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55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55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66年,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福州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
    在连续建造3艘军舰后,经船政大臣沈葆祯奏请批准,将福建船政的军舰编成舰队,设轮船统领统一管理,首任轮船统领由原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担任,并制定《轮船训练章程》12条。
    同治十三年(1874),福州船政局拥有的舰船已初具规模;有万年青、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扬武巡洋舰、飞云、超武舰、靖远舰、振威舰、济安、永保、琛航、大雅等15艘,又从国外购得海东云、长胜、建威3舰,共有17艘军舰。
    经过数年发展后,至第三任轮船统领彭楚汉时,清廷为加强台海防务,于1879年7月4日颁上谕,清政府诏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宣布成立。在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归国之前,福建船政水师是大清总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
    这两水师基地罗凯不得不看,也许数年之后,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会用到这两座军港,当然,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罗凯也不无放松旅游的意思在里面。
    数天之后,罗凯来到了上海,这座在开埠通商后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东方魔都”、“冒险家的乐园”、“远东第一金融中心”的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身着长衫马褂,腰系老玉和田,手拿水墨折扇,走路一步三摇,罗凯把舞文弄墨附庸风雅的公子哥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风波诡谲的局势之中,罗凯勉勉强强算得上一敏感人物,行走江湖,化化妆扮扮相还是要得的。
    在罗凯身后,王军胜如朕亲临般威仪万方,厉擎苍龙行虎步,虎步龙行,尽显一片龙虎气象。往后是曹猛、张蒙两位神枪手。他们鹰视虎步,警惕四方。
    当然,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普通人看来罗凯一行就是一纨绔公子哥领着四打手招摇过世。
    环目四顾,真正到了上海,罗凯才发现想象中的和现实中的存在着太多差异。“永远不要小瞧了上海”,这就是罗凯此时内心的感叹。
    自已一身在京城最流行的公子哥装扮在上海竟然显得格格不入。首先,在上海的中国人很多都被西化了,他们穿得像西装一样干练简洁,像罗凯这样花里胡哨的反而显得鹤立鸡群尤为突出。其次,罗凯忘记了重要的一点,一身公子哥装扮却不留辫子,实在是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不仅仅是罗凯,就连罗凯身后四人也都没有留辫子。
    厉擎苍这厮在少林习过武,充起和尚也算有所依仗,是以没有留辫子。而其他三人来自南台海,南台海本就没有留辫子的习俗,是以三人也没留辫子。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罗凯一行五人这样大模大样走在街上,在甲午战争还没爆发前国力还挺强盛的大清朝绝对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
    好在这大上海洋人多,租界多,一时半会儿清廷也管不到罗凯几人头上。不过说来就算清廷真要罗凯弄个辫子出来,罗凯也是抵死不从的。
    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辫,感觉令人费解。
    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时间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古怪服装当成中国人的固有形象,到处张贴,作为去中国旅游的广告。
    作为一位现代人,罗凯看待这金钱鼠尾就如同欧洲国家的人一般,只觉丑陋至极,荒唐至极,可笑至极。
    不过入乡随俗,罗凯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让一行所有人换套行头,金钱鼠尾既然不行,那就改成洋人通常穿戴的西服礼帽。
    就当罗凯在琢磨着在哪能够买到西式服装的时候,一辆黄包车奔驰而来。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该车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
    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这位公子,要坐车不。”
    顶着一块软趴趴如同抹布般的帽子,穿着一身同样如同抹布般破旧但合身的衣服。人力车夫陪着笑脸拉起了生意。
    在这位拉过各形各色人的车夫看来,罗凯身着长衫马褂,腰系老玉和田,手拿水墨折扇一身光鲜,绝对是有钱的公子哥,自己做成这单生意的几率至少在两成之上。
    “车倒是不需要,不过这向导嘛却还缺一个。”
    罗凯一脸微笑,其笑容和话中的语气都透着一股子不差钱的意味在里面,极具金钱诱惑者。
    作为一名黄包车夫,察言观色的本领是必备。黄包车夫本来一听罗凯不需要车时恢复了正常的冷脸在听到罗凯需要向导后立刻又重新堆满笑容。拉车是赚钱向导也是赚钱,不都一个故事,只要谈得好价钱,自己就敢干。
    “先生找我算找对人了,不是咱夸口,这大上海就没有我不熟的地方,只是这价钱嘛~”
    黄包车夫拍着胸膛做起了保证,自夸完毕又换上一副市侩嘴脸。
    “一辆银子,不二价,OK?”
    罗凯弹了下响指,后面的曹猛立刻递上一两碎银子。
    “OK,OK。”
    黄包车夫连连哈腰点头,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经常与洋人打交道,OK的意思黄包车夫还是懂的。
第一百零三章 清朝股票
    “很好,现在你就是我们的向导了。那么首先,我们要去能够买洋装的地方,你知道上海最好的洋装店在哪儿吗?”
