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87章

财迷抗日记-第87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浯志吖婺#谐尚В岩幌睿磕瓴还送蛟晒柘钕驴塾谩R杂邢薜木眩煨矶嗟氖乱担褚懔Γ凶愠普摺4送庥窒蚋鞣骄杩睿运耐蛟ㄉ栉氯埃爸泄鞑靠蒲г海芯可镉氲刂柿娇疲迷焊瓷栌信┏〔┪锕菁岸镌埃⑸杓嫔浦醒б淮Γ橹逵露佣克甑酱ǹ蹈鞯赜涡校杉蒲П瓯局8戳砑式鹆酵蛟玻炫┐逡校诟缴柘押献魃纾ㄎ陨现种只胤瘛4送庥屑瘟晷”ǎ锔飨钕ⅰW盍钊司煺撸陨现种只亟晕盗烦隼粗曜笥仪嗄晁恚芙郧鬃苑美溃皇ぞ磁濉
    北碚面积纵横一百二十里,昔称野蛮之地,今变文化之乡,以一人之力,不数年间而经营如此,孰谓中国事业之难办?党国诸公对此作何感想?卢公年四十许,思想缜密,眼光锐敏,处事勤奋,持身俭约,虽时至今日,仍短服布衣,出门向不用车轿。至彼在北碚二十年内之计划(今已四年),即充实内容,深入社会,以全力建设经济基础。弟之来川,以得晤卢公为平生第一快事。……”
    北碚模式在这时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卢作孚为建设北碚,是投入了相当的财力、人力的,也希望才弥先生这样的老板能给予支持。北碚的图书馆建楼,花了二万元钱,都是靠这样捐赠,财迷也为北碚建设捐了款。
    所以,财迷就决定把这些要保密的、对运输要求不高的产业,建立到北碚去。也为将来一旦日军全面侵华时,设一个安全的基地。
    …………………………
    财迷想全力搞安徽马鞍山的工业基地,搞出潜艇,但别的杂事总来找他。现在共济会、抗五军的声誉很高,财迷又刚获了“青天白日”勋章,所以他回上海后,不少人前来欢迎。
    有些人要对抗五军捐赠些钱,这样的事,财迷当然要去应酬一下。
    更多是上海一些大学,来请他去演讲,讲抗五军东北抗日的事迹。这种事,财迷是能推就推;但有时来请的都是文化名人、社会名流、学术泰斗;那边等着听他演讲的热血青年,也是热情逼人,比另一时空的“粉丝”们可能还要热烈。而且这些年青人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一腔热血地爱祖国、爱人民。所以,财迷也不能打击了他们的热情,有很多时候也是要去的。
    不过才弥先生的演讲没能完全符合热血青年的口味。他没有把日军说成是狗屁不如的纸老虎,没有说只要横下一条心,大家冲到东北,就能把鬼子全部拼光。反而讲要有准备才能打胜仗,要训练军事技能,要有武器装备,要有后勤保障。要认识战争的规律,要有热情、要能吃苦耐劳,但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训练有素的日军。战争,可不是游戏,不是玩笑,一点点的疏忽,就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这些抗日战争的准备工作,有思想政治宣传上的,更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上的。
    才弥先生的这些演讲,对那些热血青年不知道有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不过对科辉大学的学生们还是有影响的,急着要去参军、要上前线的人少了,学习科学技术的风气浓了点。
    后来,财迷搞了几个立了战功的军人,组成“抗日英模事迹演讲团”去这些地方讲,效果比他自己的演讲要好。他自己就可以脱身了。
    而一些文艺界的人,为抗五军写了诗,写了不少歌。通过电台的播放,不光抗五军战士学会了,很多民众也会唱了。根据抗日义勇军的事迹编的小说、故事,就更多了。
    才弥先生当然是很多作品的主角,既然是文艺作品,里面的人物都是加工过了,有些优点都被扩大不知道多少倍。财迷看了都不知道自己是这么一个人。
