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绞尽脑汁思考我应该怎样停业的问题,因为我收到了“结束商务事宜”的电报。现在搞不到木板箱,也找不到木匠和运输工人。我该如何收拾我的东西呢?丢在这里不要了,这不行——这等于就是损失。我若是走了,就是说去上海,我这整个院子怎么办?尽管如此,一定还是会有办法的。日本人或许会发给我通行证,我甚至感觉到他们也许乐于摆脱我,但是我院子里的650个难民怎么办呢?在我为南京做了许许多多工作并且取得成绩之后,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结局!
1月19日电台广播说,柏林一家报纸警告日本,劝其放弃继续入侵中国内地,并提议日本向中国提出一项体面的和平建议。这条消息“好得没法让人相信”。这里没有人相信日本人会接受这个很好的建议。陇海铁路线上大规模的战斗一触即发。中国军队在那里约有4万兵力,似乎已经进行了整编——至少电台是这么报道的。据说所有不称职的军官都被撤职。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中国军队能在这些战斗中取胜仍不敢抱有希望。这期间,青岛也被日本人占领了,济南的命运也相同。
据说烟台的中国警察发生哗变,并进行抢劫(根据日本人的报道)。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其他两名将军,据说根据蒋介石指令被中国人按紧急状态法枪毙了,因为他们对敌人抵抗不力。关于韩复榘这里有人说,他把全部现钱都存在日本银行里,此事用不着怀疑,因为消息很可能来源于日本。今天又来了消息说,张学良已被枪毙。
他是张作霖的儿子,西安事变的领导人,一年前他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从汉口开始的清洗行动来得太迟了,它现在是否还有作用,令人怀疑。
今天我给这里的几个雇员写了解雇通知书,因为根据上海总部的指示,我应该关闭这里的办事处。我对来自上海的“结束商务事宜”的通知不可能作出别的解释。
我还要给这些人发1月份的整月工资,但是没有新年奖金。这固然相当冷酷无情,因为中国人的新年(1938年2月1日)即将来临,食品的价格(若是还能买到的话)已经非常高了,而这里的数十万人的生活情况并不比以前好。不过,只要我能够留在这里,我的全体职员都会有房住;若是伙食钱不够了,那就依靠国际委员会的粥厂,反正住在我院子里的650名难民中的绝大部分人吃的就是这个粥厂(每天2袋米)的粥。
我的房东本人(谢先生)及其代表已经逃走。尽管如此,我还要给他们写解约通知书,因为如果洋行召我回去,按照合同我可以退掉房子。
约翰·拉贝南京1938年1月19日致西门子洋行(中国)经理部上海南京路233号第985号文件/卷13事由:南京办事处停业关于您本月10日中午要求我关闭这里办事处的电报,我谨向您报告,我已给此处的中国雇员发了书面通知,鉴于战争原因,至月底终止他们在我洋行的聘用。
我请求您告诉我,除了1月份的薪水外,是否可以再付给店员一份新年奖金或一份额外薪水。由于此处粮食价格已大大上涨,我们的中国雇员中没有人拥有一笔可供自己及其家属较长时期生活的积蓄,为此我最诚恳地建议,友好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月中旬日记(15)
请从速答复为盼(尽可能发电报)。谢谢。
最忠诚的签名:约翰·拉贝约翰·拉贝南京1938年1月19日第980号文件/卷13致韩湘琳先生南京尊敬的韩先生:由于所有商务因战争而停止,我们不得不遗憾地通知您,根据我们总部的指示,我们在南京的商务办事处必须关闭。
