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水渠,一个崭新的引水渠。这样天桥形制的引水渠桥,是众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过的。
但是小朱歪头看了看肋尼展示的排水渠桥,脑海中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连忙跟徐光启说:
“徐老卿家,你问问他,这个渠桥是他的创意吗?”
“回皇上,他们很惊讶皇上的睿智,这等渠桥的思谋,确实非他们所创,乃是西洋的番国,叫做西班牙的原创。”
“大胆,此等番夷,先是违命不归,继而取巧欺瞒于上,实在该杀!”
小朱淡淡的看了看成基命,心说了,老钱装枪你放炮,你傻不傻啊?
成基命见小朱没什么反应,也就不再多言,小朱不嗜杀的作风他们了解,这些话他说了等于白说。呵呵。
“皇上,他们等人去过黄河一带,黄河已成飞水之势,是以肋尼想利用这样的引水渠来灌溉周边田地,还可以解决黄河水患。虽说这些年干旱,黄河水患已经不足虑,但若到富水时节,这引水渠的功效就可以显现了。”
永治黄河,历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宏愿,虽说肋尼的法子未见得有多好,但起码给出了一个有效答卷。就看小朱他们这些人怎么批阅了。
“修建引水渠桥和排水渠,工程繁浩,恐怕这银子?”老温永远先觉察出小朱的意向,否则他不会提钱的。
“这水渠的造价应是多少?”
“回皇上,排水渠,三十万钱一里。引水渠桥三百万铜钱一里。”肋尼根本不知道铜钱和银两的兑换比例,所以他和老徐报价时,就引用了铜钱。老徐呢?估计老人家有些冲动,也没进行换算就直接给小朱转译了。
“噗哧!”阿萝轻轻笑了起来,原本就不是很严肃的气氛,更加轻松了许多。三百万铜钱等于3千两白银,虽说贵了一些,但也不是不能承受,30万两就可以架设100里,抛开黄河沿岸的五十里危险区,足够一座大中型城市用水了。300万两就是10座城池,现在沿河两岸的大城无非就那么几座,完全可以接受。排水渠更不用提了。
小朱也知道,地下铺设排水渠,众大臣也不是很感冒。因为现在的中华文明,讲究明水排污,护城河、皇城的金水河,都有这个功用。有了明水,谁还愿意费事搞个地下暗水排污的东西出来?
唯独对引水治河的法子,大家都非常感兴趣。要知道,这样高大宏伟的渠桥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可以真的治河,那可是彪炳千古的大功绩。将来后世子孙抚今追昔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看,这引水渠桥便是俺爷爷建的!”多自豪啊!
引水渠桥唯一的缺陷就是容易被外敌和叛匪毁坏,这一毁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赶上黄河水势汹涌,那就等于平白多了十几个决堤口给敌人。不过敌人真的这么干了,恐怕也要承担一些政治风险。在这个重名超过重利的时代里,恐怕也没几人敢这么干。
至于说水渠的组件,肋尼倒是会就地取材,外面包裹一定金属的陶制管道。或者直接就开凿在石材上,怪不得造价这么便宜。
东方讲究明水排污的根本原因,在于风水。所谓‘明堂见水,财源滚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坐在厅堂内,看不见小桥流水了,估计那些个大臣们,会气疯的。
不过这点小朱倒是想到了应对的法子,明水观赏,暗渠排污,两不相干不就结了?
这事儿好办,但排水渠桥的事儿就有些含糊了。因为阿萝的一句话:
“徐大人,烦劳您问一下,肋尼可知道地震一说?”
阿萝的发问,大家忽然又惊醒起来,是啊,地震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光本朝有记录的,就两次了。渠桥好是好,但万一碰上地震,就全玩儿完了。
“回礼妃娘娘,肋尼说,他经历过地震,他有法子可以防止地震的侵害。”
“皇上,此几位番夷,颇有哗众取宠、危言耸听之态,吾皇圣明,切不可轻易应允他们啊!”
