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35章

大宋金手指-第235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云看了一眼,赵景云点了点头表示鼓励。
    他神情一阵恍惚,觉得自己有如在梦境之中。
    赵景云写给他老师魏了翁的信很快便被转呈给了天子,天子不仅非常重视,延揽天下名医,探究治疗之法,而且还御笔亲写了一封信给了李汉云,专门指示他当如何去研究蛊病。
    李汉云原本就追踪这一病症二十年,以前因为方法不对,这才摸不着头绪,被赵与莒一指点,有意识往肝脾处去研究,没多久便寻着了那传说中的蛊虫。这让他看到彻底铲除蛊病的希望,也让他极为激动,原本对当今皇帝的怀疑,也立刻转变为死心塌地地忠诚来。
    “今日将与众为先达前辈一起,亲见这害死无数人命的蛊虫现形!”李汉云定了定神,然后又道:“这位便是来自流求的名医,姓秋名爽,字风清的!”
    秋爽默默从人群中走出来,抱拳向在场的数十位名医、御医行礼。
    “秋风清?可是《东游记》作者?”医儒不分家。名医往往也是大儒,故此便有人想起这两年来风行大宋的《东游记》来。
    “不敢,正是秋某。”
    秋爽再次抱拳,他是接着赵与莒之令。自流求赶到岳阳,中间风尘卜卜,若不是蒸汽船,他还未必能在这么短地时间到来。
    原本众人见他年轻,还对他有几分不屑:医术比不得其余学问可以有神童天才,行医都是靠着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但听过他名声不由都肃然起敬,远赴海外扬威万里,这岂是常人所能为之!
    “秋先生刀术之精天下无双,晚生亲眼见过,故此须得秋先生执刀。为众位先贤前辈演示。”李汉云道。
    不一会儿,便有两个力士抬来两头牛,两头牛已经死透,被放在台上,众名医都是面面相觑,不知是何意思。
    “左边之牛便是蛊症而死。”李汉云又道。
    秋爽戴起一双皮手套…………这种用杜仲胶制成的手套价格昂贵。然后他又拿起小刀、剪,一个戴着口罩穿着白衣地少年在旁边为他托着木盘。秋爽按着流程,破开左边牛腹,取出牛肝、脾,举给众人看。
    紧接着他又破开右边牛腹,取出肝脾,有戴着口罩地白衣少年上来,用木盘托着两副牛肝、脾在从人面前一一呈过。很明显,得蛊病而死的那头牛肝部肿大。众医生都频频点头。
    当众人都看过之后,秋爽又将那副坏的牛肝剖开,自其中用夹子取出数条小虫,李汉云指着那蛔虫般的虫子,浑身发抖,声音发颤:“便是这个……便是这个坏了无数人性命了!”
    众医生不由得围了上去。他们能闯出这般名声,被官府招来,当然对蛊症也有所研究,知道这蛊症不知害了多少人性命,看着那些虫子,众人都不觉心中发毛。
    “我想起了,《宋书•;顾凯之传》中记有一事,沛郡相县唐……唐……”那名医想得一半,却又忘了。
    “唐赐之事!”有人提醒道。“正是。正是唐赐!”
    众名医都是议论纷纷。正这时,李汉云与秋爽交换了一个眼色。秋爽点了点头,接着两名力士将牛抬出去,倒是一僧一道进得这屋中来。
    “僧人道士来做甚?”众医都是惊讶。
    片刻之后,两个力士以门板抬着一人过来,那人面色焦黄身体僵硬,早就死得透了。众医生都惊得呆住,那僧人道士开始念经,念过一番经文之后,秋爽、李汉云都是捻香对那人拜了三拜。
    “以牛为证,尚不足说明,故此须以人为证。此人为蛊病而死,我等虽为救人,但仍得毁其尸骸,故此延请名僧道德之士,为其念经讼德超度往生,其捐一躯,必救人无数。天子怜其不幸,钦命褒赏其德,为其树碑扬名,也特恕我等之过。”
    “诸位请看。”
    行完礼之后,秋爽换了一副刀具,掀开盖在那死者腹部的布,只见那人腹胀如鼓,正是蛊病症状。秋爽一刀而下,动作迅捷流畅,那些名医都是见惯了生死地,可看了秋爽这刀法,都不觉得身上发寒。
    刀法如此娴熟,分明是练过许久的,无怪乎那个主持此事的李汉云不亲自主刀,而让这位流求名医来主刀。就凭这一手刀功,也不知用了多少人练出来。取出死者肝脏之后,仍是呈给众人观看,接着刮开肝脏,又取出其中蛊虫来。确认真是这种虫子每年都造成大量死亡之后,天下名医都是一阵唏嘘。
    “竟是如此……竟是如此,若不得剖尸,如何得见之?”一位名医叹息道:“顾凯之误矣,误天下苍生八百年矣!”
