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魅影三-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快到屋里坐。”
大家穿过回形走廊,刚走进李云帆的房间,从大门外又走进一个人来,他将一把雨伞放在门口的地上,此人的手上拎着两个热水瓶,笔者不说,诸位也应该知道是谁了。不错,此人正是李云帆和卞一鸣刚刚提到的哑巴张福清。
李云帆注意到:管立秋立即将雨衣的帽子戴到头上,同时将帽檐往下拉了拉。很显然,他不想让张福清认出他来。
李云帆反应非常快,他大步流星,迎着张福清跑了过去:“辛苦您了,我来吧!”
张福清将两个热水瓶交给了李云帆,然后拿起地上的雨伞走出了祠堂的大门。
李云帆站在门口,望着张福清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之中,然后将祠堂的大门掩了起来,但没有插门杆。祠堂毕竟是大队部,过一会,可能就会有人到大队部来办公。
在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管立秋的突然出现,一下子就让大家亢奋起来。
王萍给管立秋倒了一杯热水,卞一鸣递给管立秋一支香烟。
管立秋接过茶杯,但没有接香烟,因为他从不抽烟,同志们和管立秋接触了两次,在同志们的印象中,管立秋确实不抽烟。
王萍将房门完全打开,人坐在房间里面,能看到祠堂门口的情况。
管立秋带来了三个情况,李云帆和卞一鸣认为这三个情况非常重要,因为这三个情况恰好印证了李云帆和卞一鸣的诸多疑虑。
“管立秋,你来找我们,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说。”
“昨天夜里,我睡得很不踏实,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你们曾经问过我黄军帽的事情,由黄军帽,我想到了一个人来。”
“管立秋,你想到了谁?”
“张家堡的张东旭。”
“张东旭?”李云帆很诧异。
大家都很诧异,同志们进驻张家堡,接触的比较早的人除了张福清,就是这个张东旭。关于三个神秘人物的情况,就是张福清和张东旭提供的。准确地说,是张福清提供的情况,张东旭进一步证实了张福清提供的情况。
第一百一十章 东旭浮出水面
“管立秋,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张东旭?”卞一鸣问。
“张东旭也有一顶黄军帽。”
同志们先前是诧异,现在该吃惊了。
“张东旭也有一顶黄军帽?”
同志们在文俊大队——特别是张家堡的调查还是非常仔细的,可竟然没有一个人说张东旭戴过黄军帽,连张队长都不知道。
“他的黄军帽的帽檐上也有一个五角星。”管立秋非常肯定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管立秋,请你好好跟我们说说。”
管立秋将屁股朝板凳的西头挪了挪,他一边挪屁股,一边朝祠堂的大门口看了看,坐在他的位置上,正好能看见祠堂的大门口。
“李局长,张东旭在马桥中学读过书。”
李云帆和卞一鸣互相对视片刻,同志们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疏忽。关于张东旭的情况,张队长曾经提到过,不但提到过,他说的还比较的详细:张东旭高中毕业以后,张队长看他是一个人才,让他负责豆腐坊的事情,还让他给张家堡一百多个劳动力记公分,每年年终的时候,张队长还让张东旭协助生产队会计忙结账分红的事情,在张家堡乡亲们的心目中,这个张东旭还是比较有威信的。不但如此,他对自己的堂叔——哑巴张福清也非常照顾,豆腐坊的经营,只要有那么一点结余,他会把大部分分给张福清。
既然张东旭在马桥中学读过书,也曾有过一顶黄军帽,那他一定扮演过红卫兵的角色。
“难道这个张东旭也是红卫兵中的一员?”
“不错,我们不在一个班,但在一个年级,一九六八年和一九六九年,我们学校闹罢课,批斗老教师;搞串联,到省城去闹革命,他是比较积极的一个,我们的黄军帽就是在省城串联的时候,省革命委员会发的。批斗几个老学究的工作就是张东旭负责的。”
“当时,学校的红卫兵一共有多少人呢?”
“二十几个人。”
“二十几个人,你怎么单单想起这个张东旭来的呢?”
