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鼎 >

第550章

汉鼎-第550章

小说: 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人将郑从谠这个班子称为小朝廷,指地是这个班子名士众多,能力超群。刘崇龟和刘崇鲁是刘政会七世孙,才华横溢,善于处理难题。当时正是晋阳新近发生军乱之后,每日都出现杀掠,郑从谠面貌温和而内气刚劲,多谋善断,有企图作恶的将士,郑从谠总是先有察觉,将他诛杀,使心术不正的人有所警惕。
    郑从谠对善良的人抚慰亲信不加怀疑,如张彦球很有方略,百井之变,不是他的本心,郑从谠只是将首谋作乱者查出处死,而将张彦球召来慰问劝谕,将全部兵权委交给他,军中于是逐渐得到安定。张彦球也为郑从谠竭尽死力,发挥了很大地作用。后来田令孜和郑从谠不和,于是朝廷下诏,剥夺了郑从谠的河东节度使职务,充任闲职。
    现在长安傀儡朝廷的首席宰相郑昌图,正好是郑从谠的从侄。受其牵连,郑从谠被剥夺所有官职,赋闲在家,监视居住。刘崇龟和刘崇鲁也受到牵连,郑从谠被贬以后,他们直接被剥夺了官职,同样赋闲在家。闲来无事,他们就到窦浣的府上,排解寂寞,故窦浣对他们也非常熟悉。
    因为他们的名气相当大,刘鼎都不敢这么快打扰他们,没想到窦浣主动提出,真是出人意料。既然窦浣愿意说情,想必有几分的把握。不过,崔瀣还是要请窦浣到襄州去看看,最好是亲眼见到淮西军地灭亡。窦浣虽然拒绝,语气却已经不太坚定,崔瀣乘机又哀求一番,终于求得窦浣愿意到鹰扬军去看看,如果对鹰扬军满意,这才答应出仕。
    从窦浣家里出来以后,崔瀣满意地笑了笑,但是很快又将笑容收藏起来。其实窦浣完全是个幌子,通过窦浣的地位和名声,将更多有才华地人吸引到鹰扬军去,这才是最重要的。窦浣此人可能也知道了这点,所以始终坚持看看,不肯明确答应。不过只要你到了襄州,你就休想跑掉。想要看到淮西军地灭亡,你就得贡献一份力量。
    崔瀣要找的第三个人,叫做徐云虔,此刻同样没有任何的官职,赋闲在家。崔瀣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城外挖野菜,采树叶,忙得满头大汗,一点都不像是曾经的礼部员外郎。一位曾经震慑南诏的使臣,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叫人伤悲。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二月,丙寅(初六),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徐云虔来到南诏善阐城,投递国书,南诏王令他们下跪行礼,徐云虔不肯行礼,历陈自己乃是来自天朝,不跪番邦,南诏王无奈,只好接受副使以下人员的跪拜。已巳(初九),南诏王派慈双羽、杨宗到馆舍,对徐云虔说:“贵节度使府的牒文想使南诏王称臣,向唐朝奉表贡献方物;南诏王已经派遣人自西川入唐廷,与唐朝皇帝约为兄弟,要不就约为舅甥。不管是兄弟还是舅甥,通书信或输钱币而已,哪有上表纳贡的道理?”
    徐云虔说:“南诏王既然想称弟,或为甥,而南诏王正是已故景庄王酋龙的儿子,景庄又岂能没有兄弟,他们是南诏王的叔父辈,而现在南诏王为君主,叔父辈对南诏王也都要称臣,更何况弟和甥呢!况且南诏王的先祖,是由大唐册立,才得以将六诏合而为一,唐朝皇帝对南诏有深恩厚德,虽然中间有些小的摩擦,但罪过都在于边境官吏。今天南诏王想与唐朝重修旧好,怎么能违背祖宗的惯例呢?顺从祖先,可称为孝;服事大国,可称为义;平息战争,可称为仁;审正名分,可称为礼。这四项,都是最高的美德,难道不可勉力而行吗!”
