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自家产的琉璃,他会挣多少钱呢?
张昭想到这个就激动。再有钱的人看到更多的钱时,也是如此。
大汉的船舶制造业也很发达的,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稽(江苏苏州)、句章(浙江余姚钱塘江口杭州湾处)、博昌(山东博兴入莱州湾处)、番禺(广州),都是重要的水师和造船基地。
大汉的造船航海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发明了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并创造性的采用了横隔舱结构。在当时,承载二三千石(50~75吨)的大船,并非罕见。
也就是说,造船业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
驺县张氏世代生活在远离江河的内地,连会游泳的人都不多,更别说造船了。而天书列举了干船坞、水密仓、软帆、硬帆、三角帆、四角帆、V字形的船身、尾舵、轮舵、平衡舵、舷窗、龙骨、铁锚、浮水罗盘等许多结构,但都语焉不详。以龙骨为例,张涵知其名、位置和部分功能,其它一概不知,如何能写详细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购买会造船的奴隶。不过,这个时间却不合适。
这几年来,大汉国气候正处于寒冷期,迭遇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
永康元年(167年)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啸,大汉国受灾面积接近四分之一,还多是富裕地区。
建宁二年(169年),司隶遭遇大雨加冰雹,河内、河南两郡受灾最为严重,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去年一开春,两郡竟大面积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说起这些事来,谁心里都不好受——张昭那么期望张氏大兴,换言之,希望大汉灭亡——却也是一脸的不忍。
不管怎么说,这是购买奴隶的好时候。只要管饭,一分钱不用花,有的是人送上门来。张家正缺人手,便收下了许多流民。但张家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愿意做奴隶却不可得的,比比皆是——没点儿本事,没把子力气,张家还不要呢!
今年(建宁四年,171年)二月,又是一场大灾,地震海啸齐至,黄河水变的清澈了。按说,也可以收一批流民,张家还是缺人手。可到了三月中,众多的死难者引发了大疫。
此时此刻,送上门的奴隶,都没人敢要。瘟疫这东东最可怕,张涵两生只经历过非典,至今记忆犹新。何况,这是在古代。一场瘟疫过后,全族死光,十室九空,都是常有的事。张昭的船场建设计划,被迫延期。
船舶不是那么好造的,张家船场的建设可谓一波三折。
待到疫情过后,平安无事的时候,张家又买不到会造船的奴隶了。这种会技术的奴隶是很少见的,价钱也很贵,尤其是会造大船的奴隶,因其掌握着技术机密,是可遇而不可求,想买都买不到的。
迫不得已之下,张昭重金贿赂了会稽掌管官方造船场的官吏,才从船场中买到了几户匠师。在徐州琅邪郡海曲(日照以西)的农庄里建造了自家的造船场。
尽管有了匠师,又修建了超越时代的干船坞,在起初的几年时间里,张家船场建造的最大船舶载重量仍然只有四五百石(约合五六十吨)而已。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今日第二更,还有两更。
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 闲话'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07 本章字数:2946
“公礼请!”
“主公请!”
建宁四年(171年),张涵忙的都快飞起,张昭却很悠闲。闲来无事,张昭就和项让聚到一起,喝酒闲聊打发时间。
一日,两人说来说去,便谈到了族学之事。过年期间,族人没少来拜访,来访者多半会提到此事。张昭表示需要考虑考虑,他考虑再三,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终归张家是要用人的,用自己人更放心些儿。
答应是答应了,但张昭总觉得有些不妥当。
“公礼,族学之事,你就真没有什么想法?”
饮酒半日,项让也有些飘飘然,熏然欲醉。听了张昭的话,他没有直接回答。族学之事事关重大,他怎么会没有考虑。过年间他比张昭清闲多了,早就仔仔细细地琢磨过此事。然而,正因这事关系全局,项让考虑的多,有些话,就不好说了。
如今事情已经定了下来,他也就没那么些顾虑了。
喝了口酒,项让考虑自己的话应该怎么说。
“哎,人老了,酒量也不行了,没喝几杯,就醉了……”
“是啊,人一喝醉,就愿意胡说,醒来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项让一提话头,张昭就明白了,立刻就把话接了过去。
“小郎君是我看着长大的,但我总有些看不明白……不过,小郎君这人不简单,很不简单呐!”
项让摇摇头,举杯一饮而尽。
“族学这事,不是坏事,是好事。小郎君说的对,驺县张氏想要兴旺发达,一个要钱财,另一个便要人才了。张家的名声……恐怕来着多是趋炎附势之徒,反不如在族学上下些儿工夫。家里可能要多花些儿钱,补贴一下族里的开销。我粗略算了下,一年下来,大约得要五六百万钱。
不过,都是自家出的东西,除了布匹值些儿钱,其它的也不算什么。
从长远来看,这钱花的值得,张家应该花,也花的起。”
项让说到兴起,满面红光。他没有详细解释,有些东西不用细说,他能想到的,张昭也能想到。
“小郎君在族学做的如何?”
“好!”
张昭不想夸自己的孙子,但张涵确实做的很好,就算他自己去做,也不过如此。
“项让斗胆问一句,与主公年青的时候相比……”
“比我强,强多了!”
张昭哈哈一笑,心中大快。看着张涵,总令他觉得自己老之将至。然后继有人,他还是开心居多。
“不错!项让还真没看到过,象小郎君这样出类拔萃的。小郎君在族学真可谓……”
项让想想,说了八个字——“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项让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饮酒,有些话不该说的,但他管不住自己。当初张昭问他,他不想为子孙留祸,存了私心,便没言语,实是心中有愧……项让想到此出,偷偷看了张昭一眼。
也许他是醉了,项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借着酒劲,今天就说个痛快,他连饮数杯,却觉得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眼中锋芒闪烁,项让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现在驺县张氏当家的,是主公。二十年后,会轮到谁当家?”