    罗凯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像是怀疑的笑容,仿佛不相信这位新报到的导游能够找到洋装店一般。
    “洋……洋装店,我……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黄包车夫满脸心虚,声音结结巴巴由低转高,像是在为自己壮底气。
    得,牛皮吹大了。作为最下层的体力劳动者,对于洋装店黄包车夫还真了解的较少,所以也就无从得知自己知道的有限几家店算不算的上全上海最好的了。
    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就最好的洋装店吗吗?我就带你去租界里面逛逛,洋衣服肯定是在洋人的地盘买最好,到时糊弄下不就完了。
    “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洋装当然是在租界里面买最好,不久前我还带一位阔太太到公共租界里的一家商店买洋装,那一家就是全上海最好的洋装店。”
    黄包车夫愈说愈顺口,愈说愈自信,说到后来他自己都相信自己所说的就是全上海最好的洋装店了。
    罗凯两世为人,岂会不知道黄包车夫的把戏,不过罗凯也没在意,其实他也就随口一说,19世纪不像后世假货那么多,在哪里买不都是那么回事。倒是黄包车夫嘴里提到的“租界”二字引起了罗凯的兴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这居留地就是租界。
    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富尔要求,在租界内设新关和洋关,办理向外轮征收关税等事,由江苏省苏松太道兼管。
    咸丰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江海关。次年,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掌管江海关。同年七月,少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恶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小刀会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进行了三次占领部份上海的战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
    此后,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黄浦、静安和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主要是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卢湾、徐汇两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则是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而闸北和南市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互不相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强的权力不断扩大。租界逐渐发展成为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警务权、军事权于一体,中国政府无权制约的“国中之国”。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曾露骨地表示,上海租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难得见识见识旧时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罗凯决定到处走走,开开眼界。
    在黄包车夫的带领下,罗凯一行五人悠悠然游荡在大上海的街头,这片难得的悠闲因为短暂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事实上,上海真正的精华都在租界里。19世纪80年代洋行林立的外滩建筑群,以游廊环绕为特征,其样式大体上是由砖柱承重,宽敞游廊环绕屋舍,或者至少围着三面,顶上是传统的中国瓦片。当时地价低廉,因此屋外是相当大的场院,院中绿树成荫,以易于成活的柳树居多。
    折衷而简约的建筑风格,隐隐透露出这些西洋建筑主人的矛盾心态。他们既想作为殖民者成为这里的主宰,又忌惮经典的欧洲建筑成为羁绊腿脚的累赘;他们既梦想着把飞地建成故园,又抹不掉过客的阴影时时梦潜。
    一路行来,商贾云集,人口渐密,店铺洋行林立,其繁荣程度令罗凯有种回到21世纪的错觉。
    不过相比于后来,现在的上海没有了熏人尾气,也没有汽车发动机的噪声污染,更没有霓虹闪烁的光影污染,只有习习江风拂面。
    “咦,他们这是在干什么?”罗凯歪着脑袋好奇道。
    在一处街头拐角处,一栋占地面积极大且造型奇特的五层建筑物吸引了罗凯的目光。这座砖混结构建筑物以转角处为中心,两边呈九十度向外延伸,外观仿文艺复兴式样,转角处为主入口,两边还有数道辅入口。
    建筑物的墙壁上装饰有惟妙惟肖的大理石人像柱,精美别致的浮雕和自由螺旋曲线壁柱。底层为石砌外墙和拱形门窗,上面两层是清水红砖墙,有双柱外廊。楼顶是最流行的半球型洋葱头复合式穹顶。
    当然,吸引罗凯注意的并不光是这座建筑物独特的造型,还有在其之外的人山人海。难道是在发钱吗,难以想象这样大的建筑物尽然还容纳不下蜂拥而至的人们。
    “公子,他们是在炒股,这是上海股票平准公司。”黄包车夫指着那座被人海淹没的大楼恭敬的回道。
    “炒股?!”罗凯没有想到这时候上海就有股票了。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1884年大清朝就有股票了。得,好奇心被勾起,这下子必须去凑个热闹了。
    离得近了,罗凯能够听到周围之人果真是在围绕股票这一话题在讨论着。听的多了,罗凯渐渐了解了个大概。
    这股票竟然和自己不久前所见的李鸿章大有瓜葛。难以想象,在君子耻于言财的封建传统环境中成长的政治官僚,位极人臣慈禧太后的心腹李鸿章,能大胆引入股票这一现代金融工具。
    李鸿章建立的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是纯粹的华人企业,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不接受外国资本,采取洋为中用的股份制形式,组织结构上更先进。这种模式,包括一些具体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正式同意成立招商局。此时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
    这份引起朝廷上下,特别是满族王公非议的奏折已在慈禧太后案头搁了十年,若不是李鸿章";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议而为之";,恐怕要拖到猴年马月了。
    奏折是批了,头疼的事还在后面,因为老佛爷";准奏";后面还有一句话,";朝廷手头上也紧,你自个儿想法子去吧。";这叫政策照给,资金自筹。
    当晚李鸿章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