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因为同情黄宗羲的遭遇,当世大儒,时任顺天府尹的刘宗周,成为了黄宗羲的监护人及老师。
刘宗周在学问上的造诣,在当今天下,属于前三名选手。这就使得黄宗羲的学问背景,具备了传统儒家承钵之人的资格。
最后,当年杨嗣昌(时天下七大都督)想搞死孙传庭,奏本都写好了,就等天一亮寄走;偏偏左良玉嫉恨杨嗣昌,所以想借用洪承畴(时任兵部尚书)之手,打击杨嗣昌。所以提前报警。而洪本兵既不想得罪杨嗣昌,又不想老部下孙传庭倒霉,更不愿意冷了左良玉的心,多方考虑之后,提醒孙传庭率先提出了“山陕新制”。
而对于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新制,新制,搞了新制,很多人就可以不通过正常途径,成为小有实权的角色。刘宗周便写好一封推荐信,把黄宗羲送到了孙传庭手下当差。
多年混乱不堪的山陕,被孙传庭治理得井井有条。黄宗羲不仅获得实践上的经验,还丰富了自己的学问。最起码,炒花生之前应该先晒晒,这个生活常识谁知道?
后来,孙传庭稀里糊涂的因为挪用库银,而被打入死牢。如果不是天子小朱一心想救护这位鞠躬尽瘁的清官,孙传庭现在早就化为枯骨了。那里还能在定陶那边搞出一个《新军事理论》出来?
但这么个波折之后,黄宗羲彻底走出了自己的书房小世界,着手从实际的人民生活本质出发,寻找富国强民之路。所以黄宗羲的理论背景,具备了改革者的姿态。
既有传统儒家,又拥有舆论的同情,本身还是一名深受普通群众爱戴的改革者。如此多重身份的结合之后,让黄宗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推窗可望月,凭栏可拾花,与心上人并肩伫立在风景之中缠绵。让全体国民拥有一份优雅的心境,国家的执政者,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送给每一个家庭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并且是免费的。
黄宗羲的理论特点,深入浅出,并且喜欢列举例证。他先假设了一栋“水景住宅”的地标,其中“水景”属于公共设施,由国家招标一名财主出资20两修建。“住宅”部分属于私人财产,由国家特许财主“融资”80两白银兴建,经营期限60年。
这样算下来,整套地标价值总计为100两纹银+60年的使用权。
财主开始对外销售。住户暂定为黄宗羲、郑蒙儿夫妇。
小两口住进可以推窗望月的房子后,分60年偿付120两白银,整套地标的升值空间为20两。高达20%。如果考虑到,每年归还2两白银,对于像黄宗羲、郑蒙儿这样的夫妇来说,属于小儿科,那么好了,如果财主口才够好,完全可以达到60年分期偿付180两的规模。整套地标的升值空间只高不低。
而之前财主融资时,完全可以全额从国家那边搞到贷款,也就是说,财主从头到尾,只拿出了20两白银和自己60年的信用,来兴建了“水景住宅”。120两的购房款,交还国家85两,剩余35两,归财主所有。
这样计算,国家通过60年,赚了5两白银,给了民众60年的“景致生活”,也就是维持了60年的安定统治。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存在谁赚谁赔的关系,只存在稳定与和谐的问题。
财主,通过60年,赚了15两白银,比国家还多10两。更何况中国人都是爱夹私货的,通过他的手,修建了100两的房子,他怎么也得给自己搞个两居室吧。白得60年的房子,外加大善人的好名声。还有15两的赚头(现金成本才20两)。何乐而不为?
住户,100两的房款,分60年付清。试问,有那个笨蛋会愚蠢到,忙活一整年,连个2两银子的嚼果儿都剩不下的地步?60年的悠而无优的生活,基本就算一辈子了。一辈子无忧无虑,还他妈想怎么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潜在漏洞,那就是60年的信用,价值几何?国家信用成本刚好同国家岁入成反比。国家越有钱,其信用成本就越低,国家越没钱,其信用成本就越高。俗话讲,救急不救贫,就是这个道理。千万富翁问你借10两银子,您恨不能借给他100两,为啥子?信心呗!