“当然是……”
张昭机灵灵打了个冷颤,只觉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酒劲一下过去不少。这个问题好不突兀,张昭本想说是“张何”。
张何是嫡长子,平日里为人做事也还说的过去,作个族长措措有余。可是,话到口边,不知怎的,他却犹豫了——“汉当六百,延纪六载”,二十年后……
他不由深深看了一眼项让,项让恰好也在看他。显然,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小郎君是个安分的人吗?”
“不是!”
张昭昧着良心,也说不出别的。张涵看似宽宏大度,做事却极有主意,他若是安分守己之人,那天底下就没有不安分的了。
“小朗君天资聪颖,才具过人。如果真是……小郎君能否……”
酒醉心明,项让话说到中间,便含糊其词了。
“……”
张昭无言以对,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张何心软耳也软,当个族长尚可。若是……却未必合适。到时候,如果以张何为主,出力的多半还是张涵。张涵人才没的说,只看他在族学能做到这个份上,就知道了。
可是,不论是谁,都不会喜欢一个众望所归、功高盖主的。而张涵也非甘居人下之人。世事变化莫测,到时候,谁也说不准……
这天底下什么都能让,唯有一把椅子让不得!
张昭郁闷地喝了杯酒,不愿意再想下去。
豪门世家中不知多少刀光剑影,他经历过,也参与过。然而,知道是一回事,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如是,却没有人会高兴。
“哈哈~,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
项让狂笑一声,连饮了几杯,终于如愿以偿,“咕咚”一声栽倒在地,自此人事不知。
“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心有山川之……”
张昭只觉得浑身一阵冰凉,一阵燥热。早知道他这个孙子不简单,还真是非同寻常呀!现在就开始培植势力,明目张胆的,将张氏一网打尽。
张氏族人加入族学,必会学有所成,对张氏好处是大大的。然而,以张涵的所作所为,这些人哪里是他的对手。只怕三年两载,就佩服的五体投地,唯命是从。到了二十年后,这些人年纪都在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多半遍布在家中的关键位置……
张昭觉得自己想多了,都是项让胡扯,让自己想歪了,也许张涵没想那么些,也许……呸!这话,张昭自己都不相信。
张涵在族学做的太好,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张昭不相信,那是张涵的天性,没有人会是如此性格。张涵所谋深远,小小年纪就开始收买人心,如此高瞻远瞩……难怪他觉得不妥。
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真真是深谋远虑,不动声色便布下好大一篇文章。尤其是,此番算计光明正大,对张氏家族极有好处,就算张昭看破了这一点儿,也很难破解。
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除掉这个野心家。但是,野心家偏偏是他的宝贝孙子,张昭舍不得。
至于其他办法,张昭可以在族学扶植另一股势力,可以阻止族学扩大,可以……不过,这些都是损人不利己,后患无穷。
张昭感触良多,说不清是悲伤,还是喜悦;是安慰,还是忧虑;各种滋味夹杂在一起,他只想大醉一场,一杯又一杯,喝的醉眼朦胧,他今天就是要醉一次。
“人生真是寂寞啊!”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今日第三更,还有一更。
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 闲话'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08 本章字数:2394
张昭和项让再也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一切都被封存在了记忆深处。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也管不了。张昭不清楚,那是否只是猜测,他也没有刨根问底的打算——有些事情永远也不会搞清楚,也许有,也许没有,张昭只能静静的看着,然后从中选择对张氏更有利的。
就在张涵茫然不知中,他已经被两个思想阴暗的老头,描绘成了大阴谋家。如果他知道了此事,一定会笑的满地打滚。若是有那两下子,前生他就不会只是个小职员了。
今生今世,张涵是准备成为一位政治人物了。然而,如同‘没有挨过揍,就很难在打架中下狠手’一样,张涵知道政治是黑暗的,却没有切身体会过。知道而已,并不能使他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他还是了青嫩的毛头小子。
也许前生的经历,会让他的热血少那么一点儿,却不能令他卑鄙起来。
在张涵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敌人。曹操、诸葛亮这等妖人,吸引了他全部注意力。悠悠的时间长河,厚重的历史迷雾,使张涵不可能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于是,张涵会不由自主的,有点儿忐忑。
张涵收买人心,只是出自本能,而不是针对某人。
当然,在内心深处,张涵从没想过辅助张何打天下。在他的脑海之中,英雄盖世、勇冠三军、创造辉煌、三宫……哦,这个就算了,享受不起。反正,主角只有一个——他自己。这在客观上,也就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族人希望能进入族学读书,张涵是正中下怀。在他的计划里,大批培养人才本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再过上一年半栽,张涵自己就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而且,这只是第一步罢了。
建宁四年(171年)七月,一本书的出现轰动了大汉国,张涵也随之名扬大汉,州郡闻名——这本书便是著名的《张氏子娱母故事集》。
张王氏将张涵历年来所讲的故事,都抄录了下来,编辑成为《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并亲自给这部书作了序。
在序中,她用词婉转,笔触沉哀,把当初孩子死去时内心的悲伤表露无遗。并在随后仅用寥寥数语,描述了张氏子坚持在母亲房里读书,每日给母亲讲故事的,一个孩童笨拙的安慰便跃然纸上,如一屡阳光照进了黑屋子里,更现明亮。最后却用了大量笔墨,来述说她那时候的欣慰之情。
全文三百八十六个字,没有一个字夸奖张氏子的,关于张氏子的直接描写也只有区区二十八个字,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