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时期,实行的用人取士制度是察举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高级地方长官,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人才后以“孝廉”、“茂才”等名目,举荐给中央政府,经过考核后任命为官。所谓征辟,则是由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聘有声望的人出来做官。
察举和征辟,中心思想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理论上来说只要你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就能获得举荐或征辟,出仕为官。这对于战国以前实行的贵族世袭制来说,是一大进步。
政策是由人定的,也是要靠人来执行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
什么算孝廉?什么是茂才?就如同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矮胖瘦一样,没有可以量化的具体标准,基本是有资格举荐的官吏说了算:说你是孝廉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茂才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心愿,博取功名是儿子的**。但儿子偏偏不争气不够举荐资格,这可怎么办?尤其是一些世代为官的干部家庭,儿子当不上干部后继无人是对不起祖宗的严重问题,但亲自举荐儿子又有点太不厚道,急得这些干部团团转。
为解决这个难题,有人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举荐你儿子,你举荐我女婿。
对啊,成交!于是,一些国家干部为了自己的族人、亲戚、门生能够做官,维护既得利益,往往产生默契,采用这种方式。
这看起来是一种双赢的交易,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潜规则。在吏治**的时代愈演愈烈。到东汉末年,已经极其败坏,当时就有一首民谣痛斥这种现象:“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一个好端端的察举征辟制,就这样被废掉了,最终演变成为官僚贵族集团垄断的内部游戏,与平民无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下层百姓。
此路不通走别路。因此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沙场建功就成为平民阶层博取功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成功了,你就成为新的贵族,抱负得以施展,青史可以留名。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不只是你,你的家族也从此改变穷困潦倒受人欺压的命运,进入上流社会。
当然,追求沙场建功大多数情况下是失败,失败的代价就是失去宝贵的生命。用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比较恰当:一步天王,一步死亡。
很残酷,但只有这一条路。给你,你会怎么选?实现理想的代价太沉重,改变命运的几率太渺小。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平淡,在平淡的生活中渐渐放弃了自己年少的理想,忘却了自己远大的抱负,甚至自我安慰说这是“成长”。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不同于一般人。
他们不是不知道实现理想的代价有多大,不是不知道实现抱负的几率有多小,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还是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即使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到生命逝去的时候,依旧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而不是长度。人,终究是要死的。死,不足畏;生,不足惜。重要的是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你做了什么。
人活着除了生存,或多或少还是有所追求的。很多人很多时候,是谋求生存与理想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了生存利益向生活妥协更多一些,甚至有些人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对于伟人来说,坚持追求理想更多一些,甚至有些人纯粹为了理想而活着,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甘愿放弃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
人生很多时候,是态度决定高度。理想有没有实现是能力问题,自己有没有去努力是态度问题。
刘备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还是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此时的刘备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
黄巾起义爆发,显然,刘备的机会来了。那么,他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曾炩明白刘备的心思,也知道刘备的不简单。但是,他并不惧怕,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单调而枯燥的。
第十二章 平定幽州
理顺了涿城的事务,曾炩留下辛毗署理涿郡政务,并叮嘱他一定要马上着手安排耕作。
此时方是四月中旬,涿郡今年的耕种因为黄巾军在二月的叛乱,一直未能进行。
现在,曾炩打下了涿郡,而耕作时间虽然晚了一点,但是并不是玩得太多,并不会有大的影响,完全可以继续做下去。
想到这里,曾炩决定加快进军速度,并再次分兵两路。曾炩让赵云率领五千士兵,和田丰从涿城东进攻打安次、泉州、雍奴几个县的黄巾军,自己则率主力北上攻打良乡、光阳、蓟县这一线的黄巾军。
打下涿城之后,幽州的黄巾军除了在上谷郡还有邓茂的三万大军外,广阳郡和渔阳郡的黄巾军已经很少了,两郡加起来也不过三万来人,而且还是分散在差不多十来个县里面,互不统属。所以,曾炩才敢再次分兵。
同时,曾炩还派人回中山国,调集国渊、枣祗等在屯田方面有不俗心得的人才和大量物资,北上幽州五郡负责屯田和种植事务,务必不能错过了今年的耕作。曾炩知道,在未来的几年中,必定是连年战争不断,粮食是其中最主要的事情,必须作为重点来抓。
但是北方五郡面积太广,曾炩再次感觉到手下的人才不够用了。特别是这五郡,每一郡都需要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才行。可是,现在能派来的,除了国渊、枣祗和沮授外,其他的人对内政方面并不算太擅长。而现在曾炩初占这些地方,必须要有强力的人才,才能巩固曾炩对这些地方的掌控,否则,曾炩也是不能放心的。
这时候,贾诩说话了:“主公,我看几位小姐在内政方面都挺擅长的,不如?”
曾炩疑惑的问道:“文和先生,你说的是哪几位啊?”
贾诩笑道:“准确的说,是三位夫人和二小姐。”
曾炩笑着问道:“她们也行?”
