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26章

1926之崛起-第326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超出了其它国家的商人们各自所能一次拿出来的资金,有些实力差的小洋行,就是算上他们总行的资产,也凑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因此,几轮竞拍,他们一份也没有拍到,还是被英法洋行夺走了。
    可是眼见英法商人就是想用高价把他们挤出竞拍,独享这份大餐,这些商人们又哪里会甘心。于是,他们一面积极互相联络,寻找合作伙伴,一方面又和找到的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寻找银行支持。
    很快,德国礼和洋行和丹麦宝隆洋行,以及意大利保利洋行就联合起来,他们又紧急找到了德国在沪的德华银行,获得了资金支持;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商人们实力最弱,他们也很自然地则走到一起,也获得了美国花旗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支持。于是一场更加激烈的银弹大战,在达卿公司里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这样的情景,让李远达、马应彪乐得合不拢嘴,照这个势头来看,这批货物最后的成交价要比他们原定价格最少多出一半。
    而此时最为烦心的就属虞洽卿了,为应付国内商人们,虞洽卿硬着头皮忍受着煎熬,没办法,可供他支配的、能销售给国内的这些紧俏商品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而这个差事又只有他能做,他就是想要撇清净,也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可供虞洽卿支配的这些紧俏商品中,其中还包括了宋子文给财政部订购的包括中央空调、单体空调、冰箱、冰柜、酒柜在内的十几台电器设备,还有张群为他的市政厅和淞沪警察厅订购的几台。
    此外,杜月笙为法租界公董局和自己家里订购的几台也在这其中,还有像黄金荣和张啸林这些有地位的,即便是虞洽卿也有些得罪不起的人订购的,这些都是他不得不满足的,然后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面对汹涌的商人们,虞洽卿把这些少量的紧俏商品卖给谁都是不合适的。
    万般无奈之下,虞洽卿一咬牙,干脆把剩下的都交给了先施百货公司零售。
    虞洽卿现在所能做的,除了反复向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的上海和闻讯赶来的杭州、武汉等地的商人们费力解释外,只有保证下一个月运来的货物给他们多留一些份额,不过,要订购现在就要预付准备金。
    本来,虞洽卿对于把这些紧俏商品优先卖给外国人就很不以为然,说实话,大洋是从谁的兜里掏出来的,对于他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只不过,这个要求是李远达的女儿一再要求的,他不好反对。他知道,李远达这个女儿那是马上就要成为宋夫人的人,她的话那可是绝不能违背的。
    正在虞洽卿被商人们纠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得知了竞拍会场的火热场面的情况,他稍一分析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灵机一动,立刻告诉这些商人们,他同意扩大在国内销售的数量,只不过国内的商人要和外国人一起参加竞拍,谁抢到了算谁的。
    兴高采烈的国内商人们立刻跟随虞洽卿蜂拥冲进竞拍的会场,不过很快他们就大失所望了,同这些洋人们相比,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太小了,这样的竞拍他们根本就玩不起。
    最后一笔货物的竞拍价,竟然被烘抬到了超出原标价百分之一百二的惊人价格。
    就是这样的价格,这还是英法商人们实在有些吃不下去了,而且看到联合在一起的美国和日本商人有些急眼了,他们在日本也有分行,多少还要照顾些面子。
    而且,日本东亚洋行的伊藤一向是一个衣着整洁、一丝不苟的矮个小老头,此时已是满脸涨红,满头是汗,和服的带子松开了也顾不得系,红着眼睛,手中紧紧抓着摆在茶几上的狭长锋利的武士刀,恶狠狠地瞪着每一个敢于出价竞拍的人,那意思很明显,‘谁要是在跟我抢,我可就动刀子了’。
    这是最后一份标的物,他必须要得到,因此,不管对方出什么价,伊藤都不再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商议,只管在对方的出价上再加上一百大洋,完全是一副拼了命的架势。
