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狂人-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二犯落网后,以及大量证据材料的出现,让袁世凯惶恐万状。他密电程德全说:“连接南方私人来电,宋案牵涉洪述祖,是否确实,究何情节,宜速查复,以为凭核。”
为了应付此次突然出现的危机,袁世凯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他致电催促程德全报告证据,以谋对付办法。他的机要秘书张一麟也多次密电程德全,要他把牵涉中央的证据向英厅索取,派人送京,并特别叮咛说:“可不作正式报告。”
与此同时,他通过英国公使朱尔典,向上海英国领事馆和英租界当局提出秘密交涉,希望租界当局能够把证据交给临时政府处理,并隐晦的许诺了一系列好处和优惠政策。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也是恼火异常,针对此次“‘刺宋案’证据泄密事件”特地对领事馆内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排查和清理。可惜的是泄密者没有找到,反到是被他们查出了不少其它的问题。英国领事馆方面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把证据公布出来,而是准备着与袁世凯交换点东西的。但是现在可好,事情全部都给那些疯狂的记者们给彻底的搅黄了。
形势比人强,英国人也是很看重面子滴。有鉴于外界的强大舆论鸭梨以及中国(和谐)政府给‘好处’的要求,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先后将应桂馨、武士英二犯解交上海地方当局。同时‘好人做到底’,他们这次彻底大方了一回,又将凶器五响手枪1支,密电码3本,封存的函电证据5包,皮箱1个移交上海地方当局。
这些罪证都由程德全、应德闳同上海地方检察厅长陈英检查验收。经过整理后,将有关紧要各证据共同盖印,并拍照片留档封存送交北京特使。
目前,在已经暴露出来的“宋案”证据中,不管是人证还是物证,都全部指向内阁总理赵秉钧,而赵秉钧又是袁世凯的心腹,想要让人不浮想联翩都不太可能。此时的国民党大佬们不头疼也不愁眉苦脸了,他们现在可是占理儿,正磨刀霍霍的商量着怎么给老袁上些眼药捏!
国民党内部对于该案的处理也有分歧,有强硬和理智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意见。其中一派主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大多都是留过洋的高级知识分子,深受国外比较健全的法律意识影响;另一派主张通过强硬的态度武力解决问题,这一派人大多都是江湖中人出身,其中也有不少武备学堂和军事小学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军官们。
他们觉得这次袁世凯理亏在先,正是他们国民党有所作为的时候,说不定借此革命军队士气沸腾的当口,革命军队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北京!
而正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得知宋教仁遇刺后放下一切工作立即购买船票赶回国内。后来接到国内来电称宋教仁无事便暂缓行程,将日本考察的诸事料理完毕后才回到国内。回国后针对此事的处理,孙中山极力主张以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在认真的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宋教仁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听从孙中山和党内理智派们的意见,加上他本身也属于理智派一流,便以‘受害者’的身份在党内会议上通过了以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此次事件的决议!
“哎,宋先生还是太文人了一点,遇到了这样的事怎么能够通过法院来解决呢?”这段时间一直守护在宋教仁身边的王亚樵得到消息之后,实在忍不住心头的憋屈冲着好友杜心武不满的埋怨了起来。
“呵呵……”杜心武摸了摸鼻子,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什么都没有说。
国民党高层大佬们作出决定之后,很快便以宋教仁的名义想沙果还租界提起诉讼,控告中华民国内阁总理赵秉承均系上海‘刺宋案’主谋,要求法院尽快予以审理……
第四十三章 乐极生悲
上海租界法院倒也奇葩,竟然真的接受了国民党的案子。不久上海租界法院就启动了审理程序,传票身在北京的内阁总理赵秉钧到庭接受法官质询。
尼玛,这里可是中国,而且还是民国二年的中国!
上海租界法院的传票一出,顿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要知道,这次租界法院传票的人物,可是堂堂的内阁总理。在全国人民的目光注视下,赵秉钧哪里丢得起这人?他是打死都不会去上海滴,就算这个内阁总理不当了也不会去!
