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224章

明月东升-第224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了,将军。”唐平说道。
    “不急,等人家选好了日子,我便告诉你好了。其余地都不要你操心。”胡显成笑着对唐平说道。
    “谢将军。”唐平行礼道。
    苏翎想了想,问道:“其余的呢?”
    胡显成说道:“已经在办了,不过,大哥,这事当真不能急的。上次有几百个原来的老兄弟回镇江堡,选定的倒有二百多人。但陈家大小姐说,不能匆匆了事,非要好好办一场喜事不可。大哥说地那个速办的法子,在那些姑娘那里可是行不通。陈家大小姐说了,不能因人家姑娘家如今落难就误了这终身大事的操办。”
    苏翎略略一怔,说道:“真是如此?”
    “当然,大哥,这些姑娘、丫头,如今可都围着陈家大小姐转,那说话比圣旨都灵。如今都在准备嫁妆低声音,说道:“大哥,我看这是陈家大小姐这一方面是给那些姑娘们撑腰,这另一面,怕是给你示威呢,谁让你将人家晾了这么久?”
    说完,胡显成嘿嘿地一阵笑。
    苏翎倒从未这么想过,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赵毅成说道:“大哥不是说了么?今年冬天便可成亲?”
    胡显成白了赵毅成一眼,说道:“你懂什么?这如今可不比千山堡那会儿,什么都要好得多,自然要好好办一下。”
    胡显成又面对苏翎,说道:“大哥,你想想,这成亲选日子、办嫁妆什么地,可都是女方的大事。如今陈家大小姐只有姐妹三个,连个长辈都没有。你替她想想,人家能不心里有气么?”
    苏翎还未说话,赵毅成倒说道:“这也是啊。”
    这些兄弟之中,也就胡显成有了女人,这女人心思,也就胡显成清楚一些。赵毅成可也是光棍一条,说哨探之事可以说出不少,但这件事,这脑子可就有限了。
    苏翎摆了摆手,说道:“都按她地意思办好了。缺什么你只管给她。要人手可没法派人去做这事。”
    胡显成笑道:“大哥,这事可不用你派人手,眼下有数千女人都跟着陈家大小姐呢。再这么下去。大哥,你可得给陈家大小姐安个娘子军的名头了。”
    苏翎再次摆了摆手,说道:“不说这个了。你回去看着办便是,以后这事我便不问了。”
    胡显成说道:“大哥,以后兄弟们地亲事,我看都交给陈家大小姐办好了。我们只管给名册出来,派人相亲,其余地,我看我们再办也是白费劲。女方那边,是使不上劲地。”
    “好。好。就这么办。”苏翎说道。
    “咱们说说正事。”苏翎看了看两人。说道,“胡显成,你的新兵营如今如何
    胡显成收住笑脸。说道:“都按规矩办的,如今营内有两万人,武官学院的武官们带队整训。其余各营新招募的新兵,还在赶来。”
    苏翎点点头,说道:“辽阳城这里。我已按筛选完毕,剩下的人都给了袁大人。我们如今有四万人马,再加上三千新建的骑兵。以及汤南凯的火器营,总计四万八千人马。这些算是战兵。这接下来只是强训而已,别的事倒是没了。海州地郝老六。我也拨了一部分选出来地兵给他,也算是有了一万人
    赵毅成接过去说道:“粮草、军需各项都已齐备。朝廷仍然在发运,有袁大人主管运送,这方面已经不愁
    苏翎点点头,说道:“总的来说,辽阳这边的军事部分,算是都布置妥了。镇江堡与金州等四卫,你与冯伯灵倒是不必急,仔细着办便可。余彦泽地振武营,我这边给其调拨了二千人马过去,曹正雄部调拨了一千,人虽然不算景瑞,但好好训过,也是可以带的。”
    胡显成边听便点头,见苏翎说完,便问道:“大哥,如今是八月,练到年底,这些营也该都能用用了。你说什么时候出兵?”
    如今形势是一边倒之势,所有有利的因素都偏向于苏翎一部,这最终目的当然是打败努尔哈赤,胡显成这一问,倒是连赵毅成也看向苏翎,等候回答。
    苏翎笑着摇摇头,说道:“这是迟早的事,我们不必定时间。眼下抓紧时间练兵,这些兵,不仅要练得能上阵与努尔哈赤地八旗兵撕杀,还得练得我们以后能用,明白么?”
