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寿元年,杨坚派史万岁协助突利向北出征,当时正值漠北大乱之机,隋军和启明可汗地联合部队横扫数千里,俘虏部民和牛羊无数,这次征战,主力虽然都是隋军,不过,战利品最后都给了突利,经过此役之后,突利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成为名副其实的东突厥大可汗。
这数年,突利对于大隋都是恭敬异常,每年准时进贡数千头牛马,不过,大隋给他的回礼价值更大,可以说,这个启明可汗,完全是大隋一手扶起来的,没有大隋,启明的尸骨早已无存,没想到,文帝刚死,突利竟然与高句丽联合侵入大隋。
其实突厥人翻脸也不是一次二次了,都蓝可汗又何尝不是大隋扶起来的,大隋需要突厥保护内乱,所以常常是扶弱除强,只是强盛过来的突厥可汗又总是想从大隋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大隋只能继续在突厥人当中选一个弱小的势力扶起来,这等于成了一个死循环,不过,总地来说,只要东西突厥没有统一,大隋总还可以应付得来,在大隋崩溃之后,突厥人虽然沾了不少便宜却不能入主中原,突厥人的分裂就是主要原因。
这次启明可汗与高丽句联合,明显也是想在中原换了新帝之后看看能不能沾便宜,本来杨勇并末打算刚登帝位不久就起兵征战,不过,既然别人打上门,那就不得不应战,杨勇冷笑起来,朕的便宜没有那么好沾,这次进来,就让你来的去不得。
“来人,宣尚书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以及各卫大将军进见。”
“奴婢遵旨。”一名内侍应声道。
皇帝的旨意传下不久,不一会儿,殿外就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带头进来地是尚书省左右仆射,他们依然是苏威和元岩两人,尚书左丞是李纲,尚书右丞则是柳述,礼部尚书换成了韦艺,韦家一向是太子地铁杆支持者,韦世康也曾出任过礼部尚书,如今这次这个职位又重新落到了韦家头上。
兵部尚书变成了贺若弼、而工部尚书则变成了云定兴、刑部尚书变成了房彦谦;吏部尚书牛弘、户部尚书杨尚希两人则并没有改变。十二卫大将军除了已杀的三人,贺若弼升为兵部尚书,杨爽病逝外,其余人也并没有改变,缺地五人则由元威,屈突通、史万岁、张行之、达溪洪五人补上。
可以说新老皇帝交替之后,朝庭即保持了一部分重臣的稳定,同时新帝又提了不少自己心腹之人上位,牢牢掌握了政权,这当然得益于血梁京城之夜那些人空出来的位子,还有杨勇进行了一小部分调整,柳述由兵部尚书变成尚书右丞有点不尴不尬,纯粹是因为杨勇认为柳述不能胜任兵部尚书之职,又加上有酬贺若弼之功,才将柳述换了下来,而刑部尚书薛道衡、加上工部尚书两人被拿了下来,却完全是因为两人和晋王走得太近的缘故。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三章 援军
“参见皇上!”在苏威和元岩两人的带领下,众臣一起向杨勇恭身行礼。
“各位爱卿免礼!今日召各位爱卿前来,想必各位爱卿也已经知道,边关传来急报,目前东突厥启明可汗不甘寂寞,与高句丽互相勾结,在叛贼慕容三藏的引领下,侵入我边关数州,朕绝不能容忍此事,各位卿家可有何妙策迎敌?”
“皇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臣愿前往边关迎敌。”贺若弼首先开口迎道。
“皇上,臣亦愿往。”
“皇上,臣亦愿往。”纷纷请战,他们刚刚被新皇提拨上来,急欲立功,对于他们来说,突厥人和高句丽人来的正是时候,哪还管什么策略。
苏威、牛弘、杨尚希等人却紧皱眉头,眼下新皇刚刚登基,根基未稳,慕容三藏的叛乱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最忌大规模用兵,前一段时间新皇处理了这么多的世家大族,谁知道国内又有多少隐藏的敌人?只是出于谨慎,在新皇没有表态之前,他们也不敢随便反对,一直都沉默不言。
见这些老臣都没有动静,杨勇的目光不由转向他们,众人的眼光不由闪烁,勇将目光定在苏威身上,问道:“苏爱卿,你是尚书左仆射,对这次东突厥与高句丽的入侵如何看?”
