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4章

甲申天变-第14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明朝还是李闯都不具备借助的价值,唯一能够趁势而起的满清……是死敌。
    是自己一点一点的积累经营还是借助不可靠的外力,李四选择的是前者。
    “四叔,这硬邦邦的馍有甚好吃,去到家里吃重阳糕吧,新蒸的,又糯又甜的糕饼。”声音清清脆脆,不必回头也知道是娥子这丫头。
    “知道你喜好零嘴,你回去吃吧,我就不去了。”象被火烧了一般,李四急忙甩开娥子的手掌,唯恐被人看见,慌忙拿出长辈的口吻说话。
    不做做长辈的样子是不行了,这些日子娥子看李四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盈盈的微笑中有说不出的亲近,就是李四这样不拘俗礼之人看了也是脸红心跳。
    这丫头分明是动了春心!
    虽说李四也喜欢娥子的纯真率直,只是这丫头年岁实在太小,十四五岁的年龄在原来的那个时代还是个初中生呢。虽然这丫头的眼神越发火辣,李四还是不敢往某些方面想。
    “是我爹让过去呢,说有事情找四叔商量。”娥子再次拉起李四的手,笑脸嘻嘻的凑过来。
    这丫头虽然不大,却也到了懂事的年龄,按说不应该这么不管不顾的拉一个男人的手,哪怕是平日里很亲近的四叔。
    “这丫头是故意的。”
    偏偏还不好再一次的甩开,免得伤了她的自尊,李四故意板起脸做出一本正经的严肃嘴脸:“你爹找我有啥事情?”
    “你们大人的事情我怎晓得?”娥子的心思根本就在别处,忽然说道:“其实四叔的年岁比我大不了多少呢,不如叫四哥吧,叫李大哥也成……”
    “不行,”李四明白她动了什么样的念头。
    虽然对娥子也有好感,可这份好感里头终究没有什么男女之情,要是把四叔的称呼改成四哥,指不定会有多少人想到歪处。还是拿辈分压这丫头一下吧,免得这小女子想的太多。
    “四叔呐,今日里那个老穷酸又找人来提亲了……”
    “嫁给四十多岁的家伙确实不太合适,你要是实在不愿意,我就给你爹娘说道说道,趁早绝了这门亲事。”一想到娥子要嫁给个能做她父亲的老家伙,李四心里也别扭。
    “好的很,还是四叔疼我,其实四叔比我大不了多少呢……”
    李四就是傻子也能感觉到如此强烈的暗示。
    “其实吧,那个啥呀,我是说……以后你会明白的。”这丫头年岁太小,心里难免有英雄崇拜情节,很容易把这种感情和爱情混淆。偏偏自己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很象是个英雄,待过上些日子,娥子有了真正的意中人,这种心思也就淡了:“以后这样的傻话可不敢乱说,要是让别人听到,吐沫星子都能把我淹死了。”
    “嘻嘻,四叔神仙一般的人儿,胆子也这么小?”蛾子很开心的笑了:“我才没有想那么多呢,只要能经常看见四叔,就欢喜的要死了……”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正文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更新时间:2009…9…18 9:36:03 本章字数:2574
    “这是地道的小梢张弓,比桦弓强的多,路老兄也是老行伍了,晓得这弓的好处。”穆大年象善于经营小贩夸奖自己的货物一样不住念叨手中长弓的优点:“你瞅瞅这弓箫和耳子,还有这弓渊,两吊钱哪里买去?”
    穆大年,潮河千户所的仓大使,虽然担着个武官的名头,其实勉强算是九品的官职,其职务相当于连级仓库管理员。
    卫所制本是洪武帝创出,目的就是既节省国家钱粮又可维持庞大军队数量,早已是大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在明初也确实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大明朝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卫所制度早就名存实亡。
    朝廷府库里都能跑老鼠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都拿不出钱为儿子办婚事,就更无力扶助各个卫所了。
    各卫所为了筹集钱粮,也拿出了他们看家的本事——刮地皮。
    明军,尤其是北方的明军,刮地皮的本事堪称一绝: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每年春秋两次“借粮”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说是“借粮”,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丘八们还过,何况各卫所的把总千户大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还。
    官军的老爷来借粮,哪个敢不借?
