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臣 >

第86章

明臣-第86章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信虽然不懂政治,但是管理学还是知道的,镇守天下各地的太监何其多,与地方势力犬牙交错,一下子要把他们全部罢免,不闹出事端来才怪。
    “朕觉得也是如此。”朱厚时常听张信畅谈古今世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点头同意张信的意见。
    “却不知道皇上把太监招回之后,如何处置他们。”张信询问道,心里考虑的却是另一件事情来。
    “当然是留在宫中听用。”朱厚毫不犹豫的回答,既然不能镇守各地,那肯定是留在宫中使唤,不然还能如何处置他们,总不能放任自流吧。
    “皇上可曾想过,先朝为何有宦官之乱。”张信轻轻问道。
    “不知先生有何见解。”张信与朱厚谈论时事的时候,从来没有对明朝地各种政策及时事发表过看法,现在居然要开讲,这让朱厚有些兴奋,仿佛回到兴王府书房一样,马上正襟危坐起来,神情也显得有些拘谨。
    “太祖皇帝曾经有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历朝来遵守这一圣意的先帝聊聊无几,皇上可知其中原由?”张信声音非常微弱,如果让人知道他在这里说话的内容,肯定会参他一个大不敬之罪。
    “那是为何?”朱厚也没有在意,反而不解地询问起来,翻阅历代皇帝的起居录之后,朱厚也时常觉得很迷惑,但还没有领悟其中的含义。
    “那是因为宫中的宦侍太多了,先帝们经常与之朝夕相处,自然而然的信任他们,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辜负先帝们的信任,任意妄为祸害朝廷社稷。”张信当然不会笨到实话实说,而是找了其中的一条理由。
    “那依你之意,该如何防止此祸继续延续?”朱厚的政治经验还少,怎么能分辨出张信此话的真假,而且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张信回欺骗于他,最重要地是朱厚也认为张信这话说地有道理。
    “像杨首辅裁革冗官一样,也把二十四衙门太监裁革一番,留下忠心护主之人,其余人等遣散回家。”张信的提议比杨廷和地还要恨,他只不过是和太监们争权,而张信做的更加彻底,直接从根源上断绝太监专权的途径。
    上架满月,给自己庆贺下。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朝会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09 本章字数:5842
    说实话,张信的想法其实也是非常不成熟的,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觉得既然杨廷和可以这样做,那为什么不做得更绝一些,反正现在太监们的势力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这时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
    而朱厚刚刚登基,正是想着大展鸿图之时,也想做出一翻成绩让朝廷百官心悦臣服起来,加上也没有认识到宦官对于他有什么样的作用,而且对张信也非常信任,种种原因综合起来,朱厚心里有了定论。
    “皇上可以查阅历朝太监档案,经过对比皇上就可以知道,当年二十监衙门全部内侍不过数千人,如今恐怕已有万数千人吧。”张信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数据是否正确,反正不怕朱厚真的去查。
    “张侍读言之有理,朕明白该怎么做了。”朱厚断然说道,其实哪位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谁不想有一番作为,让别人刮目相看,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坚持不下去而已。
    朱厚也是如此,他是由宗室子弟的身份继承大统的,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希望做出成绩来让朝臣认同,而张信的提议更是让他心动不已,决心从本朝起,断绝内侍干预朝政的根源,给后世继任者做一个榜样。
    可以说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朱厚,明显是被张信给忽悠了,如果再过几年朱厚应该明白这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现在他却毫不知情,被张信鼓动得满腔热忱,热血沸腾之下恨不得马上开始朝会,向大臣们说出自己的宏伟计划。
    “皇上,拜见邵太妃的时间到了。”这时殿外传来黄锦求见的声音。朱厚这才冷静下来,知道如果没有事情黄锦不会打扰自己的,传唤他进来之后,黄锦恭敬的禀报道。
    邵太妃。宪宗成化皇帝地妃子,兴王的生母,朱厚的祖母,朱厚登基之后,把对父母的思念转移到祖母身上,规定好时间每天都要去看望她,朱厚公务繁忙,害怕自己忘记有这回事,所以让黄锦经常提醒。