“回皇上,臣以为不必大动干戈,自可使几路兵马退去。”苏威硬着头皮答道。
“哦,既然如此,那苏爱卿说说看。”
见皇帝没有发怒,苏威定下心思,拈了拈颌下的胡须,才悠然的道:“皇上。此次边关入侵,看似三路大军,其实只有一路大军对朝庭有威胁,高句丽人有领护东夷将军挡在他们面前。除非他们能够击败罗艺大将军,否则只能借道从东突厥土地上过,先别说东突厥与高句丽关系是否能好到如此亲密无间的地步,就是东突厥愿意借道,高句丽军也需要绕道数千里,到了大隋边境。已是一支疲军,我大隋边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故此,高句丽人不足为惧,只需罗艺大将军足可以对付。”
少了一路人马,众将都有些沮丧,却知道苏威说的是事实,除非现在大隋军队打过辽河,向高句丽发起进攻。否则应当没有他们什么事。
只是此时明显不到征伐高句丽的时机,开皇十八年,由于高句丽王高元亲率骑兵万余人入侵辽西,激起杨坚怒火,命令汉王杨谅为元帅,罗艺,史万岁副之,高颍为参军,总领水陆兵马数十万攻打高句丽,这番出征。可谓兵精将广,大军一直打到山海关,只是面对着辽东广阔之地,粮草转运困难,又水土不服,遭遇到瘟疫,大军顿时士气不振,进退两难。
好在面对着隋军的大举进攻。高句丽上下也恐慌不已,急派使臣谢罪求和,先帝才趁机罢兵,没有丢了大隋地脸面,不过。出发的大军还是损失惨重。让大隋上下都认识到高句丽的难缠,高句丽人也深知这一点。这次出兵估计也只是想恶心一下大隋,顺便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点便宜,要想让他们大举出动向大隋进攻,高句丽上下只要没有发疯,恐怕也不会如此大胆。
“嗯,爱卿说的有理,算高句丽走运,朕就饶过他这次冒犯,朕会向罗艺大将军传旨,让他严防就是,若是有机会,也可以杀过辽河,爱卿不亏是老臣,考虑周详,继续说。”杨勇鼓励道,杨广就是栽在三征高句丽上面,杨勇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眼下辽东多荒无之地,森林密布,陆路难行,若想进攻高句丽,只有从水路进攻才不会发生因为运粮困难导致数十万大军缺粮之困,大隋水军在统一南方时本来还算强大,只是统一南方之后,皇帝认为水军无用,又因为南方多有反复,为了防止南方叛乱之人利用船只逃到海上,杨坚多次命令收缴民间船只,并在开皇十八年正式下旨:民间有船三丈者,悉数入官。
民间地禁船,不可避免的也会影响到水师,大隋水师比起统一南陈时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实力下降了许多,不过,杨勇虽然无法说服父皇对水师重新重视,却可以自己施加影响,大隋造船的技艺并没有失传,工匠也都齐备,只是要组建可以对高句丽灭国之战的水师,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
不要说数年,为了一战功成,就是十年杨勇也可以等待,苏威以为杨勇刚刚登位,未免会年轻气盛,不肯退让一步,开头还忐忑不安。得到皇帝的称赞,顿时鼓起了勇气:“皇上,东突厥启明可汗生性胆小,此次侵入大隋,多半是受到慕容三藏的蛊惑,只要皇上继续派长孙晟大人出使,对启明可汗进行严厉告戒一番,启明可汗必定惧而退兵,如此只剩下叛贼慕容三藏一路,只需数州府兵围剿,慕容三藏败亡之日不远矣。”
苏威一口气说完,脸上露出一丝得色,高句丽小而尖,东突厥大而虚,两者都是难予对付地角色,虚不是指东突厥就弱,而是相对于东突厥所占的面积人烟太过稀少,汉人很难立足脚,即使打了下来也无用,若依他之计,三路大军,只需出动一名使者,数州府兵就可轻易化解于无形。
“苏大人高见。”对于苏威的计策,牛弘,李纲等人纷纷赞同。
“这怎么行,我大隋岂能让突厥小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贺若弼大声反对。
“对,皇上,不能让突厥小儿来去自如,否则就算这次东突厥退兵,日后必定还会反复。”屈突通等武将对苏威的话群起反对。
“皇上,国不可因怒兴兵,若是兵戈一起,苦的是天下苍生。”
“什么因怒兴兵?明明是突厥小儿太过猖狂。若不将他们打退,难道边境百姓就不苦?”
“启明可汗只是一时迷糊,受到叛贼引诱才会来犯,启明可汗的官职还是先帝亲封。如果派出使者能让启明可汗迷途知还又有何不可?”
