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106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06章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堕 落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2:13 本章字数:2493
    (明天大婚~~~~给点订阅支持奖励我要结婚了还每天坚持写坚持更吧~~~)
  来自河南和山南的捷报无疑使得李诵身上的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宫廷内重新出现了笑声,宦官和宫女们都暗暗松了一口气,祈祷老天让官军一直胜下去,省得天天战战兢兢地看主子的脸色过日子。李诵显然也注意到了自己周围的人的心情的变化,这么多的人以他为中心,甚至连情感都被他左右,从思想上讲,他不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内心深处的巨大满足和享受告诉他:
  “你堕落了!”
  是的,我确实堕落了。李诵用类似于傅彪抱着路易十八不放的语气对自己说。被这么多人关注,尊奉,敬仰,这样的感觉真是让人天天想要。稍微打个喷嚏就有那么多人跪在地上嘘寒问暖,稍稍有点怒色,就会有那么多人磕头如捣蒜,稍稍起点想法就有那么多人替他把事情办了,稍稍按下剑柄,就会有无数颗人头落地。李诵甚至怀疑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附身的身体原因,自己添的子女比李纯给他添的孙子女要多许多。
  封建帝王就是好啊!李诵觉得自己的心轻松到无比的大。
  享受到封建帝王好处的李诵显然也具备了一个优秀的封建帝王的觉悟。首先,当接到战报时,李诵和他的大臣们一样高兴,但是李诵很快就觉得一块大石头压在自己心头。李巽询问道:
  “如此大胜,不知陛下却为何如此郁郁寡欢?”
  李诵的回答是:
  “斩首万余,都是大唐子民哪!”
  言下之意,若不是大唐子民死也就死了。这么狭隘的民族主义觉悟却让宰相们唏嘘不已,裴垍道:
  “陛下仁德,奈何淮西士民执迷不悟。”
  意思就是对李诵的劝慰,您是天下的父母,处处为他们考虑,可他们就是不领情,您就忍着心该怎么杀怎么杀吧!
  李诵却不是作态,上万颗头颅堆在一起的场面让他想想都觉得恐怖,鲜血淋漓啊。裴垍的劝慰没有取道任何效果,边上李吉甫开口了:
  “打仗就是你杀我,我杀你。陛下莫要学宋襄公不杀二毛(意思是头发斑白,两种颜色,指老人,不是指三毛他哥。),楚霸王妇人之仁。”
  话是好话,从执政赵国公李吉甫嘴里说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是李诵听着就有些不入耳。李吉甫还是很少讲这样直白的话的。不过当李诵看到另外一份战报的时候,就明白了李吉甫的意思了。
  治理国家不是过家家。这是时刻伴随着风险与血腥的。
  朔方战报,盐州失陷,吐蕃焚盐州城,掠夺百姓万人而去。范希朝追之不及,只斩杀吐蕃后军千余人,救回百余男女。
  李吉甫是在提醒李诵,当皇帝,心要硬一点,该狠的时候就要狠,不然婆婆妈妈什么时候能解决得了淮西?解决不了淮西,拿什么去解边境的困局?
  幸亏一场大雪从天而降,使得游牧民族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不然今年的损失还不知道怎么严重呢。既然河南的大胜歼灭了淮西大半的精兵猛将,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保持那么多的兵力在前线了。利用这难得的时机,李诵下诏,西线完全由第一军负责,第八第十军调回长安附近,只是给第一军多配置了两千骑兵。近卫前军调两旅兵马入卫长安。
  这样金商道的兵马只有第一军支持,而河南道的兵马也没有到八万人,由高霞寓第六军、乌重胤第四十军,王沛第四十七军两个旅,以及近卫前军三个旅(还要去掉一个旅保护太子),还有宣武、武宁军各五千人以及河南兵若干组成,总兵力五万人。
  这样的兵力对付淮西,够了。何况,南线还有个山南呢?
  山南方向,当吴秀琳正在等待孙献忠率领五百勇士回来报捷,可惜孙献忠没有等到,等到的是调个头又杀回来的官军,头前一将的长槊上,挑着的正是孙献忠的头颅。这一次官军可没有像上一次那样虚张声势,而是摆开了阵势猛攻,投石机,床弩,所有的器具一样不差全给吴秀琳伺候上了,用李愬的话来说:
  “反正这些东西在唐州的府库里已经呆了数十年没有用,再不用只怕就朽坏了,还是乘着这个机会把它们拿出来透透气吧。”
  本来唐州的府库里还有毒药,当有人建议索性把毒药也用上时,李愬眼一瞪,道:
  “又不是对外敌,用得着这么残忍的手段吗?再说,天气这么冷,水都结了冰,贼军的厨房你也进不去,毒往哪里投?”
