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堪,孙桓将军上书吴侯,请求暂且休战。吴侯顾念同盟之谊,所以才派下官来与将军商议此事。不知将军觉得如何?”
这几句话出口,李兰便明白其意。孙权深恨自己不肯按约出兵,非等到东吴与曹魏两军都疲惫的时候,才出来想获取渔翁之利。东吴群臣又不是傻子,岂能看不出李兰的用心?十万大军辛苦征战一年,倒头来便宜全让李兰一个人占了,孙权怎么能甘心?至于孙桓上书等等,不过是些借口罢了。现在曹魏虽然局势紧张,但如果东吴撤出战斗,凭借蜀汉一国之力,与曹植手下数十万大军较量,未必就能占到便宜。李兰不得不暗自苦笑,江东多才俊,没有人谁傻到替人作嫁。抬眼看着诸葛恪,李兰又心中一动,孙权如果当真要退兵,大概也就不会让诸葛恪前来商量,必然是想要在自己口中得到些许诺,于是开口问道:“不知吴侯是何打算?”
诸葛恪遂答道:“魏国曹植派使者前来吴下议和,愿将我军所占之地尽数割让,群臣皆以为该暂时停战。吴侯仁得,体谅将士疾苦,也有心言和,只是将军恰巧此时出兵,吴侯本着同盟之谊,又不愿让将军孤军作战,所以十分为难。”
表面上把话说的十分客气,但言外之意,便是如果李兰不能许下比曹魏更丰厚的好处,那东吴便要置身战局之外。魏延在旁听二人对话,早明白孙权的意思,乃高声道:“如今我军在此屯有精兵二十万,剿灭曹魏,只在眼前。贵军既然已经疲惫,大可暂时休整,我军自可取胜。”诸葛恪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既然魏将军如此胸有成竹,倒是吴侯多虑了,下官这便告辞。”
李兰不会相信曹植肯派人以这样的条件与东吴议和,但是东吴按兵不动,曹植肯定是求之不得,而对于汉军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魏延乐观,并不代表情势真正乐观,李兰急忙开口道:“大人留步。”诸葛恪奉命而来,没有达到目的,自然也不会当真离开,于是顺势停下,道:“大将军既然有必胜之把握,我吴下兵马何必来自讨没趣。”
魏延听其言语无礼,又想发作,却被李兰眼色制止,笑对诸葛恪道:“从来战局瞬息万变,本将军又岂有必胜之心?若吴侯本着同盟之意,有心相助,本将军倒是有几分浅见,可使汉吴大破曹魏。”说着便示意桓易将地图取来,平防在案上。
诸葛恪本是奉命来谈判获胜之后,双方所占土地问题,但李兰却假意装着不明白,开口讨论兵事。军略并非诸葛恪所长,也不知李兰葫芦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药,只好道:“还请将军赐教。”李兰谦逊一句,便指着地图道:“现在汉吴再加上辽东公孙渊,共有三支兵马齐攻曹魏,曹植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分身乏术,无力支撑如此局面。”诸葛恪并不是不知道现在曹魏的处境,明知在三路齐攻的情况之下,又加上曹植篡权,曹魏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才以退兵为由,要挟李兰,于是点头道:“只是我军乃久战之师,将士生怨,怕难以再继。”
李兰瞟了他一眼,假装没有听见,又继续道:“公孙渊自辽东起兵,攻占幽州非他莫属。现在曹植主力大军屯在青、兖二州于贵军对峙,冀州守备相对比较空虚,我军正可以优势兵力推进。只要贵军能将曹植拖在兖州数月,本将军有信心能打败徐晃,启时曹植不得不回援邺城,吴侯再起大军随后掩杀,则青州、兖州尽在吴侯治下。”
这一席话说起来,与军略沾不了多少边,但确实是诸葛恪最想听到的,言下之意,李兰是要将青、兖二州让与东吴。诸葛恪心下十分满意,乃笑道:“将军高见。只是下官也有一策献于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现在曹魏只占五州之地,既然公孙渊起兵,幽州肯定要分给他,而剩下四州,李兰将青、兖二州划与东吴,条件已经是相当的优厚,可诸葛恪却还不满意。李兰也不禁有几分着恼,淡淡道:“大人请讲。”
诸葛恪遂道:“徐晃坐镇邺城,彼乃曹魏名将,下官非是不相信将军能够取胜,只是以为将军不宜正面强攻,徒损士卒。如今徐晃率并州大军南下,将军兵力远胜于彼,何不使别将驻扎河内,牵制徐晃,而将军自引大军北上,先占并州。上党、晋阳为将军所有,则邺城难守,曹植必然北退冀州。吴侯再起倾国之兵北上,与将军合攻冀州如何?”