“我们是亲戚。”管立秋的回答是合乎情理的。当然,管立秋之所以单单想起张东旭,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原因。
“你们还是亲戚?”
“对。”
“你列给我们的名单中,好像没有这个张东旭。”李云帆指的是管立秋写给李云帆的那份关于亲戚的名单。
“张东旭家是出五服的亲戚,因为我们家的亲戚太多,当时,我没有想到他家。”
“管立秋,张东旭家和你家到底是什么亲戚关系?”
“是我奶奶娘家堂兄弟那一支。”
果然是出五服的亲戚。
话说到这里,李云帆和卞一鸣已经觉出一点味道来了。
“虽然是出五服的亲戚,但由于从张东旭爷爷那一辈起,他家和我爷爷走的比较近,张东旭的爷爷和我爷爷的关系很好。我们管家有什么事情,他家人都来。”
“张东旭的爷爷是干什么的呢?”
“卖货郎。”
“卖货郎?”
第一百一十一章 福海淘换古董
“对。张东旭的爷爷是走村串户的卖货郎,他爹也是卖货郎。”
“张东旭的父亲现在还走村串户吗?”
“李局长,上次,我们到后标营去找管立秋,不是在村口遇见过一个卖货郎吗?”王萍道,“此人很可能就是张东旭的父亲。”
“张东旭的父亲是不是赶着一头毛驴?”李云帆问。
“对啊!在咱们这一带,只有他一个卖货郎,方圆一百多里,乡下人的针头线老,油盐酱醋,都是从他手上买的。”
“你爷爷长年在外,张东旭的爷爷是怎么和你爷爷亲近的呢?”卞一鸣道。
“逢年过节,张东旭的爷爷到咱家来玩几天,每年年底,我爷爷都会在家呆一段时间。”
“张东旭的爷爷是不是经常不归家呢?”
“那是自然,他是一个卖货郎,有时候会走很远,在外面呆一段时间是常有的事情。”
“张东旭的爷爷是你爷爷盗墓的同伙吗?”
“不知道,我爷爷不说,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不过——”
“你想说什么?”
“我听奶奶说过,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除了卖一些小东小西,还从乡亲们手上淘换古董。”
“淘换古董?”
“淘换”古董就是收购古董,这就说明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知道收古董比买针头线老赚钱,也许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买小东小西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村串户,寻觅一些藏匿在民间的古董。那么,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收购来的古董到哪里去出手呢?先前,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李云帆和卞一鸣,张福清经常看到姚虹桥晚上出去,第二天天亮之前回家,姚虹桥是到什么地方去呢?他是去做什么的呢?张福清看到姚虹桥的时候,肩膀上总是背着一个包。现在,李云帆和卞一鸣大胆推测,在连云县——或者连云县附近,肯定有人专门收购古董文物的地方。
李云帆和卞一鸣暂时还无法确定管立秋提供的情况有多大的价值,但至少为同志们提供的新的刑侦目标。
送走了管立秋之后,李云帆组织大家开了一个案情分析会。
案情分析会主要是围绕管立秋提供的新情况和李云帆、卞一鸣对案情的回顾展开。
案情分析会刚要开始,从祠堂的大门外又走进一个人来,王萍定睛一看,原来是五婶,她的手上端着一个圆形的簸箕——是装粮食的那种簸箕,那把破伞就遮挡在簸箕的上面。
五婶将伞放在门口的地上,径直朝同志们走来,到跟前,大家才看清楚:五婶的头发和身后全湿了,看清楚的还包括簸箕里面的葵花籽和花生。
五婶将簸箕放在桌子上,微笑道:“同志们嗑嗑瓜子,吃点花生,这时间就好打发了。”还是五婶想得周到,特地炒了一点瓜子和花生帮助同志们打发时间。
空气中弥漫着瓜子和花生的香味,很显然,瓜子和花生是刚出锅的。
曹云清从簸箕里面拿了几个花生,花生还有点烫手呢?簸箕里面,一边放着瓜子,一边放着花生。
第一百一十二章 福海虹桥象棋
王萍坐到床上,把椅子让给了五婶。
“我不坐了,你们忙吧!”五婶转身要走。
“五婶,您请坐下,我们跟您打听一点事情。”李云帆道。
五婶这才侧着身体坐在椅子上。
“五婶,我们听说张东旭的爷爷和父亲是卖货郎。”
“这话不假。”
“张东旭的爷爷除了走村串户,卖一些针头线老,还做过什么?”