    “《广武行记》亦曾载绛州僧事,亦如是乎?”
    秋爽将肝又放回死者体内,然后飞快地做了缝合,片刻之后,名医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完成了整个过程,然后洗手。捻香,再度三拜,力士又来要将那尸体抬走。
    “此人虽死,德泽后世。吾等医者,岂可不拜?”一个医生大声道。
    “正是,正是,当拜之以完其德!”另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医生道。
    秋爽示意力士暂缓抬走尸体,在场的名医无一例外,都是恭恭敬敬地对着那尸体三拜。
    这次事件《周刊》也进行了全程报道,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对天下医生起了一次启发。原先靠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靠阴阳调和五德始终来治病地,现在才发觉在这套理论之外,竟然还可以通过解剖来判断病因。秋爽的刀术让他们疑惑。也有人试探着问起,对此秋爽也不讳言,直道是在战场之上用敌军阵亡兵士尸体练的刀,并说流求医者以此之术,在台庄大捷中活我大宋忠勇官兵无数。
    历代以来,残损尸体便是不道不法之事。但敌我双方食其肉寝其皮尚可,何论其余,这些名医心知秋爽展露的将军医术地一片新天地,不免便有人动了心思,要去流求学行流求医术,对此秋爽也是来者不拒,到后来干脆每人都发出请柬,请他们在方便之时前往流求。
    赵与莒计划中地医学院,正需要这些天下名医心中藏着地秘方。
    随着《周刊》颁行天下地。还有赵与莒扑杀钉螺的明旨,要求凡是临水州县,都必须将田间池塘里的钉螺尽数扑灭。在官府不遗余力催促下,百姓都知道这钉螺竟然就是让他们谈之色变的“瘟神寄主”,哪有不踊跃积极地道理。
    除了扑杀钉螺之外,诸如注意处置病人病畜粪便。不接触疫水,积极替得病之人治疗等等措施。为此,赵与莒再命户部拨款,内库支持,募集人手为疫区打井、宣讲防治之策,免费提供药物,为防止井水也被污染,他们打得是压水井,这项发明因为其方便。很快从疫区传到其余地区。
    “今日荆南奏章中说。田湖之中已不见钉螺踪迹,百姓处置粪便。也依陛下所言,以石灰沤过。”崔与之对于这些民政之事非常关注,他在朝会时奏道:“只是有些僻壤荒山,蛮侗之所居处,官府管辖不到,恐有遗漏。”
    赵与莒对此也无可奈何,便是他穿越来之时,也没有彻底根断血吸虫病,在那位唱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亿星河”之后不过数十年,血吸虫便再度死灰复燃。
    “长抓不懈,唯有如此,今后凡疫区官吏考绩之时,都要将这蛊疫纳入其中,若有蛊疫犯者,不唯追究当时主官之责,其前任主官,也须为此担责。”赵与莒想了想道:“民为贵,社稷次之,不爱其民,如何忠于其君,此事亦着为永例!”
    (修改加入:月票月票啊,看着下面一大堆的注释,区区查资料的辛苦,也值当列位看官打发几张月票吧?)
    注1:荆湖南路人口增长千分之四,不是在下杜撰,乃是搜来的数据,若有误,请免责。
    注2:《宋书•;顾凯之传》:“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蛊虫十余枚。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当然,在封建时代里,妻子残毁丈夫尸体,而儿子不阻止是不法地,所以这个事情最后的结局非常不好,在顾凯之建议下,儿子被处死,妻子被终身监禁,故此后面有名医认为顾凯之误天下苍生八百年。京剧、豫剧中有一折《大明魂》,便是根据这段史迹改编,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三九、金玉良言动君王
     更新时间:2009…6…4 23:05:33 本章字数:4829
    治理蛊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见效,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赵与莒记下这件事情,并且随时过问之下,各级官员不敢在此问题上懈怠,其效果迟早会显现出来。
    “陛下,那钉螺为蛊虫宿主之事,陛下是从何得知的?”崔与之对于这事情背后展示出的东西更感兴趣,大宋当今皇帝,行军治国有一套,百工杂学精通,算学也是宗师级别的人物,现在连医学都懂,崔与之若不起疑心,那才是出奇了。
    “朕设博雅楼诸学士,便是为此,十余年来,朕延请名医,终于教出一个秋爽。”赵与莒泰然自若地道。
    崔与之笑了笑,却不尽相信,他想起传闻中天子受吕祖点拨之事,心知无论这是真是假,都不是臣子能窥察的,便转了话题:“陛下,倭国、高丽使者在我大宋已久,当如何处置他们?”
