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0翻云覆雨 >

第182章

1900翻云覆雨-第182章

小说: 1900翻云覆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勒王的马刚才是停着的。从静止加速肯定没有孙明祖一直跑着快,两个人地距离只有二十多丈了,这个距离孙明祖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也该勒王走运,他是挤进了人堆里,一个蒙古骑兵好死不死地正好挡住了他,替他当了肉盾。
    二十丈的距离,八毫米口径的子弹钻过第一个人,又打中了勒王的肩膀。冲击力险些把他撞下马。他强忍着疼,打马如飞。又往前跑了几步。
    孙明祖有些遗憾的看了看,勒王已经被人群裹了起来,在乱哄哄的蒙古兵里找不到目标了。
    骑兵的最大杀伤力就是追击溃兵的时候,几百新军都是在训练营里打过几千发子弹地人,前方地蒙古人又是拥挤在官道上的,那是最好地活靶子,几乎是一枪一个,眼看着前面的蒙古人下饺子一般掉落马下。
    蒙古人丢了几百具尸体,逃远了。
    追了半天,孙明祖的新军被蒙古骑兵拉下了好远。
    这些新兵枪法不错,但是马术不行,比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差了许多,而且又是千里奔袭,马力已经用到了极限,战马跑不动了。
    一个亲兵用拳头砸了自己的手掌,恨恨的道:“***,让这些蒙古狗给跑了!”
    孙明祖对另外一个亲兵道:“地图!”
    亲兵从背后的一个黄布包袱里掏出地图筒子,孙明祖拧开塞子把地图倒了出来,看了看,哈哈大笑道:“他们跑不了!”
    是啊,这些人肯定跑不了,从这里往前就只有一条官道,而且必须通过包头城,只要这些人破不了包头城,就无路可逃。
    现在蒙古骑兵最多比自己这些人多跑出三、四里,再有不到十里就是包头了,三、四里的路骑兵一刻钟就到了,这些人要是有本事一刻钟的功夫打破包头城,也就不叫八旗了!
    包头城下,百姓正在清理战场,受伤的士兵要给抬进城医治,战死的人也要给收殓了。
    城下的空地里,尸横遍野,蒙古人、哥萨克、回回营的士兵,一千多人就怎么瞬间失去了生命。
    土地被染成了黑红色,失去主人的战马守在尸体旁边,死活都拽不走。
    一个乡民拉住一匹马往城里拖,战马咬住主人的衣服,不肯走,他有些急了,抽了一鞭子道:“该死的畜生!”
    回回营的兵怒视他道:“你个王八蛋,有种你再打一鞭子试试?”
    乡民吓的一哆嗦,不敢说话了。
    士兵牵过缰绳,对战马道:“走吧,老伙计,让你的主子安心回到安拉的怀抱里去吧。早晚有一天,你们在真主那里还能见面的!”
    战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两个前腿一弯,跪在了地上,圆圆的眼睛里流下了泪水。
    战马这一跪,士兵实在压抑不住了,豆大的眼泪“扑簌簌”的落下,连忙用袖子擦,脸上尘土混合着泪水、血水,模糊成一片,看不出原本长什么模样了。他搂住没主的战马脖子,泣不成声。
    远处传来闷雷般的声音,大地都开始微微的颤抖,尘头卷起,看起来象是一堵无形的墙。
    回回营的士兵都是马背上长大的,立刻就明白了,急忙大叫道:“有骑兵,大队的骑兵!赶紧回城!”
    城头的马荀、吕啸天异口同声道:“快回城,关城门!”
    肩膀上缠了厚厚纱布的马福祥恨恨的道:“杀不完的蒙古狗,还敢来?”
    张子安这些新兵倒是兴奋异常,笑道:“这下好了,刚才还没过瘾呢!”
    马福祥看看这些人亢奋的脸色涨红,暗暗叹道:“年轻就是好啊!什么都不怕!”
    外面的人丢下手里的东西,拼命的往城里跑,几个镖师守在门口,焦急的叫道:“都快点,快点啊,蒙古人进了城就不得了啦!”
