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17章

化工大唐-第17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敬意。
    大马士革刀是世界名刀,这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异常锋利,刀身上布满了云梯状的花纹,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格外优美。另一个特点就是装饰豪华,装有宝石,饰以金线,如此一来就是废铁也会价值不凡。
    西方人把大马士革刀视为神兵,可遇而不可求,能够拥有一把如此名贵的刀足以让自己身价倍增。在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钢铁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量更是世界之最,到了明朝,中国一个大型炼铁作坊的产量相当于英国一个国家的产量。有了这些条件,中国就可以造出方便适用的刀具,陌刀以后的斧矛大量装备军队,其锋利程度不见得比大马士革刀差,再者造价低廉,不装宝石、不饰金线,也就失去了收藏价值,成为普通用品。
    陈晚荣对大马士刀有所了解,心想这位叶大师之所以收藏大马士革刀,并不完全在于看重大马士革刀的锋利,很可能是看重他的珍藏价值。最有可能是为了研究敌人的兵器,因为自从唐太宗开始,唐朝就在涉足中东地区。
    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是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对手,威胁超过了吐蕃。杜甫有诗赞大马士革刀的锋利“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作为军器监的刀匠大师傅,叶天衡能不研究敌人的兵器吗?
    张德铭原先的锻造技术不怎么样,自从拜了叶天衡为师以后,技术大进,对兵器的了解更加深厚,一打开话匣子就有点收不住了:“这刀的造型很特别,不是直线,象弓背。”
    唐朝的四样大刀主要是直线刀身,弓背形的刀身还没有听说过,陈再荣的好奇心不可抑止:“弓背形的,那怎么用?”
    张德铭从墙角捡起一块木炭,在桌上画起来,他画工不错,寥寥几笔就把一把大马士革刀画出来了,弓形刀身格外显眼。陈再荣打量着图画,啧啧称奇:“世上竟有这样的刀身,见识了,见识了。瞧这模样,这刀挺轻便,又锋利异常,挺适合近身搏斗,要是给骑兵使用那就更合适了。”
    大马士革刀既有弓背造型,也有弯月造型,只不过叶天衡收藏的这把是弓背形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大马士革刀都是弓背形刀身。
    陈再荣对兵器的理解力真的惊人,张德铭惊奇的咦一声,翻着双眼打量着陈再荣:“你小子竟然有这等眼光?我师傅也是这样说。我师傅说了,我们的骑兵用马槊,在远距离占有优势,但是一旦敌人冲到跟前,马槊太长舞动不易,反倒不方便了,只得用横刀。横刀太重,刀身太长,一旦遇到这种刀的话,多有不便,是以在和大食的历次战斗中损伤颇多。我师傅一直想给骑兵打造一种更加合适的兵器,苦思多时终是不得其法。”
    “叶大师一生打造了很多好兵器,没想到居然给这难住了。”陈再荣很是惋惜。
    张德铭附和一句:“是呀!”一脸的惋惜劲。
    陈晚荣捡起张德铭扔在桌上的木炭,在桌上画起来:“你们瞧瞧,这样式合用吗?”陈晚荣的图画还过得去,只几下功夫就画出一把弯月形的细长刀身。
    要是在以前,要相信陈晚荣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比登天还难,陈再荣会第一个不相信。现在不同了,陈晚荣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改观,一瞧之下陈再荣惊奇得差点跳起来,以其惊人的理解力解释这刀的非凡之处:“细长刀身,轻便适用。在战场上,尤其是骑兵一定要节约体力,不仅仅要保持人力,还要保证马力,是以陌刀这么好用的兵器不装备骑兵,而用马槊,就是因为马槊轻很多,可以减轻马匹的负载,保证赶到战场上还有力量作战。
    “还有血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要是我们西域的军队装备这种刀的话,大食人就讨不了好呢。哥,这刀叫什么名字?”