    “走。随朕去拜见邵太妃。”心情舒畅之下,朱厚也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对张信说道,完全没有意识到除了皇帝与太监之外,内宫中是不允许其他男人随意进出地,幸好朱厚年纪还小,后宫还没有充实起来。不然张信肯定少不了被言官讽谏。
    如果换成其他臣子,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委婉的拒绝朱厚的提议,但张信还没有经过礼官的培训,对这方面的禁忌不怎么了解,既然皇帝叫道,张信当然欣然前往。
    朱厚与邵太妃见面的情形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与在兴王府时拜见蒋妃没有什么差别。无非是关心慰问其身体情况,心情怎么样,吃喝用度有什么要求没有。然后就是说起天气、风向之类的琐事,最后朱厚就借故要批阅奏折告退离去,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张信什么事,也没有他说话的地方。
    而邵太妃给张信的印象却非常好,气质高贵那是正常地,毕竟在皇宫居住久了,难免也得其中熏陶,难得的是邵太妃有些清心寡欲,毕竟受冷落几十年了。如今自己的孙子当上皇帝。却从来没有对朱厚提出过什么要求来,在张信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张信认为换成自己应该做不到。
    探望邵太妃之后,从朱厚脸上露出的微笑就可以知道,他现在的心情很好,摆驾转回乾清宫,准备继续努力批阅奏折,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乾清宫出发,途中路过一个装修精美地大园子,从规格来看与乾清宫有得一比。
    “黄锦,那边是什么地方?”皇帝出行时,太监宫女都肃静跟随着,也只有张信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但张信还是知道基本礼节的,声音非常的轻微。
    “那是坤宁宫,是皇太后住的地方。”黄锦轻轻的瞄了一眼张信说的地方,快速转过头来悄悄的说道。
    张信轻轻点头表示明白,也没有再继续好奇地询问下去,能在皇宫中被称为皇太后的就只有弘治皇帝的皇后、正德皇帝地生母张氏了,传闻弘治皇帝后宫之中除了这位张太后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妃子,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张信暗暗的猜测着。
    “张侍读,你在想些什么?”当张信思虑飘飞之时,朱厚的声音传来。
    “皇太后。”张信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回过神来才发现众人已经回到乾清宫大殿之内,而朱厚正站在自己的旁边。
    “什么意思。”朱厚硬声问道,语气透出不爽快之意,可见朱厚心里有些不待见皇太后,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群臣的意思是希望朱厚能认孝宗弘治皇帝为父,认皇太后张氏为母,继续孝宗一脉之嗣,这让天性孝顺的朱厚如何能同意,自然而然的也对张皇太后产生反感地心理。
    “刚才路过坤宁宫时,皇上为何不去给皇太后请安。”看到朱厚脸上地不爽,张信意识到自己的麻烦来了,情急之下聪明地智商迅速占领高地,马上敛容肃穆责问朱厚来,当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害怕朱厚当场翻脸。
    “朕……”朱厚熟读《礼》、《孝经》,自然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但是从来没有人在自己面前向自己提及过,朱厚也自觉忽略过去,总不能说自己对皇太后抱有成见吧,若是旁人在问,朱厚早就生气拂袖而去了,但看到满脸正经之色的张信,朱厚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回答,
    “皇上可知,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大明若以孝治天下,则天下大治,政通人和。”张信朗朗而谈道:“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为天下表率。”
    张信明显带有忽悠的成份,但是虽然明代人非常注重孝顺的传统,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倡过百善孝为先这个概念,朱厚虽然也一头雾水,但也不妨碍他明白张信的意思,隐隐约约觉得似乎张信说的非常有道理。
    儒家先贤孔子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崇尚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当然把这句话奉为至理明言,虽然朱厚不想承认朝臣们地提议。认皇太后为生母,续弘治皇帝嗣,但身为当朝皇帝,供奉皇太后那是天经地义之事,朱厚也没有理由推脱,想到这里朱厚心里也泛起了嘀咕,难道张信和杨廷和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也赞成自己续嗣?