    胡显成、赵毅成一怔,仔细琢磨了苏翎话里的意思。
    胡显成问道:“大哥,这个在镇江堡可能还好办,你这里能做到么?”
    赵毅成也说道:“是啊,大哥,目前做的,可都与上阵杀敌有关,大哥适才说地,可不是小事,难度较大。”
    苏翎点头说道:“难度是不小,却是必须做的,等到收拾了努尔哈赤,再来做,难度更大。如今又袁大人协助,这几营兵地主官都是我们的人,可最重要地,还是那一个个的兵们。我地想法,是要将我们训练过的这些兵,都留在辽东。”
    胡显成、赵毅成都沉默了片刻,默默想着苏翎的这个目标。
    苏翎接着说道:“你们也都看到了辽阳城外的荒地了。这回,我们提前一步,将辽阳乃至南四卫的土地,重新划分过。”
    胡显成说道:“大哥,镇江堡那边,召集的管事培训,已经差不多了。不过,只能将就着用,毕竟里面还有不少不识字的,凡是只能靠死记。还有,我们原来的那些伤残了的兄弟,也都派在里面
    苏翎点点头,说道:“不怕,先从大的村镇开始。每处村镇都要派驻我们的人,就在当地招募人手,先将无主的土地全部收上来,按千山堡的规矩分下去。要将每一处村镇都控制在我们手里。辽阳、海州由我与郝老六来办,余下的,可都要由你的那些人手去做了。”
    胡显成点点头,说道:
    苏翎自言自语地说道:“辽阳,海州一带的土地,也该让这些援辽的兵动心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2。,章节更多,
    正文 第三十二章众心所向
     更新时间:2009…9…14 17:19:22 本章字数:3344
    远道而来的胡显成,在辽阳仅仅留了三日,便再次启程前往海州,直奔郝老六而去,并由海州经复州、盖州、金州,再返回镇江堡。这一趟,将是胡显成对这三日商议而成的事项,做的最直接的巡视。
    这三日里,苏翎与胡显成、赵毅成几乎是足不出户,日夜都在总兵府后院的一所偏院内商议要事。胡显成最终也未能去看看辽阳城四周的十几座大营连绵不断的威风。作为当初十七个兄弟之中唯一已经成家的,且自千山堡起其便一直致力于农事与日常管事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胡显成依旧被苏翎派作民事上使用。尽管胡显成属下也有不少兵马,单是镇江堡的新兵集训大营,便有两万多名新兵,但终究与带兵上阵无缘。胡显成离开辽阳时,多少是带着些遗憾、羡慕的心情,自辽阳城外的军营间穿过。
    苏翎兄弟三人商议的事项,依旧是以土地分配为主,当然,这不免会牵扯到其余的相关事宜。这种粗略定下的,仅仅是大致的目标而已,具体事宜,还是各自回去重新制定细则。胡显成带来的邵安东,最终还是被允许参与进来,做了两日的记录之后,第三日,略微摸到一些门道的邵安东,便能为苏翎等三人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那思路自然不同,角度也算有新意,算是让苏翎看到了其所能发挥的好处。
    时至天启元年八月,苏翎率部自千山堡群山之中猛然出现之后,这军事上的筹备、部署。算是已经达到了目的,源源不断地粮饷、军需也不必担忧。甚至连运送事宜,也有辽东经略袁应泰管带着那二万多精壮负责。此时才处置土地问题,也算是适逢其时。这不说别的,单是正赶上收获季节,便对今年地粮食征收有一定好好处。辽东都司辖内,原有的卫所建制早已失去作用。从这一点来说,苏翎此时才办理与土地相关地事宜,已有些晚了。
    按兄弟三人商议的结果,辽阳、海州处于战事前沿,又多是援辽兵马聚集之地,这里便全由苏翎处置。而其余的后方地域,则仍由胡显成全权处置。
    对胡显成来说,镇江堡已经提前完成了这项工作。宽甸五堡以及千山堡也无需再做过多的调整,目标也仅仅剩下金州、复州、盖州三卫辖地。这三卫。不仅地域要比千山堡大出数倍,且人口、土地也是成倍增多。向来是辽东都司的粮仓,以及后备兵源地出处。将这三卫纳入苏翎麾下。可以说这辽东都司便完全落入苏翎的掌握之中。或者说,整个辽东目前所存在的区域,都将归属于苏翎及其兄弟们所形成的势力。
