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内宫,李彦裁汰大量太监宫女同时,少不得还是要保留一部分仆役,但是明确规定后宫仆役的职责,不得干涉政治。
为此,李彦专门草一份法规,对宫禁行为进行约束,事实上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容易多皇帝本人发生影响,关键还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使得皇帝的权力不至于那么“至高无上”。
李彦废除司礼监。使得内监只相当于一个仆役机构。照顾皇帝本人地私生活。打扫和维持皇宫地整洁。
上和内阁一样。都可以拥有一个秘书机构。协助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机构通常就设在翰林院。官员们想见皇上该通过翰林院联系。如果皇帝允可。那么方可入宫觐见。
朱由校并非一个勤政地皇帝他智商也罢。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罢。总之他对处理朝政感到非常头疼。反而对手工艺品十分感兴趣至到了一种痴迷地程度。这也是魏忠贤能够独揽大权地原因之一。
对于朝臣们地请见。朱由校开始都是一概拒绝。等到他因为“皇家博览会”。从消沉中走出来。才开始考虑这件事。
在朱由校看来虽然说李彦发动兵变。导致魏忠贤和客氏死亡。这件事很难原谅。但是他也能理解这件事地原委。而且李彦此后地所作所为让孤立无援地小皇帝有了某种依赖感。
厚葬魏忠贤和客氏。并且下旨宣布不再追求此二人地责任;又好比调整大臣地职权。使得他不用管那么多事等!
而最让朱由校喜欢的还是这次“皇家博览会”,这使得他终于开始重新接纳李彦。
李彦也寻找机会同朱由校谈了一些他对皇帝和内阁权力分配的构想,李彦认为皇帝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世袭的权力,这个可以在法律中予以确认,任何试图颠覆这一点的,都可以视为“叛国”、“违法”。
但是皇帝代天治理天下,也并非要决定一切,这就好像上天虽然是这个世界的最高主宰,但也不会事事干预,而是会让他的代理人,如皇帝来全权管理者一切。
李彦觉得,皇帝可以代表天下,但如何治理国家,则可以授权给文武百官,皇帝只需要掌握监督和最终决定的权力就可以了。
在李彦构想中的这套权力体系,皇帝的职权要比君主立宪制下面的君主权力更大一些,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皇帝的一言九鼎。
偏偏朱由校觉得李彦说得很有道理,关键是能够让他从繁重的国事中解脱,并且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于那些要求自己亲政的大臣,朱由校反而觉得,大部分以“此事交内阁决断”打发掉。
朱由校自己可能还没有觉得,其实他此举已经和当初纵容魏忠贤揽权的状况差不多,只不过此时的内阁并非某一个人,而是就个人的集体决策。
如今的内阁包括首辅孙承宗,次辅朱延禧、崔景荣、赵彦、李彦,以及大学士叶向高、刘一、韩,此外就是李彦强烈要求,并得到军队和勋贵支持的王国兴正式入阁,一共九个人。
叶向高等人的任命早已经下达,但是当他们赶到京城的时候,却发现如今的朝廷,比之阉党当政
,变化来得更大。
第一次内阁会议,首先发难的并非叶向高,而是大胡子刘一指责李彦的所作所为,已经破坏了祖宗的传统,违逆天伦之道。
李彦对此也早有准备,或者说这样的问题已经让人提出过很多次,自然游刃有余地进行了辩驳。
只不过这次有叶向高等人作为首领,反对派的声势更加浩大,争论的战场从内阁,发展到朝议,再到报纸之上,最后一直闹到御前。
李彦已经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朱由校,而在朱由校看来,双方的争议主要就是叶向高等人要他亲自处理那些麻烦事;而李彦的办法则要求内阁和百官先把事情处理好了,最后向皇帝汇报就行。
就朱由校个人想法来说,无是李彦的办法更好,虽然叶向高等人认为李彦的一些做法,已经损害到皇帝的威权;但李彦也同样高举维护皇权的做法,因为内阁的决策,皇帝如果不同意,还是可以否决的,如果内阁坚持,始终有纷争,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大朝议”。
