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中军的援兵来了,吐蕃人败了,败了!”
屯兵们的英雄杜都尉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反而脚一软瘫坐到了地上,发布命令道:
“吹号角,聚拢士兵。等······等一会咱们再追击,咱们不出那风头。”
近卫军的具装铁骑和重甲步兵给了吐蕃人致命一击,而郝大将军亲临骑兵全线进攻直扑对方主帅弯弓射落对方帅旗则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论莽热极力想挽回败局,却没有任何机会,留下千名忠勇的部族武士断后后,论莽热落荒而逃。
把后背留给自己的对手是极度危险的。论莽热深知这样的道理。他也极力想组织起退出战场的阵型,可是一直没怎么大用的唐军轻甲骑兵没有给他留下机会。这些轻快的骑兵忽远忽近,迅疾如风,凌厉如电,如同一个屠夫对付困好的牛羊一样,纠缠着吐蕃人的战阵,不时下去一刀,切下来一块给追击的步兵享用。当自己的督战队被唐军的弩箭还有溃兵的刀斧收拾干净时,论莽热只能把战场留在自己身后了。
所有的军队都在忙着追杀,只有杜都尉率领的屯兵在慢吞吞地打扫战场,沉默地送重伤的自己弟兄上路,扶起自己轻伤的袍泽、乡党。而对于吐蕃人,无论轻伤的重伤的还是什么伤也没有跪地求饶的一律送上西天。
没有人觉得杜都尉做得有什么不对,郝大将军就是这么个风格。
一个多时辰之后,当最后一支追击的骑兵返回时,郝玼才真正从心底冒出了巨大的喜悦。
“大唐必胜!”
“必胜!”
郝玼策马在亲兵的簇拥下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检阅将士。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劫后余生的喜悦,都是战胜的喜悦,连一向被视为乡巴佬气息浓重的杜都尉也不例外。虽然这个口号未必合他的心意,但是喊得却也非常起劲。
是役,唐军以三万对吐蕃八万,斩首一万八千余级,生俘二万余,战马数万匹。而来自关中的援军则及时赶到,和郝玼的骑兵会合,大败了吐蕃正在迂回的偏师,斩杀主将以下六千余人。而让钱雄懊恼不已的逃走的论莽热也阴差阳错被郭都尉率领的屯兵残部兜住,生擒活捉。这是一场自从天宝年间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巨大胜利,捷报传出,关中沸腾。洛阳沸腾。
郦定进郡王数日后率领二万铁骑赶到行原。数日之后,郝玼和郦定进这两大魔头兵分两路开始了无限期的报复性扫荡。直到军粮难以为继关中各军陆续撤回,才心满意足地返回。
此时,李诵的车驾早已返回了长安。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一十四章 隐 忧
更新时间:2009…3…5 15:53:42 本章字数:3092
“杜将军,你当时怎么恁大的胆子,敢放吐蕃铁骑进阵的呢?”
战后,有边军军官问升了官的杜敢杜都尉,想讨些临阵对敌的诀窍。
“吐蕃兵精于骑射,弓马娴熟,若是我们挡不住,让他冲进阵来,你以为额带的这帮新兵蛋子能挡得住么?而在阵内,老子好歹布置了些机关,做了些手脚,吐蕃兵哪有那么容易逃出额的算计。”
右屯卫杜敢杜将军饮了先前边军这些趾高气昂的小杆子奉上的葡萄美酒,醉醺醺地摆出老人的姿态道。
“那你就不怕这些新兵畏惧敌军,临阵脱逃,搅乱战局吗?”
“怕,怎个不怕。可是额有得选么?以弱兵抗强敌,本来就胜算不大,不花点脑筋怎么能抗得住呢?再说,额也不怕这些娃子跑了,大唐虽然大,他们能往哪里跑?他们的家就在河那边,要是他们都逃了,谁还肯替他们保护家里的双亲妻子。他们晓得自己为谁打仗,就是拿刀赶他们,他们也不会走的,”
问的人是个年轻军官,没想到内中还有这么些个弯弯绕,不禁呆了一呆,道:
“功名但凭马上取,这些军士若能建功立业,想来也对得起这么一番拼杀了。”
杜敢又灌下一大杯琥珀色的葡萄美酒,笑骂道:
“小子,没娶媳妇吧?”
