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边疆-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改革中牵扯的一些行业,昌平决定改为国营。例如在扶桑,银行、食盐、冶铁、矿产等等的行业被政府收回。
而后开始了限量供应物资,集中发展行业的大跃进时代。作为一个漆器驰名的国家,这种国宝级的东西自然不能被遗忘。昌平只是想让扶桑人更好的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需要的。
至于教育这点昌平做的更绝了,从娃娃抓起被起到了全新的注释。首先是学生的入学期。从以前的传统十岁,昌平提到了七岁。而后阅读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等人编注的爱国教育书籍,当然如果光学这些并不能让一个民族成为一个新的容入,那么就不得不提下扶桑教育的特色“新武士道。”
毫无疑问扶桑一个比较坚韧的民族,那么在新武士道中就有规定,这里的天皇已经被模糊成为一个大体方向,更多的标准被指向了唐的执政者。效忠与付出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东西。唐又披上了神的外衣。
昌平觉得只做这些还不够,以前东条在时组建的士官学院被保留了下来。昌平用来继续训练新兵,扩张是需要流血的,当然昌平也没想让扶桑的白痴消停。有时候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些炮灰的。昌平扫了几眼扶桑军制,立刻进行了升级。
首先把户籍进行了切分,贵族与贫民的距离必须切分好。
昌平决定采用九级制度,一级:天皇。二级:大臣。三级:贵族。四级:士族。五级:商贾。六级:技工。七级:平民。八级:贫民。九级:罪民。
按照各阶层征收士兵,每个士兵的待遇不也不相同。有军功的可以在享受奖励的同时把自己的阶层向上提。当达到四级的时候就可以申请加入唐籍,成为扶桑的一等公民。
在昌平的刻意淡漠下,灰色的职业被忽视。扶桑的灰色职业得到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这里提的灰色职业包括,娼妓、赌博、黑社会。昌平是故意这样的,只要有不安定的因素这样政府的存在才能凹凸出重要性,如果没有老鼠了那么大家就不会需要猫了。
至于另外一个特殊团体僧侣,昌平开始了全盘的否定,这里的否定只是官方没有给予帮助,以前对佛教的优待全部被取消,当僧人除了要念经,还要学会生产。这个就形成了扶桑佛教的特色。
看着一条条政策在扶桑推行后,昌平回国的日子也开始临近。上次墨帝有写了封禅让诏书。按照规矩昌平要回去了,因为再不回去就有那么点不识抬举了。
在新法的刺激下,扶桑的人民精神了许多。劳动让人充实,特别还贪上了时不时通过广播宣传下地干活的天皇。一时天皇的形象成为了一面旗帜,一面引导大家心甘情愿做奴隶的旗帜。
教育界的发展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当然因为那些教育大贤的出面。新的教育知识的普及。全部的扶桑人民从孩子的教育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你看这些孩子在免费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在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下,这些大贤作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公德圆满!!
昌平看着火红的扶桑,决定回国,并打算留下些人镇守在这里。于是后来的运送补给兵成为了首选。
昌平在清晨,乘风向故土行去。
第二十二章 奴隶贸易
按照计划是应该从天津卫登陆,而昌平却持意改道从高丽回去。
现在这片海域是混乱的,因为岛屿众多,无家的倭寇,甚至高丽人居然做起了海盗。加上东条控制北海道岛,俄罗斯与爪洼对北海道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局面已经开始让人混乱。如果加上一批大胆居然敢打劫军舰的海盗,那你觉得这里是不是很另类。
还别不信,俄罗斯的舰队就被这些海盗打劫了,听说俄罗斯人还被当成变异的昆仑奴卖到了高丽。现在高丽居然成为贩卖奴隶的天堂,因为这里是昌平统治的,最大的法律就是没有法律。
昌平回到釜山看到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后,立刻开始整治。贩卖奴隶应该挂上执照,至于这些廉价劳动力的吸纳方向,昌平做了协调安排。
首先昌平把自己定位成最大的奴隶主,在高丽进行了一国两制。把济州岛切开,作为奴隶贸易的天堂,昌平在这里吸纳,三十岁以下的男女奴隶。这些奴隶将会在贸易后被运往扶桑,在那里接受全新的文化与军事训练。昌平打算把这些奴隶训练好后,开始新的大航海时代。