    例如一部作品中把抗五军与日军的奋勇作战,说成是因为共济会会长才弥先生为自己的未婚妻报仇,才组织了一批忠勇的弟兄们去杀敌的。写的人文笔很好,原来大概是写武侠小说的,所以把才弥先生说成是洪帮帮主的唯一弟子,文武双全,武艺特别高强;李淑珍是才弥先生师叔的徒弟,美貌聪明,两人的爱情轰轰烈烈;才弥先生利用师门绝技,搞医学、搞工业,成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界的明星,妨碍了东洋人的利益;于是东洋鬼子就下黑手,要刺杀才弥先生。东洋人派出三千个“忍者”武士,与才弥先生大战几百回合,才弥先生的金刚八卦拳利害!在百步之内拳风可碎石裂碑!东洋鬼子让才弥先生杀得落花流水。东洋忍者头子看到败局已定,拨出手枪暗算才弥先生,结果李淑珍小姐挺身而出,为才弥先生挡了子弹,不幸身亡。才弥先生的一帮共济会生死兄弟决定为大嫂报仇,组建了抗五军,参加上海抗战,并进军东北。才弥先生的金刚八卦拳在报仇之心激发下,达到了最高级别的第九层,水下一拳可以在百步内打穿日军军舰的钢板,陆上一拳可以在百步内打穿日军的坦克!要不是才弥先生的师傅在多年前看出才弥先生的杀戮太重,让才弥先生每年杀人不得超过一千,东北的这些小鬼子还不够他一个人杀的!小说中的王亚樵成了李淑珍的师哥、才弥先生的同门师兄,轻功了得,带了徒弟在上海和东北为小师妹报仇。而黄琪翔和黄宏林变成了两兄弟,而且都是摇鹅毛扇的角色。总算一改多数这种故事版本中,财迷才是摇鹅毛扇的形象。
    这小说写的水平高!发表后哄动一时。如果宫沉泗的文笔有这水平,《财迷抗日记》在网上就不是现在这个点击率了。实在点的故事总是没有传奇故事看的人多。5
第五卷 1933年
第一百三十二章 徐辉酋长国
4    在十一月份后,关东军发现了共济会在河北的广播电台对东北的抗日武装有很大的鼓动作用,所以他们就在东北的一些地方设立干扰电台,也就是说,用与共济会广播相同的频率,发射噪音。
    共济会对此针锋相对,在广播的时候,不断改变发射台的频率。收听节目的人,听到播音声音被日军电台的噪音復盖了,就可以改变一点频率试试,就能找到共济会新的频率。
    后来,共济会又增加发射设备,使发射的频率增多,鬼子开始也增加了干扰发射设备,变成了双方拼经济、拼技术。这一场比拼,像空中的游击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日军也没能胜了共济会,最多不过是给收听的人增加了一些麻烦。
    …………………………
    一九三二年的年底前,最后一个好消息是从国外来的。十一月,远在阿拉伯半岛的任伟绩也发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任伟绩在一年前就向英国方面递交了有关他们在阿拉伯这儿得了一块领地,并希望英国方面承认和支持的文书。但英国方面开始根本没当一会事,没予以理睬。
    根据以前英国与“沙地”国所签订的协议,这“沙地”国王是有权利分封领土和酋长的。可在一年之后,英国突然想利用徐辉的这个领地,来执行他们希望别的国家分得小、最好互相之间的矛盾的政策来。
    所以英国的外交部不光承认这个领地,还故意把这个领地叫做“阿拉伯徐辉酋长国”。在等级上,与“沙地”国同一个级别,还要与“阿拉伯徐辉酋长国”建立外交关系,主动在欧洲的主要国家帮他们宣传,让这些国家也来承认“阿拉伯徐辉酋长国”,不就是要挑拨沙地王国与徐辉之间的关系吗?
    其实这一年下来,连任伟绩自己都差不多忘了向英国交文书的事了。他主要做的事是做生意,有不少上海的产品在阿拉伯有市场,所以业务发展得相当可以。他本人学习阿拉伯语也有非常大的进步,这是他本人最觉得有成就感的。生意上的进展他当然也高兴,不过学外语似乎是他的个人爱好。在这个环境下,加上他自己对这方面的爱好,这阿拉伯语、阿拉伯的风俗习惯,他都学得非常有水平了。他还喜欢穿得与当地人一样,如果不知道底细的人,还真是很容易被鱼目混珠,把他当成当地人,这让他在阿拉伯人这儿很受欢迎。
    现在英国来人来函,都把任伟绩称作“阿拉伯徐辉酋长国”外交大臣阁下,让他也很高兴。华人文人都有这种心理,对当外交官比对当商人要感兴趣多了,更何况一下子就成了“外交大臣”!
