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刺探,更是畏之如虎。
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在辽东都没有常驻的情报机构。除非是很是有需要,才会抽调人前往辽东刺探情报。这些人一般都是从京师解缆,化妆成商人,潜入辽东。久而久之,鞑子也觉察到了,专门派人加以拦截。同时不竭的对沈阳周围的汉人加以甄别。自身的无能,加上鞑子的大力打压,明国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几乎是不存在的。想要了解鞑子高层的情报,自然是难上加难了。
只有辽东军队的夜不收,还能刺探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然而,夜不收主要刺探的,乃是两军交战的军力,乃是鞑子的前锋主帅等最基本的情报。对鞑子大本营沈阳的情报,却是不多。换言之,明国知道的,乃是战术上的情报,战略上的情报,却是一无所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次鞑子的入寇,都是鞑子打到了长城边上,明国才发现的。
事实上,鞑子的每次入寇,都要在沈阳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为每次入寇,满洲八旗都要和蒙古八旗协同作战,故来往沟通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是明国的探子得力,这些情报是轻松可以获得的。即使从鞑子那里无法获得,从蒙古人那里同样可以获得。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鞑子骑兵从沈阳解缆,在草原上汇合蒙古八旗,绕行科尔沁草原,向长城进发。由于路途遥远,即使鞑子的行军速度很快,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长城的下面。要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明军能觉察到鞑子的消息,完全可以在长城一带,摆设严密的提防,给予鞑子迎头痛击。
遗憾的是,两次鞑子入寇,明军都是在鞑子攻破长城以后,才觉察到鞑子到来了。在鞑子行军的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国是一点情报都得不到的。不克不及不说,这绝对是令人无法忍受的哀思。不是鞑子太强,实在是明国自己太弱啊
张准固然不克不及说自己是穿越者,有先天上的优势,他随意的说道:“这是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总结出来的。”
张慎言显然是不太相信的。以张准接触到的地区和人员估算,不成能有谁对鞑子的情况如此了然于胸。因此,他一定是有另外情报来源。只是张准既然这么说,他也只好这么认为,颔首说道:“玉麟果然是有心了。”
张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发现,无论是高弘图,还是张慎言,对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奴酋的性格、快乐喜爱、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琢磨鞑子的习惯和快乐喜爱,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文官。他们的专业领域,是统治国家,而不是行军兵戈。他们没有行军兵戈的专业知识。他们习惯用文官的一套来衡量军事。文官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道,这对军务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从戎兵戈,要的就是寻找对方的致命之处,然后倡议致命的一击。文官,根本不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兵戈。明朝缺乏的就是能兵戈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久远战略眼光的人。在看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讹夺百出。对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几多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兵戈的男丁,甚至不跨越十万人
要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有明朝的军队,一拥而上的话,鞑子哪里有什么招架的能力?就算不需要蒙古人,不需要朝鲜人直接加入战斗,只要认真的贯彻执行收买鞑子人头的战略,也能极大的削弱鞑子的实力。鞑子的人口,是它的致命伤,只要明国看准这一点,不竭下猛药的话,鞑子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蒙古人表示得很是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首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首级,致使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很是糟糕,两者时常兵戈,仇怨是越来越深了。
只可惜,到袁崇焕的时候,看蒙古人不顺眼,将这项规定取消了。这一下,蒙古人不干了。既然你们不要建虏的人头了,我们还和建虏兵戈做什么?刚好这时候努尔哈赤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不克不及树敌太多,对身边的蒙古人,还是要积极拉拢,于是,他积极和蒙古人搞好关系,不竭的联姻。结果,蒙古人开始倒向建虏。到后来,还组建了蒙古八旗。部分的蒙古人,从此成了建虏的忠实打手。
可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蒙古人投靠建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是不肯意投靠建虏的。只要将剩下的部分蒙古人拉住,依然是可以有效的遏制建虏的崛起的。只可惜,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尤其是在看待蒙古林丹汗的问题上,明朝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林丹汗的价值。其实,林丹汗是一直忠于大明朝的,只要明军能给他帮忙,他就能盖住鞑子向大草原的渗透。遗憾的是,明朝人对蒙古人看不上眼,甚至还有借助建虏的手消灭林丹汗的意思,最后,林丹汗不克不及不退到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后病死在那里。
如果历史没有产生转变的话,就是今年的年初,多尔衮将率军攻打林丹汗的余部。经过一番的纵横捭阖,多尔衮成功的臣服整个蒙古部落。可是,历史在这里产生了小小的分支。前往征讨林丹汗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多尔衮则率军诱降的东江镇,还率军达到了登州城,直接踏上了明国内陆的土地。
可以说,目前的大金国,其实是两线作战的。豪格在大草原征讨林丹汗的余部,势如破竹,应该不消多久,就可以臣服所有的蒙古部落。多尔衮诱降东江镇,同样是顺风顺水。对大金国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随着张准的穿越到来,大金国是不是还有这么美好,那就难说了。
“大人,前线抓到一小队的锦衣卫和一小队的官军,马上就会送到这里来。”片刻之后,史立威回来了,向张准述说说道。
“锦衣卫?”
三人听到锦衣卫的名字,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愣。
在黄县的周围,居然抓到锦衣卫的人,这是上演的哪一出?抓到零散的官军却是一点不奇怪。陆陆续续有情报表白,阮大铖投降的时候,有部分不肯意投降的官军,从登州城内跑了出来。不过,那时的情况,很是复杂。也不是所有不肯意投降鞑子的官兵,都能够成功的逃出来。
在登州城的里面,有鞑子到来。在登州城的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闻香教教徒。因此,这些官军想要逃降生天,显然不容易。要么是被鞑子杀死,要么是被闻香教杀死。侥幸逃出来的官军,又因为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的关系,不克不及不潜藏在山野林间,苟延残喘。他们要继续逃跑,就必须穿越莱州府。这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 '
第474章 海军要进驻威海卫!
