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668章

刺明-第66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阁的诸位大学士,还有六部的尚书、侍郎、给事中都全部在此站立了。王承恩宣布崇祯的到来,所有的大臣,就全部跪下行礼。规规矩矩的三跪九叩,一个礼节都很多。王承恩在旁边唱礼,满脸的严肃,一丝不芶。
    不知道为什么,崇祯今天一点说免礼的**都没有,木然的危坐在龙椅上,让所有的大臣,乖乖的全部行礼。崇祯大概是觉得眼前的这些人,拿着自己的俸禄,却不克不及帮忙自己解决问题,简直跟废料一样。就算不是废料”也是庸才。对这样的废料和庸才,就让他们多跪一点好了。
    行礼完毕,崇祯也没有过剩的话说,直接要在场的大臣,解决粮饷的问题。结果,他话音刚落,整个文华殿,就冷场了,只有呼呼的风声。
    三四十个大臣站在偌大的文华殿里面”静静的听着外面的风声,一点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今天,北京城的风沙特别大,将文华殿门口的大汉将军”都吹得几乎站立不稳。风沙已经连续吹了四天四夜”将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的灰蒙蒙傍边。即使是紫禁城的里面,也有很多处所的风沙,尚未清扫干净,更不要说北京城内的很多处所了。
    由于拖子的连续入寇,明国北部,一片的荒凉,大量的田野被丢荒,加上终年的干旱,形成了大片的荒漠,这是形成风尘暴的主要原因。然而,大大都的人都不懂其中的原理,都认为是神灵责怪,是老天在赏罚某些人。
    北京城的老人们都说,这是几百年来都没有过的事情。背后有传言,说是恐怕要变天了。这些传言通过锦衣卫的密探,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崇祯在愤怒之余”又多了一丝丝莫名的恐惧。对神灵鬼怪之事,大都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成信其无的。
    看到没有人说话,崇祯内心暗自恼怒,对眼前这些大臣的慢恶,是越来越强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崇祯对所有的文官,都抱着怀疑的敌对的态度,认为他们根本无法帮忙自己解决难题。冷场很久,依然没有人说话。崇祯只好开口问道:“户部目前还有几多银子……”
    户部尚书侯恂出列,一副死人脸的木然回答:“江南的盐税没有体例解送到京师,太仓银目前还有不到一万两银子。”,在场的大臣,都是一片的默然。
    外面呼啸而过的风声,好像是更大了。
    堂堂的太仓银,堂堂大明帝国的国库,竟然不足一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说出来,简直让人觉得快要疯失落。好多**怀疑,侯恂是不是少说了一个……万……字,不足一百万两**不多。然而,这就是真*实的情况。没有人怀疑侯拘会说假话。侯拘说国库不足一万两银子,那就是真的不足一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骇人的数字,新任首辅刘宇亮不克不及不咳嗽一声,出列跪下,苦涩的说道:“国库空虚,微臣实在是难辞其咎,还请皇上赐罪……”
    尽管他是新上任的首辅,对温体仁留下的烂摊子,没有太多的责任。可是,为了平安起见,刘宇亮还是率先告罪了。他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平生最不肯意的就是书,考中科举,完全是因为某些另外原因。温体仁突然告病,他突然成了首辅,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地,刘宇亮总是担忧,自己会被崇祯拿来做替罪羊。
    面对眼前的烂摊子,刘宇亮是绝对的有心无力。朝廷是要人没有人,要钱没有钱,要粮没有粮。连温体仁那么伶俐,那么有手腕的人,都玩不转,他怎么玩?若不是害怕惹恼崇祯,刘宇亮眼下就想致仕走人。他不知道温体仁是怎么突然生病的,要是能学到温体仁的本领,他也要来这么一手。眼下的首辅,绝对是要人命的啊!