    这几年天灾**,老百姓穷的都穿不起裤子,匪抢兵夺的这么一折腾,少不得要闹出许多流血的事情。
    可这里算是京城地屏障。朝廷里地老爷们还指望这些丘八来抵挡鞑子地抢掠。所以对卫所强行借粮地事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对于老百姓来说。蒙八旗地土匪和大明官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每到秋后。老百姓都会把收获地粮食藏起来:其一是防范北边地蒙八旗来抢。其二就是防备官军来“借”。
    这几年天候不好。地里也收不了几粒米。兵痞们又“不辞辛苦”地把地皮刮地天高三尺。实在没有油水可捞。可是当兵也要吃饭。于是这些国之柱石又拿出另一个看家本事:私卖军械。
    这些当兵地大爷们打仗不行。卖起军械来却一个赛一个地都是好手。听说刀把村地路丙寅有钱了。就把武备库地军械倒腾出来卖。
    虽然现在私下买卖军械已经是半公开。可素来谨慎地老路还是把李四叫了来:“穆大人。刀把村地乡亲们都听我这位兄弟地。五十张小梢张弓可是大事情。我做不了主……”
    穆大年立刻把眼光转向李四。
    九品冠上的青丝网已磨损成一绺一绺的马尾巴,用根槐木棍斜斜的穿着。绶用的花锦早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和抹布也没有多大区别……
    看这位活像叫花子的大明边防军头目象街头小贩一样卖力推销手中的武器,李四不知道是好笑还是可恨。
    户村队手中的猎弓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糟糕的一塌糊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摆设,没有多大的实战意义,要是能换上大明制式战弓,战斗力将有很大提升。
    战弓确实是自己急需的,不过还是希望能把价钱压一压:“两吊钱,委实贵了些……”
    穆大年满眼都是求售神色,唯恐手中的战弓换不到铜钱,急吼吼的自己压价:“价钱咱们可以慢慢商量,一准儿的叫大伙都欢喜……”
    就是有最好的工匠和原材料,打造一张这样的战弓也要耗费不少时日,更别提弓成之后烟熏油浸等繁琐工序,却被这些人象烂砖碎瓦一样贱卖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很快商量好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约定好交易时间,只等穆大年带人偷偷鼓捣出足够数量的货物就钱货两清。
    “李四兄弟是个识货的好主顾,还给的价格也公道。年前所里的弟兄们又能吃上饱饭了……”很快就要有一笔银钱进账的穆大年心情大好,仿佛看到这些没有用的武器已经换成银钱和粮米,仿佛看到一直挨饿的兄弟捧着黄澄澄的米饭大口食用,脸上病态的潮红也更加明显。
    “这么点钱给你们整个卫所吃到过年?你们不是有一千多人么?”
    “按说是应该有一千多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少了……少了那么一点点。”说到这里,就连穆大年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
    “屁的一千多人,潮河千户所能有三百兵就顶天了。”路丙寅忿忿说道。
    按照大明的军事建制,潮河所准确的兵力应该是一千一百二十人,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军官吃一半的空额是上下都默许了的事情,就是京中的那些大佬也明白这些,没有好处谁会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官。
    一千多人要吃一半的空额,剩下的一半当中,那些健者早被长官拉出去做“劳役”赚钱,驻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在辽东这种情况还好些,其他地方就大哥二哥了,几十年来,一直这么延续着,谁也没有说过什么。
    “我手中还有好物件儿,”刚刚敲定一笔买卖的穆大年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成交的机会:“三眼火铳你们要不要?手铳也有,价钱也不贵……”
    无论李四还是路丙寅,都目瞪口呆。
    火铳可是朝廷严格管制的禁物,想不到大明军把私卖军械的事情做的如此明目张胆。
    “火铳也能买卖?”李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仔细权衡,终于忍痛放弃这次机会:“火铳这东西打猎不好使唤,就先不要了,想要的时候再找穆大人吧。”
    火铳太显眼了,要叫人知道乱子可就大了,聚众谋反的罪名随时都可能扣过来。大明朝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时候,对于京师不远的刀把村还有绝对的控制能力。现在还是不要弄的太过于肆无忌惮,以后再说吧。
    “也好,一回生二回熟嘛,以后有的是机会。”大明官军穆大年大人更象个老练的商贾,不经意的说道:“我看咱们刀把村就不错,以后我若解甲归田就给二位来做佃户,如何?”
