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493章

1926之崛起-第493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到大海上空,日军的飞行员们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此次在上海,中国空军的飞机还从来就没有飞出过大陆,日军很清楚,这是对方缺乏海上飞行经验,他们如果要追上来,恐怕就很难回去了。
    而且。航母之所以停在距上海一百多公里的海域,也是仔细计算好了的。即便中国人的飞机想要飞到海上攻击航母,经过空战的中国空军的飞机的油料也不会够了,这片海域基本也超出了它们的作战半径。
    不过。让日军飞行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的一举一动,完全没有逃过第四路军空军总队的追踪,此刻在一万四千米的高空,正有一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他们。
    在日军机群后方几公里远的高空,一架蓝灰色涂装的单翼三发大型飞机,正紧紧地跟在它们的后面。
    再后面十五公里处的五千米高空,还有一架容克运输机跟在后面。
    高空这架飞机的翼展很长。足有30多米,它是第四路军航空研究院在购进的容克52的基础上研制的代号鹰眼的高空侦察机。
    为了能在高空飞行,鹰眼除了骨架采用金属制造,其它各部分都尽可能使用木材制作。
    鹰眼采用了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使用的。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过这种结构。
    这种“,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的具体方法是,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然后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鹰眼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轻质木材,也就是河南大量生长的桐。这使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强度还有所增强。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整个机翼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则是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
    这些减重措施很有效,鹰眼最大升限达到了惊人的15000米。现在世界上能飞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已经很少见,能飞到12000米以上的飞机则绝无仅有。这个高度,足以保证没有任何武装的鹰眼的安全。
    机舱里,除了在机头前并肩而坐的飞行员和观察员,在机舱中部,还有一个报务员和一个备用观察员,已及一台大功率发报机和一台功率很大的语音通话装置。
    发报机可以保证鹰眼侦查得到的信息及时传回基地。而语音通话装置,则可以跟周边配有语音通话装置的第四路军的飞机保持及时沟通联络。
    现在,第四路军空军的语音通话装置传送距离还很小,仅能达到20公里。为了保证大范围的空中机群的有效联络,宋哲武建议电子研究所所长李明华,在语音通话装置没有得到改善前,建立空中移动通讯中继站。
    宋哲武的建议,得到李明华大力称赞,立刻着手实施,就以德国容克公司最新研制容克52运输机作为中继站的平台。现在,第四路军空军总队通过这些移动中继站,基本能保证空军总队机群在执行任务时的语音传输。
    鹰眼上,在机头前部,安装有一架第四路军研究院光学研究所研制的大口径高倍数观测镜,在万米高空,它可以清晰观测到地面车辆大小物体的活动,视线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观察到地面人员的活动。
    今天这架鹰眼上的观察员不是别人,而是临时客串的高志航。
    因为东北军空军参谋长陈海华的到来,高志航在北蒙中苏大战前,已经辞去了空军总队参谋长的职务,专心担任战斗机联队联队长。
    但是,这次前来上海参战的飞机,既有战斗机,又有强击机和轰炸机,如果让高志航这个战斗机联队长统一指挥这几个机种,有些不便。所以,这次来上海参战前,宋哲武任命高志航兼任空军总队副参谋长。
    高志航指挥的这次行动,目的是打击日军第三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高志航甚至拒绝了轰炸日军在浏河口登陆的运兵船和护航舰队。
    高志航认为,能否解决掉日军的三艘航母,是决定上海“一。二八抗战”能否胜利的决定性战斗,高志航不可能放心地坐等在常熟的机场里,他必须亲临现场指挥。为此,高志航甚至强忍住要驾机参加空战的冲动。
    透过观测镜向下观看,在初生的太阳照耀下,海面金波荡漾,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壮观。
    只是高志航此刻根本没有心情欣赏这壮丽的景色,他正全神贯注地追寻着日军机群。在他的观察镜的镜头里,日军机群清晰地呈现在湛蓝色海面为背景的视野内。
    观察了一会,高志航抬起头来,看了看操作台上的罗盘,又对照一下身边的地图,大致估算出在海上飞行的距离,然后头也不回地对身后的报务员道:“命令常熟机场的机群起飞,目标日军航母,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前,要和鹰眼保持十公里的距离。”
    报务员大声复述道:“是,命令常熟机场机群起飞,,目标日军航母,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前,要和鹰眼保持十公里的距离”然后,报务员熟练地按动电键,把高志航的命令迅速发了出去。
    高志航接着命令道:“开启导航信号,为机群引导方向。”
    观察员一边大声复述,一边迅速按动按钮,开始发送引导信号。
    高志航现在的位置距离常熟有200多公里,机群飞到这里的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高志航在法国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时,见到过法国即将完工的贝亚恩号航母,知道飞机在航母起降的过程。日军一百多架飞机,即便同时在三个航母上同时回收舰载机,也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常熟机场起飞的机群,正好约提前20至30分钟赶到,已达到消耗油料最少的效果,尽可能给攻击航母留下充足的时间。
    下达完命令,高志航重新伏到观测镜头上,继续观察日军机群的动向。
    十分钟后,正当高志航看的眼睛有些发酸时,镜头中突然出现了一艘军舰的轮廓……
    感谢“闲读天下”、“1975”两位友得月票!
