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43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43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他一天也没耽误,当天就带上“狼狗”——第二代的11只狼出发了。我听到消息是他出发了半个月以后的事。
        第二个也不一定就很坏的消息,是莱鹰出现了。
        往东北方向跑得最远的一队骑兵,大约离开莒族走了7天,寻找我所急需要的马群,却在与另一小队所发现的马群擦肩而过后,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近500人的游牧部落,而这个部落的畜栏上,有莱鹰当初所祭祀的神鸟图。
        但这个部落却不是以莱鹰为首。
        据小心翼翼地接近观察的骑兵说,这个部落肯定是莱夷族的一个分支,但似乎比较强大,因为部落中有一种远比马要大的动物,而他们的族人却与这种动物很熟,能见到有族中的战士爬到这种动物身上去玩。
        很大的动物?比马要大得多?我很好奇。
        “而且他们的村长也出现过,莱鹰只是拿着长矛站在他身后。那个村长没有莱鹰那么高。”骑兵补充道。
        那么,上次趁夜袭击大元骑兵的,应该就是这个部落了,但他们为什么会跑到那么远的北方去呢?
        我对这个部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木驼的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把一个野马群赶回贸易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我请示,什么时候找莱鹰算账!
        我看着这个战斗狂,嘿嘿笑了一下,木驼的表情嗖地变化了一下,直觉告诉他这主意要糟。
        我也没特别的表示反对,只是告诉他,什么时候这两个野马群都被他调教好,什么时候骑兵就出动,他的一张脸立刻从西红柿变成苦瓜。
        就算抛开老小,壮年的马全加起来也不会少于300匹,没有大半年时间的辛苦训练,“调教好”这个要求还真是蛮高的。
        开玩笑,这大半年正是我大元粮食生产发展的高峰,大量的骑兵要做好农业用地的维护巡逻,还要向已经建成的贸易城和有穷城运送物资,即将开始建设的汉土城也需要要巨大的运输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开战,不用说建设问题,连保证安全都有难度。
        要找莱鹰,等秋收以后吧,希望那个时候,木驼可以告诉我,马匹都已经训练好了。
        但我私下对莱鹰所在的那个部落还是充满了好奇:庞大的野兽,强大的部落,还有曾经袭击过大元族人的战士和村长。
        在没有知会木驼的情况下,我决定带上次发现莱鹰的那个小分队前去侦察一下这个部落,也好对数个月以后可能发生的“复仇之战”作一点准备。
        大元七年六月,当木驼忙于驱赶第二群野马时,我带着侦察小队出发了。
        从贸易城出发,往发现那个部落的方向走,途中要经过莒族的分布区域,我也没有向木穷打招呼,他应该正在忙于城内建设吧。
        各小部落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通行,所以基本上不会惊动任何人。
        说起来可怜,在大元骑兵近40万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所有部族加起来,也就不到5万人,平均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比后世的西藏地区人烟稀少多了。剔开那些不宜人居的地方,以及尚未开发的地方,大致估算一下,这个世纪的古中国地面上,人类的总量应该不会超过60万到80万吧,要知道少昊所在的地区,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了。
        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少,六天以后,基本上跑一整天,看到的活动物都是野兽,远近看到的都是起伏的山陵,左方的远处甚至能看到巍峨的群山,我在想,后世我所熟知的沂蒙山脉应该就在那个方向吧。
        十来天以后,感觉丘陵地区走到了尽头,山坡下,前方终于出现了大平原。
        这个大平原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原来向南方探险时看到的那个大草原,也是一眼望不一到边的长草,只是少了那种水网交错的地貌,有了一点北方草原的味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什么也没看到。
        骑兵队长给我指示了一下发现莱夷人的大致方向,应该是在正北方,我们六骑掠着长草,迅速地向草原深处挺进。
        进入大草原三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小部落,得到了关于莱鹰那个部落的消息:他们又往北移动了,并且五天前才从这里经过。
        这个部落也自称是莱夷人,和那个大部落也算同一种神鸟庇护的部族,但这个部落却严格按少昊氏的分封,祭祀的是鹰鸷。
        所以莱鹰他们经过时,对这个小部落自然也没有好脸色,甚至抢走了一些牲畜。
        但这个小部落却让我对那种庞大的野兽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判断:他们用手势向我们示意,那种巨大的野兽有长长的鼻子,还有两根巨大的獠牙,一对巨大的耳朵——大象!