    中国特种部队使用的三棱军刺上就有血槽,但是血槽并不是现代发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使用血槽,吴王夫差的兵器“夫差之矛”上就开有血槽。
    血槽的作用并不是为了放血,放血只是一个附加功能,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拔出兵器。
    日常生活中,把一把尖刀刺入木头里,要拔出来都要使很大劲。同样的道理,兵器刺入人体,会引发肌肉的剧烈收缩,紧紧裹住兵器,很不容易拔出来。在战斗中,要是半天拔不出兵器,很可能送命。
    有了血槽,空气会进入人体,使得肌肉不再紧裹兵器,便于兵器的拔出,对于战斗中减少伤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晚期就把血槽运用到战争中,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陈晚荣画的是现代骑兵使用的马刀,经过无数次战争检验过的,非常适合骑兵作战。让陈晚荣惊奇的是陈再荣对兵器的理解力惊人,一眼就看出了马刀的优点,回答他:“这刀适合马上作战,可以叫马刀。”
    “马刀?好名字!”陈再荣对这名称很是赞赏。
    张德铭以一个技术专家的眼光审视着马刀:“这刀好用是好用,只是有一样不好,刀身太窄,容易折断。要是打造几把,花点功夫应该不会有问题。只是要想在军队中大量装备马刀,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把,这就需要很多上等好钢,就是镔铁也不见得能满足要求。”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张德铭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关键之处。现代科技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实验室做得很好的产品未必能够进行大量生产,因为会受限于技术。他这话深得技术三味,让陈晚荣这个技术专家倍感亲切。
    更难得的是,张德铭的话里处处充满了报国之情,这让深深体会到唐朝可贵之处的陈晚荣深受感动,心想你既有此爱国情怀,我就助你一臂之力:“真要打造马刀的话,也未必没有办法可想。”
    在感动之余,陈晚荣还存有一点私心,凭张德铭的技术和实力不可能做出马刀,那么他就会向叶天衡求助。马刀已经为现代战争所检验,凭叶天衡的眼光不会看不出其可贵处,必然产生兴趣。
    叶天衡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他改进过的陌刀陈晚荣已经见识了,非常了得,想来他本人也不差,无论如何值得一试了。
    要是真的引起了叶天衡的兴趣,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造出化工设备或有可能。要是解决了化工设备问题,陈晚荣的化学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发挥,那么唐朝就是汪洋大海,自己就是大海里的巨鲸,天高海阔凭我跃!
    陈再荣好兵器,张德铭爱技术,陈晚荣这话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无异于天音仙乐,异口同声的问道:“什么办法?”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四章 少年奇志(上)
     更新时间:2009…3…8 23:01:06 本章字数:3463
    陈晚荣再次捡起桌上的木炭画起来,只几笔就画出一个竖起的炉子。陈晚荣大学时在国内一家著名的钢铁企业实习过,对现代高炉炼铁有些了解,依着记忆画出的炉子似模似样。
    学化工的都知道,化工不仅仅是会摇试管,会做试验,会观察化学反应,还包括材料学。材料学对于化工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试验室里的试剂大多数是用玻璃瓶装的,为什么火碱要用塑料瓶装呢?因为火碱要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不和塑料发生反应。
    这就是材料学的重要性,要是没有材料学知识,用玻璃瓶来装火碱会闹大笑话,是以有条件的化工学校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去不同行业的工厂实习,增加知识面。陈晚荣就读的学校就是一所和各行各业有着广泛联系的学校,陈晚荣在好几个行业实习过。
    唐朝炼钢使用的是“灌钢法”,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利用生铁熔点较低的原理使其熔化,灌入熟铁的空隙中,达到渗碳的目的。生铁含碳量较高,而熟铁含碳量较低,较软,这样两者一融合就得到钢材。
    在灌钢法发明以前,钢材主要是依靠锻打生铁得到,我们词汇中的“百炼成钢”“千锤百炼”就由此得来。这种办法费工费时,而且产量小,从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对灌钢法的发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正是因为灌钢法的诞生,使得中国古代的钢铁产量激增,并且品质大为改善。所以,唐朝军队的着甲率非常高,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是中国古代军队着甲率之最。
    一把陌刀需要五十斤上等好钢,陌刀能够成为唐朝军队的主战武器之一,原因不仅仅在于唐朝的国力雄厚,还在于使用了灌钢法这种新的生产技术,能够生产出足够使用的好钢。
    张德铭没有见过现代高炉,看得不明所以,摸着额头,一脸的疑惑问道:“晚荣,你这是画的甚呢?我看着象瓜,是竖起来的瓜。这瓜挺怪的,没有蒂不说,还没有藤,这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一向机灵的陈再荣也看得糊涂了,眨着明亮的眼睛,不解的问道:“哥,你画瓜作甚呢?”
