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204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204章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炩兴趣大增,说道:“那好。给我背一段《孙子》,故经之以五事,开始背。”
    司马懿脱口背起来,熟练之极。整个屋里只有他稚嫩地童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曾炩打断:“你能背,我相信。不过,光背不行,要会用。若论兵书。赵括少有其敌,却在长平失败,你不能纸上谈兵。”
    司马懿摇头,又来一番让人想象不到的大道理:“大将军,赵括虽有纸上谈兵之嫌,有长平之败,不过我却以为,若是他能在长平大战中逃出来,必将是赵国员难得的良将。”
    赵括纸上谈兵。千百年来给人笑话,却极少有人赞扬他,曾炩不由得大奇,问道:“你为何如此认为?”
    这一问正是贾诩、高顺他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紧盯着司马懿,期待他给出答案。
    司马懿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细说起赵括了:“世说赵括,必贬其身,因其纸上变兵。遭致长平之败。然则。甚少有人见到其可贵一面。李牧良将,谁发现?赵括是也!”
    李牧能征善战。少有败仗,秦始皇灭赵之战,以残赵之兵硬是阻挡倾国东进的秦军,居然是赵括发现的,曾炩轻叹一声,没想赵括居然有识人之明的一面。
    只听司马懿接着细数赵括的可贵之处:“大将军你再想,长平之战,五十余万赵军陷入重围,没有数食。而赵括能控制住赵军,没有兵变,没有乱象,是他把赵军带入绝境的,但是他能做到这点,难道不能算一个奇迹么?”
    贾诩也通兵法,不由得点头道:“有理,有理,有道理!”眼睛特别明亮。
    曾炩也是赞成:“是呀!赵括把赵军带入绝境,而两个月来,他还能令行禁止,赵军无怨言,这也说明赵括不是无能之辈呀。”
    司马懿最后道:“赵括之所以轻天下之将,就在于他少小居高位,再加上才情非凡,不知苦处,养成了眼高于顶地性格,总爱轻言兵战之道。若是他一步一步的从兵士做起,一直到将军,洞悉战场之艰难,很可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赵括之过,在于雕琢未得其法。良玉,也要良工精心雕琢,此之谓也!”
    天磨大才,这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能实施的又有几个呢?司马懿这话发人深省,曾炩轻叹一声:“好,好一个司马懿,说得好。那本将军就调几个良工来好好雕琢你这块良玉。”
    略一停顿,接着问道:“你说,这些兵书里面,本将军最喜欢哪一本?”
    这问题只有他的亲信才能知道,就连北疆的很多将领官员都不清楚,更别说司马懿了。贾诩暗暗摇头,这个年轻的主公太会刁难人了。
    然而让贾诩等人想不到的是,司马懿脱口而答:“必是《尉缭子》。
第九十四章少年奇才(二)
    话音一落,张飞很是惊疑的打量着司马懿。很明显,司马懿说对了。
    曾炩惊奇的哦了一声,忙问道:“你听人说的?”
    “我猜地!”司马懿笑了笑,说道。
    的确,这是司马懿猜的。从曾炩前些年的所作所为中,司马懿看出了曾炩是志在天下,而且是想做一个明君圣皇。而所有的兵书里,只有《慰缭子》是为帝王写的,曾炩要做明君圣皇,非《尉缭子》不行。孙吴兵法虽好,只是写的为将之道,非为帝王而著,是以司马懿大胆猜测,曾炩喜欢《尉缭子》。
    司马懿的话音一落,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所有人吃惊的盯着司马懿。虽然,司马懿只说是他猜测的,并没有说出猜测的原因。但是这次跟随曾炩而来的,不是曾炩的兄弟,就是贾诩、高顺这样的心思玲珑剔透的人,自然明白曾炩的心思,而他们更是知道《尉缭子》是拿来干什么的。司马懿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居然有这般见识,实在是太惊人了。天才二字,非他莫属。
    《尉缭子》写地是帝王用兵之术,而孙吴兵法写的是将军用兵之法,这其间地差别,不要说一个孩童,就是那些精研兵法的人也未必能发觉此间的区别。
    司马防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是心想着大汉的。可是,现在自己投奔的主公,却是心怀着取代汉室的野心,这叫他情何以堪?
