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拾遗_yy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鋈肆嘶岷芸斐鱿帧
个体联盟大多数情况下,表现的是少数人的利益。所以,它也不符合YY思想。
特别要说一点的是,还有这样的QQ群存在:它不属于写作联盟,只是一些热心的大大建立的便于大大交流的场所;这里的交流多为作品的具体问题的探讨;当然也涉及到广告问题,但这不是交流的重点。这样的场所因为与写作联盟一样都是用QQ群作为交流场所,所以大多数人为将其误认为写作联盟。这样的QQ交流群是可遇不可求的。
写作联盟一直都是发展的。这与YY文学的商业发掘是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预见:写作联盟会进化成***!
***的说法到处存在,七大艺术的***是最明显的。而在七大艺术中,文学的***又是最复杂的。对此,褒贬不一。但是,***的复杂性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有人认为它比社会还社会。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因素。
当一样东西发展到***的概念的时候,说明它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说来,是否可以认为YY文学已经成熟了呢?
写作联盟的存在已经深刻影响到了YY文学的变化。在这里,我概括了写作联盟的三利三弊。它们分别如下:
三利:1。交流便捷。
对于有才气、有文人习性的绝大多数大大来说,交流才是加入写作联盟的第一和最表面化的目的。大大在写作联盟中得到了许多在写作中无法完成的思想融合。便捷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些作品的一些已定情节。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这种交流,因为它让大大在创作的过程中多了一种比较和选择。人类大脑的思维神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思考——这在不经意间增强了YY的合理性、加大了作品的深度。
你说,便捷的交流可以算写作联盟的优点吗?
2。安全感。
YY文学是被通俗文学人士低看的,而通俗文学又是被传统文学人士鄙弃和唾骂的。这样一说,YY文学应该放在什么样的地位,我就不明说了。
YY文学这样的文学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大的创作热情。因为,无数的大大都在问:我的创作有价值吗?
小白们!
是的,小白们给出了答案:我们喜欢看。
这样的回答让大大们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动力:既然读者喜欢看,那么,我们的创作还是有价值的。可以说,小白们坚定而又肯定的回答给了大大一种安全感。
这种读者“感受说”从YY小说出现,一直支撑YY文学发展到了今天。到了现在,我们忽然发觉:小白的支持已经构成了基本商业价值。于是文学商业化的不正当竞争出现了。不正当竞争让小白提供的安全感消失殆尽。
写作联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大大的作品。这给了大大一种信心,慢慢地让大大脱离了思想上的孤独,安全感在写作联盟中得到了保护。
3。新人新作的最大挖掘。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现在的网络平台主要依靠数据来评定作品的优劣。写作联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作品的数据达到优秀的地步,从而引起他人的关注。关注的结果当然就是作品商业化得以实现的概率大大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较多的优秀的新作和新人。
三弊:1。“传销”路线。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在写作联盟中,得益永远是少数人。在个人联盟中,组织者借助众多大大的力量让个人的利益得以最大化。
这有点“传销”的味道。在这样的联盟中,一般的大大的利益是无法得到保证的。他们在写作联盟中充当被利用的角色。
2。增加急躁的创作心理。
前面我说过,我们的大大多数为年轻人,年轻人的优点是热情,缺点就是急于看到成绩。在写作联盟中,大家的聊天话题三句不离广告和收藏。这样的聊天内容会让大大丧失真确的判断。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大大的急躁情绪会在短时间内巨增。这很显然是不利于YY创作的。
3。不平等说法。
当我们自己也认为我们可以是不平等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完了。
下一章:类似思维的痛苦
第九章 类似思维的痛苦
在写本章节之前,我忽然发现本卷的思路有点乱。现在,我将本卷杂乱无章的思路给大家理出来:一到三章写的是大大的整体现象和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四、五章写的是大大的特殊群体——小白大大和名家;第六章写的是大大的内心世界;七、八两章写的是大大的外在联合状况;本章与下一章将同第六章一样,属于大大的内心探讨。十一章准备写YY创作以外的大大;最后两章只是本卷的总结和展望。
第三卷的基本情况就是如此。下面请看本章节的具体内容:
**********
索引:创作目的“二元论”——外在论——内部论——思维冲突——转换
文人的世界是单纯而又让人费解的世界。中国古代文人撰著在于列传,期望名动天下,名垂千古。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程让无数后来者感慨万千:人们在对其的人生遭遇的不幸报以怜悯之心的同时又羡慕其完成了名留史册的目的。
人,都有一死,文人从来都不怕死,却怕死得不够壮烈、不够分量;文人不爱财,但爱财富营造的舒服的生存环境。
人的世界是一个很简单地生死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文人用手中的笔纸来思考个体的价值。文人笔下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宇宙。思想交流的主持者则获得了思想的控制权。
在正统文学中,文人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具有成为人类发展中流传千古的可能。那么,今人无法理解我,没有关系,说不定将来我的文字就成了人类的准则。君不见陶潜之文在盛唐光芒万千?
人死灯灭。人在害怕,害怕自己死亡之后,没有人还知道这个世界上曾近还有过我这样的人存在过。所以,列传成为了文人的“碑”,只是这个碑文是自己写的。
可是,对于YY文学的大大来说,他们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发觉自己连树一块“碑”都变成了奢望。谁为刻意去关注专门写类型垃圾作品的人的精神世界呢?
人品如文品。文章如此低俗,那么人品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怀着这样的意识和潜意识的人很多,多得让大大喘不过气来。
竟然大大在文学价值上得不到承认,那么大大写作的价值支撑点来自何处呢?