    南诏王于是待徐云虔以厚礼,徐云虔留居善阐城十七天才返回。徐云虔回国的时候,南诏王将木二片交给徐云虔,一片是交中书门下的信,一片是给岭南西道的牒文,不久以后,终于向唐朝廷奉表称臣纳贡。
    崔瀣直接说明来意:“请大人出任鹰扬军节度判官。”
    徐云虔拱手说道:“大人厚爱,鄙人当然愿意力助!”
    他的爽快,让崔瀣怀疑。
    后来一打听,就知道了,徐云虔虽然能力过人,却实在倒霉,因为不知道哪里得罪了杨复恭,被这个小人暗算,家族中人大都落难,家里早就穷的揭不开锅了。虽然面对南诏他是如此的有骨气,可是当家里小孩饿得哇哇叫的时候,这股骨气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徐云虔成了最先到鄂州上任的节度判官,七天后就到襄州走马上任了。
    劳累了一天,崔瀣刚刚回到驿站,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刘涛就报告说:“监军大人,东川节度使高仁厚派人求见!”
    (今天三更,总共21000字,有票的朋友,送给我几张,以示鼓励鼓励,谢谢!)
    正文 第359章 马(1)
     更新时间:2009…11…17 16:10:45 本章字数:7205
    (请大家继续月票支持。月票不断。更新不断
    光启三年九月。刘鼎决定前往镇海的区。到润州指挥淮南攻略。
    他从鄂州上船。顺流到了杨叶洲。在那里视察鹰扬军水军的部分人员和装备。随后。又坐船到了池州。在秋浦(今安徽贵池)上岸。准备前往九华山。然后从九华山沿途视察到达宣城。到九华山去是苏幼惜带来的邀请。视察整个宣歙的区则是工作需要。宣歙的区是鹰扬军麾下最年轻的的区。同时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的区。池州则是最具发展条件的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圆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圆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圆和(806——820)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旋又恢复池州。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新任池州刺史宋纪灵并不知道刘鼎的到来。陪同刘鼎的。除了形影不离的鬼雨都战士。就是苏幼惜和黎霏嫣两女。他们在秋浦上岸以后。很快就来到了市中心的街道上。池州是距离舒州最近的。两州隔江相望。这里的人们对舒州的政策最为了解。当这块的区正式纳入鹰扬军的版图以后。这里的经济是发展的最快的。
    本来池州前几年只有不足五万人口。但是现在剧增到二十万人。整个城市一下子就变的热闹拥挤起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原本不大的城区。显的格外的拥挤。两边的摊贩将道路包围的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刘鼎仔细的听了一下。发现东南西北的口音都有。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服装怪异的外国人。似乎是来自西域的区。这说明是一个好现象。
    贩卖的商品种类也很多。除了各的的产品之外。还有来自日本、新罗、真腊、大食的产品。其中来自日本的一种剑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就质量上来讲。这种剑未必是横刀的对手。但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却要比横刀略微弯曲。更加带有弧线美。同时。这种剑的做工非常的精致。上面雕刻的花纹都是菊花形状的。显然不是大批量生产的制式武器。
    “这种剑是什么时候到货的?”刘鼎问道。
    “这不叫剑。这叫刀。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到货。这是前天刚刚到的。你要不要来一把?”卖刀剑的档主很有礼貌的纠正了刘鼎的错误。若不是刘鼎身边的人不少。似乎是个不好惹的家伙。他是要着实鄙视一下刘鼎的欣赏水平的。
    “不用。”刘鼎摇摇头。
    “不懂货的家伙。”档主小声的嘟囔着。
    刘鼎转过身来。继续前行。忽然看到前面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于是打个眼色让刘恒上去看看。
    刘恒很快回来报告:“大人。这是池州刺史衙门的公告。是要招收三十名的衙役、文、差头什么的。”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刘鼎心中默然沉思。看来每个人的功利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啊。即使平时是那么的清高。甚至愤青骂人。但是一旦有机会加入统治团体。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即使会被千夫所指也在所不辞。他这个感慨是有来头的。当初在舒州。鹰扬军想要招兵买马。难度相当大。但是现在。只要贴出一份告示。马上就有几百上千人涌过来。鹰扬军今非昔比。很多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也成功的混进来了。
    “卖马。卖马。上好的黄骠马。二十缗一匹!”有个女孩子的稚嫩的声音清晰的传来。
    刘鼎情不自禁的转过头去。却看见距离布告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年轻少*妇带着一个小女孩在轻声吆喝。在两人的背后一棵小树上。牵着三匹外表十分强壮的黄骠马。黄骠马不时的发出低声的嘶鸣。但是路过的人都不怎么留意。显然他们并不十分需要买马。
    刘鼎心中一动。走了过去。看了看三匹黄骠马。从外表来看。确实是好马。其实目前鹰扬军拥有的战马。大部分都是这种黄骠马。只是经过训练以后。可以作为普通的战马使用。但是要组建成建制的骑兵。这种黄骠马似乎是不行的。周水和李琼对这种黄骠马都不太满意。
    看到刘鼎过来。身高马大。后面还跟着好多人。那小女孩有点紧张的问道:“你是要买马吗?”
