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279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279章

小说: 明朝的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杨涟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在他即将步入深渊的时候,一个人拉住了他,并且把一口唾沫吐在了他的脸上。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左光斗。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现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杨涟最忠实的战友,东林党最勇猛的战士。
    虽然他的职位很低,但他的见识很高,刚一出门,他就揪住了杨涟,对着他的脸,吐了口唾沫:
    到初六登基,今天才初一,如果有何变故,怎么收拾,怎么对得起先皇?!
    杨涟醒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皇长子还在宫内,一旦李选侍掌握他,号令群臣,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但事已至此,只能明天再说,毕竟天色已晚,皇宫不是招待所,杨大人不能留宿,无论如何,必须等到明天。
    杨涟走了,李选侍的机会来了。
    当天傍晚,朱由校再次来到乾清宫,他不能不来,因为他父亲的尸体还在这里。
    可是他刚踏入乾清宫,就被李选侍扣住了,尸体没带走,还搭进去一个活人。
    眼看顾命大臣们就要完蛋,王安又出马了。
    这位太监可谓是智慧与狡诈的化身,当即挺身而出,去和李选侍交涉,按说被人抢过一次,总该长点记性,可是王安先生几番忽悠下来,李选侍竟然又交出了朱由校。
    这是个很难理解的事,要么是李小姐太弱智,要么是王太监太聪明,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李选侍失去了一个机会,最后的机会。
    因为第二天,杨涟将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九月初二
    吏部尚书周嘉谟和御史左光斗同时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战略,因为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只要李选侍搬出去,她将无法制约皇帝,失去所有政治能量。
    但要赶走李选侍,自己动手是不行的,毕竟这人还是后妃,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经过商议,杨涟等人统一意见:让她自己走。
    左光斗主动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彻底赶走这个女人,他连夜写出了一封奏疏,一封堪称恶毒无比的奏疏。
    正文 1419…1426
     更新时间:2008…11…18 0:34:15 本章字数:9121
    文章大意是说,李小姐你不是皇后,也没人选你当皇后,所以你不能住乾清宫,而且这里也不需要你。
    然后他进一步指出,朱由校才满十六岁,属于青春期少年,容易冲动,和你住在一起是不太合适的。
    话说到这里,已经比较露骨了。
    别慌,更露骨的还在后面。
    在文章的最后,左光斗写出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
    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
    所谓武氏,就是武则天,也就是说,左光斗先生担心,如此下去,武则天夺位的情形就会重演。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非常过分的话,那你就错了,事实上,是非常非常过分,因为左光斗是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比流氓还流氓。
    希望你还记得,武则天原先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是太宗的儿子,
    后来,她又成了唐高宗的妃子。
    现在,李选侍是明光宗的妃子,熹宗是光宗的儿子,后来……
    所以左光斗先生的意思是,李选侍之所以住在乾清宫,是想趁机勾引她的儿子(名义上的)。
    李选侍急了,这很正常,你看你也急,问题在于,你能咋办?
    李选侍想出的主意,是叫左光斗来谈话。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因为左光斗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是御史,天子召见我才会去,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若辈何为者)?
    九月初三
    左光斗的奏疏终于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可是皇帝的反应并不大,原因简单:他看不懂。
    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一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幸好,他的身边还有王安。
    王太监不负众望,添油加醋解说一番,略去儿童不宜的部分,最后得出结论:李选侍必须滚蛋。
    朱由校决定,让她滚。
    很快,李选侍得知了这个决定,她决定反击。
    九月初四
    李选侍反击的具体形式,是谈判。
    她派出了一个使者,去找杨涟,希望这位钢铁战士会突然精神失常,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相信她是一个善良、无私的女人,并且慷慨大度的表示,你可以继续住在乾清宫,继续干涉朝政。
    人不能愚蠢到这个程度。
    但她可以
    '1420'
    而她派出的那位使者,就是现在的李进忠,将来的魏忠贤。
    这是两位不共戴天的死敌第一次正面交锋。
    当然,当时的杨涟并没有把这位太监放在眼里,见面二话不说:
    她(指李选侍)何时移宫?
    李进忠十分客气:
    李选侍是先皇指定的养母,住在乾清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杨涟很不客气:
    你给我记好了,回去告诉李选侍,现在皇帝已经即位,让她立刻搬出来,如果乖乖听话,她的封号还能给她,如果冥顽不灵,就等皇帝发落吧!
    最后还捎带一句:
    你也如此!
    李进忠沉默地走了,他很清楚,现在自己还不是对手,在机会到来之前,必须等待。
    李选侍绝望了,但她并不甘心,在最后失败之前,她决心最后一搏,于是她去找了另一个人。
    九月初五登基前最后一日
    按照程序规定,明天是皇帝正式登基的日期,但是李选侍却死不肯搬,摆明了要耍赖,于是,杨涟去找了首辅方从哲,希望他能号召群臣,逼李选侍走人。
    然而,方从哲的态度让他大吃一惊,这位之前表现积极的老头突然改了口风:
    让她迟点搬,也没事吧。(迟亦无害)
    杨涟愤怒了:
    明天是皇上登基的日子,难道要让他躲在东宫,把皇宫让给那个女人吗?!
