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泉州蒲寿庚为定海侯,领泉州安抚使兼任大宋市舶司总长。爵位世
始止。其子蒲师文、蒲师斯、蒲均文皆为子爵。兄州转运使。
漳州陈吊眼为平漳侯,领漳州安抚使,同时剑指潮州,陈壁娘为忠义节夫人。协助陈吊眼平定漳州诸地。
兴化军陈瓒之子陈友刚为忠勇伯,领兵部侍郎衔,判兴化知州。
圣谕下达同时,昭告大赦天下,凡属大宋之地,牢狱之内,除叛国者与杀人者外,一律赦免。光是这一条,不说其他地方,至少福州城内是一片欢腾,于四月初九,皇上与皇太后登上福州东门城楼,接受百官与万民的朝拜。
拨府库余粮,赈济四周乡民。号召加入勤王义师。同时追封在不屈的抗元战争中死去地勇士。诸如陈文龙、陈瓒、张世杰、张达、侯天赐等等,后面的等待逐级报上来再行追封。
以上暂时为褒奖之臣,其手下有尽忠者,一律上报于朝廷另行封赏。看着这官帽一顶顶地撒出去,姜明不知道是福是祸,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古话能够经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肯定是有一定地道理地。
但是没有宣布的决定也有两条,第一,就是陈宜中封爵四海公,领台湾府总管,总理一切台湾事务和大宋军备事务。暂时再珠海建衙,待到台北盆地行宫建好之后,搬到那里建衙,并署理行宫事宜。这当然是陈宜中自己要求地,这个官场老人,已经看破了就算是自己再回到大宋朝堂,也不过是和陆秀夫争一个首辅之选。
还不如留在台湾创造出一些千秋功业,留些美名给后人,而且他地家人都在占城还未回来,他也无意让其回到内陆了。只是在众人的坚持先,将长子召回侍驾。
还有一个决定,就是姜明的本身变动,其实这一切的改变,皆是由他的回归而引起的,但是其的身份却是十分尴尬,一直是国师的身份。这个不在正常官职编制的名号,已经实在不适合他今后地出场发号施令,但是他又是赤红军的实际统帅,不能怠慢的,否则会令军心不稳,所以改国师唯帝师。领太师衔,封宣德公。
其实要不是祖训,杨太后恨不得将其封王了,只有这个主意才能使她在保住名誉的同时,又可以巩固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地位。简直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在封完帝师、太师和宣德公之后,又将鸿儿加封为鸿影长公主,决定即日起赐婚,那个时候姜明又多了一个驸马都尉地名衔。但是由于祖训中驸马不得干政,不得领兵。所以只有将此事暂时押后一番。
一面引起众人的诟病。
姜明高兴之余又有些失望,但是现在真的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现在应该是抓紧时间,将圣谕传达至全国各处能到达的地方,那样才能起到一个鼓舞人心的效果。
四月初九晚间,福州西门大开,马匹纷纷而出,这是派往各地传召地人员,在骑兵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之下,姜明集中了几乎所有可用的马匹和人员,然后分别将圣谕传抄数千份,纷纷发往各地,其中还包含有~伐蒙古的檄文。
是由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借鉴遣人的檄文起草地,大意内容如下。
彼蒙古者,率兽食人,茹毛饮血,无伦无礼,蛮夷之部落尔。一朝得势,逞爪牙之尖锐,纵战祸于他邦,灭大食,屠党项,绝金后嗣,中原旧地,幸免于屠刀之下者,十无一二。狼子野心犹不知足,背盟负誓,纵兵南下,侵我汉疆;攻川陕,无城不屠,尸塞水道,血染河殇,骨露荒野,堆砌成行。掠襄阳,焚烧俞月;长街空荡,失之熙熙,万人空巷,不见攘攘。若此者数,攻掠之处,已无整土,屠灭之地,再无完族。自盘古开天地以降,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蒙古所欲图者,天下也,非国家也,蒙古所欲杀者,万民也,非一姓也。此诚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同仇敌忾,誓死以抗,求存全种之秋也。