    是不是财迷的医学水平突然得到英国人的钦佩了?还是觉得他的部队在抗日战争打出了名?英国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还给了徐辉一个什么爵士的封号,让他到伦敦去受勋。财迷自己没有去,让任伟绩代表他去领了一下。
    英国人还是有一些面子的,继英国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来函承认这个“阿拉伯徐辉酋长国”,表示要与他们建交。
    这些事,对财迷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沙地国王原来与财迷这个“酋长”的关系不错,与财迷的代表任伟绩关系非常好。可因为这件事,他们的态度变了:你们怎么自己去找英国人,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了呢?任伟绩又做了许多工作,把他向英国递交的文书也让沙地的王子看了,说自己不是想独立为国的,可能是英国方面把他们的意思搞错了,才会有这个结果。他们只要这块领地,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而且一共只有这么小的一块地,一共只有这几个人,怎么可能成立什么外交部、内政部的?
    这沙地国王可能也猜到了英国人有挑拨他们关系的意图,觉得徐辉酋长一共也只派了几个商人在这儿做生意,不像是有什么企图,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慢慢地两边的关系又好了起来。阿拉伯人确实是重视做生意的,做生意就要双方互利,互相信任。
    而财迷他们也确实没有利用他们有这个“阿拉伯徐辉酋长国”或者外交部之类的做什么文章,因为这些对财迷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只是在领地上慢慢地建设一个码头,慢慢地盖一些房子等生活设施。这些事,沙地国王他们都知道,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因为英国人挑拨离间,财迷特别小心翼翼,这些事都做得相当慢,与商业的进展比较同步。任伟绩他们的商业不光在沙地王国做,还做到了边上的一些国家,如伊拉克等地方,办事处的人员也加多了,所以基地的建设扩大了也是应该的。一直到一年多后(一九三三年底),徐辉酋长的领地又进来了一些钻井机器,在沙地上钻井。沙地国王他们认为这是想打水井,沙漠缺水,所以也觉得正常,只不过他们认为这儿能钻出水的可能性太小了。
    ………………………………
    一九三三年在东北浓浓的火药味和血腥味中到来。尽管东北在打仗,但关内老百姓的生活也在继续,经济建设也在继续。
    在一九三二年中,共济会发展可太快了,而科辉的产业群发展也同样好。
    财迷回到上海时,正好是收获后的季节,共济会的农场大都丰收了;他们的粮食种子还真不错,抗旱、抗病、早熟,而这一年南方、北方的天气也还算可以,共济会农场的收成比边上的农村更好一点。农业好了,牧业也挺好,有了农牧业基础,一些别的产业也跟了上去。例如利用南方的养猪场、西北的牧场为基础,共济会又开设了制革、肥皂和肉制品工厂;有了大量的皮革,就再建立皮衣、皮鞋厂。
    科辉的海洋渔业队也有非常好的收获。这个时空,大海里的鱼可太多了!他们的船只比较大,抗风浪性好,可以在海上作业的时间也比较长,打的鱼相当多。有了第一次黄花鱼丰收的经验,科辉就设立了鱼加工厂,做了烘干炉,专门烘鱼干;把有的鱼在船上稍稍腌几天,到岸后就用油炸了,装入陶罐,做成可以放上几个月的食品。最差的鱼至少可以做一些鱼粉什么的加入饲料中。
    为了避免以后海洋中鱼数量锐减,财迷叫科辉渔轮队以后在鱼类繁殖季节休息。对这个命令,渔业公司有点不理解,海里这么多的鱼怎么可能捕光?不过老板发了话,下面还是执行了。
    东洋人在上海开的纺织厂,由于工人的罢工和银行没钱支持,一大半已经关闭。而上海本地的纺织工业,又活跃起来;科辉也新开了三家纺织厂。有东洋资本家眼看撑不下去,就把在上海工厂拆了搬回本国;这样做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更多的人把工厂便宜卖给了华人。
    ………………………………
    这一年中,财迷的孩子们都有进步。大龙在卢作孚等人的帮助下,管理工业方面虽然还没有卢作孚、杜重远这样的水平,不过管理能力大有提高。
    二龙与王竹奇一起训练“水上敢死队”,又与邓复光和四龙等一起设计潜水艇。
    三龙就更加利害,与王亚樵和罗庆生等人一起,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