    但是,司马防虽然是一个正直无比的人,但是并不是说他是一个完全不知变通的古板之人,否则,他也不会混到洛阳令、京兆尹这样敏感的官位上。此时,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而是决定观察一下曾炩的行为,再做打算。如果曾炩为了地位而罔顾大汉百姓,那么,他再离开就是了。
    曾炩那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司马防,发现他的情绪虽然有那么一刻的波动,但是很快归于平静,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要是司马防转不过弯,和他闹翻了,曾炩的损失可就大了。先不说失去了司马防这样的一个大才,最大的损失则是失去司马兄弟几人的效命。
    司马防家教那么严厉,要是司马防放话不准司马懿兄弟向曾炩效力,那么,司马懿兄弟肯定不可能违背司马防的意志去追随曾炩,甚至他们都可能走上和曾炩作对的道路,这是曾炩所不想见的。
    曾炩并不确定司马防此时的想法,所以,他决定试探一下司马防的想法。
    曾炩问道:“建公,如今朝廷尚缺一个最高法院的院长,不知你可愿屈尊?”
    司马防大惊,最高法院院长?那可是北疆最具权力的位置之一,甚至可以去掉那个之一。因为最高法院可以审判除了大汉天子之外的任何人,就是身为骠骑大将军、内阁总理大臣、国防部长的曾炩也不例外。
    司马防不相信的问道:“大将军,你此话可是当真?”
    曾炩说道:“自然是真。建公为人正直,铁面无私,正是最高法院院长的最好人选。自从去年天子在无极城组建朝廷以来,最高法院院长一直空缺,这甚至影响到了北疆朝政的正常运转。曾炩也一直为此担忧,在得知建公愿意前去辅助天子,曾炩就知道,这个麻烦解决了。”
    司马防对北疆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职也有所了解,这主要是他一直心向大汉的原因。天子在无极城组建朝廷,那么,这个朝廷自然是正统,也只有这个朝廷得到了司马防的认同。
    司马防对自己的性格也很了解,北疆的各个职能部门,他最心仪的也是这个最高法院院长,或者是最高检察院院长。但是,最高检察院院长之职已经有人。
    去年年底的时候,皇甫嵩离开李傕,来到了北疆。在曾炩的建议下,他出任当时尚空缺的最高检察院院长一职。
    曾炩说道:“我知道建公是真正心向大汉,是真正关心大汉社稷子民的,所以,曾炩希望建公能够在这个职位上一展才华,让北疆、让整个大汉的政治更加清明,为大汉的复兴之路掌好舵,指明方向。”
    虽说司马防正直,但是奉承话是谁都不会拒绝听的,特别是特意说的奉承话,再加上说这样的话的是一个自己应该仰视的对象,更是让人心情愉悦。此时的司马防就是这样。在北疆,在整个大汉,曾炩无疑是一个权倾天下的人。如此的话从曾炩的口中说出来,司马防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司马防笑道:“大将军谬赞了,为大汉尽忠是司马防的本分,当不得将军如此称赞。”
    曾炩回头看了看司马防的大儿子司马朗,说道:“伯达,可愿到北疆任职?”
    司马朗拒绝道:“谢谢大将军的好意了。但是父亲即将离开家,而弟弟们尚年幼,我得在家看着点。”
    曾炩笑道:“伯达,你难道就不想知道我会让你出任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吗?”
