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同时开工的施工地点要尽可能地多,不要怕雇佣民工的费用过高,只要是提早通车就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早一天通车,我们就早一天盈利,花出去的钱会更快更多地赚回来。现在是31年初,我要你们最晚在34年年底前,必须把主干线建设完成。”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招股说明书上,一定要清楚地写明,公营资本在铁路建成十年后开始逐步退出,最晚二十年后,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将不再持有任何太库铁路股份股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贾景德喃喃地小声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口号是邓大爷当年在大规模建设深圳特区前,南巡时在蛇口工业区提出来的。宋哲武这时盗用过来,是因为宋哲武觉得,现在这句话在他所治下的这几省尤为合适,他这里现在就是民国的经济试验区。
贾景德有些激动地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司令,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已经被西方列强拉得太远了,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才能逐渐追赶上。司令的这句话,足以作为我们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工作指导方针。”
“而且,明确公营资本的退出时间,这会让私人投资者更加放心地进行投资入股。”
接下来的太库铁路的招股和准备发行债券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过随着招股时间的临近,这件事已经不能仅仅用顺利这两个字来形容了,确切的用词应该是火爆,而且还是非常非常的火爆。
招股发债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山西、绥远引起轰动,山西的商人们对这条铁路的意义十分清楚,尤其是在得知徐一清和乔映霞将出任董事会正副主席和公营资本退出时间表后,参股的热情更是高涨,这样的大好机会,他们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很快,稍后得到消息的河北、河南的商人们也纷纷急三火四地赶来太原,甚至武汉、上海的大商人大资本家也有上百人赶来,一时间太原城冠盖云集、商贾满街,珠光宝气晃得人都睁不开眼睛。
因为希望参股和购买债券的投资者太多,筹集到足够资金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贾继英建议不要再发售公债了,只进行招股募资。
因为太原商业银行代表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出资一亿唐元。以北方投资发展银行的名义,由张学良的东北边业银行担保,和东北的日资企业本溪湖煤铁公司、鞍山制铁所,以及在朝鲜的昭和制铁所三家签订的购买6000万大洋的钢轨合同已经开始执行,日商上月已经开始分批供货,这笔钱当然也要算股本,而且是要算作北方投资发展银行的股本。这两笔已经占有总股本的53。33%的,可供出售的股份还剩不足46。7%。
以贾继英的精明,这么多人抢着买,剩下的那些股份还不得卖个好价钱?
他建议贾景德和仇曾诒,本次招股募资采取集合竞价的方式销售剩余股份。
具体地说,就是把剩余的一亿四千万股份,按每一百股为一份,每人每次最少买一份。
每份设为一百股,这是宋哲武的主意。
贾继英的办法很合宋哲武的口味,可是宋哲武觉得还不完善,因此才提出这个建议。
这主要是宋哲武为稍微富裕的政府职员和小商人们着想,几百块大洋很多人都拿得出。如果每份设为一千股,那基本上就只有中产以上的人才会购买,股东数量恐怕会很少,这不利于太库铁路的发展。
集合竞价的具体做法,就是所有想要购买股份的人,都要在统一配发的表格上,填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想要购买的股份数量,以及想要出具的价格。
当然,这个价格绝对不会是每股一块大洋了,而是要多填一些,然后用信封封好,交给董事局,大家都交上竞价单后,再由董事局当众逐一开封报出报价和数量,按照所有购买者购买股份数量和价格,结合可供出售的股份的数量,计算出平均出价,决定出每份股份的最后价格,只有出价在平均价格之上的购买者才会最终按这个平均价出钱购买成交,成为太库铁路的真正股东。
这种新奇的竞价购买方式其实在国外早就有了,只不过这里没有多少人知道罢了。
急不可耐地想要抢着购买股份的人们先是惊讶,然后是紧张地互相探询,最后是拧紧眉头,独自一人神情凝重地在竞价表上填好自己认为合适的价位,和以自己财力买得起的数量。
因为这个投资项目太过诱人,许多人都是势在必得,因此所填的价格都不约而同地高出股份面值许多,多数人填出了自己认为应该出现的价格。
可是当第一个宣布徐一清的报价时,徐一清的出价还是大大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外,让众人狠狠地吃了一惊。
徐一清报出的价格竟然是5块大洋一股,而且还是一下子就购买三万份,也就是300万股,如果以这个价格成交,这可就是一千五百万大洋啊
许多人都知道徐一清为了参股,把他名下的织染厂、面粉厂和天一渠的股份都给卖了,可就是这样徐一清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就在众人惊得嘴还没有合上时,紧接着又报出了乔映霞更加震撼的报价。
乔映霞的报价竟然比徐一清还要高,竟然是令人咂舌的7元每股,而且是一次购买了一万五千份,也就是150万股,如果以这个价格成交,那就是1050万。
不要说是7块大洋一股,就是五块大洋一股也是这些人从没有想过的,太库铁路这个投资项目虽然十分诱人,可是这样的价格还是让他们觉得很离谱。
如果按照招股说明书中所说的,7年就会收回太库铁路的所有投资,那7块大洋每股,收回投资就是49年,5块就是35年,折合成年利,在这些年里,那可不仅不会赚钱,甚至还是亏大了。
徐一清和乔映霞这两个山西金融界的大腕这是怎么了?这两个精明人这又是发的什么神经?难道这两个人是被宋哲武收买了?他们是托?是在哄抬价格?