夷狄旧邦,射雕牧马,鹰飞草长;禽兽类人,丛林为则,强者恒昌。不耕不读,无渔无商。弃诗书之教化,赖骑射之精良。与我华夏,言不通,性不入,无同书之文字,少有路于桥梁。只知蛮夷,何云友邦?斯酋长者,学儒借法,宏手足之论,惠腹心为实。然彼之道,尊夷攘汉,愚黔欺士,舍义求生,非孔孟之所谓道也;彼之法,扶强除弱,劫贫济富,分族论等,非韩商之所谓法也。斯儒,以乱我中华之正统,斯法,为败我华夏之纲常。斯论之出,乃酋惧我正气之浩然,计穷而为之,然道行逆施,何以服众?尚图扰我耳目,惑我灵台,岂不谬哉。
青天有上,其道大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符坚狂妄,败于~水,猖獗,献舞厅堂。故知胜负之道,不在众寡,存亡有数,无分弱强。蒙古灭金屠夏,拓地万里,挡者披靡,可谓强矣。然不施仁义,终遭天弃。故远有蒙哥之诛,近有东南诸地之败,恃强而不能夺我寸土。况今天下一心,气愤风云,四海旗聚,誓清妖孽。东起闽越,西连巴蜀,兵甲成群,行伍相接,鼓声动而南风起,剑气冲而北斗平。万众悲歌,气吞山河。以此敌虏,何愁不催。诸君但尽人事于日下,必垂青史以永芳。圣人之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尽在今朝。共之,勉之,励之!!!!
PS:后面檄文不是原创,但是觉得很好,故发来与诸位共赏,由于是3000字之外,所以应该不算钱,大家一起学习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八十五章 各怀鬼胎
文随着诏书一起发出,很快的就先落在了张弘范的手的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准备收拾行装,然后处理着潮之地的善后工作。只待接到正式的命令就开始着手复辟宋室的任务。
但是当看到在去年还被自己追的海上乱逃的伪帝竟然大模大样的在福州举行登基典礼,又漫天遍野的发布诏书和声讨蒙古的檄文,脊背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一股凉气。
这个时候,他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真的应该不顾一切的收复福州,现在只是稍作犹豫,恐怕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既然诏书的内容和檄文能传到自己的手中,那么在整个江南恐怕已经是人人皆知了。
这个时候他的行动要愈加的小心才是,因为冲着这个小朝廷发出的诏书,足可以吸引很多有**的人站出来,偷偷磨利已经藏了很久的钢刀,正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占一县为县主,男爵世袭三代,占一州则为知州,伯爵世袭三代,占一路为安抚使,侯爵世袭三代,这个小朝廷好大的手笔啊。
也就是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朝廷敢这么做。这不是有些败家吗?这样需要多少俸禄才能养活起这么多的爵位啊,还世袭三代。恐怕一向以豪爽著称的忽必烈大汗也不敢吧。
现在家大业大的元朝还真的比不起,否则光发俸禄也能发的皇宫点不起油灯,出这个主意的人有些不简单啊,明知道汉人,特别的江南的汉人现在还是奉大宋为正朔。大元只顾打仗,还没有来得及收买人心的机会,出台这个决定。
那么一来,想光宗耀祖的人肯定会心动的,先不说做大元的顺民会有什么好处,说破了天也不会有宋室这么优待了,宋室又来个不计出身,不计家世。岂不是街上的泼皮无赖只要有人响应,那么也可以做伯爵、侯爵吗?