“就是倒腾些针头线老,这碗饭可不好吃啊!张老倌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最远的地方要到南山县,有时候十天半月才回来。”
“张老倌”是张东旭爷爷的别名。
“我们听说张老倌父子还倒腾过古董。”
“这话也不假,张老倌就是靠倒腾古董发的财。”
“照您这么说,张东旭家的经济条件不错了。”
“按理说呢?是应该不错,但张老倌是一个败家子。”
“此话怎么讲?”
“张老倌好赌,还喜欢往女人身上粘,一个男人,只要摊上这两个毛病,还能有个好?”
“那么,张东旭的父亲呢?他也倒腾古董吗?”
“福海从小就跟着他爹走村串户,这人非常精明,不管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不管什么样的古董,从来没有看走过眼——八成是跟张老倌学的。”
“您有没有听说他们干过挖坟掘墓的营生呢?”
“没有,这可是折阳寿的营生,谁会满世界地跟外人说呢?”
“张东旭为人怎么样呢?”
“东旭这孩子——人不错啊!除了有文化,待人也实诚,他对哑巴张福清很照顾——哑巴是他的堂叔,打了一辈子的光棍。”
“哑巴张福清的经济条件是不是很差呢?”
“是啊!如果不是张东旭照顾他,他的日子很难过啊!”
“张东旭和姚虹桥一家接触的多不多?”
“我没有看见东旭和姚家人有什么来往,倒是东旭他爹和姚虹桥关系不错。”
“五婶,怎么个不错法呢?”
“遇到刮风下雨,就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张福海就会把姚虹桥请到他家去下棋,他们俩的象棋下得不错。福海还经常把姚虹桥请到家里去喝酒。”
张福海和姚虹桥在一起除了下棋,可能还会探讨一些古董文物方面的事情,那姚虹桥既然是一个盗墓高手,他对古董文物应该是行家里手,所以,他和张福海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难道是张东旭父子从姚虹桥的身上闻出了墓室和棺椁的味道,要么就是张东旭父子一直在暗中窥视姚虹桥的一举一动,当然也包括关景儒等三个外乡人的一举一动。
“李局长,今天早晨,我们不是还看见张东旭的父亲张福海出去卖货吗?”曹云清道。
五婶道:“我也碰见了——我们还唠了几句,马桥驿有一户人家为女儿做嫁衣,急等布料,他是去送布料的。”
“那张福海倒腾到古董会拿到什么地方去卖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张福海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县城去一趟,他进货的地点也在县城。”
姚虹桥昼伏夜出,所去的地方很可能也是县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家畅所欲言
李云帆和卞一鸣决定在案情分析会结束以后到县城去一趟,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去找杨师傅。杨家几代人从事金银首饰的加工,又在县城呆了很多年,他或许知道一些情况。
“五婶,张东旭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不怎么样,比一般人家要强那么一点点,张福海起早贪黑,走村串户,也不容易啊!”
“从一九六九年以来,张东旭家的经济条件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吗?”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以前是咋样,现在还是咋样。”
李云帆的意思是,如果张东旭——或者张东旭父子和“70。4。3”灭门惨案有关系的话,那么,张东旭家的生活应该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都知道,人的肚子里面的油水一多,在膘子上就显露出来了,当然,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脸上棱角分明,看上去没有什么肉,可只要把衣服脱掉,一身的肥膘,张东旭父子会不会是这种人呢?有些人喜欢打肿脸充盘子,而有些人则喜欢藏而不露。
送走了五婶之后,案情分析会开始了。
在管立秋和五婶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同志们的脑袋里面生成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发言的是李云帆:“现在,我们的脑子里面已经比较清晰了,只有一个问题还没有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