贾诩道:“主公小看三位夫人和二小姐了吧!我可是听说子尼和子敬都是非常佩服她们的,而且他俩还多次说,在内政方面,他们比不上三位夫人和二小姐。”
贾诩说的子敬是枣祗,而不是名震三国的鲁肃鲁子敬。
历史上的枣祗;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 。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因他英年早逝,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有限,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枣祗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倡实施的屯田制,为曹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粮食问题。自东汉灵帝以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长期不断的豪强兼并战争,使广大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到处都是“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后汉书·仲长统传》)的局面。不仅广大农民生活在饥饿之中,就连以抢劫来维持的地主武装也抢不到粮食,只有靠河蚌和桑椹来充饥。许多军阀,因为严重缺粮而在战争中失利。曹操在最初几年的征战中,也经常因粮食接济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弃即将到手的军事胜利。枣祗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余部时,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从中受到了启发。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不过,现在的枣祗,却是早就成了曾炩手下的一大得力人才。如今,他和国渊都是曾炩手下的屯田都尉,共同负责中山国的屯田事宜。这些年来,正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出色工作,才使得曾炩一直没有为粮食的问题担心过。两人在曾炩超越这个时代近两千年的眼光和知识的影响下,早就超越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为。现在的他们,已经培育出了不少的良种作物,特别是在这时的主要作物小麦方面,那基本上是每一年都要推出一种新的优良品种。这使得中山国的粮食产量一直远远高于别的郡国。虽然现在中山国的人口因为这些年一直招收流民的原因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万,但是却一直没有闹过粮荒,并且在中山国的仓库中还储存了上百万担的粮食。
曾炩倒是不知道,国渊和枣祗这样推崇自己未过门的三个妻子和妹妹。不过,她们四人都是自己从小一直培养的,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曾炩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曾炩说道:“文和,这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她们都是女儿身,这不太好办吧?”毕竟,这个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女人做官的,这个时代的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贾诩笑道:“主公,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三位夫人和二小姐不是一直喜欢女扮男装吗,现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只要我们大家不说,谁知道?”
曾炩一想,的确是这样,看来真的是他把事情想复杂了。
于是,曾炩下令,调国渊、枣祗北上,出任渔阳郡和涿郡的太守,总理两郡的政务。另外,认命戴霜、戴濛、温嫣和曾珂为屯田都尉,分别负责中山国、代郡、上谷郡、广阳郡四郡的屯田事宜。曾炩还是没有认命四女为四郡的太守,那个位置太敏感,一来容易曝光,二来,也是为了安慰手下的人。曾炩另外认命沮授为上谷郡太守,审配为代郡太守,辛毗为广阳郡太守。这几个太守人选,在以前都是中山国的一县县令,有着政绩在那里放着的,就是以后上表朝廷,得到认命的可能性也大得多。曾炩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这五郡从自己嘴里吐出来过。
搞定了这些事情,曾炩才带着大军继续北上了。
一路势如破竹,很是轻松的就打到了蓟县城下。
蓟县是广阳郡治所,在此时的中国北方,还是比较大的城市。此时的蓟县县城,就是后世的北京城。
蓟县县城城高墙厚,外面还有一条很宽的护城河,非常难以攻打。而且,蓟县县城内还有将近一万的黄巾军守卫。
不过,曾炩的军队在攻打蓟县县城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攻城器械花样繁多,而且非常实用。而高顺带来的一万步卒,也是对攻城战加以特别训练过的,所以,蓟县县城也没有对曾炩的大军造成太大的困扰。
在付出九百余人阵亡、一千二百多受伤之后,高顺带领的步卒打开了蓟县县城的南城门。
之后,两万骑兵蜂拥而入,很快就将城中的黄巾军剿杀一空。
最终,曾炩的军队付出了一千余人阵亡,近两千人受伤的代价,夺下了蓟县县城。在城里面的一万黄巾军,战死三千余人,其余的近七千人全部成为了俘虏。
攻下蓟县后,曾炩决定再一次分兵。
曾炩让太史慈率领五千军队,东进攻打潞城、平谷;吕布和辛评率领五千军队北上攻打昌平、军都;曾炩自己则带领张飞和张辽,以贾诩为军师,向东北方攻打渔阳郡安乐、狐奴、渔阳、犷平、厩(去既加虎)奚。
在攻下厩(去既加虎)奚后,曾炩正在考虑要不要继续都进右北平郡的时候,探马来报,右北平郡的黄巾军叛乱已经被右北平郡太守刘正平定,而辽西郡的一些零散的黄巾军叛乱,也已经被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率军平定。
曾炩知道,他的北上之路已经完成了,现在就看关羽在上谷郡和代郡的情况了。
曾炩留下少量军队守卫厩(去既加虎)奚和犷平,带领大军回到了渔阳。
此时已经是五月初,距离曾炩从中山国出兵北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这个时候,上谷郡和代郡的情况也已经传了过来。
关羽遵照曾炩的指示,将邓茂的三万黄巾军一路追赶,先后攻下了沮阳、涿鹿、潘县、桑干等地,现在已经把黄巾军余部围困在了高柳城,破城就在旦夕之间。
由于上谷郡和代郡两郡的军队都差不多控制在胡乌桓校尉的手里,两郡太守手下都没什么实力,两个郡的太守都被邓茂的黄巾军攻破从后杀死,所以,此时的上谷郡和渔阳郡已经差不多完全控制在曾炩的手里了。
关羽采取了打一城停一些时间的做法,在黄巾军的后面遥遥追赶,一直把邓茂从上谷郡赶进了高柳。关羽留下来的理由很充分,每打下一城后,不是必须留下来整顿城市治安嘛,所以,他总是追不上黄巾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