    “皇太后乃是后宫之主,皇上若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要是诚心向皇太后请求,太后慈心之下想必皇上应该可以如愿以偿地。”张信轻轻暗示起来,与之前的慷慨陈辞相比,这句话非常轻微,除了朱厚之外。旁边的太监宫女根本没有听到。
    “你是说……她能同意吗?”朱厚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张信是希望自己从皇太后那入手,得到太后的支持然后再反驳群臣的提议。设想虽然很好,但是朱厚却不知道这方法到底是否可行。
    “那就要看皇上的诚意了。”张信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但在这个时候只有微笑说道,绝对不能让朱厚看出自己的底气不足来,朱厚迟疑不决的看向张信,片刻之后觉得似乎可以试试看,心意一决即刻挥手说道:“来人,摆驾坤宁宫。”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尺犹拥被。”
    这首诗是明太祖朱元璋发自内心的感慨。当然不管他当时是出于什么样地心里做出这首诗来,但可以从诗中看出皇帝其实也不好当的。
    “四鼓而兴。未明视朝,晡时听政,昏乃还宫。”
    这是皇帝生活的写照,当然规定始终是规定,规定是由人来制定的,当然也由人而终结,太祖皇帝制定下来的制定,百多年来其实也没有几个皇帝做得到,而朱厚因为皇帝的宝座还没有坐热,所以才遵守祖宗的规定,天还没有亮就起来准备御门听政了。
    皇帝如此勤政,那底下地官员当然也要如此,虽然已经习惯正德皇帝在位时候的清闲,现在一下子要恢复早朝,有些官员暗地里叫苦,却不敢宣之于口,表面上个个欢欣鼓舞的赞成朱厚的英明之举。
    其实朝会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事情已经由内阁大学士们商议后,上奏折给皇帝让他批阅过,事情已经定案下来,朝会就是知会百官有这么一回事,具体决策根本轮不到他们做主,朝会不过是个形式。
    时辰到,朱厚出现在大殿宝座之上,文武百官行大礼参拜,然后由执班太监唱道:“皇上临朝,有事紧奏,无事退朝。”
    底下官员为了显示自己还是有用处的,没有玩忽职守,纷纷的上前向皇帝奏起事情来,无论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用皇帝自己费心,应该归哪个部门管地,那个部门的长官自然会站出来分皇上分忧,而其他闲着没事做的官员也站出来说上几句,以显示自己地存在。
    花了半天功夫终于逐一把事情解决,按理说这个时候执班太监再询问一次群臣是否还有事情上奏,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可以宣布退朝,百官可以回家吃饭,下午再来官署处理公务,但今天却有些特殊,待群臣把事情奏完之后,太监却没有出声。
    “诸位卿家,可还有要事上奏?”朱厚淡淡询问起来,这话应该是执班太监的活,怎么皇上亲开御口啊,其中必要缘由,在官场混的无一不是心思灵活之辈,马上就猜测出皇帝肯定有什么事情要说,纷纷侧耳聆听起来。
    “启禀皇上,今日之事已处理妥善,并无其他要事。”朝会有朝会的规定,虽然皇帝是问向众人,但负责回答的却是今天朝会的领班大臣内阁大学士蒋冕。
    “那就好。”朱厚满意的点头。然后微笑说道:“前日杨学士上奏,说前兵部尚书王琼当罪论死,朕觉得稍为不妥,不如给王琼一个自辩的机会。各位卿家认识如何?”
    倾耳聆听地群臣顿时沉默起来,王琼之事可是经由内阁大学士们讨论商议之后做出地决定,知情者更是知道这个事情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力成的,如果赞成皇帝地意见,那岂不是说与杨首辅作对,但反过来也是,如果不赞成,就是不给皇帝面子,那也……
    “皇上仁慈。臣觉得可以给王琼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在朝中王琼还是有几个好友知已地,听到皇帝有意开恩,怎么可能不捉住这个机会,纷纷上前进言起来,而朱厚也乐见这种情况,这说明杨廷和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杨学士,你认为如何?”朱厚微笑的向杨廷和询问起来。
    “臣并无异议。”一直默不作声的杨廷和心里当然不情愿。但是昨天才收到皇帝的礼遇之恩,现在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