老赵不肯配合,宋教仁没法之下亲自致电袁世凯,要求让赵秉钧到上海来当庭对质。袁世凯也假摸假样的行动了起来,公开发出手令敦促赵秉钧南下。赵秉钧则以年老体弱、身体有病辞去内阁总理,同时回到了天津休养。
《无胆匪类,袁氏一看门狗尔?》《赵秉均——替罪羊?》
《光复报》和一干革命报纸们可不会客气,纷纷以最最气人的标题对赵秉均的乌龟行为做出了‘严正’的评判。据说老赵看到这些报纸后真的生了一场大病,还气得吐了血……
因为赵秉钧的不到案,迫使“宋案”的审理工作无限期搁置。国民党党人为此极为不满,对袁世凯展开了更加猛烈的舆论抨击,以《光复报》为首的革命报刊更是冲杀在第一线。
一些觉得国民党占据道德制高点自信心膨胀的国民党人更是倡议国会自行召集,先开预备会议于上海,再举行新一届政府成立仪式于南京,以此保证立法机关的安全,预防北京的干涉,使议员可以自由议定宪法选举总统。
“这帮混蛋,他们想要造反吗?”袁世凯得到消息之后,气急败坏的咆哮道。
杨度一眼就看出了老袁的虚张声势,他这是心虚害怕了?摇了摇头,杨大谋士轻声提醒道:“总统不必着急,国民党那帮家伙得意便猖狂,有他们哭的时候!别忘记了,咱们手头可是有北洋六镇强军呢!”
经过杨度提醒,袁世凯这才恢复了冷静,慢慢镀步沉吟着说道:“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使用武力手段。”有些话没有说出口,但大家心中明白得很,老袁这是没把握搞定南方革命军啊。
老袁目光炯炯的盯着杨大谋士,迅速转移了话题:“关键是南方的那些报纸太过可恶,皙子先生有解决的办法没?”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杨度捻了捻长须一脸的‘诸葛亮’。
赵秉均坚决不来充当陪衬红花的绿叶,这让憋了一肚子火,想要在法庭上好好露一手刷一刷北洋脸面的宋教仁有些许幸福的烦恼。
不过早就领教过北京那边无耻行径的他,也算能看得开了,不像国民党其他同志一般好象上茅房的时候便便不通一样难受和郁闷。老宋心情高兴之下,不免又萌生出了激情演讲一番的冲动。
宋教仁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身上很有一种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回到国内之后,他对于革命演讲特别的痴迷。心中有了想法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行动了起来……
很快,在一番操作之下,遇刺后的宋教仁首次公开出现在演讲台前。宋教仁拒绝了王亚樵了贴身保护的好意,在其看来袁世凯还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他。
但是王亚樵却不这么看待,他认为在这个敏感时期参加这种大型的群体活动实在是太过冒险了,把自己的人身安全交给袁某人的忌惮上,本来就是极为冒险的事情。可是他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在这个国民党大佬云集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余地。而本身国民党中的一些人对于宋教仁可能的再次遇刺,可是抱着一种极度扭曲心理,哪里容得外人多嘴?
宋教仁遇刺后在南京的首次公开演讲,吸引了数万听众以及大量中外记者的‘围观’。他在高台上说得兴起,台下的‘围观众’们也听得热血澎湃不时的传来雷鸣般的掌声。记者席上的闪光灯不停闪烁,将演讲台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记录在黑白胶卷上。
不得不说,老宋在演讲方面的才能真是不差,也可能是平时演讲得多了已经形成了习惯,每每几句话地功夫就能鼓动得听众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就连那帮子眼高于顶的外国记者们,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上一个:“GOOD!”。
被调动起心中热情,主席台下听众们在有心人或者说是托的鼓动下,不住的高呼着:“国民党万岁”“三民(和谐)主义万岁”等等激进异常的言语,被周围的记者们纷纷拍照记录了下来,打算作为明天报纸的头版头条。
可是谁都没有料到,就在演讲的气氛最为热烈,所有人都认为不会有问题的时候,危险却在悄然间来临!
啪!啪!啪!