在御前辩论中,李彦准备充,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虽然叶向高等人也能说出很多道理和事例,但是李彦舌战群儒,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毕竟,他表的是未来趋势,而人心又总是自私的,谁不愿意自己的权力大一些?何况阉党专权的范例就摆在眼前,叶向高等人所标榜的“德治”,最大的漏洞就在于他们自己,当初东林盛极一时,却无法阻挡魏阉上位,甚至连自己都丢官罢职。
史载这次御前辩论初步奠定了新的合法基础,因为得到朱由校的肯定,标榜尊重皇权的叶向高等人,只能接受最终的结果,并且在内阁中为末座。
而在民间舆论交锋中,李彦所代表的“立宪派”也占据了绝对上风,特别是晚明已经出现“非君”思潮的情况下,所谓“立宪”的做法,更能够得到支持。
最为关键的地方,其实还在阉党篡权,事例就在眼前,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办法可能是真的不行了。
然,反对者依然存在,不过得到舆论和皇帝支持的李彦,手中更握着强力机关,使得任何反对派都不敢轻易做出过激的举动。
而此次辩论之后,李彦趁热打铁,彻底对朝廷中枢的权力架构进行调整,确定了“立宪内阁制”的基本框架。
对于朱由校来说,此事的最大影响就是他不用处理那么多繁杂的事务,这是他乐于见到的。
而对于百官来说,他们手中的权力多了,责任也变得更大,必须要改变从前的工作方式。
而李彦则开始准备次年、也就是天启七年的国士大会,届时也将正逢三年一度的会试时间,首届“皇家博览会”也将在那个时候举行。
如今“皇家博览会”已经成为朱由校参与比较多的一项工作,他甚至希望兴办一家手工作坊,也做出东西,拿到博览会上进行展览、评比。
朱由校对手工艺痴心不改,李彦只能一面教他如何做一个形式上的好皇帝,而对他的这些爱好,则给予适当引导,支持朱由校去搞这样的作坊,但是必须自负盈亏。
整个体系改革以后,内库被剥离,宫廷用度给大幅度裁减,一些浮华的规矩,也给李彦或明或暗地废除,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够将国库的银子当作自家的银子。
朱由校对于这些变化倒是没有太大意见,或者说实际上对他的影响也不大,皇帝的体面依然能够很好地维持,宫禁之中,还有一百多仆役为他服务,但是相比从前,已经减少了很多很多。
同样的,李彦也开始削减皇室及皇族的支出,后世曾经有研究认为,明朝的皇族在中后期已经成为国家财政身上的吸血虫,明王朝最终灭亡,与这些藩王不无关系。
明朝对藩王的管制极为严格: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而且不得离开居住地,但同时待遇又极为优厚,不仅有丰厚的岁禄,而且还有大量不需要缴税的封地,以及册封、宫室、婚姻、丧葬等费用,并给予厨役、斋郎、铺陈等杂役人员。
这就使得明朝的宗室成为朝廷出资供养的寄生阶层,特别是人口繁衍,宗室的规模一再扩张,使得朝廷的负担越来越重,使得财政危机更趋严重。
李彦知道,要对宗藩制度进行改变,所面临的危机可能更大。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四零回 商税
更新时间:2009…12…10 19:35:23 本章字数:3525
谓重病需用猛药,但也要讲究循序渐进,李彦在砍掉分太监、宫女以及内监的作坊以后,也是给天下的宗室做出一个范本,那就是皇帝已经如此,你们更应该效仿。
缩减宗室的支出,毫无问将惹来一片反对之声,包括朱由校本人,这位非常看重感情的皇帝,显然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李彦并不打算立即动手,总之内库现在掌握在他手上,对于宗室的一些拨款,能拖则拖,能减则减。
李彦倡导法治,不过在当前的条件下,为了让一些事情顺利实施,他又不得不有一些例外,手握内库即是如此,户部尚书李起元、分管户部的内阁大学士赵彦,都曾提出内库的归属,认为既然不设内库,那就应该将内库归入户部的国库。
李彦知道在新政这条道路上,他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独行者,所以能揽的权力,也要尽量揽在手上,对于赵彦、李起元要将内库并入户部的要求,予以拒绝。