徐一清和乔映霞两个人的报价,让参与竞价的人们疑虑重重。
不过,以后的报价就让众人松了一口气,这些报价基本都在一块五到两块五之间,其中贾继英代表北方投资发展银行报出的价格是两块五,购买五万份,这也让众人把心放下来一些。
此后,虽然也有报出5块6块的人,可那是极少数,这些人购买的数量也都是很少。其中贾景德和赵丕廉各购买1000份,报价5块;仇曾诒购买500份,报价6块。
20个报价员用了半天的时间才把所有竞标单报完,紧接着就开始统计计算平均价格,对于最后报出的平均竞价到底是多少,大家都很紧张,报价越低的人心情越是紧张得不得了,深怕自己出价过低,买不到太库铁路的股份。
可是再看坐在主席台上的徐一清和乔映霞两人,这两人的神情倒是轻松得很,满面笑容地正和贾景德、贾继英、仇曾诒、赵丕廉几人谈笑喝茶,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这让下面的众人猛然明白了,徐一清和乔映霞两人根本就不相信会竞出他们报出的那个价格,因此他们也完全不担心会拿出那么巨额的大洋。他们报出的那个价格除了一定会让两人如愿以偿地买到他们的股份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价,好做一个名正言顺地董事会主席。其他的报出高价的人,无怪乎就是想要保证自己购买到太库铁路的股份。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报价低的人不由得肠子都悔青了,顿足捶胸懊悔不已。
深蓝再次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他家有推荐票的,给投个几张,深蓝先鞠躬致谢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布局还是缺钱
第四百一十三章布局还是缺钱
对于这次集合竞价发售股份的结果,最高兴的莫过于贾景德和宋哲武等人。wWw;
这次采用集合竞价得到的资金,大大多于卖出的股份的票面价值,仅用一亿四千万的股份,就换来了三亿一千五百万的大洋。
扣除一亿四千万股份的票面价值,净剩一亿七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太库铁路还没有开始动工,就已经盈利了一亿七千五百万。
这样的结果不仅让众人惊喜万分,就是宋哲武也一样,他虽然表面上很平静,可是心里那可是乐翻了天,这条极有军事、经济价值的动脉大铁路,竟然不用他花一分钱就能建成了,这如何能让他不高兴。
不过,宋哲武高兴了没多久,很快就又泛起愁来。
处理完太库铁路这件棘手的事,宋哲武本应该很高兴,原本以为需要拿出大把的银子,可是经贾景德、贾继英这么一鼓捣,竟然不用他多拿出一块大洋就办成了。
虽说最后贾继英还是和他商议后,掏出了1125万大洋。可那是买的股份。
十年,不,也许是七年后,这些股份的分红就会把本金赚回来,二十年后,北方投资发展银行持有的,包括那骗来的日本人的6000万钢轨的钱,换来的这总计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六的股份也许就会值个十几亿,这可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其实,贾继英很想再多拿出一些钱入股,毕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大好投资机会,只是宋哲武没有同意,这让贾继英很是遗憾了一阵子。
在第四路军身上,这些年宋哲武可是只有往里填钱的份,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光明正大地往回赚钱。
按说宋哲武现在的确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宋哲武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那就是他在为他的移民实边计划犯愁。
虽然近十几年来国内灾荒不断,灾民数量众多,饿殍不绝于道。可是,宋哲武是绝对安置不起两亿人的,更何况还要把绝大多数人安置到几千里之外北蒙。
按照宋哲武私下的计算,安置一人如果需要十块大洋的话,那两亿人就需要二十亿,现在要他拿出两个亿他都得勒紧裤腰带才行,要他拿出二十亿,那还不要了他的“老命”?
可是,实边一事又是势在必行,是绝对不能有任何拖延的,这不仅是救济灾民的问题,确切地说这是稳定边疆和巩固国防的百年大计。
这个时候内蒙仅有35万人,外蒙也仅有73万多人,两地蒙古族人口加到一起才刚过百万,而这两地的总面积却达近30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个人,绝对是地广人稀。这也难怪北蒙被苏联一直不断觊觎。
如果北蒙在二战前拥有一亿汉族人口,那就相当于在富饶而广柔无垠的西伯利亚的南部,新出现了一个比德国和法国人口还要多的的国家,这样的结果,只要想一想就会让人兴奋的不得了
要知道德国在二战前,即使在它吞并了奥地利后,其总人口也从没有超过8000万。就是苏联,这时也仅有1亿7000万人口而已。日本则直到40年,也才仅有79133000人。
战争打得不仅是经济和武器装备,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口资源。
后世有一个说法,就是任何和中国、美国、苏联开战的国家,胜算的希望都不大,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因为他们都是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战斗意识强烈的民族,即使是侵略一方最后战胜了,那也将会是一场伤亡极其惨重的胜利,经此一战,战胜国不仅仅是伤筋动骨,而是大伤元气,以后国力也许就会从此一蹶不振,就此衰落下去。
人口数量的优势,因为科技高度发达,几十年以后也许不会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在二战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这就是决定胜负的真理。
据说苏联在二战期间死亡4600多万人,其中军人死亡2400万,这当中有400万战俘是被枪杀的。如果苏联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使有美国支援武器物资,死亡如此之多的人,它也不会再有兵员组建足够的军队,更不要奢谈使用美国的武器继续进行二战了。
如果北蒙真的实现一亿人实边,苏联人不仅永远不可能夺走北蒙,相反,他还要随时防备宋哲武要抢他的西伯利亚呢。
其实宋哲武的胃口确实很大,只是宋哲武现在是不会跟任何人说的。不过到宋哲武需要的时候,如果他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可以利用,宋哲武的目的要想实现起来,那将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宋哲武是充分认识到了实边的意义,也绝对认识到在北蒙他有大量可以使用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他现在唯一发愁的就是移民实边的资金问题。
所谓民国期间的这两亿灾民,其实是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二十年间出现的。宋哲武估计在整个三十年代,灾民大概能有一亿左右。这一亿灾民自然不会全部愿意移民到北蒙,因为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极重,有一些人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