由此您在我们洋行的工作令人遗憾地也将结束。但我们也准备一旦条件许可,在战后继续聘用您,请您告诉我们您今后的地址,以便我们在许可的情况下能和您联系。
借此机会,我们谨对您在过去6年中为我们洋行所做的忠诚服务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
致以崇高敬意签名:约翰·拉贝西门子洋行(中国)驻南京代表类似的信函也发给了下述人员:佟柏青 蔡子良 张福根 孙龙生约翰 H.D.拉贝南京1938年1月19日第986号文件/卷13致谢(K.S.)南京 尊敬的谢先生:本月10日我收到上海西门子洋行(中国)总部电报指示:关闭本洋行在这里的办事处,和韩先生尽快返回上海。
根据我们达成的协议,在此情况下我们的租房契约即告自动终止,为此我请您对此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您的房子完好无损,状况良好,因为我把一切试图闯入我们这里的日本士兵(确实非常多)都赶了出去,但是出于人道原因,我允许一批中国难民(600多人)住在我的院子里。一些难民在城市遭轰炸时于12月12日夜间来到我院子的防空洞里躲藏,另一些以后才来,以便在我的保护下免遭日本士兵的骚扰。南京沦陷后,日本士兵在全城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地抢劫、纵火和强奸妇女,长达数星期之久。
致以友好的问候您十分忠实的签名:约翰·拉贝南京1938年1月19日致阿利森先生,美国大使馆普里多—布龙先生,英国大使馆罗森博士先生,德国大使馆南京尊敬的先生们:你们中的每个人都曾友好地对如何解决城里25万平民的食品问题给予过关注。 正如斯迈思博士先生1月17日致阿利森先生的信(曾有副本寄给你们)中所表达的,我们已向日本人着重提出3点建议,即:1.尽快实现由自治委员会通过商业渠道分配米、面粉和煤;2.准许国际委员会运进我们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购买用于救济的3000袋米和 9000袋小麦(这些粮食目前存放在下关、三汉河和汉西门外);3.准许国际委员会将600吨补充食品从上海装船运往这里。
昨天当斯迈思博士先生第三次请求答复这些建议时,福井先生要他去找田中先生。斯迈思和菲奇先生随即找了田中先生,后者告诉他们,日军没收了上述仓库里的米和小麦。他们提醒他注意那是私人财产而不是中国军队的财产时,他认为这些存粮有可能会被日军用于中国的平民。上述两位先生一再请求日本当局准许从上海船运3000袋米,但每次请求均被一个简单的“不”字加以拒绝。他对他们说,也不会有船来装运这3000米以及另外的6O0吨补充粮食。斯迈思和菲奇先生提到日本船只时,田中的解释是“均已用于军事目的”。当两位先生又提出用英国船只时,田中先生没有回答他们。他们只得询问日本人现在有什么打算,田中先生对此回答说,日本军队将会承担解决中国平民食品问题的责任。
斯迈思和菲奇先生随即对他解释说,日军自12月13日起只提供了2200袋米和1000袋面粉出售给中国平民。田中认为,供应量比这要多,但手头没有数字材料(日军1月10日交给自治委员会1200袋米,1月17日1000袋米和1000袋面粉,第二批粮食应在城南出售。国际委员会帮助运输了这些粮食,因为日军不提供运输工具)。
谈话结束时,斯迈思先生向田中先生询问,他是否应该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即我们请求准许运进在下关购买的大米以及从上海船运粮食之事现在已被日本当局拒 绝了。对此的回答是:是的!