        而且是战象!莱夷人的这一个部族居然将大象驯化为战斗的帮手!佩服!
        这个时代,大象在山东还有?
        我得亲自见识一下!
        按他们迁移的速度,明天下午我们就应该能追上他们了。
        果然,在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在大约四公里外见到了他们,主要的标志是那十多头身材高大的成年象——我目测了一下,肩高应该在三米五到四米之间,还有几头小象。
        但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也很沮丧,因为他们刚刚渡过一条河。
        每头成年象的背上都有一个巨大的藤筐,至少可以装五六个人,由大象背着族人过河,往返多次,就将部落里全部的人都送过去了。
        可以肯定地说,过这条河,人和牲畜一共花了肯定不少于两天,但我们看到时,已经只剩下最后几头象走到河中间了。
        看着深度近2米,宽度超过150米的一条河,我和骑兵小队只能望河兴叹。
        秋后要找他们“算账”时,我们能对付得了这个巨大的坐骑吗?
        还有这样的过河方式,我们又怎么抄袭?
        难道让骑兵们驼着木筏子来找他们战斗?
    正文 第七十三章 初见少昊
     更新时间:2009…2…16 13:29:50 本章字数:3102
        到少昊去是我一直的愿望,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但还是来得比我想的早。
        我原想一步一步发展到少昊去的,而不是跳跃式的直接和少昊金天氏接触——说白了,要想和少昊这样的大族沟通,我至少得挣一个有份量的话语权吧。
        不然如何保证以后的文明发展方向按大元既定的轨迹前进?
        但“择日不如撞日”,千挑万选,不如将就吧。
        只要今年的秋收粮食入库,到少昊去的底气就有了。
        大元已经建成的三城,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防御能力超前的工事,加上这些粮食作储备,大元不会怕任何大族的挑衅。少昊族也不例外。
        由于和莱夷族的冲突,我对少昊族暗地里还是有一些戒备心的。
        一切等秋收后吧!
        秋收是欢乐的,秋收是完美的,大元七年的秋收在大元是盛大的节日!
        贸易城内,我让厨房为每一位收割者备上了招待贵宾才做的美味,也为秋收之日酿好了上百坛美酒。
        秋收的十二日内,每晚在大元宗庙前的广场上,都会有数堆巨大的篝火,收割者们都可以围在火边畅饮“大元米酒”;也能在欢乐的开怀笑声里,看到少男少女悄悄地消失在夜色中。
        “人口新政”实行后,在木驼的主动出击下,贸易城人口已经增加到近2700人,参加收割的男女劳动者达到了1600人,即便如此,也花了十二天时间,才将所有粟穗全部收割完毕。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籽。”
        看到晒满贸易城的黄灿灿的粟穗,积年老农般的欢畅涌上我的心头。
        一共收获了近500万斤粮食,或者说2500吨粟穗,将来脱粒后,也不会低于1700吨以上的粟米吧——我在心里盘算。
        就贸易城来说,这样的收获足够支撑两年半!再加上狩猎和畜牧所获得的食物,能支撑的时间还会长得多。
        那还有我们的陶器、海盐贸易呢?