“已经娶了妾了。”
小杆子急急地辩白道。
杜敢笑道:
“等你有了娃,就知道了。”
接着杜都尉又幽幽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额手下的这些人,和你们不一样,他们前些年里有的是流民,有的是跑江湖卖解的,还有的是卖私盐的,好容易有个安生日子,有外贼来侵略,能不拼命么?不懂得这些,你们这辈子都做不了好将军。”
“那吐蕃兵败了。为啥不追呢?”
“追,有朝廷养的那么多兵,凭啥要额们追?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容易打胜了,每人凭着军功能多分点地,还是让弟兄们把功劳让给别人立,自己留得青山在吧。大将军把额们放在弱侧就是把额们当弃子,活下来了凭什么要再往死地里蹈?”
边军的年轻军官们听得目瞪口呆。发觉了什么似的杜敢又浮了一大杯,熏然道:
“刚刚可是你们自己耍子的,额可是什么都没有说。有风声出来,额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全是你们担着。”
刚刚还说得唾沫星子横飞的杜将军转瞬间就扳着桌子就歪倒在了地上,全然没有注意到几个小杆子已经傻了眼。
平心而论,让一大半没上过战阵的屯兵抵挡对方的强兵,纵然郝玼大将军可以找出所谓田忌赛马这样的由头来,也确实免不了让人猜测有把屯兵当弃子的内因。不过郝大将军在请功奏章上把屯兵列在了和近卫军同样的首功上,倒是也博了个处事公道的名声。杜敢杜都尉和郭芳郭都尉都在郝玼的保举下升了果毅,赏了武散官,麾下的将士也各有封赏,也没有寒了屯兵将士的心。在朝廷和地方官员的刻意为之下,以杜敢、郭芳为首的屯兵还具有了偶像般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有志于军功的青年汇聚西边,从军报国。
“郝玼啊郝玼,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啊!”
李诵合上战报,故作感慨道。
“这么大的功劳,朕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赏了呢。”
嘴上说不知道该怎么赏,实际上心里还不知道多想狠狠赏呢。皇帝陛下不喜欢内斗,喜欢外战,这都是宰辅大臣们心里不知道多明白的事情,见皇帝这么说,谁不知道他怎么想呢?
管着兵部的裴垍笑着说:
“陛下心里还不知道想怎么赏呢——陆相公,您就把您户部的帐给交出来吧。”
众人都是一起大笑。不管皇帝多么想赏,赏格的事情还是得下面的官员们议出一个章程来,走完三省的程序后才能落实。这些年宰相们都有被重视的感觉,皇帝很尊重规则,敢于放权给宰相,无论公开和私下对宰相们都比较尊重,让大家很有君臣相得的感觉。陆贽见裴垍把绣球抛给他,遂从袖中摸了奏章出来,双手呈上道:
“陛下,这是臣等公议的结果,请陛下过目。”
奏章上并不是尽善尽美,李诵知道这不是几位股肱大臣能力不强,而是智商太高,留点纰漏给他这个皇帝过把瘾。不然内阁会议上大臣们把所有事情都操办了,留着皇帝干嘛,当摆设?想起来李诵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够窝囊。也就明白历史上很多所谓昏君是怎么来的了。像明武宗,登基的时候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善侃侃,三大阁老包办天下,你说武宗一个精力旺盛的半大孩子不去养养大型猫科动物打发打发无聊时间,不去研究研究怎么打仗还能干嘛?
而一些新君登基之后之所以要清洗前朝旧臣,谅想原因就在这里了。想想高宗李治,好容易整出来个永徽之治功劳还被算在了自己的舅舅头上,拓地千里结果最后还被自己老婆给架空了,容易嘛?高宗不愿意做老臣的傀儡,所以清洗世家老臣,扶植新兴势力,结果活活把自己家天下给扶植没了。这便宜祖宗当得也不容易。
李诵一瞬间有点头大。自己做这个皇帝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给这些人精中的人精的宰相们以礼遇,发挥他们的才干,宰相们也能给所谓高瞻远瞩的自己极大的尊重,并主动或者被动接受自己的一些新理念。等到哪天自己驾鹤西去,自己的便宜儿子能不能和这些权力巨大的人精相处好呢?