其实大航海时代早就到来,因为爪洼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大部分时间这些奴隶都是从这里运输到济州岛。
至于奴隶贸易的兴盛这也要感谢欧洲和非洲的战争,因为双方的混战,一些贵族开始了贩卖奴隶运动。对,有些朋友可能已经联想到贩卖奴隶后产生的副产品鸦片。
现在已经有英吉利商人带着小规模的鸦片,往返穿梭与马六甲。现在整个亚洲在外界看是平静的。虽然有内乱,但是在西方人眼中更向是在过家家。
现在的西方,十字军已经打了俄罗斯边境,欧洲即将统一了,如果俄罗斯不识相。罗马大帝不介意把他变成奴隶,然后卖到奴隶场,然后送进角斗场。现在罗马角斗场已经成为罗马人娱乐的项目之一。
非洲的征伐也接近了尾声,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埃及,他有统领非洲的能力。胡夫在神台上,猫也在神台上。吃完最后一口,就可以对外扩张了。地中海上面有个有意思的国家。
同样作为文明发源地的巴比伦的日子可不好过,作为亚洲与欧洲乃至非洲的军事缓冲。他的地位有那么点尴尬,没有兵没有钱,认识了个盟友卡里亚比自己还穷。因为宗教的信仰巴比伦不可能屈从于欧洲,至于非洲,那里的人比自己还穷,当然也比自己黑。现在自己三十五万士兵还被困在唐,难道现在去和唐谈判,成为一个好的盟友吗?巴比伦开始迷茫。
东瀛的战败,让交趾觉醒,作为一个拥有丛林杀手的军队,交趾并不惧怕什么,因为整个云南被森林覆盖。交趾国王只是想保持这样就好,因为交趾的身后还有一个没有表态的爪洼。先装傻,他们不要我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是平达格力国王的想法。
天竺是平静的,明白国外形势后,孔雀王把伸往西藏的手又拿开了点。士兵有十万递减到五万。并且给了个命令,敌人来了你们就跑。不要冲突,该收税还是要收税。谁都不能和钱过不去。
昌平对这些国家的态度不关心,昌平只关心现在自己手头上的。作为最大的奴隶主,贩卖奴隶能取得丰厚的利润,这些奴隶包含有非洲和欧洲的。那么也就是说现在两洲的日子不好过。既然自己有先机,那就先把这边的屁股擦好。
高丽依然要任命一个最高长官,而且这个人必须是高丽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后院打理好。金太,成为了昌平在高丽的代理人。
金太不是蒲绒的高丽人,他曾经领导过高丽人起义,对抗过东瀛,作为一个古代人能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还是很不容易的。至于高丽的未来人,早就在一个平静的清晨去地府报道。
昌平也有把在扶桑那里实行的法律搬过来,不过却温和了许多。作为一个一直友好的邻居,没有必要这么凶,再说大家离的这么近,有点小摩擦随时就把他给捏把了。
随行的十五万蒙古铁骑回到了蒙古,这次不能说是战争,更贴切的形容是旅行,看了海,也看了山,看了异域,更看了决战。这些蒙古人会把自己看到的自己的同胞,接着会如何傻瓜都知道。拓展是必须的。至少现在蒙古的资源还不够丰富。
昌平在去天津卫前又跑到了丹东,去见自己的父亲,而后昌平会在丹东那里坐上船前往天津卫,一切就好像他才从扶桑回来一样。
丹东还是老样子,只不是这个城墙经过炮火的洗礼后,给人一种沧桑感。
昌平秘密的回来并没有告诉陈德,此时的陈府异常的平静。
奇怪门外居然有杂草,昌平揉了头自己的眼睛发现没看错,门外的确有杂草。
看门的是忠叔,一个花甲高龄的老人。在太阳下老人抱着拐棍在打瞌睡。
昌平上去小声说:“忠叔我回来了。”
老人睁开昏花的眼睛,上下看了看昌平,而后激动的说:“少爷你可回来了。”接着抱着昌平哭了起来。
一种不详的预感萦绕在昌平心头,昌平安慰自己,也许是近乡心怯。
当老忠叔如一个孩子放声大哭后,昌平知道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
老忠叔陪昌平坐在门前,一五一十的给昌平说这里发生的一切。
原来自从陈德与倭寇正面交锋后,倭寇就把丹东当成重点报复对象,而陈德不是省油的灯。连续的反击挫败了倭寇七次袭击,总共消灭倭寇达五万人,就在上次长春会战的时候,陈德带兵做了鱼饵,按道理说本来陈德可以不去的。兵员征集令上有明确规定,十八至三十五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而陈德觉得自己并不老,于是和小伙子一起参了军,九死一生。小伙子回来了,老伙子没有回来。
老忠叔说到这里,又抱着昌平开始哭。作为陈德的老家丁,老忠一直把陈德当成朋友看待,加上陈德于他有恩。老忠一直把自己当成守护陈家的灵。
第二十三章 突然的打击
昌平觉得自己的大脑正在充血,想不到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居然看到了这么个情况。难道自己真的遭天谴吗?