    崇祯皱眉说道:“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得想体例解决。”,刘宇亮这才稍稍安心,然后回去队到里面其他的大臣,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趾,始终不肯说话。
    眼看又要继续冷场,崇祯不克不及不鼓励说道:“言者无罪,无论诸位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各抒己见,联绝对不会责怪……”
    大学士范复粹出列说道:“前日有个太学生上书微臣,叙述了一些张罗粮饷的体例……”,崇祯皱眉说道:“国家大事,哪里轮到太学生多嘴?”,范复粹坚持说道:“微臣看过以后,觉得有几分事理。或许,皇上和在场的诸位臣工,可以听听,言者无罪嘛……”
    这话说得有点不客气,颇有让崇祯皇帝接受自己意见的味道。不过,明朝的文官,基本上都不在意这一点,尤其是内阁的阁臣,经常会呈现和皇帝较劲的现象。范复粹前几天的火气还没有完全消退,说出这样的话来,一点都不奇怪。
    果然,崇祯也没有过分在意,颔首说道:“你说罢……”
    范复粹慢各斯理的说道:“这名太学生,名叫李琏。他说,现今天下大乱,北国和中原,都已经完全糜烂,唯独江南硕果仅存。然,江南多年来没有兵焚之祸,大户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只知锦衣玉、食,竞相奢侈,妻妾成群,华屋千间,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
    “秦、晋、豫、楚等省大乱的根源是大户们只知刻削小民、兼并土地,致使贫富过于悬殊。即使在丰收年景,小民还难免啼饥号寒。一遇荒歉,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强壮的就起来造反。陕西乱民,杀之不断,此乃最根来源根基因……”
    “今日江南看起来好像很平稳,实际上处处都潜伏着危机。如不早日限制富豪大户兼并土地,赶快解救小民的困苦,那么秦、晋、豫、楚瓦解解体的大祸就会在江南同样呈现。他恳请求皇上毅然下诏,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财产,认捐兵饷,倘有违抗的,就把他的家产没收,一点也不要姑息。另外,他还建议严禁大户兼并,认真清丈土地,以平均苍生负担。”
    范复粹说完,文华殿显得更加的寂静,没有任何人敢说话。原本,大家还以为这个太学生,有什么好提议,没想到,居然是张准的那一套!范复粹的转述里面,有个很是严重的问题,就是重新丈量土地。为什么要重新丈量土地?固然是要准备重新分派土地了!张准的《均田令》,就是这样的内容!为什么在场的人都恨张准?就是因为张准要分走他们的土地!
    现在,这个叫做李琏的太学生,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奏章里面提到这样的内容,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江淅是朝廷的财路所在,朝廷在什么处所都可以搞动作,唯独不克不及在江淅搞动作。要是将江淅也搞乱了,朝廷就算是完全的完蛋了。
    崇祯皇帝听完以后,也是半喜半忧的。这个李琏,提供的体例,概况上来看,简直是切实可行的。问题是,在江淅绝对不克不及动。要是江淅的大户人家,都因为李琏的建议,而起来否决朝廷的话,朝廷的江淅的统治基础,也要完全解体了。迟疑片刻,崇祯缓缓的说道:“各位臣工,意下如何……”
    范复粹情不自禁的微微叹息一声。他就知道,崇祯会是这样的反应。该果断的时候不果断,该怜悯的时候不怜悯,这是崇祯最大的毛病。对卢嘉升的失误,他显得如此的武断,不假思索,不由分辩,就将卢象升下狱。而李琏的提议,他却是优柔寡断,不敢拿主意。
    要是崇祯态度坚决,附和他的人,未必会少。江淅一带,敢于匹敌朝廷的人,也不会很多。可是,崇祯一旦摆开一副征求意见的模样,态度不坚决,这个建议,很容易就被打回去。要从他人的口袋里,将钱拿出来,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果然,工部尚书傅宗龙,率先辩驳,认为李琏的建议,摆荡了朝廷的根本。现在,天下流民比比皆是,唯一的财税来源,就是各地的大户人家。要是连他们也对朝廷不满,后果不堪设想。绊宗龙提议,要将李琏斩首示众,以安民心。其他的各位大臣,也先后讲话,都不赞成李琏的提议。
    这一下,又轮到崇祯自己郁闷了。
    没有足够的钱粮,怎么帮忙杨嗣昌创作发现战功?
    '  '
第684章 宋应星!
    第684章宋应星!
