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让你如饮琼浆一般的迷醉。
自从三女一进来,刘通就大感惊讶。在樊楼碰上美丽的女子并不稀奇,奇就奇在三女艳若桃李,婉约娉婷,眼能说话,身段如诗,美得让人心醉。虽在打闹玩笑,但其一颦一蹙,却能引人入巷,荡人心旌。王京奴与这三女差相仿佛,四美齐聚,满室皆春。
四女惊艳樊楼,自非只有容貌,其形之丽不掩其神,观其气质内涵丰富,她们究竟是谁?
中间一女身材苗条,身高适中,脸如鹅蛋,凤钗斜坠,双眸清澈。正是她发话别再取笑王女,也正是她拿眼睛打量刘通和王京奴二人,看来在这些女孩之中颇有威信。
左边一女脸如满月,身形丰腴白腻,但有身高作底,却不显胖。右边一女瓜子脸形,看似弱不禁风,说起话来却是精神饱满,笑意盈盈。她们一左一右跑去观望刘通的杰作去了。
刘通脸上露出疑问,向王女问道:“这几位姑娘是谁?”
王京奴颇感诧异,说道:“你不认得我倒也罢了,她们三个你也不认得?心上人一走,转眼就把别人忘了?”
刘通也不介意,自己代人受过,当然之事,遂说道:“我去南方生了一场病,病好以后,以前的事情全都忘了,就连自己是谁都记不住了。”
对面的女子笑道:“相思病果然厉害,竟让刘大公子脱胎换骨,再世为人。”刘通笑笑,心想你这番调侃,倒是让你懵对一半。
王京奴知道他以前花花肠子特多,原本不信,这回看他说得认真,不像撒谎,给他引见道:“这位是我的二姐,名动京师的李师师姑娘。”
刘通闻言,心头巨震,半晌没回过神来,这位就是“当年一曲动帝王”的李师师!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上帝先生,今日让我刘通有幸一睹芳颜,善哉善哉!
王女笑道:“瞧你那呆样。”
刘通几时成了哈星族了,哈拉子有没有流下来?
接着,王姑娘又告诉他丰满的那位是四妹孙三四,娇柔的那位是五妹老么封宜奴。刘通听得李师师称呼王京奴为小三,那她行三,不大不小,排在正中。大姐不在这里,先前听人说过樊楼有个徐婆惜,老大或许是她。因为徐婆惜与《水浒传》中阎婆惜的名字相同,因此记得。
介绍到老五这里时,老五封宜奴问道:“你们这写的什么奇文,看起来怎么象小草、又象豆芽?”
王女笑道:“没见识吧,还豆芽、小草呢,这些是曲谱!”三女疑惑地望着刘通,似乎不信老三的话。
刘通说道:“是曲谱。”
孙三四问道:“你们关在房里一天,就是捣这些古怪?”
李师师说道:“请刘公子给我们说说。”
刘通简要介绍一遍,三女眼放异彩。这些女孩精于音律,吹拉弹唱,冠于汴京,那些曲谱有如磁石,立时把她们吸引住。这个要拜师,那个要学艺,最好晚上就开课。想想不近情理,却又恋恋不舍。
刘通说道:“女士们,这样好了,我明天就来传授谱曲之法。你们把人员凑齐了,我就跟你们讲解。不需多耗功夫,很快就能掌握。”四女欢欣雀跃。
翌日,刘通来到樊楼,姑娘们煞有介事,热烈欢迎,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英雄。刘通心下感动,精神百倍。
授课地是在内西楼一个大厅,来听课的有三十余人,女子二十多个,男子六、七个。女子是樊楼的艺伎,男子是专为当地青楼谱曲的音乐人。满堂济济,皆为一时乐坛名流。
刘通站在讲坛上,清越的声音响起:“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听讲座。我今天讲的是新时代音乐,什么是新时代音乐呢?那就是大众的音乐,先锋的音乐,人人都爱听、人人都爱唱的音乐。音乐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贵贱,不分老幼。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音乐,都有机会热爱音乐。”
稍停,刘通又说道:“为了让音乐走向千家万户,传遍天涯海角,它就必须有个便捷的途径,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什么是便捷的途径。”
随后,刘通从简谱开始讲起,接着再讲五线谱。之后,又讲到什么是民族唱法,什么是西洋唱法。他一边讲述,一边板示。讲到音乐的激昂、忧伤时,分举一小段乐曲作为范例。整个讲座期间,时而引用民族音乐,时而引用后世流行歌曲,时而引用世界名曲。整个大厅个个凝神倾听,边听边作记录,提问和解答声此起彼落。