商业!
商业价值。
既然文学上已经不可能得到承认了,不在乎困窘生活的文人们似乎也无法心安理得的用“伟大理想”作为精神食粮的必要了。所以,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目标。
想用文字换小白口袋中的人民币,那么大大就要按照小白的内心期待提供相关的精神消费了。这,就是商业交换的基本前提。
这样一来,文人的手就顿住了,出现了无法下笔的情况。
写什么?怎么写?写作的标准是什么?
这些本来写作计划中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最大的问题。
按照别人的模式来写吧。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无法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但是至少还会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伯爵的眼泪曾经痛苦的话语:重生的类型都被前人写光了,我用这样烂俗的开头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关于《重生之壮志凌云》)
类型,对,类型创作可以很便捷的就达到了商业写作的目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些类型文字背后的辛酸?
大大,在创作YY小说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可以追求文学上的“名”的。这样一来,创作的目的也就剩下“利”可以选择了。
许多人都说“名利”是一个整体。但是实现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名利双收呢?这样的情况在几万个大大中也就寥寥数十人而已。就是这寥寥数十人,也是不被文坛所承认的。他们,也只能算是在YY文学这个***里达到了名利双收。
YY文学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走的是大众路线。这让文人自居的部分大大感到很痛苦。因为有这么一部分大大,他们无法忍受名的诱惑,但是YY又无法提供正名。这是一种循环矛盾的痛苦。
以上的内容可以算是我的“创作目的二元论”的基本阐述。
我们的大大一般都是年轻人,他们并不缺少才气,但是缺乏考验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才气优势。他们是一群重创意的群体,但是他们的创意经常与别人的创意发生重叠。谁服从谁都不是一个好事情。再加上前人与后来者的区别,让我们的大大在不知觉中就按照前人的足迹走了下去。如果一直走下去的话,那到也没有什么痛苦可言。不是有个词语叫做“众人皆醉”吗?
但是,怕就怕在“我独醒”。看到了类型思维,想避开,但是无论如何也避不过去,这就是一中精神上的折磨了。
尤其是小白大大们,他们基本上是从YY文学的类型作品阅读中转过来,他们对类型的感受是最深的,他们对现存的类型作品有一定的厌倦感。可是他们的创作始终脱离不了类型创作。这是因为类型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他们的脑髓中了。
一个简单的场景,一段简单的对话,大大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回闪现几个相似的画面——这些画面来自一些成熟的、成功的作品之中。
思想在写作的瞬间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痛苦的。
写出新意。是大大和小白们共同的心声。可是,这谈何容易。至少六十万字呀!谁能保证六十万字中没有俗套的场景呢?
就是简单地想一下,也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了,如果不按照类型来创作的话,那么又如何写呢?
这是许多大大永远也解不开的疑惑。我们都说YY就是YY。它不受任何的限制,但实际情况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只要它存在。
当追求创新的思维与类型思维发生了冲突之后。大大就无法忽视自身的问题了。也许,降低一点要求也是可以的——不追求绝对创新了。既然无法在整体上实现绝对的YY,那么,我们尽量避免自身的重复。所以,许多大大尝试多类型创作。实现类型创作的转换。
关于创作转换,请看下一章节:
第十章 类型创作的转换
第十章 类型创作的转换
索引:外在转换——跟风现象——内在转换——转换的意义
在YY文学创作中,大大转换类型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过,这种类型创作的转换在YY文学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在早期,类型创作的转换基本上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许多与大大成名之作不同的类型写作大多数为大大在不自觉中的举措。如足球小说的开拓者林海听涛兄就有写作美文类作品的经历。(17K认为林海听涛是足球教父,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故在此没有引用此观点。)
到了后来,无数的类型从都市类中脱离出来,类型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各种类型的标准也逐渐显现。这时候,大大的类型兼创就由先前的不自觉转向自觉创作,即大大开始依照某一类型的潜规则来写具体的作品了。这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当属黯然消魂了。
黯然消魂从05年至今,经历了都市、剧本、修真、重生、网游等一系列类型创作。可以说,他的高产的一半功劳应当归属类型。
黯然消魂的这种类型创作属于类型创作中的外在形式。YY小说的发展给出了类型作品的创作标准,大大则根据类型的标准生产出产品,这个类型产品不同于自己原来的类型创作。这就是外在的类型转换。
我之所以称呼其为外在的类型转换,是因为它是重生产的,而不是重创作的。
这么说起来似乎有点空洞,但提起另外一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跟风。
“跟风”是一种复杂的YY现象。几乎每一位名家在早期的创作中都使用过这一方式,在成名之后又都刻意贬低这种创作。而实际上,“跟风”现象推动了类型走向成熟,推动了YY文学的发展。
我印象中“跟风”比较疯狂的有那么几次:一是《我是**师》的问世。那一次的跟风过程中,魔法彻底地在YY文学中生根发芽了;一是《飘渺之旅》的跨越。那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修真的威力;再一次,就是04年的网游大战。最近的一次跟风应该是重生类的出现和都市类中H文量的比拼。(后一点看05年比较受欢迎的几本小说就可以知道了。如《现代艳帝传奇》、《金融皇帝十二妃》、《困龙升天》等等)
有的时候,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YY人之所以区别与非YY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跟风现象的议论上。我曾经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学生,他告诉我说,他特别喜欢刺血的《狼群》。我问他,那你喜欢看游骑兵的《终生职业制》吗?他摇头说没听过。后来,我又向他提了几个类似题材的书,他都摇头作答。从他的回答,我就知道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YY读者。而我敢作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