李兰听完之后,不由暗自冷笑,看来孙权比自己想象的胃口要大,不仅想要青、兖二州,还想再分占部分冀州。魏延、桓易二人同样觉得孙权的要求有些过分,都欲开口,却听李兰道:“大人之议甚是。只是此朝廷大事,本将军不敢擅专,还需奏报陛下,方能定夺。”
蜀汉权柄皆在李兰一人之手,所谓上奏朝廷,不过是推委之辞,诸葛恪淡笑道:“将军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事迫在眉睫,将军却还要千里转奏朝廷,空耗时日,贻误战机,岂是善策?”
“可是……”李兰刚说出两个字,诸葛恪却又打断道:“大将军手掌数十万雄兵,正该当机立断。吴侯还要等下官回报,若是延误了时日,吴侯先行退兵,那下官也就无能为力了。”他是看穿李兰不愿意,也没有把握单独与曹魏交战,所以步步紧逼,不肯退上。
“好。”李兰不得已暂时答应下来,道:“就依大人之议。”诸葛恪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将军英明。”于是二人又商议些细节问题,就在这军帐之中,由李兰代表蜀汉,诸葛恪代表东吴孙权,订下了共同攻打曹魏的盟约,约定曹魏破灭之后,东吴占青、兖州二州以及冀州高阳以东之地,而蜀汉只取并州以及高阳以西的冀州。虽然看似简单的盟约,却一直商讨到深夜才结束。这样的密盟,并不适合闹得人尽皆知,所以李兰只是命人简单的准备些酒菜,就帐内四人浅饮几倍,聊示庆祝。
次日诸葛恪便告辞回吴,李兰亲自带诸将相送。到分别之时,李兰突然笑问道:“本将军心中一直存有疑惑,不知该不该问?”诸葛恪春风得意,笑答道:“将军尽管开口。”李兰便道:“不知吴侯派遣大人前来交涉,底线究竟是什么?”诸葛恪复笑道:“不瞒将军,吴侯只言,得青、兖二州足矣。”李兰也跟着笑道:“如此说来,大人此番为吴侯多争得半个冀州,岂非立有大功?”诸葛恪道:“还得多谢大将军慷慨。”二人于是挥手作别。
看着诸葛恪远去的背影,桓易打马上前,低声道:“此人倒是不可小觑。”李兰却含笑道:“易简可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着便勒马回营,丝毫不以多亏了半个冀州为意。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与诸葛恪订盟之后,李兰确实按照盟约而行,留下魏延在河内牵制徐晃,自己却带大军被上攻打上党。军报传到曹魏营中,又引发了一次不小的争议,徐晃久镇并州,深知其乃冀州西面屏障,不容有失,便打算带兵回援。而朱晨却认为徐晃私心过重,舍不得并州,坚持要乘汉军分兵,出兵反攻河内,若是能打下河内,则上党汉军粮道断绝,并州之危,不救自解。这样的计谋固然不假,但汉军号称二十万,确切人数也在十五六万,就算分兵攻打上党,河内魏延等部兵力,也与魏军不相上下。而且李兰用兵多年,怎么可能不派重兵保护自己的粮道?与其在河内与汉军纠缠,还不如早些回援,以保全上党。
朱晨虽然有曹植撑腰,但徐晃却掌有军权在手,两厢争执的结果,自然还是徐晃获胜。只是徐晃的三万援军赶到上党的时候,李兰早已经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无奈之下,只能远远安下营寨,再思良谋。立营未稳,便有汉军使者求见,徐晃命人请入,原来是李兰谴人来下战书,约会两军决战。徐晃缓缓看完,就在书后回复:“来日决战。”
汉使离开,徐盖便道:“父亲,汉军数倍于我,又以逸待劳,战则不利,怎么如此回复?”徐晃微微摇头道:“汉军能三日而破樊城,一夜炸开潼关,却迟迟不肯攻克上党,便是要引诱为父来战。”说着又叹息一声,道:“为父受有武皇帝知遇大恩,国难如此,自然不会退避。明日之战,胜,则皆大欢喜;败,为父便以此躯报答武皇帝大恩。”
“父亲……”徐盖看了看父亲花白的头发,终于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父亲,如今曹植窃取权柄,排除异己,朝廷上忠直之士,无不被其迫害。父亲与李兰血战,即便是胜了,曹植能容下父亲么?迟早也还是要向父亲下手,左右是死,以孩儿之见……”