    城门终于“吱吱呀呀”的又关上了。
    远处蒙古人的影子已经渐渐看的清楚了,马福祥这些人刚刚松了些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城里的守卫力量实在是太弱了。
    第二卷 三战娘子关 第二百三十二章要命的新政
     更新时间:2009…4…2 11:11:28 本章字数:3435
    库伦光显寺,这是蒙古两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驻锡之地,当年准噶尔蒙古大汗噶尔丹率兵反叛,在这里曾经打过一仗。
    哲布尊丹巴,蒙古格鲁派之首,蒙古语也称为温都而格根,意思是圣光明者。
    光显寺的禅堂里,八世哲布尊丹巴一直似笑非笑的表情。
    今天这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俄国驻库伦总领事施什玛勒福。
    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俄国有权在库伦设领事官一人,可随带数人,并可自费盖房一所。为此所需地皮及住所面积,以及喂养牲畜所需之地,应与库伦主管官员商定”
    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在库伦、科布多、乌里雅苏台设了三个领事馆,施什玛勒福是总领事,他已经来中国当领事三十多年了,算得上是地道的中国通。
    他不仅仅是中国通,他还通晓蒙古语和藏语,对藏传佛教也比较了解,在庚子年的时候,他上蹿下跳联络中外,俄国能在东北站住脚,他是出力不少。
    这样一个货色,居然丰升阿还代表朝廷授予给他二等一级宝星勋章,以表彰他在庚子年的功绩,据说他有保境安民的功劳,也不晓得满清是按照什么标准。
    施什玛勒福看着八世泽布尊丹巴一直光喝茶不说话。也有些急了。放下手里地酥油茶道:“大喇嘛,我们俄国地态度是很明确的,我们支持蒙古人民独立的愿望,俄国将全力保证蒙古独立以后,不受到清国的威胁。”
    八世哲布尊丹巴还是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手里捻着念珠,眼睛半睁半闭。
    施什玛勒福看着他那副神棍样子,真想掏出手枪崩了他。但是如果真敢这样,蒙古人肯定把他撕成一片片的喂狗,他也只好强压着怒气道:“大喇嘛,勒王已经起兵了,我们俄国的两千士兵也已经进入了库伦,现在您必须表明态度。”
    哲布尊丹巴终于睁开了眼睛,手指了一下俄国领事面前的酥油茶,示意他继续喝茶。
    施什玛勒福盘腿在蒲团上坐了半天,脚都麻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结果脚麻地站不住,用手揉着抽筋的大腿道:“大喇嘛。勒王的大军马上就要打到库伦了,作为蒙疆的领袖,您的意见至关重要!不说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哲布尊丹巴叹了口气道:“总领事大人,如果我发动蒙疆的百姓响应勒王,而他不能获得胜利,那么我们光显寺在蒙古还有立足之地吗?大清的驻库伦办事大臣和阿尔泰大臣那里都是有大军的,”
    施什玛勒福站地笔直,摇着头道:“我们不可能不成功的。清国在库伦依靠的是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地军队,而这些人对清国早就很不满了。现在清国试行所谓的新政,大批的汉人到了蒙古,他们倾吞了蒙古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再这样下去,你们蒙古人还有活路吗?只有和俄国合作,你们才能保留你们的土地。大喇嘛。现在是你为了你们的人民而出力的时候了!”
    庚子年,义和团闹了一下子。慈禧也不傻,从北京逃到西安这一路,大体也弄清楚了义和团是怎么回事。到了清末,土地兼并一天甚似一天,大批没地种的农民总要有个生路啊,这些人有地就投靠了义和团,有的投靠教会,南方的有些人听说入了一些秘密的会党,准备要推翻朝廷。
    慈禧这趟罪没白遭,也看出来了,要是无地的流民再继续增加,那不需要洋人,就是这些人就把大清的江山给推翻了。
    于是,这次实行新政,就废除了从顺治就开始实行的不许汉人进入满蒙地“柳条边”制度,改为大力推行“放垦蒙地”。
    放垦蒙地说起来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在清末,即使是好经也能被那些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何况这个政策是太后老佛爷拍脑袋决策地结果。
    开荒地在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就推行过,应该说是善政,但是明朝地时候开的是无主荒地,而且明确谁开垦的就是谁的,并且减免钱粮赋税。
    大清的朝廷可倒好,想开荒吗?可以,先交钱,这个钱叫做“押荒银”,这样一来,那些真正缺地种的人根本就拿不出银子,而能交的起钱的都是地主和当官的,朝廷的官一见这个东西来钱快,那还不卖疯了?