  虽然如此,但是也够淮西军喝一壶的了,毕竟文城栅里守军不过三千人,刚刚又被李愬给骗出去干掉了五百,而且又接连损失了陈光洽和孙献忠两员猛将,当官军的战鼓敲到第二通响的时候,李进诚和马步都虞候、权随州刺史史旻已经突了进去,等到敲到第三通的时候,李进诚已经出来,将吴秀琳的首级掷在地上。李愬倒是很惋惜地道:
  “执迷不悟,可惜了这么一员骁将。”
  不过李愬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吴秀琳部将李宪兵败被擒,李愬爱其材勇,将其改名为李忠义,留他在帐下听用,其余淮西降卒在李愬一一审问之后也选拔精壮千人充实官军队伍。为避免这些人阵前反复,李愬下令将文城栅的妇女(家属)悉数移往唐州安置。
  当日,李愬率领中军移驻文城栅。本来军中对李愬厚待降将已经不满,但是当夜李愬居然不带兵刃,和李忠义同住,这不禁让官军将领们忧心忡忡。丁士良毕竟曾经是官军,但是李忠义却是一根深蒂固的贼将。第二天,李愬一升帐,包括徐晦在内就有多人向李愬表达了担忧和不满,李愬笑道:
  “诸位不必多言,本帅自有分寸。”
  本来李愬打算分兵继续进攻,拔除文城栅周围的淮西军据点,不料将令还没有下达,听说文城栅被攻克后投降的淮西军就接二连三赶过来了。李愬将降卒们集中起来,愿意投效官军的留下,愿意回家种田的回家种田,家里有父母的,一律分给粮食衣物,李愬动情地说:
  “既然已经归正,你们现在都是王人,不再是贼军,千万不要遗弃你们的父母亲戚不赡养。”
  一席话说得许多木头泪眼婆娑。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围 城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2:14 本章字数:2432
    (结婚不忘更新,不说了,忙去······)
  一场大雪使得吐蕃和回鹘对边境的袭击暂时停止了下来,边境的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也使得严秦对申州的攻势暂时停了下来。严秦本来已经突破了申州外城,正挥兵猛攻申州子城,但是大雪天寒,道路和墙面都很滑,强攻损失太大,所以严秦只好暂时围困申州子城。倒是吴少阳,虽然收到了吴元济的劝降书,神志却依然清醒,乘着官军没有攻城,发动士兵在城墙上浇下了一桶又一桶水,当陶顺将申州子城变成一座冰城这个消息告诉严秦时,严秦也惊讶不已,出去观望之后,道:
  “命令咱们的人也在子城外的道路上浇上水。”
  闻讯赶来的几名将领均表示不理解,严秦道:
  “吴少阳这样是为了防备我军攻城,本将军这样是为了防备吴少阳出城。吴少阳率领残军困守子城,整个申州均落入我军之手,他的粮食能支持多久?眼下才是十月,咱们索性困他几十天,看这座冰城到底对谁有利。”
  严秦的话是客气的,不要说困吴少阳几十天,就是围困吴少阳到明年春暖花开时又如何?只是到那时官军进城唯一的任务就是收尸了。严秦现在的兵力足有吴少阳的七八倍,用这么多兵力包围这么一座冰城实在是浪费,于是李愬下令调韦武部到帐前听用,严秦也只留五千兵围困申州内城,其他兵马去拔除申州外的各个栅垒。现在的申州子城真是应了那句话,城外的人进不来,城内的人出不去。
  大雪之后,朝廷的赏赐和命令下达了,淮东行军总管薛平任安黄节度使,金商道行军总管阿迭光颜调任陈许节度使,兼任淮西行营都指挥使,成为实际上的前敌总指挥,李愬也正式在文城栅建立彰义军节度使节仗,严秦等一干将领也获得了奖赏,其中最开心的是李进诚和史旻,二人正式就任唐州和随州刺史,去掉了前面的“权”字。官军的又一轮攻势发动了。穿着暖和的棉衣,在惟余莽莽的大地上奔驰,真是一件写意的事情,可惜官军中多的是粗豪武夫,少的是多才文士。不解风情的得得的马蹄声踏碎了白玉翡翠,踏破了寂静的冬野。
  山南方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破青喜城,派李忠义、丁士良、和史用诚拿下兴桥栅,生俘淮西猛将李祐。接着,又应侯惟清的请求,派李忠义袭击郎山,擒下了死忠的守将梁希果,侯惟清从此在郎山说一不二,一手遮天。