“住口。”不等徐盖将话说完,徐晃就厉声喝道:“为父受两朝先帝厚恩德,岂能临阵变节,汝若再有此言语,休怪本帅不顾念父子之情。”徐盖本无劝降之意,见父亲作怒,急忙跪拜道:“父亲且请息怒,孩儿决无此意。只是父亲已年过六巡,为我大魏征战数十载,名镇天下。明日之战却是寡众悬殊,倘有不敌,非但父亲一世英名不保,还恐……。以孩儿之见,父亲何妨将兵权尽数交付朱晨这莽夫,归隐山林,得养天年。”
徐晃明白爱子的一片至孝之心,可是自己身为武人,怎么可能临阵退缩?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正是自己多年夙愿。“你且起来。”徐晃伸手将徐盖扶起,道:“汝所言不假,我军兵少,不宜与汉军决战。明日为父带五千军马吸引李兰主力,汝却带剩下的人马侍机冲入城中,凭城拒守。”
徐盖明白父亲突然改变主意,是想保全自己,保全麾下大部分将士的性命。复道:“既然父亲定下计谋,孩儿愿在城外吸引汉军,父亲乃三军主帅,引兵入城,更可鼓舞士气,抵挡汉军进攻。”
徐晃却摇头道:“为父老了,生死都不放在心上。若能杀出重围,必然入城与汝汇合,若是有什么不测,汝可便宜行事,不必以为父生死为念。”这话就等于是在交代徐盖后事,如果他自己战死沙场,徐盖便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思,返回晋阳,带着家人远离战场。
“父亲……”徐盖跟随父亲多年,何曾见过他未战先言败?若仅仅只是寡众悬殊,倒不在话下,徐晃也有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可是如今曹植在朝廷中倒行逆施,民心不附,军心动荡,实在难以与连战连胜,士气高涨的汉军相抗衡。明日之战,还没有开始,魏军却已经先输了大半。父子二人心中都明白,在帐中默然良久,最终还是徐晃开口,让徐盖退下休息,准备明日之战。徐盖不能违背父亲之命,只能含泪退下。
回到自己帐中,却见早有人等候在内,正是方才汉军派来的使者,严鹏。严鹏看到徐盖脸上神情,心中便已了然,微笑道:“莫非徐老将军仍是执迷不悟?”徐盖点了点头,叹道:“家父深受曹魏大恩,实在不忍此时归退,还请大将军再宽限些时日,某自当尽力劝说。”严鹏脸上笑容顿去,略带不悦地道:“若非大将军仁德,又敬佩徐老将军,此刻我大军早已突破上党,杀到晋阳。到时玉石俱焚,就算大将军有心保全你徐氏一门,只怕麾下众将士也不肯答应。”
早在曹植窃取魏国权柄之后,徐盖便在为自己族人的前景,以及自己前程担心。徐晃固然是想死战报国,但徐盖却不愿意让徐氏一门,就此破败。严鹏刚好奉命前往并州游说,徐盖起先还有些犹豫,但等到徐邈归降蜀汉,受封西凉王之后,才下定决心归附。两厢约定,由徐盖劝说其父,或者归降,或者放弃兵权归隐,而李兰却是许诺封徐盖为镇北将军,领并州刺使,晋阳侯。
可是现在徐晃始终不肯放弃对曹魏的最后忠诚,而李兰也急于攻占并州,不肯再等。徐盖满心的如意算盘,此刻竟不知该如何打下去。严鹏见徐盖不语,便又问道:“老将军既已批复来日决战,方才必是与少将军商议明日战事。不知老将军是作何打算?”徐盖虽然有心归附蜀汉,但却不肯出卖父亲,现在让他泄露军事部署,更是摇头道:“某确是诚心归降,奈何家父不肯。若是大将军不肯再宽限些时日,某又岂能出卖父亲,以换取官爵性命?”
严鹏见其语气坚决,惟恐事情闹僵,便又堆笑道:“少将军这话说的未免过了。大将军亲口交代,只要少将军真心归降,必担保老将军性命无虞。只是现在我大军在上党城下耗时已久,再不能拖延下去。还请少将军能诚心合作,将老将军计划说去,以便我等早日成事,少将军也可早日安心。”
徐盖也明白,上党城下有十万汉军,拖延一日,便要消耗许多粮草。一旦李兰失去了耐性,撕毁以前的约定,仅仅凭借这三万人马,怕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汉军