随后立即发出了由菲奇先生签署的致上海全国基督教总会博因顿先生的电报(在这事情上我们一直与他有信函往来),现在只有看上海对此能采取什么行动了。
我的先生们,我不知道你们在这件事上打算采取什么行动,但是我将设法使你们经常了解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并向你们转告我们对此提出的建议。我们并不认为当前再进一步强调我们的要求是可取的,因为田中先生已经声称,日本军队将负责解决中国平民百姓的食品问题。如果你们遇有机会时,非正式地要求日本人告诉你们他们做了些什么,也许是合适的。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恢复秩序和整顿好交通,重新通过商业渠道分配大米。
国际委员会关心的只是敦促日军注意到食品问题的严重情况,并在此期间采取补救措施,使无力购买食品的穷人们能免费得到大米。
绝对有必要使日军明白,承担中国平民食品的责任意味着什么。至今他们只把这个问题当作儿戏,难得一次拿出1000袋大米交由自治委员会出售。
市民必不可少的需要如下:1.每天正常供应2000担(相当于16O0袋)大米或约同等重量的面粉(按1担供100个成年人1天正常消耗计,25万人每天需要2500担;较小孩子的定量当然要相应地减少)。
2.每天至少需要40吨~50吨煤或其他燃料。
3.由于自治委员会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来运进这个数量的大米、面粉和燃料,而日军的卡车又遍布全城,因此应由日军负责运到自治委员会的店铺。(在我们就供应食品事宜与石田少佐商谈时,他曾表示准备负责运输。可惜这些协议由于日本上级部门的命令而作废。)除了大米和面粉供应,还应采取附加措施保证一定量的其他食品的供应,以防止发生各种疾病和瘟疫。我们还打算从上海运进这类食品。运输之事也得由日本陆军承担。
一月中旬日记(16)
如果能够将所需粮食提供给自治委员会,自治委员会在分配工作上就不会有困难。
当然,对于那些回到原住处的市民,日本人必须保证给予任何一个像样的政府都会提供给自己市民的保护。日本人也同样应当保护食品及燃料的正常分配和出售。
感谢你们对我们事业所表示的关心。
你们十分忠实的签名:约翰·拉贝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1月20日暴风雪!难民们的状况实在令人同情,即使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我这个院子里的难民收容所已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泥潭,每个帐篷和草棚的四周都挖了水沟,以便排除雪水。现在,当我再看见低矮的草棚屋顶下生起明火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飘着大雪,火要烧起来也不会持久。要想暖和一下,也就只好冒险了。每当看到我这院子里难民收容所的凄惨状况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德温格(译注:德温格,1898~?,德国作家。)的著作《铁丝网后的军队》和《白红之间》。
我们最近从附近一栋刚建筑一半的新房那儿偷来几千块砖头,在帐篷和草棚之间铺了条狭小的步行道,以免陷到泥泞中。我们还在茅厕坑周围筑起砖墙,使这宿营地变得“雅观”一点。这些改善带来的好处当然并不多,整个院子依然是个无法想象的沼泽地,每个人都在咳嗽和吐痰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最大的担心是怕发生传染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了!我们的红十字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带来了一位中国女护士的报告。她来自设在外交部的红十字医院(专门收容伤兵),那里禁止我们外国人进入,只有护理人员偶尔获得准许可外出购买东西。他们就利用这机会找到我们,向我们报告。她报告说,伤兵每日的定量只有3小碗稀饭,有个中国伤兵抱怨他吃不饱而遭到一顿毒打,之后他还问日本人:“你们之所以打我,是不是因为我饿了?”日本人便把他带到院子里,用刺刀把他活活刺死。护士们从窗户里看到了院子中的这一处决的情景。
许多人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家中,但受到日本士兵扔石头驱逐或更恶劣的虐待。
在他们返回安全区之后,再没有哪个难民愿意离开。与此同时,在城里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幅布告上面印着:“回到家乡来!给你饭吃!信赖日本军!可得救助!”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财务主管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先生(礼和洋行工程师)的报告:南京受难的日日夜夜南京,1938年1月13日到今天,南京城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已整整一个月了。在这样的时刻,有必要对过去的日子,对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作一番回顾,因为在这次两个黄种民族为了自由或统治而进行的具有亚洲人残酷性的战争中,对于我们亲身经历者而言,过去的日子和在这些日子中所发生的一切是绝无仅有的,又是非常重要的。
11月21日,绝大多数德国侨民登上“库特沃”号船,离开了我们,同时随船载去的还有我们存放在船上的贵重物品。12月8日,最后一批外侨登上了恰和洋行的三桅帆船,也离开了南京。但是船上的人绝对没有料到,此番行程凶多吉少,在前面等待着他们的是日本人的飞机轰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反倒没有那么大的危险。这一天,日本人已经推进到了麒麟门,实际上已经兵临城下。沉闷的炮声第一次从远处隆隆地越过南京城的上空。12月9日,日本人的轰炸机对南京进行了猛烈的俯冲轰炸,不过轰炸的目标只是城外的阵地以及南京的城门和部署在城南街道上的军队。南城门一大早就已经关闭。事后我们才听说,日本人差一点就拿下中华门进入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