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210章

一品公卿-第210章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家不是不讲究什么生死的么?,小
    “皇上,是人都会死,只不过我佛家中人对生死有别的理解罢了。”姚广孝的眼神有点迷离了:“我虽算不上什么有道的僧人。可也能看破自己的生死。再过不了一时三复,也刻该去了,”
    “刘熊培死了,张钰去了”我听说刘成也病的厉害”姚广孝念叨着一个又一个靖难功臣的名字,每说起一个人,都让朱林心中微微一震。
    当年跟随着燕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老人们已经越来越少了。当年跟随着朱林一起北上就藩的旧部已经不剩下几个了。
    一想起这些,再看看因为吞噬过量神仙粉而勉强支撑着的黑衣病虎,朱林就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刘成也是咳的厉害,太医说他肺经已经枯了。恐怕撑不过今年。哎,联的脑骨之臣一个接一个的去了
    “自古人才如潮水,总有新人换旧人,皇上也该多用一些年轻人了
    朱猪说道:“年轻一辈当中小也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只不过这些人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察院的张青也算是有点想法的,可终究去不了志大才疏的狂生嘴脸。新近提到兵部的易书杰多有韬略联却怕他是咋,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有江南的林三洪,本事和眼光都不错。却不肯拿出十成十的忠诚之心,,
    “年轻人嘛,可以多磨砺几年。姚广孝剧烈的咳嗽起来,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志大才疏的可以用在细微处,纸上谈兵的可以用在阁院中。至于不是很忠诚的林三洪么,只要真有本事,自然有利驱之。天下人。少有真正忠诚者,皇上也不必太在意这些。还有永乐二年抓捕起来的那些建文旧臣。那个反书案是我提起的,是怎么回事想来皇上也清楚,我也就要去了。恳请皇上一个人情,放他们出来吧
    “联允之。
    “还有前革朝的主录僧浮洽
    “联负,之。”
    姚广孝一连说了好几叮,名字小都是当年新旧朝交替之际被抓捕起来的一些臣子,这些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对错本身已不重要,关键是站队。所以很多人吃了挂落。现在还关在大牢里发霉。或许是有感于当年的杀戮之气太重,这几年来姚广孝一直在弥补这些,所以朱林时常认为姚广孝已经有了太多不必要的“宽仁之 心”
    姚广孝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或许是朱林为了最后的“善终”所以姚广孝每说一吓,名字,朱林都会应允。
    “恳请皇上待之以僧礼。”
    “联允之。”
    姚广孝盘膝而坐,双手横放膝前,缓缓闭上双眼”
    朱猪就那么站立着。一动不动的看着姚广孝。
    僧房中静寂无声,兽首炉子里的炭火渐渐弱了下来,旁边伺候的宫人却不敢上前填炭。这些日子以来。皇上的脾气越来越难以琢磨了。经常以为一些不算事情的事情打杀宫人,搞的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无不战战兢挂畏之如虎。
    皇上就那么站在榻前,弓腰的宫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姚广孝的脑袋猛然往下一垂。永乐皇帝叹息一声“又走了一咋。”旋即大步出了僧房。面无表情的说道:“摆驾,回宫。”
    腊月十五,大明主录僧姚广孝坐寂于寺中,按照姚广孝遗言。永乐皇帝以僧礼相葬,”
    母亲欢喜的念叨着在佛前点燃了香烛。喃喃的祈祷着:“过往的神仙佛爷,林家的列祖列宗,保估我林家子嗣兴旺门第蓬勃”
    正念叨着,春桃就已经风风火火的跳了进来,扯着大嗓门高喊:“阿娘。阿娘,小香生了,生了…”
    林老夫人一把攥住春桃。仿佛是遇到什么重大的考验一般,以一种很古怪的腔调问道:“是男孩还是女娃?”
