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27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27章

小说: 明朝的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郭桓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具体数字是这样的,当年浙西的钱粮是450万石,郭桓只交给了朱元璋200多万担,其余的他自己私分了。
    3.郭桓等人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巧立名目,创造性的征收多种赋税:包括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神佛钱等。
    最后算出总账,他和同党一共贪污了2400多万石粮食。
    这么看来,郭桓确实是胆大妄为,他勾结其他官吏贪污腐败,朱元璋也并没有放过他的同党。那么郭桓的同党是谁呢,经过朱元璋的追查,六
    部的大多数官员都成为了郭桓的同党!
    他们包括礼部(礼法)尚书赵瑁、刑部(司法部)尚书王惠迪、兵部(国防部)侍郎王志、工部(建设部)侍郎麦至德等。请注意,这个名单
    很长,据《刑法志》记载,当时六部除上面所列高级官员外,所有侍郎(副部长)以下官员都被干掉了。
    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六部,每个部除了尚书(部长)一人,侍郎(副部长)两人(上文已列出者除外),所有的办事官员都被杀掉了。当时的部
    长真的成了光杆司令,官员们陷入了恐惧之中,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就是你们今天死了几个?其实到后来这个问题也不用回答,因为一个部
    里最多只剩下三个人
    这是中央官员,还有地方的经办官员,粮食是由省里送来的,往下查,就是各个府县,府县再往下,就是那些所谓的富户、粮长。这些人也大
    多被杀掉。
    此案一共杀掉了三万余人,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扫而空了。
    这样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在郭桓案件中幸存下来的官员,真不容易啊,怎么把你们给漏了呢?
    '126'
    案发现场的疑点
    在讲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我还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当然,还是用我的方式。
    对郭桓案件的分析,我们会采用一种类似于破案的方法,相信大家会感兴趣的。
    下面就请大家拿起自己的烟斗,开始对案发现场的勘查吧。
    以上所列就是史料的记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案发现场,请大家注意,并非所有史料都是可信的,在这些资料中,互相矛盾的并不少,就如同
    凶案现场会出现很多将你引入歧途的线索一样。
    但只要你认真分析,是可以找出真相的。
    其实历史学家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从这些互相矛盾的资料中找到真相。这里再提供一件重要的破案工具,也是历史学上很重要的原理之一
    ,那就是大家词妨系氖焙颍欢ㄒ悸堑叫词槿说谋尘埃蛭庖不蚨嗷蛏倬龆烁檬榈那阆颉O嘈湃绻皇亲耘埃词槁钭约旱娜吮暇够故巧偈伞?br/》
    我们就把这个案件的史料让大家来分析,这里就是案发现场,你能从中看出有哪些疑点吗?
    如果你还在思考,那就先不要看我的结论。
    下面是我自己的分析,只供大家参考:
    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疑点:1、贪污的数目应该有一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知道当时明朝一年的收入也只有2400多万石粮食,在朱
    元璋刚刚处理完胡惟庸,且已经设立了锦衣卫的情况下,郭桓不过一个侍郎,何来包天大胆敢如此妄为,贪污的数量居然赶得上明朝一年的收
    入?
    而且我们先前已经介绍过,当时肃贪力度之大,贪官闻风而逃,即使身在穷乡僻壤,白天贪污,晚上就被告发,郭桓等人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
    ,每天无数的密探来来往往,他老兄居然还敢私吞几个省的公粮!朱元璋自废除丞相之后,很多小事他也会亲自处理,如果有几百万石粮食不
    入库,朱元璋早就跳起来骂人了,何必等到御史告发?