    刘鼎点点头。伸手摸了摸马头。尽量温和的说道:“二十缗大钱么?”
    那小女孩怯生生的说道:“嗯。”
    刘鼎打量了一下那个少*妇。似乎有几分姿色。脸色端庄。乃是正经人家。那小女孩粉脸团气。伶牙俐齿。珠圆玉润的。看起来非常可爱。她似乎是在锻炼这个小女孩的处事能力。所以一直在旁边看着。可是却始终没有出声。她好奇的看了看刘鼎的背后。似乎在猜测是刘鼎倒的是什么来历。
    “自己出产的么?”刘鼎问道。说着掏钱。
    这三匹马的外表的确让人喜欢。买来以后马上就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他很想知道。原来池州也是有人养马的。池州就在舒州的对面。怎么之前的情报都没有怎么提到呢?要是池州有几个天然的大牧场。那就好了。
    那少*妇矜持的说道:“嗯。就在这郊外产的。”
    刘鼎有点吃惊的说道:“这郊外的方也能产马么?我看好像没有什么草的。”
    那少*妇恬静的说道:“草的虽然少。但是养马的人也少。还可以的。而且。我们有时候还另外打草。”
    刘鼎说道:“这些马能当战马使用么?”
    那少*妇说道:“做什么都可以。战马自然也可以。但是需要经过额外的训练。”
    刘鼎说道:“那我都买下来了。对了。你们家里还有么?”
    那少*妇说道:“还有六七匹没有长好的。”
    刘鼎失望的说道:“如果有那么几百匹就好了。”
    那少*妇有点疑惑的看了看他。犹豫着说道:“公子。你是要大批量购买战马的么?如果你要购买战马你应该到北方去。和回鹘人、突厥人又或者是党项人交易。这里提供不了大数量的战马的。据我们的了解。整个池州的区。养马的人也不过三四家。每年最多只有十几匹黄骠马可以出售的。”
    刘鼎满怀失望。随后又说道:“你们家都是养马的?”
    那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说道:“我们家从贞观圆年就开始养马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刘鼎笑道:“知道啦。你们家养马的本事很好。”
    那少*妇接过六十两白银。挽着小女孩的手。低声说道:“这孩子。”
    刘鼎说道:“你们家的男人呢?”
    那小女孩说道:“我爸爸在家里铡草啦!”
    刘鼎对那少*妇说道:“不好意思。冒昧问一下。我能到你们家去看看么?我想请教一些关于养马的问题。”
    那少*妇友好的笑道:“自然欢迎。只是家什简陋。不入公子法眼。”
    一路上。刘鼎都和那小女孩闲聊着。那少*妇名字叫做小蕴。似乎识的些许文字。走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就看到一个小山包。山包下有一处三进三出的砖瓦屋。看起来才落成不久。唐末大多数民众住的还是茅草屋。这种三进三出的砖瓦屋。是很少的。只有殷实的人家才能住的起。看来小蕴家的经济情况还是不错的。
    门口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在铡草。虽然看不到相貌。但想必也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吧。虎背熊腰的。在那砖瓦屋的四周。种满了各种花。有树上长的。有的上长的。也有攀爬在篱笆上面的。五彩缤纷。异常艳丽。若不是亲临此境。也想不到就在郊外就有这个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去处。
    在少*妇小蕴的介绍下。刘鼎很快认识了这个男人。他叫做司马长风。原来曾经在牧马监干过。后来牧马监撤消了。他就回到了池州老家。在附近养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