    英法商人们知道再这么争下去,一定是两败俱伤,甚至他们也怕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日本小老头真的急眼,拔出刀来和他们拼命。
    英法商人们互相悄悄交换了一下意见,又象征性地叫了两次价,在高出原标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位置上突然退出竞拍,小小地阴了日本人一下,让伊藤以今天最高竞拍价“光荣”地拍到了最后一笔标的物。
    最后的结果是,德国和丹麦、意大利商人得到本次竞拍全部货物的一成不到,日本和美国以及南洋商人得到了一成,其余八成多都被英法商人瓜分了。
    丝袜的竞拍也非常令人满意,这一批的十万双丝袜也被炒到了原标价的两倍以上才结束。
    这次的竞拍大获成功,四万多件家电产品最后得到的销售款竟然达到了七个多亿,一百万双丝袜销售款也达到了四千万,就是收音机的销售也十分的好。
    在这些令人极度兴奋的数字统计出来一小时后,在太原的宋哲武就收到了这个消息,这个好消息让宋哲武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
    说实话,宋哲武对于能在短时间内,用这几种在前世十分平常的东西,狂赚了差不多七亿六千万大洋,而且几乎是在一天内赚回来的,不震惊是不可能的
第四百二十六章布局这也能引起外交纠纷
    第四百二十六章布局这也能引起外交纠纷
    虽然宋哲武早已有了一点心理准备,可这个惊人的数字还是让他吃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WWw、
    要知道,冰箱、空调、酒柜的生产成本都不超过1000大洋,收音机的成本就更低了。
    制冷类家用电器中,对于兴华来说,在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压缩机,这还是宋哲武为了锻炼国内的机械设备制造能力,坚持要北方机械装备公司自己生产的,如果从国外订购,还能节省百分之十以上的成本。
    当然,如果对于在美国的合资公司来说,他们要生产制冷类产品,在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不是压缩机了,而是需要额外付给兴华专利费的氟利昂。
    至于丝袜的成本则只有三块大洋,这还是宋哲武因为他现在没有石油,只好大力发展煤化工,从煤中提取乙二胺和已二酸这两种合成尼龙的基本原料,生产费用自然要高很多,如果他有石油,建立起石化工业,生产这两种化工原料的成本还会大幅降低。
    宋哲武这时很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库太铁路他就不会采用那个办法,建个窄轨还要成立什么股份公司了。以他现在的实力,不要说他自己建这条窄轨,就是建条准轨也不在话下。
    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太库铁路不仅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甚至也已经开始紧张地进行施工建设了,这个时候他要再反悔,那对他的信誉影响可就太大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
    不过,宋哲武毕竟不是只知道聚敛钱财的寻常富商,他的这些钱是不可能就这么闲置在银行里的。
    既然有了钱,那他的许多计划就可以提前实施了。
    宋哲武立刻召集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各部委,要他们重新商议对各自的五年计划进行修改。随后又派出一个采购团,雄纠纠气昂昂地赶赴欧洲采购工业设备,加快他的工业建设的步伐。
    最后,宋哲武又悄悄的找来王动,交给他一张两个亿的支票,派他去美国找大哥宋哲文,要宋哲文抓紧利用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的最后机会,购买欧美船主们弃之如敝履的大型商船,尤其是特大型商船更要优先购买,因为他要组建他自己的大型船队。
    在这个时期,因为国际经济大萧条,国际海运业也同样十分不景气,拥有大型商船的船主们赔钱赔的都快要跳海了。
    可是宋哲武知道,现在这次世界性的大萧条马上就要过去了,明年就是美国股市的最低点,然后就会出现转折。这个时候,正是购买大型商船的极好时机。
    可这个时候,在美国的宋哲文所能掌握的资金,都按照宋哲武的要求,在黄金上面赚足后,全部抛出,现在已经在逐渐开始购买美国航空、军火、汽车和造船公司的股票了。
    因此,宋哲武要王动带给宋哲文这笔钱,正是要给大哥补充一些资金,等到在美国的联合公司投产后,宋哲文的资金那时才会逐渐宽裕起来。
    宋哲武要宋哲文先在智利注册一家船务公司,然后大量购买欧美的大型商船,组建一支大型船队,做好接受大量中国船员的准备,以便从事海运。