刘通的音乐班前后五天,在这五天中,樊楼的姑娘们分批闭门谢客,专心听取讲座。起初外人不知何故,第二、三天之后,消息传遍整个汴梁。这在汴梁的青楼史上,乃至有宋以前的青楼史上,都是空前的。
学子们觉得刘公子说的东西很是新鲜,又很好听。尤其是姑娘们,听他说到女士等等新名词时,很有意思。听其言,观其行,既不贬低我们,又不推捧我们,就像朋友之间一般随意,好是奇怪。刘公子可以信赖,他比起从前文雅多了、稳重多了,更是可爱多了。
刘通以《同一首歌》结束了这次讲座。
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女子已经眼眸湿润。想到新曲谱、新音乐行将传出京城,传向九州,不久的将来就要大放光芒,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欢乐。
樊楼的姑娘们视刘通为座上宾,更视他为良师益友。刘通太学下棋,使他在汴梁小有名气,而樊楼授乐,却使他声名远扬。整个汴梁,整个大宋,直至外番异域几乎都知道中原有个刘通刘中明是个奇人,往后他有什么惊人之举,那也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事。这对刘通后来作出种种异于时代的举措极其有利,倒是始料所不及呀。
二七 首建情报
次日,天气好转。刘通与唐赓选择郊外一处田野搭盖木棚,覆盖透光薄纱,唐赓在户部颇有人望,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各项工作很快做好。唐赓在这里开始了种植试验,半年之后,初见成效。随着成果的增多,加上后来刘通在朝中奔走游说,上头见此事可为,同意加大投入,投资购买少量琉璃和若干设施,天长日久,成果更加显著。
唐赓感到刘通异于常人,佩服之余,常找刘通交流心得。后来刘通邀请唐赓就职时,他欣然前往。他不但受到刘通的器重和尊重,更有许多学术问题要找刘通探讨,这点对于爱好钻研的学者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他的到来,对刘通发展农业起到巨大的作用。他的帮助,也夯实了刘通新事业的基础。
农业问题是困扰古今的大问题,手中无粮,心中发慌。粮食产量的增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增加了农桑的产出,鼓舞了民心。二,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购买力,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三,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向前迈进,为稳定中原局势和拓展边疆奠定了物质条件。
唐赓之外,刘通逐一拜访吕将介绍的对象。有吏部的罗光道,工部的施全兴,兵部的张百升,以及其他行业的人物。此外,刘通还有意结识各界人士,物色志同道合之士,为将来做好二手准备。
刘通忙于事务,阿碧每见到他,总要嗔怨一番,刘通莞尔。这段时光中,二人较少相处,刘通心中有些歉意。
刘府不远处,即是汴水。这日,二人信步而行,不觉走到汴水河边。虽是天寒,二人却不觉得冷。阿碧说道:“通哥哥,你好象挺多心事。瞧你这样,总想帮你分担一些。”刘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情不自禁握紧阿碧的手,随后缓缓松开,注视着她,说道:“阿碧,有你相伴,真是幸运呵。你可知道,我们大宋充满危机,说不定哪天就要大祸临头,大哥心中无时不在焦虑。也许哥哥将来要上沙场征战,前途难测。你跟着我,或许能看到辉煌的一天,或许朝不保夕,哥哥心中很是不安。”阿碧的眼神一无畏缩,与刘通灼然相视,柔情万种,说道:“你贫穷也好,富贵也好,马革裹尸也好,衣锦荣归也好,我都跟着你。”刘通心神一荡,一把搂住她,紧紧拥在怀中,此生得一红颜知己,幸何如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静静的河水默默流淌,似乎在为他们奏着无声的歌,祝福他们此生无恙。万里江山,温情无限。
有诗为证,诗曰:
千村冬叶落,万户鼓炊烟。
