第11…1主力编队的头上,成为了集体战果。
    转移目标之后,“熹宗”号仅用了二轮齐射就重新开始发威。
    第八轮齐射的时候,“熹宗”号成为了继“太宗”号之后,第二艘取得独立战果的战列舰,命中“俄亥俄”号的时间为八点十一分。
    穿甲弹砸在了“俄亥俄”号的舰首甲板上,与“太宗”号,以及“太祖”号第一个独力战果的命中点很接近,只是更加靠近炮塔。据后来获得的美军资料,这枚穿甲弹在隔离装甲的前面爆炸,虽然弹片没有击穿厚度接近三百毫米的隔离装甲带,但是猛烈的爆炸冲击波直接震坏了附近的三块装甲甲板,并且影响到了后方的整体式炮塔,使得“俄亥俄”号的A炮塔只能指向舰体左侧。最终,美军战舰上的损管人员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切除掉了弯曲变形的装甲之后,才使A炮塔能够自由转动。
    仅仅三分钟后,“熹宗”号取得了第二个独立战果。
    这次穿甲弹落在了“俄亥俄”号司令舰桥的左侧,虽然没有能够击穿厚达四百四十五毫米的装甲(因为炮弹弹道与装甲的夹角在六十度左右,所以相当于五百二十毫米厚的垂直装甲),但是却震伤了司令舰桥,以及上下二层甲板内的官兵。万幸的是,“俄亥俄”号不是旗舰,司令舰桥内只有几名负责与旗舰联络的军官。
    八点二十分左右,“熹宗”号挨了第一枚穿甲弹。
    炮弹落在了其甲炮塔左侧,并且击穿了水平装甲,最终在包裹着弹药舱的装甲外发生爆炸。因为“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没有采用整体式炮塔,所以弹药舱的保护装甲做得非常厚实,且炮弹爆炸后,只是震伤了弹药舱内的几名官兵,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相反,如果采用的是整体式炮塔,这枚穿甲弹就足以让整座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打到第十二轮齐射的时候,“熹宗”号收获了二个最重要的战果。
    第一枚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俄亥俄”号舰桥的顶部,在穿透了厚度不到二百毫米的装甲之后,砸毁了火力指挥中心,然后又穿透了罗经舰桥上下两层甲板,最终在航海舰桥内爆炸。
    航海舰桥是战列舰上最重要的指挥中心,不管是不是旗舰,舰长一般在航海舰桥内。
    也就是说,这枚穿甲弹直接炸死了“俄亥俄”号的舰长,还炸死了包括大副在内的十多名军官,导致“俄亥俄”号失去了统一指挥。另外,在主火力控制中心被摧毁之后,该舰上的三座炮塔只能独自为战。
    第二枚穿甲弹击中了C炮塔的正面装甲的下沿处,弹开后砸开了露天甲板,最终在击中水平装甲后发生爆炸。虽然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也没有能够进入弹药舱,但是穿甲弹爆炸之后导致数块水平装甲卷曲变形,卡死了C炮塔,使其无法转动,也就无法瞄准目标,相当于失去了作战能力。
    打到这个时候,“熹宗”号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到八点五十分的时候,“熹宗”号总共就挨了三枚炮弹,且没有一枚击中舰体,都在上层建筑内部爆炸,除了使舰面显得很破败之外,对其战斗力并没有太的的影响。
    相反,“俄亥俄”号至少被十一枚穿甲弹击中,其中至少有四枚穿甲弹击中了舰体,并且在水线以下部位发生爆炸,最终导致战舰左侧近三分之一的舱室进水。因为二副没有及时接管战舰的指挥权,也就没有及时下令向战舰右侧的舱室注水。结果在二副走上指挥岗位的时候,“俄亥俄”已经向左倾斜了大概六度。
    另外,除了C炮塔失去了战斗力之外,A炮塔的战斗力也打了折扣。
    也就是说,“俄亥俄”号仅有一座主炮炮塔能够正常作战。
    当然,从根本上讲,“熹宗”号靠的不仅仅是犀利的主炮,还有运气。如果不是那几枚命中点非常精确的穿甲弹,恐怕“熹宗”号也难以获得如此理想的战绩吧。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一章 疯狂对轰(第一更)
     更新时间:2009…8…20 10:14:36 本章字数:3673
    相对而言,“安宗”号与“俄勒冈”号的决斗不但更加激烈,也更加残酷。
    因为都排在编队的最后面,所以“安宗”号与“俄勒冈”号的自主权更大,机动范围更加广阔,甚至可以根据战术态势调整航行速度与航行方向,而不用担心对编队里的其他战舰造成影响。
    战斗打响之后,“俄勒冈”号就立即主动向“安宗”号逼近。
    显然,“俄勒冈”号的舰长与斯普鲁恩斯有同样的认识,在距离较远的战斗中,面对配备了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舰炮,并且使用的是威力极为强大的新式穿甲弹的敌舰,“衣阿华”级战列舰没有多少优势可言。要想获胜,就得缩短交战距离,使双方的命中率都提高。“衣阿华”级战列舰有更为出色的综合生存能力,挨几枚炮弹的影响并不大。相反,对手都是第一代与第二代快速战列舰,综合生存能力远不如“衣阿华”级战列舰。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挨同样多的炮弹,肯定是“衣阿华”级坚持到最后。
    如果说斯普鲁恩斯顾忌到舰队的整齐性,不敢大角度逼近对手,那么“俄勒冈”号的舰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只要不冲得太快,挡住前方战舰的射界,他就能够选择更大的转向角度,以更快的速度缩短交战距离。问题是,“俄勒冈”号遇到了一个并不简单的对手。
    作为最后一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安宗”号服役之后,就一直在第一舰队服役,并且参加了数次重大海战,只是其表现只能算得上是中规中矩。比起之前在第一舰队服役,随后转到第三舰队担任旗舰的“英宗”号,比起现在作为第四舰队绝对主力的“武宗”号,乃至比起已经战沉的“光宗”号,“安宗”号都不算出色,甚至有点默默无闻。
    如同人一样。战列舰也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命运”。
    只是,决定战列舰“性格”与“命运”的,不是战舰本身,而是在战舰上服役的官兵。同样的,战舰地经历又反过来影响到了战舰上的官兵。如同“太宗”号,因为其辉煌的战绩,不管官兵换了多少。该舰的特色一直保留了下来。
    既然战舰有“性格”,有“命运”。自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