    从外形上说,把高炉看作竖起的瓜未必就错,这一比喻虽然形象,却有点搞笑,陈晚荣忍着笑,给他们解释起来:“这不是瓜,这是炉子,可以用来炼出上等好钢。”
    张德铭身子猛的向前倾,额头差点撞到陈晚荣的脑袋,急切的问道:“炉子?甚么炉子?真能炼钢?”
    灌钢法使用的盛具叫釜器,不叫炉子,是以张德铭一听炉子二字立时好奇心大起,一连串的问题就抛出来了。
    “在炉子里装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加热之后就得到铁水,铁水冷却就可以得到钢铁。从上面装入铁矿石,从下面出口放出铁水,不用停歇,可以连续生产。”陈晚荣凭着记忆解释现代高炉炼铁的优点。
    使用石灰石炼铁是为了降低铁的熔点,从西汉开始就在使用这种方法,直到现在仍在使用,这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张德铭一颗头猛摇,一脸的不信:“铁水?那能有什么用呢。铁水是废物,用来铸生铁还可以,用来炼钢不行,没用的,没用的!要得好钢,还得靠这个。”指着地上的铁锤,意思是说还是要锻打。
    正是因为唐朝的上等好钢是一锤一锤锻打,才不可能做得出板材,没有板材化工设备就造不出来,今天非要让你开开眼不可了,陈晚荣铁了心准备给张德铭好好上一课。
    唐朝炼钢得到的是块状钢,还要经过锻打才能得上等好钢。炼生铁才会用到铁水,要张德铭相信从铁水获得钢材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
    “我宁愿相信天上掉金元宝,也不相信铁水可以炼钢。”张德铭不屑于一顾,头摇得象拨浪鼓,好象见到世间最可笑的事情。
    这话太直,陈晚荣一时气噎,陈再荣忙打圆场:“张师傅,你让哥把话说完。我哥可能干呢,他的话肯定有道理。”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就是兄弟,总是向着自己,陈再荣这话不乏赞美之言,听得陈晚荣心里一阵温暖,能有这么一个机灵的弟弟还真幸运。
    张德铭打量着陈晚荣,只见陈晚荣透着精明,很是自信,不象是在乱说,抱定听听再说的想法,不再说话。
    他的想法陈晚荣了然于胸,为了坚定他的信心,陈晚荣并没有直接讲解炼钢之术,而是阐述科研道理:“张师傅,你也知道的,现在的废物将来未必就没有用处。变废为宝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成功,并不是没有,纸最早不能抄写,只能用来装饰,经过蔡伦的改进不是普及于世了吗?
    “同样的道理,铁水现在不能炼钢,说不定以后的钢材全从铁水而来也未可知。技术是一门深思熟虑的活儿,有好些东西要自己动手来求证,不能光听别人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体会、心得,理解得才更深刻。
    “尊师叶大师能够把陌刀改进得更加适合战场使用,我相信叶大师肯定是亲自使用过,体会过战场上的生死搏杀,知道战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技术才会给发明,新的东西才会出现。”
    陈晚荣就是做技术出身的,对技术方面的事情很是了解,这话是经验之谈,做技术的、搞科研的朋友会赞同。
    张德铭虽是乡下铁匠,能够拜入叶天衡这样的大师傅门下,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对这话是非常赞赏,右手重重一下敲在桌上,大声赞叹:“晚荣,你这话深获我心呐,深获我心呐!晚荣,对不起,我刚才失言了!还请晚荣教我铁水得钢之法。”
    这话说得非常真诚,态度很恭敬,就是面对乃师叶大师也不过如此,陈晚荣对他的向学之心很是赞赏,心想凭他这好学的真诚态度就足以感动人了,叶大师能收他为徒就在情理之中了,笑道:“张师傅言重了,我才疏学浅,不敢言教,只是有一点看法供你参考。”
    正如陈晚荣所想,张德铭拜叶天衡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