    “是男娃娃哩,送子菩萨果然灵验,不亏阿娘送了那么多香火钱”    听到“男娃娃”这一句,母亲顿时欢喜的什么似地,以一种和她年纪绝不相称的敏捷从箱子里取出早就准备的红纸“包裹,一边递给春桃一边嗔怪的说道:“你个死丫头。送子娘娘的话你也敢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今天网好十五,生个孙子以后肯定是要做大官的呢,我先去看看我的宝贝孙子
    因为三奶奶生了个儿子。侯爵府中欢天喜地的忙碌开来,就连夫人杜月娘也跑到小香屋里去探望。而四夫人春桃则在忙着给下人分发喜钱……
    “老爷万千大喜。”
    林三洪笑呵呵的把春桃准备好的红包派发下去。
    老实说小香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林三洪并不是很在意。只不过小香本人十分在意这些。经常为了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而忐忑不安。毕竟她是偏房,若能生个儿子下来。也会扬眉吐气很多”
    生子之后的琐碎事宜自然会由府中的仆役去打理,会有春桃和老夫人照看。也不怎么需要林三洪这个侯爵操持什么。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林三洪反而愈发清闲了。
    书房之中,仪态万方的杜念昔微微蹲身。行了个礼节,笑盈盈的对林三洪说道:“恭贺老爷添丁之喜。”
    林三洪笑道:“算了,柳”念昔呀。我就不打赏了,一会你到夫人那里去取红包喜钱吧,稿子呢小给我看看。”
    这些年来,执掌《饭后谈》的杜念昔很少和林三洪见面,这次来网好赶上了林家填人进口的喜事。
    取出一大摞手稿,交给林三洪:“这就是那份《西洋记事》的手稿,是船队中一吓,司索丁留下来的,希望能象老爷的说西北的文章一样在《饭后谈》上刊行。我看过了。这个文字还算不错,就是不大符合老爷的风格,”
    “嗯。我先看看”林三洪有点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手稿。
    这是跟随郑和下过几次西洋的一个司索丁记录的文字,其中有很多类似于航海日志之列的东西。更多的则是记录西洋沿途各国家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
    粗粗的阅读了几吓。片段之后小这个文字确实很真实,能够反应出西洋那些土著民族的生活状态,对于内地百姓了解外部世界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篇东西描述和记录的性质过于浓烈,娱乐性首先就打了折扣。对于读者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小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象林三洪描述西北那样带出评论的功能,也就是没有什么思想。只是单纯的描述。所以杜念昔得到手稿之后亲自带过来了,一来是因为到了年关岁尾,少不了要给侯爵和夫人请安问吉,再就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让林三洪润一润这篇稿子,按照《饭后谈》的风格弄出一篇文字。
    “马喇甲,水道狭长,盖南北东西海路之必经,若能在此驻点。可提供过往船只补给。可缩短航程”
    从书稿中所描述的情形来看小马喇甲刻马六甲海峡了,书稿中虽然同样提到了这叮,海峡的重要。显然描述的不够充分。
    对于这种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的地区,有必要可起足够的重视。以现在大明朝内部的形势,不大可能一下子就派出一些军事上的力量驻守这个地方,不过即便是出于纯粹的商业考虑,也应该做出前期的引导和暗示了。
    “好,宛若,算了。念昔你的文字也不弱,我琢磨着编个故事”算了,还是说咋,事故吧。这个马喇甲为叫交通重地,一定弄出天下必争的气氛来,先从这里润起吧。”
    “是。”杜念昔还是和当年一样,一笑之间便是风情万种,捻起笔来浅声说道:“老爷请讲,念昔来录”
    八仙过海 第176章 理想
     更新时间:2010…11…29 22:42:36 本章字数:14352
    让新的一年里。一场空前规模的旱灾席卷了大明朝大半
    从甘、陕、到豫北、鲁西一带,从开春以来就没有下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雨水。好不容易熬过谷雨。眼看着播种插禾的时节就要错过。还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一点要下雨的意思也没有。官府和民间都急的要跳起来,不得不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强行耕种  期望在立夏之后能有雨水。    仿佛老天爷真的要旱死人们。一直到了芒种,都没有下过大雨。
    新播的种子无法萌芽;除了少量上好的水浇地之外,绝大部分田地都面临着绝收的危险。尤其是山、陕已经豫北一带,很多农人眼看着一年的收成已经在干早的肆虐之下化为泡影,不得不背井离乡做出抛荒逃难的无奈之举。