第六百三十五章 抗战 淞沪抗战 神奇的跳弹(一)
    虽然日军舰载机在着舰后,都被日军舰上地勤人员迅速补充油弹,可是给一百多架飞机补充油弹的工作,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顺利完成的。Www!(1_1)
    虽然日军舰上地勤人员一直在紧张地忙碌个不停,可此时,也仅有最先着舰的三十多架中岛式战斗机刚刚补充完油弹。而且,因为离下次飞行开始还有一段时间,飞行员们都已经回到他们自己的舱室,抓紧时间休息去了。,
    此外,三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也还都有没有来得及拖走的飞机,即便飞行员们还在飞机上,也需要在这些飞机被托走后,拖车再把要起飞迎战的战斗机拖上飞行甲板。更何况,这时,六架急着着舰的十三式攻击机,已经开始抢着着舰了。
    在日军航母值班军官发出空袭警报后,一些反应较快的航母上的地勤人员,一边混乱地四处奔跑,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还在不知所措的同伴,一边努力召集人员和车辆拖曳还停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因为这是日军这样大型的舰队第一次遭遇空袭,没有空袭经验的军官们,甚至还有急忙跑去报告情况请示上级指示的。
    因为日军海军,甚至也可以说此时世界各国海军,还都从没有听说过,世界上任何一支大型舰队遭到过敌方飞机的重创,更不要说有军舰被飞机击沉过的记录。所以,日军海军对舰队的防空意识十分薄弱。
    现在,在日本海军内部。仅有以还是大佐军衔的海军航空部技术处处长山本五十六为首的一小撮少壮航空派军官,在努力叫嚣着海航部队将是未来海战的决定性力量。而海军高层的高级将领们,大多对此嗤之以鼻,他们仍然认为海战中。巨舰大炮才是最终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
    鉴于此,日军航母,包括各护航军舰上,虽然也都设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可是一般情况下都无人值守。此时,在航母和各军舰的炮位上,就都没有人值班。而且,不仅航母上只有两门射速很慢的23毫米高射炮。在除去战列舰上,其它军舰上甚至根本就没有大口径高射炮,只有两挺高射机枪。
    在发现飞机来袭后,才有部分人员奔跑着冲向炮位。准备对空射击。
    乱中出错,在赤诚号航母上急着先后着舰的两架十三式攻击机甚至追尾相撞,这更增添了赤诚号航母上的混乱。
    当歼二呼啸着俯冲下来的时候,只有赤诚号上的一门高射炮来得及对空射击。仓促间展开的对空射击的准头可想而知。
    俯冲下来的十二架歼二分成三组,用它们机头前的两挺20毫米机关炮。重点射击刚刚着舰的日军十三式攻击机。机关炮的大口径子弹,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就是两溜火光,就好像两道火犁。从舰艏一直犁到舰尾,所过之处。人员车辆都被打得支离破碎。
    当十二架歼二低空从航空母舰上掠过后,凤翔号和加贺号航母上刚刚落下的攻击机各有一架十三式攻击机被击毁。燃起了火焰。攻击赤诚号航母的歼二,因为受到高射炮的影响,射击效果很不理想,只是把两架刚降落的十三式其中的一架的螺旋桨打掉,并打死打伤了十几个冲上来准备拖曳飞机的日军航母地勤人员。
    直到此时,日军航母指挥官才来得及下令起锚。停止不动的巨舰是典型的靶子,这样常识性的东西,并不需要有什么空袭经验。
    当四艘日军航母巨大的锚链还在缓慢提升的时候,攻击航母的歼二已经灵活的在空中转过身姿,再次向三艘航空母舰扑来。
    在高空中正在和歼二苦苦纠缠的日军中岛式战斗机,此时也发现了己方航母被攻击,八架中岛式不顾躲避紧追不放的歼二,拼命冲出战群,猛扑下来,试图驱赶干扰这些中国人的飞机袭击它们的航母。
    在速度、火力、敏捷性等主要技战术指标都远远不及歼二,以及在作战编队队形上也处于劣势的两个中队日军中岛式战斗机,原本在空战中已经是处处被动,早已被冲乱了队形,刚一交手仅两个回合,就被击落击伤各一架。
    被击伤的日军中岛式,在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着舰降落,只能弃机跳伞,也相当于被击落无疑。
    此时,再分出八架保护航母,无疑使原本被动的局面更加困难,还在高空苦苦支撑的十四架中岛式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在硬闯出战群的八架中岛式俯冲下来的同时,在它们的后面,立刻紧紧跟随而来八架歼二。
    由于俯冲下来的日军中岛式,急于救护正遭受攻击的三艘航母,在俯冲过程中,它们几乎没有时间做什么规避动作,这也给了后面速度更快地的歼二机会。他们很快就被从后面追上来的歼二紧紧咬住尾巴。一阵机炮弹雨过后,有两架中岛式就再也没有机会拉起,而是冒着黑烟,一头扎进大海。
    剩下的六架不顾危险急冲而下的中岛式,迎着刚刚做完第二轮扫射的歼二就是一阵机枪子弹。
    虽然歼二性能远远优于日军的中岛式,可是也不可能不怕日机的机枪子弹,只好迅速爬高,暂时放弃对日军航母的攻击,然后汇合跟踪而下的歼二,合力围攻这六架日机。
    六架性能不佳的中岛式,要迎战二十架性能先进的强二,这根本就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它们唯一能达到的目的,就是干扰阻止这些歼二,对三艘航母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和人员进行扫射。
    这些打不过对方,想跑都没处跑的中岛式,在缠斗中想要咬住对方根本不可能。相反,它们倒是只要被对手咬住后,就再别想脱离开。这些日军中岛式飞行员所能做的,仅仅是使劲浑身解数,甚至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努力做出各种规避动作,尽可能把自己被击落的时间延后。
    歼二几乎成了日军中岛式飞行员的超级教练员,在他们的追逐逼迫下,做出许多日军飞行员平素根本做不出来的高难动作,都频频出现。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这六名中岛式的飞行员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简直个个都成了空战高手。
    只不过,空战更多比的是飞机的性能和数量,只有在双方飞机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比的是技战术。或者,一方虽然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