    方从哲保持沉默。
    李选侍终于聪明了一次,不能争取杨涟,就争取别人,比如说方从哲。
    因为孤独的杨涟,是无能为力的。
    但她错了,孤独的杨涟依然是强大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都留存着一个信念:
    当我只是个小人物的时候,你体谅我的激奋,接受我的意见,相信我的才能,将你的身后之事托付于我。
    所以,我会竭尽全力,战斗至最后一息,绝不放弃。
    因为你的信任,和尊重。
    在这最后的一天里,杨涟不停地到内阁以及各部游说,告诉大家形势危急,必须立刻挺身而出,整整一天,即使遭遇冷眼,被人讥讽,他依然不断地说着,不断地说着。
    最终,许多人被他打动,并在他的率领下,来到了宫门前。
    面对着阴森的皇宫,杨涟喊出了执着而响亮的宣言:
    今日,除非你杀掉我,若不移宫,宁死不离(死不去)!
    '1421'
    由始至终,李选侍都是一个极为贪婪的女人,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虐待朱由校的母亲,逼迫皇帝,责骂皇长子,只为她的野心和欲望。
    但现在,她退缩了,她决定放弃。因为她已然发现,这个叫杨涟的人,是很勇敢的,敢于玉石俱焚、敢于同归于尽。
    无奈地叹息之后,她退出了乾清宫,从此,她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或许依然专横、撒泼,却已无人知晓,因为,她已无关紧要。
    随同她退出的,还有她的贴身太监们,时移势易,混口饭吃也不容易。
    然而一位太监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未终结,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另一个女人。
    从这个女人的身上,他将得到新的前途,以及新的名字。
    强大,无比强大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六,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正式登基,定年号为天启。
    一个复杂无比,却又精彩绝伦的时代就此开始。
    杨涟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起,在短短十五天之内,他无数次绝望,又无数次奋起,召见、红丸、闯宫、抢人、拉拢、死磕,什么恶人、坏人都遇上了,什么阴招、狠招都用上了。
    最终,他成功了。
    据史料记载,在短短十余天里,他的头发已变成一片花白。
    当天启皇帝朱由校坐在皇位上,看着这个为他的顺利即位费尽心血的人时,他知道,自己应该回报。
    几日后,杨涟升任兵科都给事中,一年后,任太常少卿,同年,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后任左副都御史。短短一年内,他从一个从七品的芝麻官,变成了从二品的部级官员。
    当然,得到回报的,不仅是他。
    东林党人赵南星,退休二十多年后,再度复出,任吏部尚书。
    东林党人高攀龙,任光禄丞。后升任光禄少卿。
    东林党人邹元标,任大理寺卿,后任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东林党人孙慎行,升任礼部尚书。
    东林党人左光斗,升任大理寺少卿,一年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以下还有若干官,若干人,篇幅过长,特此省略。
    '1422'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伟大的,现在,我相信了。
    当皇帝的当皇帝,升官的升官,滚蛋的滚蛋,而那个曾经统治天下的人,却似乎已被彻底遗忘。
    明光宗朱常洛,作为明代一位极具特点(短命)的皇帝,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大仇深。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宫里闯。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蒙古大夫,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
    更搞笑的是,许多历史书籍到他这里,大都只讲三大案,郑贵妃、李选侍,基本上没他什么事,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在他死后,为了他的年号问题,大臣们展开了争论,因为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死了,八月,他就死了。而他的年号泰昌,没来得急用。
    问题来了,如果把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作泰昌元年,那是不行的,因为直到七月,他爹都还活着。
    如果把第二年(1621)当作泰昌元年,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去年八月,就已经死了。
    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问题终究被解决了,凭借大臣们无比高超的和稀泥技巧,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处理方案隆重出场: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明年(1621),为天启元年。
    这就是说,在这一年里,前七个月是他爹的,第二年是他儿子的,而他的年份,只有一个月。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他很可怜,几十年来畏畏缩缩,活着没有待遇,死了没有年号,事实上,他人才刚死,就有一堆人在他尸体旁边你死我活,抢儿子抢地方,忙得不亦乐乎。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有人曾对我说,原来,历史很有趣。但我对他说,其实,历史很无趣。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没有正恶,只有成败。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刑部侍郎、大理寺丞等等等等,政权落入了东林党的手中。
    它很强大,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这一现象,史称众正盈朝
    '1423'
    按照某些史书的传统解释,从此,在东林党人的管理下,朝廷进入了一个公正、无私的阶段,许多贪婪的坏人被赶走,许多善良的好人留下来。
    对于这种说法,用两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
    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八道。
    之前我曾经说过,东林党不是善男信女,现在,我再说一遍。
    掌权之后,这帮兄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查红丸案。
    追查,是应该的,毕竟皇帝死得蹊跷,即使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但两位蒙古大夫,一个下了泻药,让他拉了几十次,另一个送仙丹,让他飞了天,无论如何,也应该追究责任。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追究责任后还不过瘾,非要搞几个幕后黑手出来,郑贵妃、李选侍这几位重点嫌疑犯,名声坏,又歇了菜,要打要杀,基本都没个跑。
    可是现成的偏不找,找来找去,找了个老头——方从哲。
    天启元年(1621),礼部尚书孙慎行上疏,攻击方从哲。大致意思是说,方从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