  河南方向,大战之后第二天,阿迭光颜就率领全军主力四万余人渡过溵河,直逼郾城。两天之后,攻破淮西要塞陵云栅,斩首三千。随后连续攻破古葛伯城,石、越二栅。薛平也奏报败殷城之敌,拔六栅。随后王沛率军围困青陵,断绝了郾城守军的归路。
  此时,因为吴少诚病重而更加灰心丧气的吴元庆已经回到蔡州,董重质率领骡骑军退守洄曲,郾城势单力孤,被官军攻下只是时间问题。虽然蔡州不断发来书信,鼓励或者要求县令董昌龄和守将邓怀金尽全力守城,但是董昌龄和邓怀金无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董昌龄和邓怀金来说,目前唯一能够影响他们决定的就是他们的家人。出于惯例,董昌龄和邓怀金的家人都被扣押在蔡州做人质。得到青陵被王沛围困的消息后,彻夜难眠的邓怀金起身就去找董昌龄。
  策马走在郾城的大街上,满目是残破的房屋,面黄肌瘦,呆滞麻木的居民,日日见到这种景象的邓怀金心中凭空多了许多焦急乃至恐惧。到了县衙,董昌龄却也早就起来,坐在大堂上正在发呆。屏退左右后,邓怀金简要地向董昌龄通报了青陵被围,后路已断的情况。然后问道:
  “董县令历来足智多谋,可有好法教我?”
  董昌龄家世代儒学相传,是淮西著名的文士,吴少诚欣赏他的能力,却不满他的思想,派他到郾城当县令的同时,为了控制他,又把他的老母杨氏扣押在蔡州,想来董昌龄这个孝子不会不尽心尽力。到底亲妈在别人手里攥着,董昌龄这县令干得果然很不错,年年得到淮西的奖励。可是自从朝廷正式下诏褫夺吴少诚官职,会兵招讨淮西后,董昌龄的心里就一直扑腾扑腾的,毕竟,对于一个儒学传家的士人来说,从贼是一件辱没祖宗,万分可耻的事情。
  所以董昌龄每日都在发呆,如果不是火烧眉毛,邓怀金也不会找上门来。听邓怀金这么问,董昌龄苦笑一声,道:
  “邓将军,董某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如果有条明路,就指给我走吧!”
  顺手将桌上的一张纸收了起来。邓怀金道:
  “我的县太爷,我要是有法子我还能来找你吗?现在数万官军压境,咱们后路已断,郾城迟早会被攻破,咱们俩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守将,官军打破郾城,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咱们两个。咱们俩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祸福与共。要不然我也不来找你。是明是黑,该怎么走,我邓某人现在全听您的。”
  什么叫“明”,什么叫“暗”?董昌龄一听邓怀金的话,本来木然的脸上一下子有了表情。
  两人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平时公务上来往较多,私下里却没有什么交情。只是邓怀金这么说的意思,比秃子头上的虱子还明摆着。董昌龄沉吟了片刻,看了看手上的纸,决定试上一试。
  很少见到董重质这么严肃庄重的邓怀金还是被董昌龄吓了一吓。董昌龄整理好衣冠,对邓怀金说:
  “明路不是没有,就看将军肯不肯走。”
  邓怀金急问道:
  “董大人请明示。”
  董重质道:
  “其实邓将军心里很明白,明路就在城外,来问董某只是心里取舍不下吧?”
  邓怀金听董重质这么讲,不禁讪笑道:
  “董夫子果然是明白人,只是俺老邓的老娘还在蔡州啊!”
  董重质黯然道:
  “董某又何尝不是呢?”
  说着将手中的纸递给了邓怀金,邓怀金红着脸说道:
  “董夫子取笑了,俺老邓不识字。”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孝子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2:14 本章字数:2620
    “??????顺死贤于逆生,汝去逆而吾死,乃孝子也;从逆而吾生,是戮吾也。”
  董昌龄抑扬顿挫,一唱三叹地把他的母亲杨氏给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