    大量的牧场被卖给了内地来的有钱人,大笔的雪花银子就落进了朝廷官员的私囊。蒙古人不干了,没了牧场,牛羊不能吃沙子啊?而且这些朝廷的官越卖越胆大,竟然连那些蒙古台吉的收租地都给卖了,这下不光是牧民不愿意了,连蒙古八旗的老爷都要闹事了。
    蒙古现在对朝廷是怨声载道,再加上新政废了八旗的铁杆庄稼,吃了几百年铁杆庄稼的蒙古四十九旗的旗人,也都是叫苦不迭。
    现在,伊克昭盟等地被侵占了牧场的蒙古人,都已经磨刀霍霍了,就等着有人挑头就直接造反了,反正朝廷也不给活路,直隶、京畿等地,到处都是流浪乞讨的蒙古人,北京城的老百姓给起了个绰号叫“蒙花子”。
    施什玛勒福看见哲布尊丹巴多少动了些心思,就继续鼓动唇舌,没有活佛的支持,俄国人想在蒙古站住脚,恐怕很难。英美必然要干涉,但是蒙古如果自己闹着要独立,俄国间接插手就容易了许多。
    “活佛,您不能再犹豫了,在蒙古您是神,如果蒙古都没有了,天下之大,您何处容身呢?我听过你们的一句谚语:活佛只有在自己的庙里才灵验!等到蒙古都被汉人全部占领了,您还能在光显寺里当神吗?”
    这句话,无疑说动了哲布尊丹巴,他的眼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八世哲布尊丹巴叹了口气道:“领事大人,您的话我听明白了,但是我光显寺世代受大清朝廷的恩典,让我反叛朝廷,恕难从命。”
    俄国领事看出来这个大喇嘛心思已经活动了,听他口不应心的话,暗自冷笑了一下,然后又装出无比诚恳的样子道:“活佛,您是蒙古的神,蒙古人都是你的子民,你不能看着他们都被夺取了牧场,没有地方放牧牛羊,活活饿死吧?您到外面看一下,多少蒙古人在库伦的街头乞讨?您是大慈大悲的圣光明佛啊!”
    哲布尊丹巴想了半天,手捻着念珠不再说话。
    施什玛勒福兀自在絮叨道:“大喇嘛,不能再犹豫了,勒王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估计已经进了包头,两、三天就会到库伦。我们俄罗斯的大军也会接应您的义举,您要为全蒙古的百姓着想啊。”
    哲布尊丹巴站了起来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不能自己决定,我需要打卦,看佛祖的意旨。”
    俄国领事急的脸都白了,张嘴正要说什么,哲布尊丹巴一摆手制止了他,然后恭恭敬敬的对着佛祖的像以手加额顶礼膜拜。
    施什玛勒福无奈了,自己的使命成功与否,居然要靠异教的神灵来决定!
    哲布尊丹巴并没有摇签筒,而是回过头来,笑容可掬的问道:“总领事大人,如果蒙古的僧俗百姓和俄国合作,那么今后谁会是蒙古的大汗?”
    俄国领事楞了片刻,突然明白了,眼睛里放出血色的光芒道:“自然是您,我国公使维特伯爵希望您能成为全蒙古的额真汗蒙古的政治、军事、宗教一切都由您来决定。”
    哲布尊丹巴嘴角挑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双手捧着签筒,摇出一根竹签,看了看,笑道:“真是根好签啊!大吉大利!”
    施什玛勒福擦擦额头的汗水道:“这么说,我可以向维特伯爵回话了?”
    哲布尊丹巴笑道:“那勒王来了,怎么办?”
    俄国领事笑了笑:“俄国政府只认您这个额真汗是蒙古的大汗,勒王,我国不认为他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蒙古汗国。”
    两人相视一眼,都是会心的一笑。
    作者话:今天三更了,一万多字,我码字速度慢,而且历史类的书要查大量的资料,一万字基本是我的极限了!大家给点更新票吧!更新票太难看,码字没动力啊!
    蒙古之所以在清末、民初分离势力能够做大,慈禧这个拍脑袋的“放垦蒙地”是祸根,这个政策的本意,是给内地无地的农民提供土地,使他们有地种,不至于造反,但是朝廷的贪婪和官员的腐败,给蒙古百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且内地的穷苦农民也没落到任何的实惠。
    拍脑袋决策,要不得啊!
    第二卷 三战娘子关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和两难
     更新时间:2009…4…2 18:32:22 本章字数:4531
    “啪啪”,太和殿前面,太监甩着长长的鞭子,今天是朝会的日子,太后叫了大起儿了。
    慈禧今天的脸色不好,而且是很不好,旁边坐着的光绪也是脸色乌青。
    “你们看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