李彦也有自己理由,内库的收入主要就是盐税,而盐也属于手工业,归口工部管理,工部本来就收征收商税、货物税以及诸如竹木抽分、渔税之类的职权,并且工部也有自己的银库,那就是工部节慎库。
节慎库本来就是储存这款,以及工程款料,李彦的做法就是将节慎库和内库合并,成为新的节慎库,并且提拔夏熙为节慎库从九品的大使,替自己掌握节慎库的银子。
如此一来,户的收入主要是田赋,而节慎库则掌握了盐税种工商税,关卡税,以及海关税,基本上形成“平分天下”的局面。
而在李彦看来,节慎库在的收入主要还是盐税,结构并不合理但是未来的增长潜力,肯定要超过田赋。
“工商是必需要征收的必需要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辽东模式在内地怕是还无法实施,”李彦在辽南曾经设立海关,从辽南中转的海贸商品中征收关税,这些关税成为辽南发展和复辽军不断壮大的源泉。辽南海关是由海商们推举关长照李彦给出的规则组建,如今辽南的政务院已经实现民选在大明内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夏熙为豪商之一。如今帮着李彦管钱。自然知道在什么立场就如何考虑问题:“辽南地模式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在天津、登州组建海关。应该是没有问题地。包括南方地海州、松江、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地市舶司组以后。即可像辽南那样征收关税。”
李彦点了点头:“你来起草规则后找些海商商量商量。我地想法是得发挥海商地积极性。并且要鼓励海外贸易是有一条。逃漏税需要管。进出口贸易地品种也要纳入管理。这些你都要考虑到。”
“当然。最基本地两条还是如何收税、将税收好;以及对海关官员地监督。防止贪腐。以及****!”
从广东到京城。远隔万里。在这个交通和通讯手段都很落后地时代。想要通过中央集权。管理到各个地方。显然并不合适。
所谓天高皇帝远。大明地钞关制度、市舶司制度。效果都不是很好。万历时期曾经派出中官。也就是太监充任各地地税监、矿监。但是从历年地财政收入来看。并没有得到多少增加。阻力、能力以及贪腐都使得本来有可能起到作用地政策。变成扰民。抗议声四起。
在李彦看来。辽南模式其实是一种比较好地解决方案。但是内地地情况与辽南也有所不同。辽南地模式说白了。就是辽南衙署和海商协会对海关进行管理和监督。因为辽南事实上是自治地状况。所以对海商地约束力比较大。
而在内地,一省布政司的权力有限,很可能出现海商协会和地方官署勾结的情况,李彦现在站在朝廷的立场,当然希望避免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没有绝对完美、不存在漏洞的制度,何况制度本身好不好,也要看执行的效果,就李彦来看,其实大明的很多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备,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形同虚设。
李彦将原先曾在辽南海关担任关长的孙延荣抽调回京,让他和夏熙一同筹建天津海关,此外还要厘清全国工商税的征收办法。
如果说皇家博览会让天下的商人都很振奋,那么筹建海关和征收工商税的消息,就让大家感到十分惶恐,其一是作为商人,当然不希望自身的利益受损
也是担心重演万历年间,権税太监胡作非为的故事。
李彦本来就想同商人一起,弄出一个合适的办法,这个消息并没有遮着掩着,仍然是用笔名在报纸上刊发了几篇文章,阐述纳税的权利和义务。指出商人依法纳税,国家才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譬如组建强大的军队,不让外敌入侵,使他们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也只有商人依法纳税,国家才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修缮道路、运河等等,使得他们经商的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商人纳税,可以享受这些好处,反过来说,朝廷收税,就有义务做好这些事情。
李彦的这几篇文章,引起的反响甚至要比筹建海关、征收工商税等来得更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