因此说,围绕着“水景住宅”,财主、住户、国家,为了保证各自的利益不受损,一定会联合起来,通力合作,降低社会整体的信用成本。也就是富国强民,为国出力。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逻辑循环。完美,而具备可操作性(当然,也是一种理想)。
黄宗羲的全部理论中,住宅还只是一种例证,推窗之后,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福利与幸福,一个政党,其宗旨就是要让百姓幸福。起表象,就是让百姓相信她的承诺,有实现的可能。什么叫承诺?居有其屋且有风景,生而无优且健康,这样的政治承诺,足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了。
“推窗之论”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混沌理论的经典结果。由一个随机事件,引发另一个随机事件,多个随机事件,组成了相对系统内的杂乱无章。但当整体混乱的积累,突破临界点之后,一个内在联系的普遍规律,也就自然形成。
小朱是个半吊子,这点没有任何人能否认。这东西文不能写经论,还要老婆绯儿帮忙。武不能上马引弦,老婆阿萝飞马连环,箭箭中靶心。这本事,就算让小朱练上500年都成精成妖怪了,估计他也学不会。
但这家伙的本事,就是以他为起点,引发一个又一个的混乱,然后在这些混乱中,大明朝的全体公民,忽然寻找到了自己的明天。
为了美好的明天,能够住上好房子,整个国家机器,开始走向了方向明确的道路。
但在“推窗之论”的指引下,走上康庄大道之前,他们还要解决几个问题:国内的叛乱、拉达克-中东平台的搭建、对俄罗斯的戒备与合作、对南洋的巩固与开发。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目前仍在临死反噬的天灾。
天灾的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当北京方面,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世界里,艰难寻找曙光之际,他们再次迎来了席卷全国的旱灾。
从冬天后半段儿,大家就开始担心今年的农事,毕竟古代士子,都拥有夜观天象的本事。
解决旱灾的唯一出路,就是解决粮食来源,进口粮食是成法,由于目前郑家海军彻底归建,为了向皇上表忠心,郑成功不仅奉上了一樽纯金大鼎,上面用百宝嵌的工艺,镶嵌了108颗不同的宝石。还信誓旦旦的要替国家从远洋方面进口粮食。
但进口粮食的存储,也有隐患。杜宏门是粮食皇商,天下粮仓,有一多半都是老杜的名下,怎么存储,交不交存储费?再一个,稻谷麦糠,凭借几千年的经验,中国人可以存储几十年都没问题。可地瓜、玉米、土豆、西红柿这些物件儿,目前中国人还不具备太强的操作性。
因此为了避免一些隐患连锁爆发,从而导致民变再起,国家现在施行了最经济的方法,推广性种植。因为国家出面集中存储,不仅有成本,还要浪费一些时间。如果百姓自家就可以耕种高产农产品,则省去了很多麻烦。当出现部分家庭存储不当时,再通过国家配给来平抑粮食压力,是一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经典实践版。
目前关于粮食推广种植事宜,由太子慈?负责。这个事业可是功在千秋,首先民以食为天,一旦推广成功,将来储君接班,会迎来最大的民意支持率。毕竟历史上,没有一位太子,会以国之储君的身份,如此频繁的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再一个以“十九小子”为班底的国家第三梯队,终究是年少居多,万一出现推广失败现象,小朱以及杨嗣昌、洪承畴等人,还可以出面摆平。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政治运转形式。
但一众朝臣想的还不止这些,大家都非常欣喜的看到,推广种植时,原有的皇庄,也将纳入这个计划中去,太子手上掌握的资源、人力、财政,都将破了历史纪录。这一切,都是皇上想偷懒的信号。这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
瞧瞧,小朱混成了这个奶奶样,大家都盼着他别再瞎折腾了。因为目前国家的状态很怪异,可以说“千古未有之变局”。
国内叛乱,身为皇上居然一点儿也不着急,整天不是想办法赚钱,就是去琢磨印度。自古开疆辟土,向来是御驾亲征,大兵讨伐。可人家皇上为了一个小国拉达克,动用了整支征西军。为了一个俄罗斯,竟然只是通过和谈来换取利益。自古和谈都是丧权辱国,从来没听说过,和谈也能拿到好处!这真是太奇怪了。
最可笑的,皇上似乎终于沉溺于天文历法了,晚上画星象图,白天自然没精神。
如此混乱且不着调的帝王之术,被总结为一句话:当下混乱,都是如今天子隔三岔五的馊主意给闹腾出来的。现在皇上终于偷懒放权了,大家暗自祈求上苍,这位上书房的主人,中国的皇帝,可别再瞎折腾了。天文历法,于国无损,沉迷也好,沉溺也罢,总之是不错就对了。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耗时十八年,历经徐光启、周胤两代中外科学家的呕心沥血,《崇祯历书》正式出版发行,并成为官方纪年标准。也就是说,无论迂腐的老学究多么死硬,他们也不得不默然接受“1646年=崇祯十九年”这样的概念了。而且官方也会专门发布一个推算表,即西历与东历之间的转换。并且每周7天,每月5周,每年52周这样的概念,也都在西历中赫然体现。
借用1646来表述崇祯十九年,与民族气节无关,仅仅是科学纪年的一种方式。更何况,并不是举西历而废止东历,不过是两历并举而已。更何况时间只是历书的表面,背后则是气象、天文、数学等基础学科。
当《历演算谱》摆上御书案的时候,小朱这个心智始终无法变得成熟的半吊子,难掩其得意的心态,翘起二郎腿,左手挖着鼻子,右手轻轻敲打着题本封面,以一种很逊的形象,对着儿子说道:
“慈?啊,”(儿臣在)“要知道,历书中的星辰图谱,需要不断完善增补,而这其中许多图稿,还是为父画的呢!”