    因为收买无耻之徒窥探炮兵机密之事,倭国、高丽使者都被拘押,赵与莒还派虞玄挂着礼部职司往二国出使,责二国之过。自王钰死后,高丽、倭国之事便被虞玄接手,他与秦大石一文一武在临安潜伏多年,都是深得赵与莒信重的人物。
    “他们愿签盟约了么?”赵与莒平静地道。
    在宋与莒给高丽的盟约中,高丽国君只能称国王,须奉大宋天子为皇帝,高丽国君传嗣继位,必须经过大宋礼部核准,高丽国的领土,以汉江为界,汉江以南为高丽故土,汉江以北为百济、新罗之地,此二国都曾向中原称臣,故此大宋有责任为此二国复国。这一点是崔明博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大半边高丽疆土都没有了…………事实上他奉如今执掌高丽大权的崔来使时。崔甚至希望能争取到大宋支持,夺取辽东之地。
    对于倭国,赵与莒根本没有准备与北条氏谈判,或者说根本不准备只和北条氏谈判。
    “倭国使者倒是愿签盟约,还愿献子内质。”崔与之不太明白赵与莒的想法,他与大多数朝臣都认为,赵与莒对于这些藩国过于竣急。因此委婉地劝道:“陛下,倭国之事。是否暂缓一缓?”
    “哦?”赵与莒扬起眉头。
    “陛下近来施政,虽都是善法良策,可是臣倒觉得……”崔与之微微思忖了会儿,他是个老狐狸,如何配合好皇帝处置政务已经是精熟于心了,但直言进谏之事。他做得并不多。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又道:“陛下,近来陛下施政,似乎散碎了一些,不如以往缜密细致。”
    赵与莒心中微微不快。这半年来他同样尽心尽力。未曾懈怠过。对于藩国地处置措施。更是遗惠百年地大举措。可是崔与之却说他“不如以往缜密细致”。不过心中虽然不快。赵与莒还不是那种听不进忠言之人。笑着问道:“崔卿何出此言?”
    “陛下过往执政。都能抓住要害。可华亭民变之后。陛下似乎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局观不如以往了。”既然话已说开。崔与之也不隐晦:“如今大宋之忧不在于外而在于内。不在于海而在于陆。不在于东南而在于西北。陛下对此并无举措。陛下。臣以为当今之策。首在富国富民。国富民康。则远人自服。不服。则以兵讨之。”
    赵与莒细细听着。渐渐明白了崔与之地意思。崔与之认为倭国如今暂时还不是心腹之患。如今大宋地心腹之患还在于他地革新政策之上。因为与保守派妥协地缘故。赵与莒许多激进地改革措施目前还未提出来。比如说官制、朝堂制度。再比如说田制、赋税制度。在崔与之看来。这是考虑不全之处。
    再就是宋国内部地分歧。由于交通运输不便捷地缘故。也由于远离大宋行政中心。川蜀之地在大宋向来近乎半独立。荆襄、两淮由于长期处于与金国交战地前线。加上现在地淮北、京东。长期以来都形成了地方节帅权势过大地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然后才轮得外部矛盾。金国与宋国地关系如何定位上。目前宋国还只是一厢情愿地要再维持几年和平。而蒙胡在辽东攻城掠地。不知何时会南下。这两个大敌未除之前。还不宜将目光投往倭国。
    赵与莒沉默了好一会儿。不得不承认。自己因为国内革新进展速度不快。所以在面对海外时态度就要激昂得多。在国内无论是人口、国力都还不能支撑地情形下。对倭国采取如此激进地态度。未必能达得好地效果。
    现在要做的,只是赚倭国人的钱,用他们的钱造更多地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