    李四和路丙寅再一次目瞪口呆,都不敢开口允诺,哪怕是连一个随口的应承都没有。
    大明军户“世袭”,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辈子的丘八命,只要没有死,就永远是军籍。虽然现在逃兵到处都是,这位穆大年大人该不会是有了这个念头了吧?
    正文 第十三章 木之本水之源(求票求收藏)
     更新时间:2009…9…18 9:36:05 本章字数:2875
    十几年来,永福宫大多是冷冷清清,丈夫皇太极过来的是次数极少,庄妃从来也没有抱怨过什么。出身博尔济吉特的女人都明白,婚姻只是和爱新觉罗氏的一种政治交易。
    皇太极的一后四妃都是出自博尔济吉特,除了关雎宫的海兰珠比较得宠之外,其他几个同族的女人连皇太极的面也很少见到。
    庄妃从来也不嫉得宠的海兰珠,更没有想过去争宠。有什么好争的呢,几个女人一样的可怜。都是同族不说,还有浓重的血缘关系。最得宠的元妃是亲姊妹,皇后是自己的姑姑……
    自从元妃逝去之后,皇太极就很少去关雎宫了。相反来永福宫的次数愈发频繁,甚至接连几天在这里过夜。
    对于这种明显的得宠迹象,庄妃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很清楚皇太极来这里的原因:因为姊妹的关系,和元妃的样貌有几分相象。
    在皇太极的心中,自己不过是元妃的影子而已。皇太极算不上是个好丈夫,确是一个不错的皇帝,经常把即时的政事带回到内宫来办理。
    “勇士们带回三十六万奴隶和六十万头牲畜,还有食盐生铁无数。曾突进到山东地界如入无人之地……”睿亲王多尔衮被这样巨大的战果激的很是兴奋:“北归路上明军竟不敢追,自此以后明人见我旗帜必然丧胆……”
    这一次入关大掠是从初夏开始,如今已经完成,收获可谓空前。
    大明朝丧失辽东之后就好像就是一头肥羊,皇太极经常派人入关剪羊毛,每次都有丰厚的收获,只不过这一次的收获大的惊人罢了。
    “此次孩儿们入关,最大的收获并非是那些人口盐铁。”皇太极瘦长的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黄杨木高桌,意味深长的说道:“最大的收获是让咱们看到了明朝的空虚,不过明朝实在太大了,必须按照宪斗此前谋定的方略行事。”
    范文程虽是汉臣,却极得皇太极器重,如今日这般以字相称也是常事。
    范文程说话也很随便。连最基本地君臣礼节也免去:“明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可蚕食不可鲸吞。且我八旗兵丁不及明军十中之一。明朝虽是风雨飘摇大清依然无力一举而灭之。唯有逐次壮大然后伺机而动。”
    这个方略是早在四年以前就定下地。皇太极也时时事事围绕着这个方略紧锣密鼓地安排准备。只不过一直没有出现重大转机。
    李自成转战河南地时候。皇太极曾严令女真各部六十岁以下十岁以上男子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和闯军夹击明朝。不过派去联络地使者连闯王本人都没有见到就给打发回来。然后李自成自顾自地南下了。
    在陕西老家没有安稳几天地闯王再次发动。让皇太极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又一次派使者去联络。这一回好歹是见到了李自成本人。只不过手握百万雄兵地闯王根本就看不上满洲人地那几万人马。更没有推翻大明朝地雄心。出身寒微地李自成一点也不客气地收下了皇太极地礼物。对于联合攻明地事情半点兴趣也欠奉。被建奴弄地烦心之后。把那使者暴揍一顿打发回来。连一句承诺也没有。
    “李闯那贼无礼。胸无大志地还想着偏安一隅……”多尔衮恨恨地骂了一句。
    “睿亲王说地不差。李自成器小易溢。确实缺少争雄之心。若是他此次出山陕东进。正是咱们地好时机。”对多尔衮。范文程执礼甚恭。
    “若是李闯不东进而再次南下……”
    “那咱们只好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