    2、我们看看历史上著名的贪污案,就会发现其实贪污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人越少越好,既安全,分的钱也多。郭桓不过是个户部侍郎,要贪污
    粮食怎么会和礼部、刑部、兵部、工部、吏部的人一起合作,莫非他是觉得知道他贪污的人太少,想给自己打个广告?不管怎样,郭桓也算是
    风光了一把,他一个小小的侍郎,其同党的数目居然打破了丞相胡惟庸保持的记录。
    虽然这个记录并不光彩。
    综合看来,这个案件是存在着很大疑点的,但这也并不能说明此案就是子虚乌有,郭桓的贪污行为很有可能是存在的,只不过数量没有这么大
    ,所谓的同党没有这么多罢了,不然为何朱元璋不找张三李四,偏要找你郭桓呢。
    如果你有更多的发现,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已经走上了理性分析历史的道路。历史的疑云是永远存在着的,我们在这里所作的分析只是一家
    之言,并不能给郭桓案件下一个肯定的结论,充其量只是一个推论。
    重要的是,如果你能从这种分析方式中有所斩获的话,请你相信,打开历史迷雾的钥匙已经离你不远了。
    '127'
    郭桓案最终还是结束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案中被杀的最后一个人正是此案的主审法官,杀掉无数官员的右审刑吴庸。
    经过这一连串大案,朝中官员如惊弓之鸟,每天都担心自己脑袋不保,有些好事的人就拿这些官员开涮,说朱元璋上朝时如果玉带系在肚皮下
    面,就是要杀人了,如果玉带在肚皮上代表今天平安无事。如果这样判断,那是要出问题的,万一哪一天朱元璋吃得太饱,肚子胀,玉带只能
    放在肚皮上,心情又不好,官员们可就要吃苦头了。
    史料记载,官员们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什么仪式呢,穿戴整齐,抱抱老婆孩子,交待清楚谁还欠我多少债、我的私房钱藏在床
    底之类的后事,然后诀别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后哭,除了人还是活的,和开追悼会没什么区别。
    散朝的时候,老婆孩子在家门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会大肆庆祝一番,庆祝的内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这些并不是玩笑,而是真实的历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祸福这种极大的压力下,很多官员承受不住,纷纷表示自己就当白读了几十年书,情愿回
    家种地。
    官我也不做了,回家总行了吧。
    哼哼,没有那么容易。奸贪无福小人,故行诽谤,皆说朝廷官难做,诽谤朝廷,这又是一条重罪。于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说你,
    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明朝的官员们在这个矛盾上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特点。他们想出了一个很绝的方法……装疯。
    在洪武年间的朝廷里,好好的一个人突然间得了精神病是常见的,具体表现为痴呆、神情木然、披头散发、见到人就叫爹、拿着菜刀四处和人
    打招呼等,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多活两年
    话说回来,这招也是不错的,而且当时也没有精神鉴定这一招,只要你能下血本,多恶心的事都做得出来,就一定能够成功。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成功者的例子,那装疯意志可真是坚强。
    '128'
    这个倒霉(或者是幸运)的人叫袁凯,是监察御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个工作给他,把处决人犯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工
    作,但袁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他把名单交给太子,太子看到名单上人太多,主张从宽处理,可问题是他并没有自己去找老爹说这句话,而是转告袁凯,让他去告诉朱元璋自
    己的意见。
    袁凯心想,去就去吧,见了朱元璋,老实的把太子的话原样说了一遍,完后叩个头,准备走人。。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问他:太子意见和我
    相反啊,你看谁说得对呢?