到时候一旦急于证明自己的君主和强大的宰辅在治国理念和皇族与士族的利益上起了冲突,那势必又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无论是君权获胜还是相权获胜,都不是好事。一个英明的皇帝只能带来几十年的清明,一个世家出身的宰相再英明也不会把国家利益排在家族利益前面,不然各个藩镇也不至于盘踞那么久了。明君是不世出的,良相也是不世出的。这些人也不会关心百姓的生死。到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后走投无路的百姓会如同燎原烈火一样燃遍整个华夏,和所谓士族皇族同归于尽。要是国家真的落到这些人手里,自己辛苦这么多年开创的事业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被败光光了。
李诵突然有了为自己的基业作打算的想法。
或许该把王建、张籍等一干报人约到南苑开个座谈会了。
“陛下,陛下!”
李忠言轻轻地捅了捅李诵,李诵这才回过神来,见来自裴家、李家、武家、陆家的宰相们都看着自己,知道自己又走神了,不觉有些尴尬,咳嗽了两声,道:
“这次大胜大涨民心士气,足见朝廷这些年的决策是正确的。看到郝玼大胜吐蕃,朕心甚慰不觉想到了千里陇右了——这个奏章我看过了,很不错,着门下省议一议就用印吧。还要请陆相公拟一道诏书,褒奖将士。”
这种事情一向是陆贽的专利,陆贽当即躬身道:
“臣领命。”
李诵顿了一顿,道:
“昔者太宗曾问群臣打江山易,还是治江山易,年代久远,大言不虚,大唐还是几度险些失国。朕有意重开经筵,无论皇子大臣,朝野士民工商,皆可参与讨论,寻一条江山万世永固的良法来,众卿以为然否?”
这是历代圣明君主都做的事情,宰相们怎么能反对呢?当时又检些便宜话褒扬了皇帝一番,各自告退,回政事堂办理政务了。
李诵唤过王武,吩咐了几句,王武遂领命去了。
郝玼大将军获得了检校刑部尚书的加衔,还有保定郡王的爵位,泾国公的勋,实封五百户的赏赐。郦定进郡王刚刚封赏不久,获得的赏赐以财物为主。高骈仗着实实在在的战功,才二十六岁就加忠武将军、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大家都认为迟早有一天他也会像乃祖一样封王的。钱雄和必力铁力也是一战成名,进忠武将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而屯兵两都尉郭芳和杜敢加从四品下的明威将军。
屯兵军营里,姚谦捧着新拿到的从七品下的翊麾副尉官服泣不成声:
“爹,俺终于振作门楣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
更新时间:2009…3…5 15:54:02 本章字数:3178
登山去吧!
秋天的骊山似乎的确是登山的好地方,站在华清宫中无论是往上看还是往下看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李诵瞧着皇子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站在面前,指着对面的一座小山,信口而出道:
“登山去吧!两两随意组合,看谁先到山顶,赢了的有彩头!”
接着转头对侍立在身边的李纯道:
“你也去,和你的兄弟们去比一比。”
李纯的上唇已经蓄起了胡子,却没想到父亲还要他和兄弟们比一比,一时气短,但还是依言领命去了。
彩头只是个由头,李诵有自己的想法,而皇子们也都想乘机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太子在平定淮西和镇守关中上做得很不错,威望和人脉都已经建立了起来,其他皇子们已经不想夺嫡的事情了。虽然夺嫡不敢想,但是多弄点其他的好处总是可以的吧?所以皇子们表现的很踊跃。
看着跃跃欲试的幼宁公主,李诵微微一笑,挥手道:
“你也去吧!”
幼宁雀跃着去了,留下一串银铃般的声音:
“多谢父皇!”
自从李诵接手幼宁的教育后,这幼宁就越来越不像大家闺秀了,也引来了宗室内不少女子的效仿,这帮宗室女子居然在长安城内外博得了娘子军的称号。宗室内有不少人对此很有非议,但是有李诵罩着,平阳公主的例子举着,谁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腹诽这是又一个太平或者安乐。
一晃幼宁公主已经十五岁了,长得是明眸皓齿,出类拔萃,可惜刁蛮的名声在外,王皇后想起了魏晋时“投山窜海,不娶公主”的八字箴言,深怕她将来嫁不出去。见幼宁又和哥哥们比着登山,王皇后不禁又想起幼宁公主的焦心事。
“陛下,幼宁现在可是越长越大了。”
李诵道:
“是啊,看到她健康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