贺逢圣究竟是贺逢圣,之前也曾有伙着言官闹事儿的‘前科’但他的意见,历来是比较理智的。
而且小朱也有点烦了,在等徐光启解释的时候,小朱就已经感觉到今天的会面有些问题了,因为肋尼等人分明是在搞‘过分营销术’。
就是说,先用假大空的东西给你忽悠住,然后提供了各种价格的产品给你,你因为之前的忽悠,已经被其洗脑,认为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只是价格昂贵的产品,你无法承受。最后出于情面,便选择了他提供的产品目录中‘最便宜’的那一款。
比范西礼不同的是,他们这个骗局的危害性更大。他的理论是悬浮架梁的理论,这种理论别说现在这个大明朝,就是几百年后的水泥时代,也根本是没谱的事儿。他们的故乡是在沙漠或者半沙漠地区,悬浮也许会有些作用,到了大陆架的地震频发地区,根本就不可能。
嘿嘿,这等伎俩,非但没骗过小朱,就是他底下的大臣们都没蒙过去。可见,犹太人的营销术,只适合一根筋的欧美人啊。
当然,肋尼的东西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暗渠排污、垃圾定点、防患鼠害这三条还是有必要实施滴,但也要进行试验,看是不是适合现在的国情才是。
不过,肋尼的打算虽说可疑,但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理念,小朱还是很感兴趣的。毕竟这样的东西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为因素的疫情,产生了防控效果。
“引水渠桥过于骇闻,造价也属昂贵。朕看,还是缓行。但秽物分拣一事,倒是可以计议一番,列位卿家所见呢?”
“对,皇上所言极是,秽物滋生虫蝇、鼠患疫情确系事实,臣恭请圣上旨意。”老钱。
“臣附议!”老温。
“臣附议,那埋设排水渠呢?”老成。
“成先生,朕想,这埋设排水渠一事,所耗民力亦是不小,不若先择选一小城试建,看效果怎样,如果确实便利,方可以推而广之的。”
“圣上英明!”一群人。
“禀皇上,臣敢请皇上恩许遵化先试建排水渠。”老徐。
“哦?徐先生为何要提遵化呢?”
“回皇上,遵化炼铁多年,城池又遭战乱焚毁过,因此,城内的匠户军民散居过于杂乱,不若趁此初建之机,重新安排城区。这样,还可以省下一些银钱。”老徐。
“唉!国事艰难,财库枯涸。难为众卿家躬中体国,为君筹谋。朕这里谢过众卿家了。”
“臣等不敢,谢皇上隆恩。”所有人躬身施礼。
“皇上,遵化城试建排水渠的银子,臣妾想担了。”
阿萝现在满脸病容,隔着面纱,也依稀可以让人看到她清瘦憔悴的容颜,是那样的惹人怜爱!看在心里,痛在心上。她主动提出用自己的私房钱来为国分忧,这份情怀与忠诚,让小朱非常感动,不由得握住她的手,略有些颤声的说:
“阿萝,这些年,辛苦你了。”
一众人等,见小朱忽然动情,既惶恐于皇帝的哽咽,又被眼前这个聪明、美丽、善良而又体弱的女孩子所打动。
这几年,阿萝的很多发明都饱含燃膏焚脂的心血在里面,无论是开花弹的研究,还是软盾的发明,在获得上下好评的同时,也耗费她不少的精力和元气。加上连续在秋冬季节生产,现在阿萝的身体真是越来越差了。
“臣等恭祝吾皇,琴瑟和鸣!愿礼妃娘娘凤体安康,愿我大明复兴在即,国泰民安,社稷永昌,日月双轮,永佑大明!”
一干人等全跪在了地上,连肋尼在内,都被周遇吉给拽倒在地上。阿萝原本蜡黄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羞红。她轻轻挣开小朱握紧的双手,婷婷地冲着诸位大臣福了一礼。
“诸位大人,皆乃国士风范,如今我大明主清臣贤,实是万民之福,小女子这里谢过诸位大人了。”
“娘娘赞溢了,臣等不敢!”
“好了,好了,大家都起来吧。朕与诸位,没这许多的礼。大家都起来吧。传口谕。”
“着金声主理,杨春、刘士杰、周定方、肋尼协理遵化试建排水渠一事,发内廷巳库与杨春,建渠所需用度,由金声、杨春二人斟酌支列。”
“赐肋尼等人,京师东郊田产十亩,赏银500两。”
“礼妃田氏,以私库度国,加尊号皇。”(就是皇贵妃了。)
“西学于国多有建益,着徐光启于京中择地建馆,馆名皇家西学监,西宫礼妃、工部尚书徐光启同为山长。”
“臣等谨尊圣谕!”