演讲台下听众们千呼万唤,台上宋教仁微笑着挥动着手臂。突然间,有人听到清脆的枪响,接着主席台上的宋教仁捂着流血的伤口应声而倒。四周的卫兵诸如王亚樵等人以及不远出的嘉宾黄兴等国民党要员脸色苍白急忙跑上前护住宋教仁,挡在宋教仁身前的黄兴更是左肩中弹倒在了台上。
会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的听众们犹如没头苍蝇一般四下乱窜,无数外围维持次序的革命军人们愤怒的眼睛扫向枪声响起的地方,迅速将那一片区域包围起来……
“他这叫做乐极生悲!”王进抖了抖手中的紧急电报,一脸不屑的说道:“也就是他才会在这样敏感的时候,还会做出如此不智的举动来,不是摆明了给‘有心人’机会吗?”
“哎,我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咱们自己的麻烦都没解决呢!”吴楚一脸的憔悴,拍了拍缺了条腿的破旧桌子,十分不满的叫道。
“这个我当然知道……”王进的神色一沉,很有些愤怒和无奈……
第四十四章 剑拔弩张
当王进和吴楚匆匆赶到合肥郊外出事地点的时候,眼前出现的火暴一幕惊得他们心底发寒手脚一阵发软……
只见在郊区的一座田庄外,两伙黑压压怕有近千号人正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中。两伙人个个崩紧了神经,眼中燃起熊熊怒火,握紧手头的家伙什怒视对面,恨不得将对面之人统统干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两伙人手中的锄头铁揪等农具不仅没有带来半分喜感,反而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深深心悸。
两伙对峙的人中间隔着一条三米来宽的隔离带,一名身型彪悍,满脸落腮胡子却是断了一条腿柱着拐杖的大汉挺直了腰杆站在隔离带最中间位置,眼中精光四射煞气腾腾气势威猛到了极点。凌厉的目光随意一扫,被扫中的家伙纷纷低头却是无人敢与之对视!
看来断腿威猛大汉在附近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还是挺高的,他身上单薄却又洗得干净笔挺的土黄色军装泄露了大汉以前的身份。两波对峙的人群很有默契的驻足于一条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实存在的安全警戒线上挥舞手头的家伙什乱哄哄的叫嚣个没完。
在断腿军装大汉身边,不时的有身着中山装的年轻小伙子们来回两头奔跑,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也顾不得了,嘶哑着嗓子不停的劝解着神情激动不已的对峙民众,希望能够将这一场很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消弭于无形。
“不行,这些外乡人必须立刻滚蛋……”“滚蛋滚蛋,我们不需要这些外乡人争食……”“外乡人快点滚蛋,这里没你们留下的份儿……”“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民,竟然也敢这么嚣张,简直是在找死……”“华村长,你就不要再护着这帮外乡人了吧,把他们赶走……”
直面田庄的那一波人马挥舞着手头的武器疯狂叫嚣,各种各样污言秽语层出不穷让人生厌。他们人数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女,声势浩大气势汹汹。听了他们鼓噪叫嚣的难听话语,不难从其中分辨出来他们就是附近的原居民,俗称‘本地人’!
挺立在对峙人群中间空白地带的断腿大汉华姓村长一直冷着脸默不作声,任由本地的青壮侮辱漫骂身后的田庄雇农,只是一直坚持着底线不让他们冲击过来踉成惨剧。看似威严公正其实偏向性已经不言而喻,他隐隐还是站在了本地青壮那一边。
只有那几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们还在做着努力,忙得满头大汗来回不停的劝解着激动的双方群众,可是他们的努力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无可奈何,对峙的双方怒火熊熊没一个肯认真听他们劝解讲和的。
背对田庄这边的一波人马无论是在人数上和声势上都差远了,大约三百来号人马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手中拿着锄头木棍怒视着对面口出不逊的本地青壮,一个个气得咬牙切齿却好象有什么顾虑,不敢如对峙之人一样肆无忌惮破口大骂,只得憋足了胸口的怒火在气势上不让分毫!
可是他们这样‘软弱’的表现,却更是激起了本地青壮们的嚣张气焰……
就在数百本地青壮放开嗓子污言秽语漫天飞舞的当口,田庄所在的人群突然左右分开,露出一条仅容两人并排通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