    任何一个正常的王朝,在面对这种天灾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在北方的朱林也极为重视这次席卷北方的早灾,当即大力提拔了一大批年轻的低级地方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旱。同时给江南留守朝廷下旨,准备赈济灾民的粮食和银钱。同时水陆两路开始紧急状态下的抢修,务必保障江南漕米和银钱的顺畅北上。
    这些举动其实都很中规中矩。北方有灾了,江南拿出点钱粮去支援一下,本也没有什么。做的好的话,旱灾的影响应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就因为一个纯粹偶然的事件。给这场抗灾救灾的行动蒙上了一层血色。
    正在营建中的北平华盖殿莫名其妙的起火,火势蔓延极快,一夜之间就烧毁了正在建设中的:所大殿。一把大火,让永乐皇帝花费无数资材人力构架起来的三大殿化为灰烬。
    起火的原因还有待考据,但是很快划,有人把北平的火灾和席卷北方的大旱联系起来。
    六科本就是为监察各部而存在的衙门,礼部一个六品的萧姓主事。萧姓主事给北平的朱林上了一道奏折。奏折的大致意思就是:因为轻弃祖陵之地,有伤国体。所以上天降下示警。希望朱林能下个罪己诏之类的东西,以免天怒人怨云云,”
    朱猪表示上弄出了两个京城,其实北方成为行政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连朱猪夫妇的陵墓都在修建当中了,分明就是迁都嘛。对于朱林这种把太祖皇帝创下的龙脉一古脑撂在江南的举动,很早就为人所诟病,这个时候起了天灾又烧了大殿,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天人一体。这个不知道是哲学还是政治的“正经命题”:老天爷如此震怒,一把大火烧了你还没有建成的宫殿,分明就是不同意迁都嘛。要不然南京的宫殿怎么不起火?北平的大殿还没有修建完成呢就已经烧成灰了,分明就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自从圣文皇后逝世之后,朱林的脾气越发暴戾,平日里经常一边大谈仁慈一边举着屠刀杀人。这一次看过南京言官的奏本之后,立剪就暴跳如雷。根本就没有和江南的留守朝廷打招呼,在朱高煦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下手了。
    遣内卫直接下江南拿人,连走三法司审理定罪的程序都免了。直接就把这个敢于把皇帝迁都和天灾联系起来的言官扔进了还没有彻底完工的镇抚司大牢,同时被扔进去的还有该官员的家眷老上上下下一百多口子。
    朱猪如噬人的猛兽一般咆哮着:“联就留你们一夜,若是联真的德行有亏触怒了上天,那么今天晚上上天就应该再次烧毁镇抚大牢。
    如果到明日日出之时,大牢安在,则是尔等诽谤君王,当斩”。
    莫名其妙的起火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接连出现。所以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镇抚大牢平安无恙。朱猪毫不掩饰自己的怒火,更没有准备给这个可怜的言官定一个可以让众人信服的罪名,而是再次举起屠刀稀里哗啦砍下了一百多个人头。
    这一下可真正把很多人给吓坏了。
    言官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品级虽然不高,也没有什么决策权。可是历朝历代的君主时于言官还算是比较客气的,因为言官不会在事实上影响到帝王的统治,最多是说几句皇上不愿意听的话语也就是了。为了彰显言路顺畅,各朝多是采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观点。明朝初年虽然也有言官犯事的记载。可不管怎么样,皇帝都会很认真的安一个像模像样的罪名过去,从来也没有发生这种因言获罪的事情一言官嘛,就是依靠说话上书吃饭的。
    不得不说这一次朱林做的很过火,六品京官,放到地方上虽然没有知府那么高,可也不低于知府的副手了。尤其是对部院起到监督作用的科道官吏,本身就和朱林是一个“战壕”的,可朱抟根本就不顾这些。也不理会什么程序,直接就动了刀子。
    就这么一下,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了朱林对于迁都的坚决态度,再也没有人敢于在同样的事务上和朱林唱反调。但是在暗地里,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朱林的统治已经太过于强势了,这样的一个皇帝对于下面的臣子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对这个感触最深的自然是太子朱高煦了。
    太子监国不仅是传统,也是朱豫正式任命的。可是忽然之间,朱沫根本就不理会这个太子,好像忘记了南京还有一个太子留守着一样,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