“正因为启明是先帝亲封,对这样的恩将仇报的逆贼才应当迎头痛击。”
双方激烈争论起来,大隋并无明显的文武之分,文人常常可以领军,而一些知识丰富地武将也可以出任文职,这得益于北方数百年地乱局。无论是知识还是武艺都掌握在世家手中,一些世家出身的子弟往往都是文武全才,这方面,虞庆则就是很好的代表,正是因为虞庆则在军方,朝中都有庞大的势力,杨坚才对虞庆则不放心,以谋逆罪处死。
不过,文武之间也不可能没有冲突。这次面对突厥人和高句丽地联合入侵,武将方面深感立功的时机来临,文官却想大事化小,偃武修文。
看着文武大臣在自己面前吵成一团,杨勇大怒,用手在桌上重重一啪,顿时“砰”的一声大响。
听到响声,所有人吓了一大跳,才想起这是在君前议事。连忙恭身行礼:“皇上,臣等失仪。请皇上恕罪。”
“吵成这样,成何体统,卿等不用再争了,朕决定已下,派出长孙晟出使东突厥,问问突利良心是否被狗吃了,若无我大隋,他尸骨早寒。如不早早退去,朕的大军一到,必将之击为齑粉……”
皇帝的话一落,文官集团顿时喜形于色,这意味着新皇终究采纳了文官地意见。一场大战可消弥于无形。武将却是心有不甘,贺若弼大叫起来:“皇上。臣有话说……”
杨勇抬手止住了贺若弼地话:“不用说了,朕心里有数,屈突通,张行之听令!”
“臣在!”
“朕封尔等两人为行军副总管,汉王杨谅为行军总管,统领并州、马邑、燕州、恒州四路人马,对突厥大军反击,朕可许尔等深入突厥境内掠夺人马,牛羊,人口,记住,此番对突厥作战,鸡犬不留!”
“皇上英明,臣领旨。”屈突通和张行之两人一脸喜色,其他武将虽然没有轮到他们出征,脸上也露出笑意,一脸扬眉吐气。这次轮到文官齐齐失色,皇帝岂非要对突厥人出尔反尔,此战过后,突厥人恐怕再也不可能臣伏大隋,而是会成为大隋的死敌,突厥人打不过往大草原深处一躲就可以了,可是大隋日后就要时时担心突厥人的报复。
苏威、牛弘等人连忙一起伏身在地:“请皇上三思!”
“朕已三思过了,突厥人,狼性也,无论大隋待之如何,终有反主之日,以前都蓝如此,如今启明可汗亦如此,朕若不对其迎头痛击,又如何换得大隋长治久安?”
皇帝的话,让苏威等人无法反驳,突厥人确实狼性十足,而且崇拜狼性,反复成性,只是从皇帝话中透露出的语气还是让他们不安,先帝后期都是偃武修文,新皇登基,一旦喜欢武功,恐怕天下又从此多事。
“杨爱卿,云爱卿,大战一起,前线将士所需兵甲粮草军需必定增多,尔等不可懈怠。”
“皇上放心,户部钱粮充足,臣正发愁粮库不足,必会保证前线所需。”
“皇上,工部亦如此,各种兵器甲杖已堆积如山,臣亦可保证前线所需。”
杨尚希和云定兴的话顿时让整个殿内轻松起来,现在已不是开皇初年朝庭窘迫之时,文帝二十余年的积累之资何等庞大,对突厥人又何需让步?
马邑,十一月地天气已经开始寒冷了,北风越过长城,呼呼的向城墙上地士兵吹来,身着黑色盔甲的士兵依然挺立的站在墙头,一动不动,城下一片狼藉,凹凸不平地地面上还可以看到斑斑血迹,那是进攻地突厥所留。
从马邑城头往下看,数里处,起伏着无数顶象雪山一样的大包。这些大包都是突厥人所有。数万突厥大军就藏着这些大包中,他们到马邑后,开头还派出人马四处抢掠边境地居民,而且也试探着攻击了几天马邑的城墙。见马邑防守严密后,突厥人放弃了攻占马邑地企图,只是周边一些小县城却让突厥人祸害的够呛,突厥人打破县城后,不但将县城抢得精光,就是百姓也一起劫掠入草原。贬为奴隶。
突厥人在十月初就越过长城,进入马邑境内,当时天气尚且暖和,这一个多月以来,马邑府外县城几乎被突厥人抢了一个遍,至少数万百姓被突厥人掠为奴隶,这些突厥人将抢来地百姓就在马邑城外大摇大摆经过,让城上的隋军气得差得咬碎了牙,若不是城中兵力太少。又加上太守大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