        我对前途一下子开始看好起来。
        但我也没忘了皋陶族这个“股东”——偃师想用羊群换粟米的行为被我阻止了,按春耕时他们投入的人力,他们应该得到一成的收获作为“红利”。
        这50万斤粟穗让偃师、偃梁他们目瞪口呆,皋陶城内甚至没有这么多房子可以作为仓库,我还得让木工们紧急为皋陶人赶制木板斗仓。
        呵呵!这也是我设计中的一个效果,年初我只是在口头上简单地跟偃师约定了分成比例,却没有给他们说明可能的预计收入,就是想让他们对农业的效益能有一个超出意料之外的感性认识!
        族中一半的劳动力不到一个月的劳动,得到的是族人大半年的食物!
        这就是和终年辛苦的畜牧业相比,农业的优势所在!
        当然,很多后期管理的细节技术还没有被皋陶族人所普遍掌握,现在就让他们全面转向农业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前提是我们大元族没有介入的情况下。
        然后皋陶族坚决地用部分粟米换了一批陶器,这可是以前从来舍不得用来作祭礼送出去的啊!
        现在咱皋陶族也大发了,谁怕谁啊!
        偃师豪兴大发,这次的年度祭祖神,皋陶族要下血本了。
        为了不抢皋陶族的风头,我派遣的代表团——当然也包括我本人——总人数为150人,其中130名是护送的骑兵,只有20名“正式代表”。
        按我的打算,120名骑兵只是作为拉练用的,没想让他们进入少昊族人始祖神山所在的地盘,20名大元族人代表应该看起来人畜无害吧!
        希望不会让少昊族人产生不好的映象。
        皋陶族代表团有53人,包括偃师和偃豹,带上了大量粟米和陶器,其中装粟米的是大元最新出品的麻袋。
        木驼作为骑兵首领和大元代表队的“旗手”,护着墨龙旗,率77名骑兵们走在最前面,为代表团开道。有53名骑兵则一人马上多驼了一名皋陶族人代表,和骑马的大元族代表走在后面。开道的骑兵们马背上也不只是驼着人,有的驼着两袋米,有的驼着几件陶器,有的驼着两坛酒。
        但为了表示和平的诚意,我没有让任何骑兵带冲击用的长矛,连弓箭都用鹿皮袋藏得严严实实。
        看得出木驼对这个决定一点意见都没有,从后面的几个月看,他压根就不重视让骑兵冲击,只关注骑射。所以听到我的命令,一副欢呼雀跃的样子,随即悄悄将骑兵们的箭从30支增加到了80支,箭囊也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我只得由他,这小子随时都在想着干仗。
        但我知道,大元想要发展的更顺利些,近期内最好不要跟少昊族相处得太火爆。
        按偃师的经验,从皋陶出发到少昊,走路至少要20天左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让大量骑兵随行的原因,我不想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
        按骑兵们的预计,没有带这么多人和物的话,三天半就足够了,但在负重大为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足足走了六天,才远远看见少昊族的始祖神山。
        偃师率族人在15里开外就下马跪地,先祭山。
        我则让骑兵们留在原地,除了我和木驼骑的马背了一些东西随行以外,其他的马都留给骑兵们。
        从现在开始,就是步行阶段了。
        偃豹举着神鸟旗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扛上祭礼的战士们。
        我亲自举上墨龙旗,带扛着礼物的大元族代表团走在后面。两匹马则由木驼牵着。
        接近到约5里地的时候,少昊族的卫兵们显然已经反应过来,向后面的大帐发出信号。
        我也首次得以看到少昊族的概貌。
        在一座近150米高的山脚下,有一个洞口高达10米以上的大山洞,远看上去深不可测。
        洞口外有24块大石排成两排,延伸到约500米远处,形成一个直达洞口的通道。每块石头上隐约可以看到有一些浅雕刻,但距离太远看不清。
        每一块石头都差不多大,目测了一下,大约每块得有十来吨重吧,当初移动时一定比较困难吧。
        洞外的草地上,散布着数个较大的帐篷区,按我的经验估算,大约有近2000族人,这个规模和我所见到的皋陶族、莒族相差并不太远,也让我对盛名之下的少昊族感觉到有一点失望。
        但神山洞口的石阵布置还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