    (0684)
    山东,青州府,淄博附近。
    二月中旬的青州,春寒料峭,寒风萧瑟。北风不竭的吹拂而过,卷起地上的杂物,抛洒得处处都是。天空灰沉沉的,一片阴霾,恍如又要下大雪的样子。然而,田地里忙碌的人群,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寒意。有些农民的额头上,甚至冒出了晶莹的汗珠。
    新的一年开始了,他们要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搞好自己的田地,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这是虎贲军占领青州府的第一年,也是《均田令》正式公布的第一年。青州府的民众,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除每亩地上缴四十斤的税收,其他的都属于他们自己。他们的干劲,自然是高涨异常了。
    在春耕到来之前,农科司的全部骨干,都来到了青州府,指导农业生产。农科司的领导,还是老田头。今天,老田头的心情很是好,无论是说话还是走路,都是乐呵呵的。他一个只知道种田的老人家,居然可以处处走走,教授种田的经验,这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老田头的身边,还有几个人,都是农科司的年轻骨干。其中一个,叫做宋应星。另外一个,叫做徐正明。宋应星、宋应升两兄弟都在虎贲军麾下做事,宋应升担负县令,宋应星却是技术骨干。徐正明同样是个发现家,整天幻想着飞翔,中国最高的直升机理论,就是这个徐正明提出来的。
    青州府自己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人口却相当多,在依照《均田令》分派田地的时候,大部分的民众,分到的田地,都不足五亩,更加需要精耕细作,提高粮食的亩产量。而这个提高,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农科司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一块。
    “哒哒哒”
    当天下午,老田头等人正在淄博附近的田地指导农业生产,忽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他们急忙扭头,顺着马蹄声看过去,结果看到一队的虎贲军骑兵,正风驰电掣的飞奔而来。
    “是都督大人”
    老田头虽然上了年纪,眼神却还是相当厉害,一眼就认出来了,带队的人正是张准。因为是在自己的领地上,相对平安,张准的军服,和身边的人有些许的不合,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很远就识别出来。
    这一队的人马,正是张准和身边的护卫。他也看到了老田头等人,于是立刻失落转马头,向他们这边奔过来。不过,老田头等人都在田间,阡陌纵横的小路,却是不克不及跑马的。张准就翻身下马,招手让他们过来。老田头等人急忙从田间出来,上来问好。
    农科司的人,除老田头之外,还是第一次见到张准。他们显然很难想象,张准是如此的年轻,比他们的所有人都要年轻。然而,他们在农科司接触到的一些政策,还有传说风闻,都表白,张准的眼光,是相当超前的,他制定的很多政策,都很是具有前瞻性。
    宋应星和徐正明都是满腹的疑惑。张准年纪轻轻的,还是军户身世,怎么知道的工具比他们这些纯粹的书人还多?根据他们的了解,张准应该是历来没有离开过山东,没有离开过鳌山卫的啊
    “各位辛苦了”
    张准率先笑眯眯的说道。
    随着皇太极果断的抛却对虎贲军的进攻,德州和董家堡前线,都暂时平稳下来。根据张准的推断,皇太极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冲着朝廷去了。因此,张准立刻畴前线赶回,检查春耕工作。重点就是检查青州府的春耕工作。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尤其是能静下心去踏实的成长,更不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这样的毛病,太多的人太容易犯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来领导虎贲军,可能这时候最积极的,就是抢占土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周围的土地,都全部抢过来再说。然而,张准采纳的,乃是踏实成长的策略,先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能力的时候再出击。或许,这是他的稳重个性使然。
    其实,虎贲军现在控制的土地已经不小了,莱州府、登州府、青州府,都是绝对的平安区,不会再有任何的危险。济南府目前还有一些危险,可能会遭受鞑子骑兵的袭扰。东昌府也是如此,还无法包管绝对的平安。至于兖州府,虎贲军的实力,暂时还没有渗透到那里。
    认真说起来,虎贲军成长到现在,也就是两年的时间。用两年的时间,来经营三府之地,显然是不敷的。现在的登州府,就有很多细致的工作,尚未完成。青州府更是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是刚刚开始。处所大了,措置不到位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