第474章海军要进驻威海卫!
(0474)
“大人,人都带过来了。”
果然,片刻之后,杰字营的队正周焱宇就前来向张准述说。
今晚复杂在南门外潜伏的,正是周焱宇的军队。虎贲军的哨兵,向来都是以暗哨、潜伏哨为主,很少有明哨。结果,一小队的锦衣卫,还有一小队的明军,闯入了他们的控制规模。在连续对天鸣枪以后,这一小队的锦衣卫,还有一小队的明军,都不克不及不举起了双手。
“带上来”
张准沉声说道。
周围的火把,都被全部点亮,火光有如白天。
周焱宇朝后面招招手,战士们就将一群的锦衣卫押上来。这一小队的锦衣卫,总共三十多人。可能是潜藏在野外的时间太久了,他们一个个都显得狼狈不堪。精神萎靡不振不说,身上的飞鱼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沾满了泥土。他们的武器绣春刀,固然是被全部落下了。
那一小队的官兵,只有六个人,一个军官和五个士兵。他们的神情,看起来同样的萎靡。他们身上的鸳鸯胖袄,也是全部撕裂了。有的处所,看得出是被石头摩擦破的。登州府中部的山地,基本上都是石头居多,想必他们在山间勾留了好长一段时间。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是严重缺乏食物。
更奇怪的是,在这个军官的背后,还有两个士兵背着两个箩筐。周焱宇的述说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居然没有说这两个箩筐里面是什么。不过,应该不是危险品,否则,也不会被送到这里来。
张准缓缓的说道:“你们谁先自报家门?”
那个军官上来说道:“都督大人,在下李昭辉,骑兵千总。”
张准点颔首,缓缓的说道:“你原来在哪个军队?”
李昭辉说道:“在下原来是驻守辽西松山堡的,后来调到东江镇担负骑兵千总。东江镇投降鞑子,在下就到了登州城。没想到,登州城也投降了鞑子。在下只好逃出来了。”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颔首,转头看着那个锦衣卫百户。这一小队的锦衣卫里面,带队的是个百户。其余的都是校尉、力士之类的。大概是对锦衣卫有些矛盾,张准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
那个百户看到张准神色,马上大骇,生怕张准一个不高兴,就让人将自己拉出去斩首了。连他们自己,都知道在他人的印象中,实在是不怎么好。正在慌乱的时候,忽然见到高弘图,急忙高声叫道:“高大人,救命啊”
高弘图持久担负刑部侍郎,审理案件。刚好锦衣卫也有自己的监狱,关押了很多人犯。为了这些人犯,高弘图难免要和锦衣卫打交道。这个锦衣卫百户,正好认识高弘图。果然,听到对方呼唤自己,高弘图说道:“你是锦衣卫哪个千户的手下?”
那个百户哭丧着说道:“小的刘守铸,原来是冯俊凌千户的手下。这次阮大铖献城投降,还要拉小的在一起,小的可是没有承诺啊高大人,饶命啊”
高弘图点颔首,没有说什么,任凭对方跪在地上继续求饶。
大明朝的正直文官,没有人不恨东厂,没有人不恨锦衣卫的,高弘图也不例外。旁边的张慎言同样如此。要是他人跪地求饶,他们说不定已经开口宽恕了。可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那就省省吧。
张准对锦衣卫百户的求饶,同样是无动于衷。锦衣卫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他的目光落在那两个箩筐的上面,好奇的问道:“李昭辉,里面是什么工具……”
“哇哇哇”
话音未落,就从箩筐里面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听声音,似乎是个小女孩。
张准脸色微微一变,目光马上锐利起来。
这个李昭辉,逃跑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小女孩,这是要做什么?
李昭辉示意后面的同伴将箩筐摘下来,向张准一拱手,恳请说道:“都督大人,在下正好将这两个孩子交给你们。”
张准愕然说道:“孩子?交给我?”
李昭辉点颔首,随即让自己的手下,将箩筐打开,将里面的工具抱出来。赫然是两个小孩子,都用厚厚的毛巾包着。一个是三四岁大的女孩,一个是一岁大小的男孩。那小男孩还在熟睡,小女孩却是醒来了,张嘴娃娃大哭。看两个小孩的脸色,还算不错。
李昭辉向张准说道:“这是在下逃出登州城的时候,受知府大人曾化龙的委托,将他的孩子带出来了。曾大人决心以死明志,夫人也誓死跟着曾大人而去……皇恩浩荡……他们的一双儿女……”
声音微微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张准再次有些受惊,缓缓的说道:“他们是曾化龙的儿女?”
张慎言和高弘图也有些受惊。
李昭辉语调哽咽片刻,勉强说道:“阮大铖投靠鞑子,曾大人不从,被阮大铖软禁,想来已经是凶多吉少。在下乃是一个军汉,无妻无子,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是力有不逮。原本要寄养在一般的人家里面,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家。无奈之下,在下只好来找各位大人了。无论各位大人和曾大人是否有过节,看在大家都拼死抵挡鞑子的份上,还请照顾一二。”
高弘图沉声说道:“也罢,大云忠贞不平,不幸殉难,他的儿女,我来收养吧。”
大云即是曾化龙的字。曾化龙原来是孙元化的得力手下。高弘图和孙元化交好,和曾化龙也是有往来的。曾化龙被鞑子杀死,他的孩子交给高弘图来抚养,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