一向注重出身的汉人怎么会用这种办法呢?张弘范一时也想不透,但是也容他多想,马上命人将檄文和诏书抄了一份,星夜送往杭州,然后通过水路送到大都去,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然后给家人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江南地形势,然后请家人注意皇上的动向,必要时,一定要将消息传给在北方准备作战的伯颜,请老恩师帮自己说些好话。
写罢之后,让亲兵用信鸽将其传出,然后自己却倒在座椅上,久久不能出声,背后又隐隐作痛起来,这是在崖山时留下地毛病,当时知道福州陷落,泉州和漳州全部被宋军侵犯时,曾经一度气的昏倒过去,醒来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背上却长出一个瘤子来,红地如同血要流出来一般。
让郎中来看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只是说可能是虚火上升所致。开了几副清火败毒地方子给他服用。可是总是时不时地疼痛。特别是生气地那一刻。
遇到这种情况。张弘范只能坐在那里慢慢地放松着心情。但是又怎么可能真地放松呢?这个消息只要传到大都。忽必烈震怒是不可避免地。而自己又是征宋地大元帅。是首当其冲地一个最佳地撒气目标。
当下也不敢怠慢了。只是稍作休息一下。就命令自己地儿子张进来。让他代替自己去各处打个招呼。明日就挥师福州。但愿兵锋所至。宋军还是那么不堪一击吧。如果能在震怒来临之前将宋军还赶回还上去。那么还有将功折罪地余地。否则。什么都完了。
第二天。在潮阳驻跸地范文虎也是一脸地死灰色。阴晴不定地看着手里地讨蒙古檄文还有登基诏书。两只手有些发抖。这些都是张弘范派人抄后送给他地。言明要去福州平叛。让他安心守护潮之地。
不由地想起当初在接到圣谕。说是要他协助董文炳水军到南方讨伐宋朝余孽地时候。本来以为是一件好事。也正是自己建功立业地好机会。一直以来。他都被蒙古人所看不起。认为他一点本事也没有。只是忽必烈为了招揽更多地宋人而竖起地一杆旗帜。谁还记得在降元之前他也曾经是一方大员呢?
虽然做到了两浙大都督、中书右丞和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位。但是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利用他往日地威信负责招降或攻战沿江州军。据可靠地消息。招降这些军队。不过是为了挞伐日本时去送死而已。
本来以为这次可以证明自己还是有用地,但是没有想到会落到如此的下场。
眼见着张弘范要东去福州,在潮之地所剩地陆上人马并不是太多了,眼见着周围近处如揭阳、潮阳、潮州和海阳等地。远处如诏安、惠州
等地,据自己所知,每个地方驻扎不过数千人马,而居多。
真的不敢想象,要是这份诏书起了作用,将会出现多少男爵、伯爵和侯爵。这么点人分散在各处,够人家邀功领赏吗?
越想就越坐不住了,匆匆放下手中拿着的诏书,向外边的守卫喝了一声:“去请张将军过来。”他不敢请别人,在现在的大营中,大都是董文炳的余部,或者是张弘范留下的人马,自己从杭州带来的那一万余人,由于要阻击宋军的追击,损失了近三千人,只剩下张僖这个部将还算是靠的住。而且张当初是他一手从安庆带过来的老人,说话比较放心一点。
张过来之后,看了诏书也是沉吟不语。现在的形势比较奇妙,陆上的兵马四处乱跑着举棋不定。但是自己的水军却是隐藏在内海中不敢露头,还没有搞明白宋军用的是什么火器。出去也是送死。自己根本挨不着宋军战船的边,怎么接弦而战呢?
派出去的几十拨斥候都灰溜溜的又回来了。茫茫大海中上哪里去找啊,陆上潜伏至漳州附近的斥候还是没有回来。不过据说在沿路的山民十分警觉,稍有不慎就会被看出破绽,估计要回来还要一段时日吧。
过了一会,张突然道:“将军,不如我们起义了吧,这个侯爵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做好。”范文虎吃了一惊,猛然抬头向外面看去,才想起是在自己的大帐中,连忙示意张僖压低声音,然后才回答道:“我们和别人不同,我们是降过蒙古的,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叛徒,恨不得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怎么能再送上门去呢?”
“不然,我看他们上面写着不计出身,我们如果响应,他们必会接纳,否则就会丧失信用,而且,福州方面也需要表率。如果肯接纳我们,肯定会引起其他路人马响应,对于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张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继续劝着。
其实当初范文虎降元,他是不赞同的,但是苦于范文虎对其有恩,更何况开始时也瞒着他,到张僖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大错铸就已经无法挽回,为了自己的妻儿只能是将错就错,更何况当初他对贾似道也是极为的不满。
看到范文虎的脸上稍微的好看一些,张继续说道:“现在我们起义举事,对于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要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到时间要是宋军知道在潮州的步卒很少,再引大军前来,别看我们人数还不少,但被堵在内海中,只能等着宋军用火器屠杀了。那时侯就不是起义了,就是叫投降。待遇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我们只要行动小心,只是将蒙古人和一些冥顽不灵的人杀了,剩下的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