满腔的成就感都被瞬间击碎,昌平呆呆的问:“尸体带回来了吗?”
老忠叔擦着眼泪说:“已经下葬在祖坟中,每日我都有祭拜。”
昌平换了身素装,前往祖坟祭拜。
草木萧条,这里给昌平的感觉是孤单,因为昌平是秘密回丹东,所以没有带一个随从。祖坟周围的围墙有些坍塌。这里也开始没落,要是父亲在绝对不会是这样。家道中兴,家道中落。昌平说不出到底是那种感觉。
昌平推开院门走了进去,抬眼看到了让人吃惊的一幕。自己家的祖坟居然被人刨了。
老忠叔不知应该说什么,因为昨天他来得的时候这里还好好的,老忠叔只能反复的在嘴里嘀咕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天地之间真的有报应吗?昌平不觉得有,至少如果有昌平也不相信这些是上天假人之手完成的。只能是有些聪明人,或者有白痴觉得应该这样做就能取得相同的成就。
昌平知道自己自父亲一辈之前都贫民,所谓的祖坟不过是父亲为了衬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修建的,每年四次祭拜,这些坟墓里根本没有什么能吸引人犯罪的。
老忠叔围着昌平打转,他想解释却发现根本无法解释,好似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的感觉。
昌平拍了拍老忠叔的肩膀安慰说:“我知道这不怪你,你先回去把。我想在这里休息。”
老忠叔想说什么,但是看到昌平的眼睛立刻选择了闭嘴,默默的离开,这个孩子需要思考,需要思考很多自己不能思考的问题。
昌平呆呆的看着坟坑,而后按照墓碑搜寻,终于找到父亲的坟墓。
此时坟墓已经被挖开,棺材散落满地。里面的骨灰早就不知去向。昌平冲着棺材发呆,不明白为什么下葬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棺材。
棺材太薄了,薄到不能承受泥土的重量而从中间折断,父亲怎么也算是一方大员,民族英雄。百年后就落的如此,天一定没有眼睛,要是天有眼睛也是瞎的,要不然不会总做出这么多糊涂事。
昌平离家时陈德就把家财交有昌平,父亲对儿子的付出是没有理由的,当然也没有想过回报。而后遭遇倭寇进犯,陈德守城把家丁投入战斗,抚恤又是不小的一笔支出。家底不丰的陈德很快就陷入了财政危机,至于出售院落这个陈德还没想过,在老地主的眼中,土地是比银子,金子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他为了捍卫国土,以花甲之龄踏上了征程。战死沙场,客死异乡。老地主没有看到小地主的成就,当然小地主停留在丹东的时候,也没有关心过老地主会怎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么老套的话就在昌平的脑袋里盘旋。现在报复盗墓的算是对自己父亲的交代吗?一座山没有了,以后自己依靠什么。昌平忽然想起了很小很小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出门,那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是父亲把自己压在身下,用身体给自己挡雨。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对手,昌平也想有一天超越父亲,成为一个超越父亲的赢家。而今这已经没有机会了。也许父亲永远是自己心灵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昌平最后看了眼坟地这里坑坑洼洼,棺木都被打开晒太阳。尸骨早就不知去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