汴水绕轻舟,腼腆覆中原。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是十二月。古时远比现代寒冷,十二月的汴梁常见雪花飘落。腊月已至,汴梁城显得更加忙碌。
阿碧的家座落在城中柳叶巷,刘通常送阿碧回来,与李窦一家很是熟悉。
刘李二家来往频密,多日相交,对刘通、阿碧都是满意,打算年底给他们订婚,预拟明秋完婚。刘通、阿碧心中明了。
前些日子,刘通有感于辽金事务,开始筹谋情报网络。李窦的商行遍及南北,商务远通番外,若能得其襄助,当可倚之建立初级情报系统。刘通觅得时机与李窦商谈,李窦深表赞同。
后金野心勃勃,意图吞并北方。在辽国经营的商行人士,不断传回消息,言及辽事不稳,生意日促。李窦感到生意堪忧,国事堪虑。
刘通后世所学,有专门论述情报的课程。古代条件有限,要建立精细的情报部门并不现实,但粗略的分工仍有必要。
首先,按国别分类,宋、辽、夏、金排在第一梯次,其余各国排在第二梯次。
其次,按事务分类,军务、国策放在第一层次,民俗、民生放在第二层次。
第三,按缓急分类,即时导致当前局势变化的事项优先刺探,快速汇总。影响中长期形势发展的尽量搜集。
其他各类信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信息情报,至关重要,情报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谁掌握制信息权,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既要独当一面,又要胸有城府,而且要跟自己一条心。物色如许人物需反复斟酌,慎之又慎。
刘通与李窦多日苦思,四处留心,一时竟无人选。这日,刘通、李窦在书房坐谈,李窦叹道:“放眼天下,铁肩担道义,世间能有几人?”
刘通霍然站起,冲口而出:“方铁山!”
李窦不解:“方铁山是谁?”
刘通:“是浙江临安人,他心怀天下事,又看破人情世道。我们在江浙道上不期而遇,彼此神交。”刘通将临安所发事故告与李窦,李窦也觉可行,让刘通请他前来共商大计。刘通拟就一信,请鲁荆前往邀请。
方铁山见刘通相召,没有耽搁,带着女儿风风火火赶赴京城,不久即到汴梁。刘通与李窦筹划之事一无保留,坦诚相告。
方铁山心想,自己在刘通的心目中分量如此之重,不愧相交一场。我本无用之身,如今心有所属,一定要好好干它一番事业,那才对得起肝胆情怀。想毕,毅然说道:“方某殚精竭力,定要干出些眉目来,不致白走人世一趟。”刘通、李窦闻言,大为振奋,三人击掌相庆,意气风发。
刘通有李窦支持,又得方铁山相助,底气更足,斗志更高。随即,刘通与方铁山着手秘密组建情报机构,李窦在人力、财力上鼎力扶持,三人为此倾注大量心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经过摸索、改善,情报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粗到密,由点及面,不断发展。三人和舟共济,智力相长,共同缔造情报体系。
三一 结业酒
音乐班结束之夜,樊楼五姐妹办了个谢师酒,席设王京奴雅阁。樊楼五女一同出席,羡煞多少王孙公子、分流豪客。怎么俺就没有这个艳福呢?就算只有三女同陪,不,就算二女同陪,让我当太上皇我也不干,人比人,比死人!
王京奴与刘通隔邻而坐,王女身为第一主人,首先致辞:“刘公子数日辛劳,小女子们无以为敬,薄酒一杯,聊表心意,谢过公子悉心教导。”五女一同举杯相敬。
刘通一饮而尽,说道:“小事一桩,不足挂怀。”
李师师:“刘公子天纵英才,让我们得闻人间仙乐,谢过公子厚赐。”说罢与刘通对饮一杯。
徐婆惜:“刘公子开通爽朗,小女子佩服不已,我敬一杯。”她丹凤眼、柳叶眉、高鼻梁,年岁虽然居长,却是容光逼人,不亚于其余四女。
孙三四:“往事如烟,今日方知公子世间罕有,先饮三杯,这才是道理。”她颇具北方豪气,一出手就是三杯。
封宜奴:“刘大哥视我们如同手足,我虽不会饮酒,也要敬上一杯。”封宜奴年齿最幼,很是粘人。
王京奴再举酒杯,说道:“刘君雅量高致,往昔无缘相交,如今相识不晚,今夜以酒会友,你我三杯。”
五人你一杯,我一杯,左一杯,右一杯,酒量大者或三杯、或五杯,酒量浅的或一杯、或半杯,只管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