“父皇经纬中西,儿臣时时因自惭而奋发!”
“不错,说得不错!人可以不如别人,但因为自觉不足,而奋发图强,这样的人,才有前途可言。”
“儿臣谢父皇教诲!”
“HUHU,”被儿子的马屁彻底拍晕菜的家伙,美滋滋的从怀中掏出一张小纸条,这是他保持多年的习惯了,看了看之后,轻声对着太子说道:
“拉达克王世子德丹南吉,已经到京多时,听闻他的女儿莫施尔公主与咱家的重华、孙诚家的夏儿,三个小丫头玩得很开心,还培育出了什么沙漠之花。也该是咱们回赠人家点儿礼物的时候。你是长子,这礼物,就由你,领着弟弟妹妹们一起挑选吧,但到最后,都要为父亲自过目,选得好有赏,选得不好,要罚。你可听仔细了?”
“儿臣谨遵父皇圣谕!”
“那好,你先下去吧。”
“儿臣告退!”
“…”
小朱没再说话,他依旧沉浸在兴奋之中,短期是走不出来了。千百年后,人们依旧会使用这部历法,尽管周胤不如徐光启开明,他竟然把经验主义给应用进来,似乎着力总结了“清明会下雨,十五会刮风”这样的偶然巧合。但仍不能湮灭这部历书的伟大。尤为难得的是,因为小朱亲笔画了不少星云图稿,因此周胤特意跟其他画师打好了招呼,千百幅插图,都写上“承圣御制”的字样。似乎为得是给读者一个错觉,所有的插图草稿,都是皇上画的,画师们,只不过临摹而已。
这种利用中国文字漏洞的作弊行为,在小朱这里丝毫没有什么羞愧的感觉,他反而沾沾自喜,学霸就学霸到底了,反正自己也确实画了不少,全算自己的头上,也没什么不可。谁让咱是皇上呢!
自我陶醉了好一会儿,他才拽了一下铃绳。这个装置最早是犹太人肋尼的杰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富贵人家之中,这东西其实很隐蔽,万一有匪徒闯进密室,主人只要悄悄踩一脚绳子,门外的铃铛就会响起来。主仆之间如果默契很深,会从铃声的节奏中,听出很多内容。
果然,一共进来了三个人。
“春熙,你去把这历书送到周胤那边,就说朕看过了,很满意。就是首批刊印量太少了,朕再出2万两,印他个十万、八万册,到时候免费发放,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历书,还有其中的图谱。听明白了吗?”
“臣遵旨!”
春熙干脆的答应之后,立刻上前抱起这些卷宗,退出了上书房。
“王坤啊,那个张彝宪、阮大铖他们两个,现在住哪儿啦?”
“回皇上,张公虽被贬谪,但并未离开宫里。按例,可以住在浣衣局。阮大人因为跟张公关系不错,臣就想着把他们两个安排到一起。可浣衣局中多有女佣,因此说,为了忌讳,臣给他们安排到东厂胡同那边了。”
“…”
小朱有点无奈的看了看王坤这个笨蛋,内外勾结历来是政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