    司马朗一愣。
    曾炩说道:“伯达,不瞒你说,我想让你出任的职位,就在这温县。我新收河内之地,河内的官员将进行大换血。本来,我属意的是让你出任河内郡守一职,但是考虑到大家的看法,我却是不能这样做。毕竟,你太年轻,而且在北疆没有任何功绩,难以服众。所以,暂时只能是先委屈一下你,让你出任这温县县令之职。待你在此作出一番功绩,我必将对你委以重任。”
    司马朗心中感动,这的确是一个太出乎人意料的事情。他司马朗今年才二十三岁,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大材,只不过在董卓主政时,出任过治书御史,但是这完全不能和掌管一县实权的县令相比。而听曾炩的意思,要不是不顾及大家的意见,他是希望自己出任河内太守的,这可是两千石的大员,而且是京都洛阳边上的太守,那可算是天子脚下了。此时,虽然天子建都无极城,但是这不可能抹杀洛阳以及司州在大汉百姓心中的地位,这可是大汉国四百年历史所决定的。
    司马朗躬身道:“司马朗感谢主公的信任,既然主公如此抬举我,那我必将以死报效主公的信任,治理好温县,为温县的父老带来福音。”
    曾炩点点头,说道:“我相信这是你的实话,也相信你的能力。”
    最终,司马防带着司马懿等七个儿子和老婆去了无极城,出任北疆的最高法院的院长。而司马朗则是留在了温县,出任温县县令,并照看家族产业。
    将司马防一家忽悠到了自己麾下,曾炩这才心满意得的回到了无极城。
    本来,他是计划前去洛阳的。但是,因为纪灵的主动退避不接战,高顺和文丑顺利占领河南尹,曾炩也决定不再南下洛阳,而是回无极城。毕竟,自从他三月离开无极城南下,到现在已经是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没有回过无极城了。
    在回到赵国的时候,曾炩收到了徐庶和吕布传来的俘虏了袁绍一家的消息。
    不过,最这个消息,曾炩却是很恼火。
    曾炩和袁绍也算是熟人了,虽然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好,甚至是矛盾重重,但是曾炩并不想将袁绍杀死。然而,很显然,想要袁绍投降,那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袁隗一直对曾炩极为排斥,而袁绍是袁隗的接替人,肯定难免受到袁隗的影响,对曾炩有着极其深的偏见。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袁绍投降,的确是难如登天。
    其实,曾炩所不知道的是,这里面的最大难处,并不是他顾忌的这个,而是袁绍本人对帝位的野心。他辛辛苦苦的奋斗,就是为了自己有一天能当皇帝。但是,现在曾炩一手毁灭了他所有的希望,甚至将他都俘虏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对于关羽对南皮城只是围而不攻,曾炩是很赞成的。此时的南皮城内,还有大将高览和麴义率领的八万大军。高览和麴义,可以说是袁绍手下真正的大将之才。他们二人,即使放到整个汉末三国来说,也算得上是难得的良将。先不说关羽的兵力并不占据优势,即使占据优势,强攻南皮城,肯定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此时,袁绍及其大多数的家人被俘,那么就有可能以和平手段解决南皮城内的袁绍大军,那为什么不暂缓攻击呢?
    再说,关羽率军和高览、麴义在南皮鏖战已经两个多月,此时虽然包围了南皮城,但是早已经是疲兵,强攻更是艰难。
    此时,吕布和徐庶等人正在率领大军北上,打算与关羽合军。在二人会合之后,即使高览和麴义二人不愿意投降,那时强攻也是简单得多,至少是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此时,吕布军尚有大军九万人,关羽军有七万人,加起来就是十六万人,两倍于南皮城内的袁绍军。再加上北疆军犀利的攻城器械,甚至加上火炮,攻取南皮城,将不再是一场灾难般的战役,而是一场简单之极的战役
第九十五章温馨
    曾炩回到无极城,自然免不了一番庆祝。此次南征,北疆大获全胜,消灭了韩馥、王匡、张扬和李傕四方势力;袁绍军也是元气大伤,如今被困南皮城;马腾和韩遂也被重创,短期之内不可能对北疆产生什么威胁。占领了整个青州、司州以及兖州的东郡、凉州的安定郡和北地郡等广大的地方,新获土地数十万平方公里,人口千余万、如今的北疆,治下的人口达到了二千五百万之巨,面积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中原之地还半数掌握在曹操等诸侯的手中。
    这一次大战,另一个受益者就是曹操。刘岱在兖州之战里面被北疆军重创。刘岱自知抵挡不住曾炩,投靠了曹操,希望借两人之合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