    见鬼了,你们父子俩的事情,是我一个小官能掺和的吗,袁凯左右为难,没有办法,想出了回答的话:皇上也没错,太子也没错,皇上杀人是
    维持法纪,太子放人是发善心。
    真是难为袁凯了。
    谁知朱元璋听后大怒,当面斥责袁凯狡猾,不说真话,然后把他赶了出去。袁凯回家后越想越怕,下了决心装疯。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让
    家里人传话说自己已经疯了。
    朱元璋果然不信,派人到他家打探,派去的这个人也不是空手来的,还拿了一件木工钻,传朱元璋的话,疯子是不怕疼的,就看看你是真疯还
    是假疯。于是便用木钻去扎袁凯。
    袁凯不愧是装疯高手,发扬了关云长刮骨疗伤的优良品质,任人来钻只是不出声,来人这才相信,便回去报告了朱元璋。袁凯躲过了这一关。
    然而朱元璋还是不相信他疯了,便偷偷的派另一使者去看袁凯家里的情况,这位使者刚走到袁凯家的院子里,就被一个景象惊呆了,直庆幸自
    己还没吃饭。(诸位吃饭前最好也不要看)
    原来袁凯脖子被铁链锁住,正趴在地上吃狗屎,还一段段的嚼。使者大倒胃口,到这个地步,如果袁凯还没有疯,那就是自己疯了,连忙回去
    告诉朱元璋。朱元璋听后也是一阵恶心,便没有继续追究袁凯。
    大家应该知道,袁凯是装疯的,吃狗屎这一招也太狠了,不过袁凯并不是真吃的狗屎,他在都察院的同僚事先得到消息,便告诉了他,他灵机
    一动,把面粉和上酱料做成狗屎状物体,当饭给吃了。这才躲过了朱元璋的耳目。
    '129'
    朱元璋时期,官员们的日子是不好过的,从肃贪到空印案、郭桓案,朱元璋杀了很多人,有些是该杀的,而有些则是错杀、冤枉的。很多人就
    此给朱元璋安上了屠夫,杀人狂的名字,甚至有人怀疑他的精神有问题,那么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之前讲述了很多这一时期的情况,对朱元璋肃贪和错杀的事实都进行了列举。这也是希望能从更客观的角度来诉说朱元璋与官员之间的关
    系。
    应该说朱元璋的这些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其行为主体还是正确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贪官污吏,如果我们联系朱元璋少年时候的遭遇,就更能
    理解他的行为。
    朱元璋从小就被官府欺压,自己的悲惨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贪官污吏造成的,这也使得他很不喜欢这些当官的,即使官员们为他干活,在他的内
    心中对这些人也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一旦遇到某些因素的触发,就会迅速扩大,进而蔓延到对整个群体的信心缺失。
    正如俗话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被蛇咬过的人,他被官吏们欺压了几十年,怎么会信任这些人。所以如空印案
    、郭桓案这样的案件一发生,朱元璋就会迅速将风潮扩大,在他看来,官员都是不可信的。
    而朱元璋的肃贪行为虽然可敬,效果却不佳,这是因为他过分看重了刑法的力量,而没有注意从各方面加强制度上的完善,一味的猛打猛杀,
    虽然在他统治时期,贪污现象很少,但他死后,明朝的贪污却十分严重,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朱元璋给官员的待遇很低,很多人认为是故意虐待官员。但我在分析明朝初期俸禄制度后发现,这个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朱元璋制定的俸禄
    标准应该是经过仔细计算的,这些俸禄是足够明初的官员们生活的。只不过他没有考虑到官员除了自己一家吃饱外,还要养活办事员,还有一
    定的人际往来,而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俸禄是不够的。
    也许有人会问,朱元璋如此精明,怎么会想不到这些呢,可是就实际情况看,在这些问题上,朱元璋确实是缺乏远见的。
    比如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挨饿,规定凡是自己的子孙,一律不允许出去工作,就算没有官做,也只能在家吃俸禄,由于自己要过饭,而且家
    破人亡,朱元璋对自己的亲戚十分看重,他制定的世袭爵位制度对子孙们做了充足的打算,即使是象刘备那样,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辈打不着
    的子孙,他也预留了爵位,并准备了相应的俸禄。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一百年后,他的子孙们已经繁衍到了几十万人之多,朝廷一个省的粮食来养活他们都不够,最后某些皇子皇孙得不
    到粮食,又不能出去工作,就活活饿死在家里。这就是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吧
    我想,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对朱元璋来说应该是公平的。
    '130'
    在朱元璋整肃官吏的同时,另一个大案……胡惟庸案也在进行中,这个案件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亡结束,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