    此事胡显成已经略做准备,那些由千山堡抽调出来的管事们,已有五百人在镇江堡集训。这五百人不同于当初抽调到镇江堡参与管事的人,完全是新来地,且正如胡显成所说,其中不少人还不识字,集训的内容全靠心记。
    这里不得不说说千山堡辖内的那些百姓们,也包括宽甸五堡那最先纳入苏翎麾下地数万人口,如今可谓今非昔比,变化极大。那些昔日偷越边墙逃亡的,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地人家,如今可是家家有房,户户有地,过着往日难以想象的日子。经过数年地耕耘,那些尽心开垦出来的田地已经能够确保一家人地吃食,且大多有所富余。而胡德昌等人从未断过的商队,也带来无数布匹、陶器等等日用品,用来交换无数山货、皮毛以及人参,这使得千山堡辖内的人家,这银子,也逐渐多了起来。
    至于宽甸五堡辖内的百姓,倒是从赫图阿拉大捷中得到无数好处。那些按村组建起来的民夫队伍,在战后果然得到了事先许诺的分红。那些战利品中,金银倒是不多,且就算有,也被全数收去,不算在红利之内,这倒也没有引起不满。这些民夫大多一辈子也没见过上十两的银子,骤然见到数千计的银两,除了惊诧,倒没生出多少非分之想。当然,那些私藏银子以及其余战利品的,都受到严厉的处置。
    村民们分得的红利,有牛羊、马匹、布匹、农具等等,都是一般农家急需之物,非常实用,甚至在这边墙一带,有时会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的。当然,粮食在其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赫图阿拉直至牛毛寨一带所有的女真村寨中存储的粮食,连一粒也没剩下,况且那些村寨中大多有现成的骡马、大车等等,倒是让运输便利了不少。这些都使最初一副冷漠态度的百姓们心态大变,要说苏翎在宽甸五堡开设市场等等一应举措,让百姓们看到几分不同,那么这次大捷便是最实惠的好处。
    前面已经说过,辽东百姓的构成,本就异于山海关以内的大明百姓,尤其是这最接近边墙一带的人,不管是谁做了这片土地的官员或是首领,只要能有好处,便不会有什么反应。而这一回,就连传说中也从未听说过如此的益处。跟着那位苏将军,居然连平民百姓也能得到好处,这如何不能使人心所向发生转变?事实上从召集民夫时起,这数万百姓的心态就已经开始倾向于苏翎所部了。
    至于当初随刘出征地明军士兵以及姜弘立所带地朝鲜士兵。虽然在屯田新村里劳作。日子却也过得不错。这不论是大明地士卒。还是朝鲜地小兵。都差不多是类似地状况。在原地可没什么值得夸耀地家产。大多数都没几亩地。养家糊口全靠军粮月饷。这到了军中。再一克扣。或是被军官勒索、驱使劳役。日子更不能说有多好。
    而在千山堡。除了第一年较为辛苦之外。次年便过起了比在家乡还要好地日子。不仅顿顿都能吃饱。且还有了新衣。房子也随着不断地增建。到后来达到一人一座房屋地结果。而随着苏翎所部不断增长地实力。这牛、羊、猪等等家畜。也很快在每家每户出现。算是有了自家地财产。这样一来。除了心思转地快地去苏翎所部当了兵。这剩下地。大概除了有些想家之外。便没有任何可抱怨地了。
    甚至有些朝鲜士兵还在属于自己地房子建好之后。还请求将自己地家人接来同住。就此在千山堡落户。同样在明军士兵之中也有这样地事出现。只是太过遥远。只能慢慢再办。
    当然。这些归顺了地士兵。是在一股神出鬼没、谁也摸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地铠甲骑兵地清理之后剩下地。数万之数。当然不能说都是一样地心思。但只要稍有异动。便会消失无踪。是生是死都无人知晓。
    至于刘等数十名明军较高级地武官。除了与一般士兵一样拥有属于自己地房屋、土地之外。唯一地优待大约是可以读书。千山书院印刷出来地书籍。可以免费赠送一部分。随着苏翎所部地扩展。大部分地军官都被询问过是否愿意出来做事。在经过集训之后被派往各地。自然。那里地日子过得要比屯田新村好得多。到最后。仅剩下刘等高级武官。在千山堡过起了田园生活。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