    然后,又指示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徐峥,首批招募10000名青年,去海船上做水手,招募的人手必须要识字、有一定文化水平的。
    宋哲武的这个要求让徐峥忙的焦头烂额,也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的任务。
    这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海洋好像都非常恐惧,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内陆地区的人,就是海边的人也一样如此,比如沿海地区的人许多人,在出海时就经常在怀里揣上一捧家乡的土。完全没有西方人那种开疆拓土,到了哪里都可以生根的无畏气概。
    要知道,几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欧洲人航海的距离绝对不会超出海岸300公里,否则他们就会再也找不到家了,可是现在……
    宋哲武私下很有些沮丧地想,“中国人现在如此畏惧海洋,这也许就是明代禁海的后果吧。”
    没办法,人员是必须要招的,对于徐峥提议,不足的海员水手可以在国外就地招募的建议,宋哲武静静地听完后,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要徐峥继续招募人员,并且要提高待遇。
    徐峥无奈,只好按照宋哲武的要求,在招募水手的条件中写明,所有应聘的人都属于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人员,在国外的收入都比照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职员加倍支付薪水给本人,同时还由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按月支付这些人的家人5块大洋。
    另外,在国外任职八年后就可以轮换回国。也就是说,这些人是挣两份薪水。有这样优厚的条件,才好歹凑够了人数。
    不管是达卿公司还是先施百货公司的家用电器,都在第一天就销售一空,唯一还有货的,就是先施百货公司还有部分丝袜在零售,这还是因为马应彪为了商业造势,采取的限购措施所致。
    不过,即使是这样,几万双丝袜还是在每天上万人排队购买的人流的围攻下,第三天即告售完。
    购到足够紧俏货物的外国商人们早已经把货物装船,都想尽快把自己的货物运回国内,大赚特赚,然后再携带回笼的资金再在中国购进货物。
    为了尽快的把这次购到的这些紧俏商品销售出去,那就必须要有广告宣传,精明的商人们自然有办法,在他们装满货物的船刚刚离开吴淞口,在欧美、日本、南洋,以及亚洲的其他国家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品推介宣传。
    对于他们花费重金购买回来的这些稀罕货物,在广告投入上他们自然也舍得花钱,由于这次欧洲主要国家的商人都有参与,海量的广告在短短几天内就充斥了欧洲大陆的各个主要城市,在广告的吹嘘宣传之下,整个欧洲都为之极度兴奋起来。
    因为广告宣传到位,在这些货轮还没有到达各自的目的地时,就被欧洲各大商场和众多商人们以电报的形式订购一空。
    欧洲的商人们早已商量好了,各国都是一个统一的售价,一律在他们购买价格之上再加上一倍批发出售。美国和欧洲一样,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人人都为了能早日得到这些神奇的商品在翘首以待这些货船早日到港。
    一句话,这些外国商人只要把这些紧俏商品运回国内,马上就会拿到大把的钞票,身价立刻就会暴涨。
    不过,在所有有幸买到这些紧俏商品的商人中,最有办法的还是南洋的几个华商,他们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洋行联合竞拍后,分到的货物虽然很少,可是他们并没有像日本、美国的商人们那样,把所有的货物都运回国,而是只是把丝袜运回去销售,电器产品则是一件也没有运回去。
    然后,他们顾上一条智利的回程货船,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开始沿着印度洋一路沿岸西进,在沿岸各国的主要港口城市进行贩卖,而且只是零售,绝不批发。
    南亚气候炎热,能在自己的宫殿和豪华帐篷里用上空调和冰箱冰柜,那是何等的荣耀和舒适,这对沿岸国家的土邦、部落的首领们的诱惑力那可是巨大的。
    沿岸经过的印度土邦首领和阿拉伯酋长们各个都是不差钱的主,有这样神奇的宝贝,他们哪里会放过?钱不是问题,只要这些华商敢于开价就成,绝没有一个当地贵族会没有“风度”地还价,而且还都是以黄金一次付款。
    这些华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