这是小朱第二次连续下多道旨意,并毫无阻碍便获得臣工们的一致支持,第一次是小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天。这次,是小朱第一次认识到了一个女子的美好与真爱。
阿萝这次并非在出风头,而是真心真意的在为小朱想办法,解决困境。是发自内心那一份对小朱的爱意。这种爱一个人的真诚,不仅是小朱,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小朱心中感叹道:
“老天,你知道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感谢你,将这么好的一个姑娘赐给了我,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她对于我,是不再相遇的珍宝。”');
第十四章:台湾九龙线膛枪
欧洲男爵范西里克阁下的徽章是:“畅游在海面上的金色鹌鹑”。
以候鸟作为贵族徽章的图案,这个习俗最早来自于十字军东征,因为候鸟飞走后,还可以重新飞回来。东征的骑士们,便将候鸟的图案,放入自己的徽章之中,借以表达返乡的祝愿。
但大家都知道,候鸟的种类虽多,却远远没有受封骑士的数量多,于是渐渐的,鸟类、家禽、神话中的灵兽,就都被应用在了徽章图案中。同一个家族出身的骑士,也会用宝剑、羽箭、星星以及不同颜色的图案,来进行区分。
因此,范西礼的鹌鹑徽章,在欧洲绝对不是一种戏谑,相反倒是一种尊荣。因为鸟类在整个徽章图案序列中,是排名在前的。
但在东方,大家都极尽笑话之能事。
范西礼是十五天前刚刚回来的,刚好是肋尼等人拿着合同去遵化的日子。
虽说肋尼没能从小朱这里骗到黄河引水渠桥的承包工程,但并不妨碍他充分开动他那些灰色的小细胞,好从中国这里赚取银两。这是他们民族的特点,小朱也没法子阻挡,除非他杀人?呵呵!
将遵化的重建工程,出包给他,小朱也是做一个试手,就看他有没有真材实料了,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城市规划大师,那么等着他的,绝对是小山堆一般的银子,不晃瞎他不算完。
地下给排水系统,是得到历史检验的,一旦肋尼真的证明了自己,那么这套系统,国家是一定会上的。
隆冬的某一天,小朱正在文华殿,和张彝宪还有内阁一起,商讨明年开春的耕种计划,徐光启殿外求见。
“徐卿家,这大冷天儿的,朕连早朝都罢了,你何事巴巴的赶来啊?”
“回皇上,君事无细小,国事无寒暑,臣有本请奏。”
“呵呵,赐座,赐茶,徐卿家慢说无妨。”
“皇上,那肋尼昨日问臣,是否能将金殿之顶如雷的构造,详细告之。”
“如雷?如雷什么玩意?”
老徐的表情很平静,他的想法跟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从几年来言官文臣的杂文论叙中,可以知道,如今这个皇上,在常识上的白痴,可以比肩任何一位历史上的昏君。
一国之君连如雷、甜点之类的东西都不清楚,可以说是国家的遗憾,群臣的遗憾。但是,当今皇帝的品性行止,却同样可以比肩任何一位圣主明君。因为他的雍容宽容,因为他的体恤民情,因为他的仁义礼信。眼前,皇上又犯病了,‘如雷’何物,竟然不知。
“回皇上,历朝历代,房屋多为木制,是以常有天火焚毁。我朝成祖修建皇城时,曾安放如雷以避天火。如雷者,形龙九子之龙龟也。唯龙口中,其舌金铁所制,外露朝天,蜿蜒连通于地。成祖安置如雷之后,这皇城众多房宇,已早不闻天火了。”
“多谢成先生指教。”天子执弟子礼于师臣,这是传统,也是规矩。
“臣不敢。”臣子执臣礼于君前,这也是传统,也是规矩。
“那这如雷可施用于民间?”
“回皇上,天子用如雷避天火,臣民则以鱼尾铜瓦让之。”
“哦,啊?”小朱忽然醒悟过来,无论是如雷还是铜瓦,不就是古时的避雷针嘛!
“是用铁线将如雷和土地相连吗?”
“吾皇真真敏捷善思,恰如陛下所言,正是如此。”
“哈哈,那里是朕聪明?分明是我华夏子民的伟大!徐光启啊,那个肋尼为何要问如雷的构造方法?”
“回皇上,那日臣与他聊天,他说起雷电之威,神情颇为骇然。臣想,这些番夷过于奇怪,他们精研术数,却不知道避雷的法子。是以,臣把鱼尾铜瓦指给他看,后来又遥指皇城上的如雷说与他听。昨日他便过来问臣来着。”
“那你告诉他不就结了?何苦这大冷天的赶过来?”
“回皇上,臣怕肋尼等人不知我大明礼教之防,一旦告之,恐怕他自己在家中安放如雷,招致杀身之祸。再者,臣尝闻番夷,有不为外人道之习俗。如雷等物,肋尼先知,便归肋尼之有。他人若取,必以银钱购买,肋尼既然相问,臣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